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秦 第二百二十六章 眾議之策(上)

作者 ︰ 輕杖勝馬一壺醋

兩位博士指責太子用椅議事不合禮制,韓非在旁呵呵一笑,道︰「一世有一物之用,一物有一時之禮,太子敬重諸賢,人人皆知,今日諸賢位列諸官長將領之上,敬重之意不言自明!」

「殿中上百人議事,如居于古禮,又如何相談?」

「禮者,規上下之分,表敬重之意,非徒為禮而禮也!」

「況貫大夫總管太子門下諸事,今日軍議大事,莫可因小誤之!」

貫高也笑道︰「此物乃太子所創,眾皆以為便。(pAosHU8_泡&)太子即可就到,軍議為重,先生權且坐之。」

韓非身為客卿,翰林院大學士,在黃金台學宮登台開講,諸如禮儀之辯,別看韓非不良于口,卻是大殺四方,學宮博士很少有其對手,如今韓非將話接過去,兩位博士雖然不服,卻也知道,在大庭廣眾之下和韓非辯論,未必能佔了上風。見貫高好言撫慰,兩個人就坡下驢,對貫高一拱手,道︰「禮制關乎根本,非敢以小視之,軍議事大,待後日我二人自將諫勸太子一二。」

說罷,兩人徑自氣鼓鼓的坐下。

兩人語意不善,畢竟听勸坐了,貫高總管太子門下諸事,整日忙東忙西,那里會和兩人計較,微微一笑,和韓非施了禮,去請太子出來。

片刻功夫,太子丹華服盛裝,在幾位郎官的簇擁之下進殿,和眾人見過,又單獨和韓非寒暄幾句,這才到台陛之上的太子椅上坐了。

待眾人都安坐了,太子丹遂將要北擊東胡之事緩緩敘述一遍,並將其中兩難之選一一道明,最後正色道︰「東胡、匈奴,居中原之北,水草豐美,牲畜興旺,其民彪悍,如不早服,終為中原諸侯大患。譬如匈奴之對趙,義渠之在秦。」

「丹雖不肖,幸來神明護佑,制精兵器物以練兵,已有小成,勝東胡之兵不難,唯求長治久安之計,望諸君教我!」

座中太子賓客和武陽城的官吏,都是早就知道太子有北上之意,欲取東胡以強國力。也知道太子令酈商在西城練兵,乃是為出擊東胡之用。今日見太子咨詢平東胡之長策,知道動兵就在眼前,心中都是興奮不已。

至于太子所說兩難之意,卻還是有些人覺得太子似乎多慮了。

太子剛剛說完,吳仗劍倒搶先站起來,對太子拱手道︰「殿下,臣有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太子丹呵呵笑著,說道︰「我心中有疑,欲與眾卿探討解之,但凡殿中之人,盡可直言,何來當講不當講之說?」

吳仗劍很是恭敬的對太子丹一禮,道︰「多謝太子允準!」

「臣隨酈將軍練兵西城,目睹太子所制諸般應用之具,果然乃軍國銳器。以臣觀之,此兵一成,縱橫大漠定然無疑!」

說完這個,吳仗劍直接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他看來,如今這一支精兵,直接殺到大漠,雖然東胡諸軍皆為精于騎射之徒,如果人數在本軍的兩倍之下,也肯定不是本軍的對手,攔阻不住本軍的沖鋒。

但是,這支軍隊所用之物,雖然都是太子新制,但並不是特別的復雜,戰場之上,本軍就算屢屢大勝沒,但也難免會有些裝備和士卒會落到對手的手里。本軍所用之物和戰力的秘密,也很難再瞞住對手。

東胡丁口近百萬,地域廣闊不在燕國之下。如果對手模仿燕軍所用之物,以對手的人馬數量和戰士的素質,雖然在兵器打制的速度和銅鐵的應用上一時難于追上燕軍,但模仿個**分還是能做的,如此,則燕軍裝備的優勢不明顯,可熟悉騎射的士卒不多的劣勢地方馬上就凸現出來。只怕原本可以速勝的戰局會拖成長期大戰。甚至可能將燕國給拉入消耗戰的深淵。

所以說,雖然可以用這支精銳在草原上大肆偷襲,以部落、氏族為單位,逐步消耗和瓦解東胡。但這一戰略,只能在初期能獲得較好的戰果。一旦東胡大軍反撲,或者東胡逐部暫時後撤,避開燕軍鋒芒,只怕燕軍很快就很難再維持巨大的優勢。

中原諸侯,秦軍這些年四處攻略,韓魏兩國已經岌岌可危,就是趙國,如果不是太子設計,去年也未必在秦國身上佔了什麼便宜。

燕國如果被東胡拖住,只怕難以在有精力經略中原。一旦諸侯元氣再傷,各國諸侯敗亡于秦軍之手,以秦燕目前的關系,秦軍立刻就會兵臨易水。

前有秦軍壓迫于南,後有東胡對峙于北,只怕國祚難久。

所以,太子專心于經略中原,合諸侯而制秦。不動東胡也就罷了。要動東胡,那就只有一舉把東胡打垮。

東胡游牧之族,不似我華夏諸侯,逐水草而牧,無城郭房屋。如今我軍精銳,器械精良,又是隨時可用之兵,何不擇一良機,長途奔襲東胡王庭,將東胡王室權貴一網打盡。

東胡各部,原本分散,一旦王庭被滅,各部群龍無首,我等只要善加安撫,著意籠絡其各部大人族帥,以胡制胡,再發大兵以脅之,穩定東胡之地當不是什麼難事。

東胡既定,其人馬丁壯即可為我大燕所用,調之南面以抗強秦,有諸侯相助,豈不是更加勝算?

