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明朝 第一百五十七章 各逞機謀

作者 ︰ 紅色四月

不錯,眼下龍驤衛的戰斗力已然大成,大甸子一戰已經做出了最好的檢驗。可以說現下無論是攻城、守城還是野戰,裝備了遠超這個時代火器的龍驤衛都已不再將八旗勁旅放在眼里,因此王銳並不擔心打不打得過努爾哈赤或者皇太極的問題。

俗話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王銳此番雖說是取得了空前的大捷,風頭之勁絕無人能比。但真的是人人都會對他真心稱贊,拍手叫好,佩服得五體投地嗎?

答案不需細想也很清楚,那是絕無可能的事情!

別人暫且不論,就拿袁寵煥和他手下的那幫悍將來說吧。數月之前所謂的寧遠大捷與王銳此番的前屯大捷相比,無異于米粒之珠比之于日月皓輝一樣。袁大人和他手下的悍將們能沒有一點想法?就此佩服得五體投地,而沒有半點不服與妒忌之心嗎?

答案同樣是明擺著的,一樣是絕無可能的事情!

現在袁寵煥身為遼東巡撫,手握著軍政大權,本身就對經略有著相當的制衡能力,他能那麼乖乖地听從王銳這個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子的調遣麼?

從他以往的數次表現來看,這幾乎亦是絕無可能之事。而且可以想象的到,一旦王銳真的接替了遼東經略之職,老魏必定會想方設法地大力扶持袁寵煥與其相抗。

到時候將帥不和,上下不能齊心用命,王銳就算是有再大的本事,龍驤衛就算再有無敵于天下的實力,面對復雜之極的遼東局勢也只有徒呼奈何的份,絕無可能像黃立極所說的那樣,輕而易舉地就能掃平建虜,收復遼東失地。

道理很簡單,龍驤衛就算再厲害,王銳也不可能僅憑這一支精銳就橫掃遼東。根本不需要其它部隊的支持。大甸子之戰就是個很好的證明,最後若是沒有趙率教的幫助,他也很難取得最終的完勝。

好吧。即便是憑龍驤衛這一支精銳就能橫掃遼東。可前面已經說過,龍驤衛地火器雖然犀利,但那是要大筆大筆燒銀子的。

若想掃平建虜、全部收復遼東的失地,那有多少大仗要打?以朝廷現在銀子捉襟見肘地情況。又怎麼可能支持得起?所以說王銳很清楚,不徹底解決錢地問題,現在雖不用再擔心建虜大舉侵犯,可若想徹底將其殲滅仍非是一件易事。

一旦遼東的戰局沒有期望中的那般進展,小皇帝在老魏等人的挑唆下會不會對王銳非常失望?最終讓其也落得個熊廷弼、孫承宗那樣地下場?若果真如此。怕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

王銳對其中的利害關系早就看得十分清楚。因此一下就看穿了老魏這個看似誘人,但實際上卻是暗藏殺機,想要借建虜和袁崇煥之手來殺人的圈套。

但這還只是王銳所擔心的一個問題而已,另外一個所擔心地問題是他一旦接替了遼東經略地位子,就會被遠遠調離開了小皇帝的身邊。||

眼下已經是天啟6年,距離歷史上天啟帝駕崩僅有短短1年的時間了。而且歷史的車輪已經改變了方向後,小皇帝還會不會死?死的時間是否有了提前或者延後?這些都變成了未知之數。

上一次遇險的事情給王銳的印象仍然很深刻,心知內廷里充滿著無窮的變數。萬一真的事情有變,他地人不在京師。又如何能及時應對?難道到時候還要率兵殺回來勤王護駕不成?

誰知道老魏這手調虎離山之計是否還有後續手段沒有。正因為如此,所以王銳在這個時候絕不想離開小皇帝半步。以免出了什麼意外地狀況時反應不及。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他一直以來地努力可就要付諸東流了!

可眼下黃立極將理由說得冠冕堂皇,他也的確是符合了各方面的條件,而且好象恰巧是說到了小皇帝的心坎里去,他又該如何開口拒絕?

看著朱由校大為意動的樣子,王銳的眉頭微皺,腦海里飛速轉著應該如何拒絕的念頭。

就在朱由校頻頻點頭,看樣子就要定下來此事之時,王銳適時地踏前一步出班奏道︰「啟稟皇上,臣有一句話,不知道是當講不應當講?」

朱由校聞言不由露出了好奇的神色,微微笑著點頭說道︰「王卿有何事情但說無妨,朕也正想听一听你對此事究竟有何想法呢!」

王銳淡淡一笑,不慌不忙地說道︰「啟稟皇上,能夠掃平建虜、收復遼東失地乃是我大明每個人的夢想,臣自然也不例外。他日若能擔當起此大任,亦會感到此乃是莫大的榮耀!只是讓臣率軍擊破建虜雖不難,但接替遼東經略一事卻是萬萬不可。還望皇上能慎重考慮,千萬莫要因此而耽誤了國家大事!」

