各位大大︰我需要收藏,需要票票!千萬別吝惜呀,跪求中
和呂不韋一樣,在琢磨姬丹的,還有咸陽宮中的秦王嬴政。
雖說明年才能親政,但畢竟已經年到二十,雖說一切重大的事物,都由太後和大臣決定,但嬴政可沒有光在一邊看著,所有的公文奏議,還是都要給嬴政一份,也好讓他全面熟悉政務。
姬丹入質一事,嬴政自然是知道的。
想起姬丹,嬴政隱隱有些興奮。
這是他小時候唯一的朋友。
當初秦軍攜長平大勝之威,進圍邯鄲,父親子楚潛逃出城,只留下母子兩人躲入外家避難,那是嬴政才三歲。
待秦軍為楚魏聯軍擊敗,主帥鄭安平率兩萬秦軍投降。想起困城一年之恨,多有趙國大臣,在趙王面前進言,要殺嬴政母子二人泄憤。
為保住一家性命,嬴政的外祖變賣了所有家產,購買金玉,遍賄重臣。只可惜當時趙人,長平之敗,四十多萬趙國子弟死于秦軍之手,邯鄲之戰,死于戰事者又不知多少,邯鄲城內,幾乎家家和秦人有殺親之恨。就算收了賄賂,也不過是不在落井下石而已,誰也不肯為母子二人說話。
還多虧嬴政外祖,輾轉求到了信陵君門下。信陵君雖說對秦人沒什麼好感,但為人豪俠仗義,這對母子雖是秦室公孫,但孤苦伶仃,面臨殺身之禍,信陵君卻是看不過去的,嬴政外家既然求到,信陵君當然要伸手,因此開口保全。
這信陵君私盜兵符,椎殺晉鄙,雖然打勝了解圍之戰,卻也得罪狠了魏王,不敢再率軍回國。只能和眾門客僑居趙國。
沒有信陵君相救,趙國被滅幾乎是肯定的事。
此等大恩,趙國君臣將相對信陵君敬如天人!
既然信陵君開口了,趙人心里再不甘,也不好再對嬴政母子動手。
不過,不下殺手也就是了,可也沒人正眼看母子二人。
嬴政的外家,送禮求人,家產已一掃而空,眼見日子難過,嬴政的外祖郁郁而終。趙姬母子孤苦無依,日子過的甚是艱難。
趙人不殺二人,已經是看在信陵君的面子,兩人日子難過,趙人只有高興的份,當然不肯出手救助。
在嬴政六歲時,姬丹以燕王長子的身份入質趙國。
姬丹雖比嬴政還小一歲,但其時燕趙關系甚好,姬丹又是大王長子,車馬供養甚厚,身邊奴僕眾多,主事的就是中庶子鞠成。
鞠成對姬丹關照的是無微不至,姬丹一個小小孩童,獨身在外雖有奴僕伺候,怕姬丹孤單,有心為姬丹找個同伴,一塊玩耍讀書。
當時嬴政母子所居,乃是當時呂不韋為異人所置的房產,和姬丹所住的地方恰好比鄰,鞠成就讓姬丹門下奴僕,常將嬴政領過去和姬丹一起玩耍、讀書。至于母子二人的生活,鞠成那里稍微接濟一點,這兩人就過的相當不錯了。
兩小無猜,姬丹雖比他還小一歲,但姬丹個子卻長的快,又是自幼長在富貴大家,天生一種豪爽仗義之氣,對嬴政愛若兄弟,對嬴政可說是解衣衣之,推食食之。
嬴政跟著趙姬,很是吃了兩年苦,姬丹如此相待,嬴政當時也甚是感激。姬丹相處的那兩年,是嬴政童年中最快樂的兩年。
後來姬丹離開趙國,還送了趙姬嬴政母子不少的東西,讓兩人不至于太艱難。後來沒多長時間,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嬴柱登基繼位,是為秦孝文王,封子楚為太子,趙國為緩和和秦國的關系,遂將嬴政母子送回秦國。這一年嬴政九歲。
第二年,孝文王駕崩,子楚繼位,立嬴政為太子。三年後,子楚駕崩,謚為莊襄王。嬴政以十三歲少年繼位為秦王。
在嬴政的心中,童年的生活始終是揮之不去的陰影,每每想起趙人的蔑視、欺凌和敵視,想起母子二人在趙國的艱難,嬴政總是怒火滿胸。他曾經發誓,一旦有機會,一定要將趙國的仇家盡數坑殺!
