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明朝 第二百四十九章 匯通天下(下)

作者 ︰ 紅色四月

眾人初步了解了大明銀元,接下來自然是更想知道銀行的業務。那簡單地說,在現階段,銀行的業務主要就是存、貸款與票據的匯兌。待新的貨幣制度逐漸穩定之後,再陸續展開結算、代理、保管、擔保等業務。

前面已經簡要說過銀行與錢莊的區別,銀行的主要目的不是方便貨幣流通,而是匯集民間閑散貨幣投資獲利,這是它與錢莊最本質的差別。

在古代,人們把金銀等貨幣存入錢莊,主要目的是方便攜帶和使用,因此錢莊收取費用是合理的,這筆費用里包含了保管風險和遠程運輸費用,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

而人們把錢存入銀行,更接近于低風險、低回報的投資,銀行不僅不應向顧客收取任何費用,而且必須給予一定程度的回報,也就是利息了,這可與錢莊完全不同。

之所以有這種差別,原因還是剛才所說過的目的不一樣,銀行是要通過匯集民間閑散貨幣投資獲利,這與錢莊相比是一個根本性的改變。

其實在以金銀等重金屬為主流貨幣的情況下,錢莊的贏利空間是非常豐厚和誘人的。首先是代理保管、運輸,有充足的理由收取保管費和異地存取費,雖然在錢莊規模足夠大的時候,運輸風險幾乎為零,但是人們清楚地知道自己長途攜帶的巨大風險,所以這方面的收費非常容易得到人們的認可。

其次是適度投資,就是在不引發兌付風險的前提下,佔用一定比例的客戶的資金,這個比例可以隨著錢莊信譽的提高而提高,這點讓錢莊比任何投資者都有更大的優勢搶佔商機。所以古代的錢莊通常會有優質的產業作為信譽保障。

再次是錢票地流通可以讓錢莊把可佔用的客戶資金比例進一步提高。錢票流通意味著存錢的客戶更少地提取現金(金銀),使得錢莊能夠更多更安全更長期地使用客戶貨幣,這樣一來客戶的貨幣幾乎就變成了錢莊的自有資金了。

最後是當錢票的流通達到一定程度,錢莊可以利用錢票相對于金銀等重貨幣更好地便攜性,謀求和實現錢票的準貨幣地位。這時錢莊甚至可以直接使用自己發行的錢票滿足更多的資金需求,因此很大程度上。錢莊可調用的資金甚至可以超過它實際擁有的客戶資金。

但無論錢票的流通性在怎麼好,它終究只是一種借條而非真正的貨幣,這就是王銳為什麼不經營錢莊,而一定要將銀行引入到大明的根本原因。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以王銳今日地地位、權力,再加上遠超這個時代的知識、經驗和見識。若想變得富可敵國並非是難事只不過他的目光要更加長遠,想地不僅僅是自己發財,而是要引領大明走上一條強盛之路。相比于個人的財富積累,這令他更有成就感,才不枉了作為一個穿越的逆天者來這個時代走上一遭。

還記得我們前面也曾經討論過歷史上白銀地產量對明朝經濟地影響。事實上在明朝時期。全球已經出現了第一次嚴重地貿易失衡。當時中國向西方世界源源不斷出口瓷器、絲綢和香料。換回高額白銀「儲備」。形成了對西方國家巨大地貿易順差。

巨額白銀地涌入和「一條鞭」法地實行。確立了大明銀本位地貨幣制度。而顧名思義。若想使這一貨幣制度正常運轉。自然需要大量地白銀為保障。

可是在此之前。自秦始皇掃滅六國。統一幣制以來。外圓內方地銅幣歷經朝代更迭。盤踞本位貨幣寶座長達一千多年。原因就在于中國金銀礦藏地相對貧乏。

自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以來百余年間。中國白銀年產量一直徘徊在10萬兩左右。清代前期約20萬兩左右。較之美洲、日本、歐洲相比只不過是個零頭而已。而且我國銀礦品位不高。開采往往得不償失。

明代中國銀礦含銀量在0.003-12.5之間。一般在以下;而同期秘魯波托西銀礦含銀量為50。新西班牙銀礦含銀量為5-25。

所以說中國向來是一個產銀不多地國家。銀地供給大部分依賴外國地來源。本國地產量可以忽略不計。

在這種貨幣制度下,想要增加社會的總貨幣量是十分困難地,因此大明若想迅速擺月兌國庫空虛,朝廷無錢辦事的局面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只能緩緩為之。

而紙幣本位的貨幣制度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只要準備金充足。就能夠發行足量的貨幣,然後低息貸款給政府。

政府有了錢,就可以進行投資和公共事業的建設,一來為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創造必要條件,二來直接刺激經濟增長,降低失業率,通過投資和付工資的方式令貨幣流入社會,也就是老百姓的手中。

老百姓有了錢,就會消費、交稅。擴大社會經濟總量。使貨幣重新回到政府手里,形成了一個增殖地良性循環。社會經濟總量擴大後。銀行就能夠再增發貨幣,重復上面所說地增殖循環過程。如此反復,經濟自然快速發展起來,國庫充盈、人民富足,國家又豈能不走上一條強盛之露?