朱由校哈哈一笑說道︰「王卿不必謙虛,以卿之才若不能擔當此職,更有何人能當得?又怎能耽誤了國家大事?」

王銳微微躬身,恭聲答道︰「回皇上的話,龍驤衛此番能取得如此大勝,主要還是歸功于火器的犀利!但天武神槍和雷霆神武炮盡管是厲害,卻也有一處弊端,那就是所需耗費的銀兩過巨!僅以此戰為例,所有耗費的彈藥就值萬余兩白銀左右。所以說若是想僅憑火器的犀利掃平建虜,將韃子盡數驅逐出遼東的話,只武器彈藥一項的耗費恐怕就要千萬兩白銀之巨,但不知以朝廷現下的財力可能支持得起嗎?」除了他自己之外,其余絕大多數人只看到了火槍火炮的厲害並沉醉于其中,根本未曾考慮過銀子的問題。此刻听他這麼一說,忍不住都齊齊倒吸了一口冷氣。(

一千萬兩白銀?並且還只是武器彈藥一項!如果連糧餉等其它一切費用都算上的話,這個數字恐怕還會至少翻上一翻。這麼一大筆的錢,以朝廷眼下財力捉襟見肘的情況,就算砸鍋賣鐵也不可能拿得出來呀!

朱由校也是微微一愣,不禁眉頭微皺問道︰「哦?這個朕倒是沒有想到!那麼以卿之見應當如何呢?」

王銳抬起頭來,直視他不慌不忙地說道︰「回皇上的話,臣相信經此一戰,天武神槍和雷霆神武炮已震懾敵膽!若賊酋不笨的話。短時間內絕不敢興兵再犯我境,反而要加強防守,以防我軍趁勝而攻才是。以微臣愚見。我大明正應趁此良機整肅內寇。休養生息。待到內亂平息,積蓄了足夠的力量之後,我大明再轉過頭來專心對付外虜。到時候只需有充足的銀兩支持,臣敢擔保必以雷霆萬鈞之勢掃平建虜。將其徹底從我遼東地土地上永遠驅逐出去!」

其實他這已經是第二次當著朱由校面闡述自己「攘外必先安內」的戰略方針了,只不過上次說的時候他還是人言輕微,未敢像現在這樣說得透徹。

但眼下已非昔日可比,憑借著剛剛奇跡一樣地大勝,他已經成功樹立起了名將、軍神地形象。說話的分量已與當初不可同日而語。就憑朝堂之上的這些大佬們的軍事水準,還真地沒什麼人敢當面提出質疑來。

他的話音剛落,立時又引起了一片議論紛紛之聲。有些人點頭贊同,但也有不少人頗不以為然,認為趁勝對付建虜才是當務之急。

王銳是因為前世時看過了不少關于明朝滅亡原因的分析,所以才定下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戰略方針。

雖然滿清對明朝的威脅極大,但說到底大明覆沒地最根本原因還是自己地「根」先爛掉了。

當年的蒙古鐵騎論實力絕不會在八旗精兵之下,不是一樣被明軍趕回了漠北,並從此一蹶不振麼?

如果不是內里的腐朽不堪。八旗兵就算是再厲害。也絕不可能如此輕松地就入主了中原,輕松得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

正因為如此。所以王銳始終是認為只有先解決了內部的問題,才能轉過頭來專心對付建虜。

否則的話就會像歷史上那樣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內亂不但會越來越嚴重,應付建虜的侵犯也是越來越捉襟見肘,以至于導致了最後的全面崩潰。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有龍驤衛這麼一支勁銳之師恐怕也難起到扭轉乾坤的作用。

只可惜朝廷地這些大佬們卻沒這般見識,在他們地眼里,內部爆發的那些流民起義根本不值一提。那只是些草寇而已,又能成多大地氣候?

在他們看來,建虜才是最大的威脅,而且仍在時刻窺伺著中原的領地,一日不能將其徹底驅逐出遼東,大明就一日得不到真正的安全。

歷史上他們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始終沒有想辦法先全力解決一邊的矛盾,然後再調過頭來專心應付另一邊的問題,而是選擇了兩頭同時應付,結果最終被生生拖垮,這其中起了決定性作用的恰恰是沒被大佬們放在眼里的那些草寇與反賊。

而王銳的思路則非常清楚,那就是趁著大甸子一戰而震懾了建虜的有利機會,穩定住遼東的戰局,暫時與敵形成均衡的對峙之勢。

這樣一來,朝廷就能夠騰出手來專心對付流寇和整飭吏治,待到內患已不足為害後,再調過頭來解決遼東的問題。到那時候,他自然有絕對的把握再次大破八旗精兵,將那幫留辮子的家伙重新趕回到長白山的老林子里去!

