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在這邊取得了大勝,王銳那邊也在為大勝而努力回到內衛總部,就立刻又將孫傳庭等人召集而來,將流言之事以及自己的判斷簡要說了一遍。
眾人此時也已經听說了流言的事情,因此並未如何吃驚,听了王銳的判斷後都不禁連連點頭。
王謙將桌子一拍當先叫道︰「好啊,既然已經將那幫兔崽子堵在城里,就算把京城翻個個兒也要將他們揪出來!」
王銳瞥了他一眼,淡淡地開口道︰「好,那就請王將軍帶人去將京師內挨家挨戶都搜一遍吧!京城內也就百來萬人而已,不知道王將軍需要多少人手?又的多長時間呢?」
王謙嚇得吐了吐舌頭,轉過頭去做個鬼臉,再也不敢做聲,眾人見狀不禁莞爾。
王銳瞪了一眼後沒再理他,轉向眾人微微笑道︰「大家來說說有什麼妙法可以盡快將人找出來吧!」
孫傳庭輕咳一聲率先開口說道︰「督公,照眼下的情形來看,那些人應該是外來,而非是京師的‘坐地戶’!這就令傳庭有些不解了,按理來說那菁菁該是隸屬于京師分舵的人,卻為何與那些外來人一起行動,而且似乎是听命于他們?從‘東聖教’嚴密的組織來看,這不太符合常理。」
王銳點了點頭說道︰「伯言說的有理,不過也有可能昨日那些人中就有京師分舵的人也說定呢?這豈不是就能夠解釋?」
孫傳庭輕輕搖了搖頭說道︰「依傳庭所見,昨日那些人中絕不會有京師分舵的人!因為‘瑤池苑’並非是一般的***場所,能夠有資格去的非貴既富,俱是在京師有頭有臉地人物。‘東聖教’此前一直是行事隱秘、低調,其主持京師分舵的人應該不會是這種人物,而是那種平常無奇不扎眼的角色。像這種人又怎麼會到‘瑤池苑’來?而且昨夜之事非同小可,對方也肯定會料到我們事後必定要進行大清查,在這種情況下其本地分舵地人又怎麼會在‘瑤池苑’露面呢?不知督公以為如何?」
王銳哈哈一笑說道︰「伯言所言極是,不過這些謎團我們可以先暫且放到一邊,待抓到了那些‘東聖教’的家伙,所有地答案自然知曉!只是據我所猜,那幫家伙放出流言是想讓我立處在風口漩渦之中,窮于應付都察院,甚至是百官的彈劾,暫時無暇再顧及‘東聖教’的事情。呵呵,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我早有了應付那些言官的辦法,所以此番是自作聰明,反倒露出了狐狸尾巴!這些等以後再說,不知伯言眼下可有抓人的妙策?」
孫傳庭聞言也不禁哈哈一笑。點了點頭說道︰「督公說地是。傳庭只不過是擔心對方再耍什麼詭詐罷了。如果那些人當真是外來。要想將其挖出來倒也不難!」
說著。他轉頭朝身旁地李明博微笑說道︰「翰林可有了什麼妙策嗎?說來听听如何?」
這個李明博就是他非常器重地那個年輕人。當初在對老魏地決戰時曾經出謀劃策。眼下其已經升為了僉都指揮使。是孫傳庭最得力地副手。翰林乃是他地字。
孫傳庭現下這麼問他。自然是想給其露臉地機會了。
李明博地年紀和王銳差不多。但若論老練可就差得遠了。
他見眾人將目光一下都集中到了自己身上。不由得感到一陣緊張。略顯靦腆地笑了笑說道︰「有督公和各位大人在。明博地一點愚見又怎敢稱得策二字?孫大人莫要取笑我啦!」
王銳笑吟吟地說道︰「翰林不用過謙,你年紀輕輕就足智多謀,前番擊破魏閹時就曾立下赫赫大功呢!孫大人這麼信任你,讓你說你就說吧!」
李明博听到王銳的夸獎,臉上不由露出激動和興奮之色,急忙站起身來插手施禮道︰「多謝督公的夸獎和孫大人地信任,既是如此,那明博就斗膽直說了!」
他清了清嗓子,這才繼續說道︰「督公、孫大人,眼下我們雖然還不知道昨日‘東聖教’是如何得知了皇上的身份和行蹤,以至于有了‘瑤池苑’刺殺之事,但卻可推知對方組織嚴密、反應迅速,而且在京師的根基恐怕是不淺,絕非上次地雷家可比,現下的流言一事更加印證了這一點!他們雖然想不到督公早已有了言官地妙策,但對于藏匿必然做了充分準備,因此我們現在即使是立刻展開全城的大搜捕,一時之間怕是也難有結果。這里是天子腳下,人口逾百萬之眾,我們這麼做地話不但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且肯定會搞得人心惶惶,亦有損我天朝威名!」
王銳和孫傳庭聞言
對望了一眼,各自點了點頭。他們不僅是感到李明道理,更為他年紀輕輕便思維縝密而高興。加以時日,這個年輕人必堪能大用!