吳仗劍又朗聲道︰「故以臣之見,我燕只有一策可用,絕無兩難之說!」說罷,向太子一拱手,退後兩步,坐了下來。

吳仗劍說的,听在尉僚和酈商身後的將佐們耳中,都覺得甚是有理。見太子一直笑盈盈的坐在上面,待吳仗劍說完,很是有幾個心急的,站起來向太子表示,非常贊同吳仗劍的說法。攻擊東胡,不當猶豫,動則雷霆萬擊,要麼就是不動如山,還和東胡維持目前這種大和平小沖突的局面。

尉僚和酈商,卻都沒什麼表示。

兩個人跟著太子時間長了,當初太子提出北擊東胡的始末兩人都是很清楚的。太子這個想法怎麼來的,兩人也都知道。吳仗劍的說法,單純從軍事上來說,還真是上上之策。

東胡之族全民皆兵,來去如風,嗜于利,勝則急進,敗則速退,並不以敗散後退為恥,一旦局勢不好,可能馬上就會全族北遷,讓你打都打不著。所以,中原諸侯和東胡作戰,說起來是很吃虧的,不管你是車戰,還是步卒,都遠沒有對手的騎兵快捷輕便。你要是大軍出動,如果東胡和你大兵對抗,還真就可能讓你大勝一場,可怕的就是,東胡避而不戰,誘敵深入。大漠之上,有水草之地,東胡之兵就可存活,而對于諸侯之兵,則是糧草輜重的消耗巨大。一旦大軍出動,別說戰敗,就是勞而無功的空跑一趟,那軍費的開支,物資的消耗都是損失巨大,成為國家巨大的負擔。

當初李牧為什麼要在代北忍了好幾年,示敵于弱而不戰,就是知道,如果自己出兵和匈奴對戰,在廣闊的地形上,自己靠戰車和步卒,面對對方機動靈活的騎兵,很難取得什麼滿意的戰果,敗了,被敵人追殺,要吃大虧,勝了,敵軍跑的太快,自己也很難取得大勝,所以才一直堅守不戰,行驕兵之計。等到把敵人引入預定戰場,這才發揮自己的陣型優勢,聚而殲之。

況且草原之兵,還不是一味避戰,經常會利用地形和機動的優勢,或是襲擊糧道,或是單擊你一路。和草原民族之戰,絕不是像中原諸侯的攻防戰,更多是廣闊戰場上的運動戰。

這是適應他們民族生活和生存特點的戰法,卻大不利于中原諸侯。和草原民族對戰,很有點像一個人對付一小群馬峰。無論你是如何的攻防,修長城也好,大兵掃蕩也好,消耗的要比對方打得多,戰果未必可未必怎麼樣!

精兵突擊,以騎對騎,其實就是化出一個短小精悍的分身,以小對小,用最小最精準的力量,去對付敵軍。

而這支精兵,對于游牧部落和氏族來講,那就又是一群又狠又毒的小馬蜂,敵軍想對付他,只怕也是不易。

所以,這在軍事上,只要這支精銳,沒有什麼必守之地,必進之事,那便是無懈可擊的一種進攻思路。燕國就從被動化為了主動。

但和東胡與匈奴對燕趙一樣,這樣一支精銳,他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對敵方的破壞,對于自身的建設,並無太大的利處。

如果只是要抑制對方的威脅,采用這樣一種方式,那絕對沒問題,但要是想徹底解決敵軍,並將敵軍所有全部搶為自己所有,未免就有些力有不逮了。

直接突擊敵軍王庭,敗了,損失並不大,勝了,打亂敵人沒問題。可就是如何能通過這一戰,將敵手的土地、部族和丁壯,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徹底成為自己的力量,那才是難題。

這不是簡單的一場戰斗的問題,而是涉及到治理方式和思路的大問題。

籠絡敵軍族帥和各部大人,怎麼籠絡,怎麼管,只怕這才是太子頭痛的問題所在,才是太子感覺難以選擇的問題吧。

所以,尉僚和酈商兩個人都沒有說話,都在琢磨,如何能解決這個大問題!

不求收藏,收藏就往下掉呀!!!各位掉進來的兄弟,收藏則個!!

另外,從今天開始,把廣告樓里的書,開始做一些章推,所以有打廣告的兄弟,還是都在廣告樓留言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斬秦最新章節 | 斬秦全文閱讀 | 斬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