朱由校這一回是認真听了王銳的話,沉思了片刻後不禁深覺得有道理。

他沒有理會群臣的議論,而是徑直朝王銳問道︰「好吧,就算王卿說得有一定道理,但這又與卿當不當這遼東經略有何關系?」

黃立極也在一旁緊跟著笑道︰「皇上所言極是,如果真像侯爺所說的那樣,那麼遼東更需要一名將來坐鎮,用以震懾賊虜,使其不敢再犯我境!而眼下的情形來看,又有何人能比侯爺更合適?若是有侯爺領遼東經略坐鎮一方,想來賊虜必不敢再以正眼視我邊境矣!」

朱由校聞言不禁連連點頭,大多數人也認為黃立極說得有道理。這些人的想法差不多都是一致的,他們不擔心內部的流寇、反賊,卻早被建虜打得怕了。

無論王銳適才說的策略是對是錯。只要他能坐鎮遼東,想必就再也不用擔心韃子會打進來了。一想到這個,眾人都巴不得王銳立刻就能接任遼東經略。

王銳卻不慌不忙地淡淡一笑道︰「黃閣老謬贊了。在下實是愧不敢當!回皇上的話。憑心而論,臣也只是小有將才,絕難當帥才大用也!如若依照微臣適才所說的方略,遼東經略一職需用一經驗、威望、統馭俱是上上之選之人方可。而臣年少識淺。經驗、威望都不足以統馭大局。若竊居此位,反倒怕誤了皇上的大事!倒不如用臣之所長,繼續為皇上練出更多地精銳之師。只要有臣與龍驤衛在,賊虜一旦再敢犯我邊境,臣隨時恭候聖命出擊。管叫他有來無回便是!不知皇上以為如何?」

朱由校聞言不禁沉思起來。他已經被王銳的話所打動,心想王卿所說的方略倒也十分有理,若真地能暫且穩住遼東地局面,然後解決了流寇、反賊的禍患,並再多練出幾支像龍驤衛這樣的精銳之師,建虜還有何可懼?

若是這樣的話,讓王卿再去坐鎮遼東就地確有些可惜了,當然是令其再為朕多練出幾支像龍驤衛這樣的精銳之師的好!

想到這里,他點了點頭笑道︰「王卿所言有理。但不知若是依照你適才所說的方略。遼東經略用誰為好?」

王銳聞言心中暗喜,心知小皇帝已經被自己的話所說動。當下躬身一揖道︰「回皇上地話,臣保舉一人,定能勝任無疑,卻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由校微微一笑說道︰「王卿但說無妨,朕絕不會怪罪便是!」

王銳抬起頭來,不慌不忙地說道︰「臣保舉孫承宗孫公,料來除了孫公以外,再無人能比其更適合接替遼東經略一職!」

他地話音剛落,大殿之上忍不住又是一片嘩然之聲。

這里的人大多數都知道當初孫承宗因柳河之敗被罷官,背後的操縱者就是魏九千歲。眼下王銳竟當著他老人家的面妄圖替孫承宗翻案,不知魏公會做何反應呢?不少人一邊想著,一邊已將目光悄悄望向了老魏。

老魏的眉頭果然是稍微皺了一皺,但是他不可能親自去開口反對,只好悄悄用目光朝顧秉謙等人示意。

顧秉謙當然明白主子的心意,于是立刻出班奏道︰「啟稟皇上,孫承宗當初是因為敗于賊虜之手,這才遭彈劾罷官。而今威武侯卻是大破賊虜,立下了不世之功。當此情形,遼東經略之職若是不用威武侯,反而卻要重新啟用孫承宗,又如何能令人心服?亦恐失百姓所望!臣以為不妥,還望皇上三思!」

黃立極也在一旁緊跟著幫腔道︰「顧公所言極是!臣以為這遼東經略之職仍由威武侯擔當為好,關寧軍原本就是我大明之軍的精銳,若威武侯能將其練成與龍驤衛一樣的無敵之師,豈不是一舉兩得之美事?不知皇上以為然否?」

他這番話也是直接針對著王銳的理由而來,你不是說要練軍嗎?好,那擔任了遼東經略一職一樣能練,而且練地是大明軍中最精銳地關寧軍,這下看你還有何理由可推月兌!

說來也好笑,堂堂的遼東經略乃是大明最重要地顯官要位之一,歷來多由名臣所擔當。可眼下這個官卻好象一文不值一樣,被人推來讓去。若是看不出其中竅要之人,非被搞迷糊了不可。

朱由校听罷顧秉謙與黃立極的話後又有些猶豫起來,心說王卿若真能將關寧軍練成與龍驤衛一樣,那倒真是美事一樁。孫承宗雖說也足堪擔當遼東經略一職,但其畢竟已是過氣之人,又怎能比得上王卿?

他這麼一邊想著,一邊用探詢的目光望向王銳,顯然是想看看他究竟怎麼說。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明朝最新章節 | 混在明朝全文閱讀 | 混在明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