李明博見自己的話得到了他二人的首肯,精神不由得大振,整理了一下思路繼續說道︰「因此以明博愚見,眼下我們可以將計就計,令對方以為其奸計已然得逞而警惕心略有懈怠。同時內緊外松,除了封鎖城門嚴密盤查之外,在城中不展開搜捕,而是像上次對付雷家那樣,暗中命所有甲長密切注意本片之內有無外來人走動、藏匿的跡象,並許以重賞,相信很快就會有線索!這是明博的一點淺見,不知督公和孫大人以為如何?」
孫傳庭哈哈一笑,點了點頭說道︰「明博此計看上去似乎平平無奇,卻是現下最好的辦法了。我看除了甲長之外,還要動用起各江湖勢力來。像打探這種消息,他們遠比官府的耳目靈通!」
李明博連忙說道︰「不錯,還是孫大人考慮的周全!」
王銳聞言也是暗暗點頭,心說這個辦法和現代的查案方法差不多,都是主要依靠群眾的力量外加特殊渠道的靈通消息,只是缺少像電視、網絡、報紙這種有力大眾傳媒的支持罷了。
這早已經被證明是十分有效的辦法,不過在古代卻極少會用。原因很簡單,這個時代官府與老百姓的關系和現代相比截然不同。李明博能想到這個辦法看似簡單,其實其思維可以說是十分活躍。
他一邊想著,一邊微笑點頭道︰「我看這辦法也是使得,既是這樣,那我們就依此計而行!」
眾人也都紛紛點頭沒有異議,接下來又商討了半天細節,王銳將各人的任務分派下去。
緊接著王銳又趕回了皇宮,向小皇帝匯報情況,同時要求得他的配合。
此時朱由檢剛好已將劉宗周「擺平」,眼見王銳回轉而來十分高興,當下笑著將適才的經過說了一遍。
王銳早料到了必是這樣的結果,忍不住暗暗嘆了口氣。說實話劉宗周的確算得上是一個忠臣、直臣,只是過于迂腐了些,身上古代文人士子的那種積弊習氣太濃。他此番為了教訓一下那些言官,也只好將老劉同志當作了犧牲品。不過自己的手段可是有點陰損,因此亦沒什麼可沾沾自喜的。老劉現在差不多稱得上是當代道學的扛鼎人物,這一次遭此大辱。估計其後半輩子都會有心理陰影,恐怕再難翻得過身來了。
暗自感慨了一番後,他也將剛才定下的方法對小皇帝說了一遍,當然還需要其配合再演一場戲。
朱由檢自然沒有任何異議,痛快點頭答應下來。
第二天,宮里就傳出了消息,說是左都御史劉宗周牽頭,都察院的十二御史聯名彈劾威國公王銳,根據自然就是那流言。雖說現在流言還未經過證實,但是都察院御史有聞風而劾之權,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朝中上下本來就都對流言非常好奇,但卻被閣部硬生生壓下。此刻一听到這個消息,自是又引起了一陣轟動。左都御史彈劾威國公?那當然會是一場好戲!
可是當一眾官員想要進一步探听情況時,卻再無法從皇宮、閣部和都察院那里得到任何消息,甚至連劉宗周與十二御史俱是集體消失,連人都找不著了。
這一下百官們更是紛紛猜起來,一時間各種流言傳遍了朝野。自從鏟除了閹黨後,朝中一直是一派平和的景象,還從未如此亂過。而皇帝、閣部和王銳都沉默無聲,似乎對這混亂視而不見。
第三天,小皇帝終于有了聖諭,命王銳上折奏辯。
當天晚些時候,據說威國公的奏辯折子遞進了宮里。小皇帝看後卻不滿意,又給打了回來。
第四天,閣臣錢龍錫和溫體仁也開始發難,上折附和都察院,請求皇帝降罪王銳,給群臣和百姓一個交代。王銳卻則沒再上折奏辯,而是躲在府中不出,似乎在籌劃對策,形勢不禁變得更加混亂。
百官們也越來越迷惑了,心想難道閣部連同都察院這是要聯手挑戰王銳的權威麼?怎麼事先毫無半點征兆?也未听說其聯絡各自的勢力呢?這事情來的未免太突兀了。形勢難明之下,眾人紛紛抱定了坐壁上觀的態度,靜觀事情的發展。
這一切當然都是王銳一手導演的好戲了,他躲在府中可不是在謀劃對付閣部和都察院,而是暗中主持著網「大魚」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