只有想起姬丹,嬴政才能想起自己的童年中,還有那麼一些快樂存在。
即將親政,國家大事早就開始接觸,對呂不韋結交燕國,消弱控制韓魏,集中軍力攻殺趙國的戰略,秦王嬴政是非常清楚,也是舉雙手贊成的。
他早已明白,如今秦國國力凌駕于各諸侯之上,一旦滅了趙、韓、魏三國,勢必還要一同**。但嬴政心里,還真不希望將來燕、秦兩國戰場交兵。他可不願意傷了兩人之間的情分。
姬丹入質秦國,嬴政非常的高興。
他早從秦國收集的情報中得知,這位老弟,雖然貴為太子,卻仍然像小時候一樣,豪俠仗義,喜歡壯士,對讀書士子興趣缺缺,或許是個好人,但作為一個君主,可就差了點。
姬丹來到秦國,只要自己善加籠絡,或許能和姬丹更加親近,兩國結盟,先滅了趙國。只要姬丹留在秦國,將來燕王喜去世,秦國就可以奉姬丹入燕為王。
燕國小弱,秦掃滅五國,燕國勢必不能獨立。壓之以勢,曉之以情,姬丹束手歸秦,自比諸侯,自己封其于善地,讓其長久供奉燕國宗祠,那豈不是甚好?
前幾日,呂不韋將姬丹在趙國病倒數日,號稱夢參天帝一事,告訴了嬴政。
嬴政不由暗笑,這位老弟,這是動的啥心思!
什麼黑衣金人,殘殺暴虐,最終尸骨無存!
天下誰不知道我大秦尚黑,西方又屬金,你是想說我大秦無善終麼?
如今天下紛亂,力強者得之,不用武,難道靠什麼仁義道德,就能一統天下?暴虐,不暴虐,爾能讓各**力衰退,無所抗衡麼?當初要不是武安君將趙國四十萬降卒盡數坑殺,讓趙國整整少了一代青壯,我大秦如何能進兵邯鄲,圍攻邯鄲一年之久!你燕國又如何能趁火打劫,起兵六十萬攻趙!
當然,沒佔到便宜,那也實在是燕國將相太笨了點,連人家的老弱病殘都對付不了!
就這,還說什麼天授!即使天授,爾也要有雙有力的大手去接才行呀!
這位老弟的見識看來還真不怎麼樣!
得知姬丹今日到咸陽,嬴政悄悄的派了身邊的侍郎蒙恬,跟著迎候的官吏,去迎接姬丹。看看姬丹現在變成了什麼樣子。
蒙恬早就回來了,詳細描述了姬丹模樣。嬴政听說姬丹門下,果然英武雄壯之輩居多,不由微笑︰「呵呵,我還真想早點看看,燕太子門下有什麼出色人物!」
在旁,笑著接口道︰「燕國國小力微,燕太子縱然善養壯士,也不過都是一勇之夫而已,門下還能有什麼不得了的人物,焉能得上我大秦人才濟濟!」
嬴政听了,不由大笑︰「看來蒙卿對姬丹門下很是不屑呀!」
蒙恬的大父乃是秦軍名將(祖父)蒙驁。在昭襄王末年,武安君白起自殺,範雎一系的鄭安平諸將或外降,或被殺。王陵等宿將又因和白起關系過于密切,為昭王所忌,秦軍名將凋零,蒙驁在眾將中月兌穎而出,得為秦國上將軍,十余年為秦攻城略地,功勛卓著,雖出身于齊國,但蒙氏一門早就得到了秦軍的嫡脈的認同。如今蒙恬之父蒙武,現為裨將軍,雖比不上其父蒙驁,但也是不可多得的將才。
蒙恬和蒙毅出身武將世家,自幼好武習兵,多曾隨大父蒙驁在軍中歷練,勇敢善戰,屢有戰功。尤其是蒙恬,不但沉毅果決,殺伐決斷頗具大將之風,且兄弟二人喜讀書,熟法律,文武全才,被大父蒙驁視為蒙氏千里駒。蒙恬自己,也素以將帥之才自認,從不肯甘居人下的。