當然,這個過程肯定不會一帆風順,其間必然會遇到許多困難,所以說這就要看王銳的執行力怎麼樣了,也要看他和皇帝究竟有多大地決心。但不管怎麼說,這條路子卻是正確的。

好,讓我們再將思路拉回來。

當謝天義將存、貸款和匯兌業務簡要介紹了一遍後,所有聞者自是不由得立時一片大嘩。

怎麼?只要我將銀子存入銀行不動,銀行就會付給利息?世上還有這樣的好事?那存的錢要是多了,銀行得白付多少利息?這麼做豈不是要賠死?從古至今還從未听說過有任何一家商號會這樣干,此事的確是令人難以相信。

任何一種全新的事物要想被世人接受都需要一個過程,銀行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只要存錢就能白得利息,根本不需要你再付出其它的任何代價,這真相當于天上掉餡餅一樣,自是讓人難以相信。

不過這匯通銀行連皇帝都御賜了金字招牌,背後的勢力又是深不可測,況且剛剛是當眾說了存錢的好處,難道還能騙人不成?

所以當慶典一結束,人群立刻擠滿了銀行的大堂,看熱鬧的固然居多,但也有些人試著拿出了真金白銀來存。

他們自是得到了熱情周到的服務,很快各人就拿到了一本表皮印著燙金「匯通銀行」四個字的精美折子。

折子里有存款人的姓名、賬號,存款的時間、金額等等,只要憑著這個,就可以隨時在這里進行個人存、取款的業務。

當然,由于技術所限,在這個時代還不可能達到異地的通存通兌,但是對于那些大額存款的所謂優質客戶,僅在京師之內各個匯通銀行網點之間的通存通兌還是應該能夠實現。

這主要是因為客戶的信息太過龐雜了,在沒有電腦技術的支持下,少數優質客戶的信息還勉強能實現共享,可是普通的客戶就不可能了。

拿到折子的人都興奮不已,忍不住到水牌邊對照著查看。

大堂兩側的牆上都掛著巨幅的水牌,上面清楚地寫明了各種存款利率。相比較現代復雜的利率而言,這個利率就簡單多了,也分為活期和定期兩種。

活期利率最低,為2.5%;定期有半年、一年和三年三種,三年的利率最高,達到了7%,這里的利率自然指的是年利率了。

應該說在那個時代百姓的生活水平遠遠比不上現代這麼富足,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幾乎是全民存款。

但是有錢的貴族豪紳還是有很多,並且手里掌握著大量的財富。那時的投資渠道很少,所以我們經常能在影視、文學作品里看到古代的大富豪家里金銀堆積如山的情形。

金銀放在自家的秘室里是不可能結婚生子的,如果存入銀行,既能有穩定的收益,又能隨時支取,兩下里相比較孰優孰劣自然不難明白。那些富人哪個不是人精?相信很快就會自己算過賬來,爭相要將錢存入到銀行里來。

而王銳的目的就是要聚斂起這些財富,一方面自己投資,另一方面貸給朝廷,使整個國家和社會都迅速富足和強盛起來。

為了穩妥起見,王銳決定第一次的貨幣發行采取足額的方式,也就是根據準備金的數目,發行相應的貨幣量。

眼下匯通銀行的準備金達到了1000萬兩白銀,按照一兩銀子兌換100元的比率,首次發行的大明銀元就是10億。

按照現下存款的利率,正常的貸款利率應該是在10%左右。可是王銳卻毅然決定以6%的低息,一下就貸款給朝廷2億元,空虛的國庫立刻變得小小充盈起來。

不過這充盈眼下還是虛的,因為2億元並非是真金白銀,而只是大明銀元,下一步如何將之推廣開來,完全用紙幣替代了白銀才是重中之重。只有實現了這個目的,匯通銀行才算是名副其實,真正做到了匯通天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明朝最新章節 | 混在明朝全文閱讀 | 混在明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