他和其弟蒙毅,以功勛子弟,又才識卓著,被選入秦王身邊為郎,深得秦王嬴政喜愛,可說是嬴政身邊最得力的股肱心月復。
听嬴政這一說,蒙毅雖是躬身回話,但言語之中卻掩飾不住一股傲氣,道︰「燕丹門下,雖然看起來頗有幾個長大之輩,但以臣觀之,不過都是些土雞瓦狗而已。如大王恩準,臣雖不才,願與燕丹門下會上一會,定讓燕丹看看大秦武勇之士到底如何!」
嬴政听蒙恬言語豪氣,心中很是嘉許,輕拍蒙恬後背,笑道︰「蒙卿豪氣可嘉,不愧是我大秦壯士。」
「寡人素知卿等一般將士子弟,常相互比武切磋。燕太子來秦,自然要多會我大秦公卿,卿等和燕太子免不了酒筵踫面。日後還怕沒有比武的機會?何須要我恩準比試?」
口氣又一轉,道「這燕太子丹,幼時待寡人頗善,今來我大秦為質,寡人可是不能慢待。」
「寡人知卿勇猛無敵,日後如于燕太子門下比試,能饒人處且饒人,不可折辱太甚,也算是給燕太子幾分薄面,如何?」
蒙恬乃是大將之才,心思靈動遠超常人,豈能听不明白嬴政話中的意思,忙恭聲答道︰「臣雖自負勇武,卻不敢當大王夸獎勇武無敵之贊。大王放心,臣略知分寸,絕不會讓燕丹難堪就是!」
嬴政點點頭,又問道︰「卿所善將士子弟,可還有什麼卓異之才為寡人所不知?」
蒙恬想了一想,回道︰「臣所善諸人,像裨將軍王翦之孫王離等人,都追隨在大王身邊為侍從之臣。另有兩人,還請大王留意,一是上地人章邯,一是雍人涉間,此二人雖比臣年少,卻亦是難得的將才。」
蒙恬如此夸贊兩人,嬴政頓時大感興趣,問道︰「二人現居何職?」
蒙恬道︰「章邯乃是太僕轄下,為騎馬丞,涉間在少府轄下,為東織令。」
嬴政听兩人,都不在軍中任職,不由嘆口氣道︰「如今征伐不斷,正當用人之際,卿大父七十老將,還要親上戰場,既是將才,如何置于閑散雜職,不在軍中效力。」
「我大秦正是用人之際,有賢才不得重用,此乃為相者失職,卿異日傳召此二人,寡人要見見!」
嬴政語中,涉及到相國呂不韋。呂不韋官高爵重,十余年來在幾位太後的支持下執掌國政,一直是大權在握,就是蒙驁在時,身為秦國上將軍,也不敢和呂不韋爭鋒。更何況蒙驁也素來為呂不韋所重,蒙驁曾敗于魏公子無忌,損兵折將,卻也全賴呂不韋保全,才得以居穩居軍中高位不墜,兩家如此淵源,蒙恬怎肯說呂不韋不好,忙道︰「兩人官居下僚,年紀又輕,尚未出頭也是正常。相國代大王執政,萬事繁忙,分身無術,此事只能怪其上官吾識才慧眼,卻怪不得相國。」
「況臣所言,未必確當,還是明日將此二人召來,大王親自考校,才能定論!」
嬴政掃一眼蒙恬,看蒙恬面色很是恭謹,他也知道蒙氏祖孫,多受相國器重賞識,雖然對自己忠心耿耿,但因蒙氏一家和仲父的交情,對呂不韋也很是敬重,如此說法,雖有為呂不韋稍加開月兌之意,不解自己心思,卻也不好責備。遂點點頭道︰「如此甚好。卿且去,明日再來就是!」
大王既然吩咐,蒙恬自然領令,躬身再行一禮,辭了秦王,自行出宮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