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強路 第一百六十一節 內閣人選

作者 ︰ 老茅

就和平洋行兩項傳統業務來看,生絲、茶葉兩項的利潤依然可觀,達到一豐一百多萬銀元,其中又以生絲利潤為好,在九百萬銀元左右,而茶葉只有二百萬銀元。

和平洋行掌握了生絲的標準,生產出來的生絲質量最好,利潤自然高,茶葉方面和平洋行沒有什麼優勢,自從漢軍放開了政策,各家洋行可以自己進入茶區與茶農直接交易後,中間商利潤大減,和平洋還能有二百萬一年的利潤,算是做得不錯。

洋行可以自己進入茶區與茶農交易,雖然中間商利潤大減,茶農和朝廷卻得到了實惠,促進了茶葉、生絲的出口,正因為如此,即使大漢進口了大量機械設備,還是保證了白銀年年入超。

看完前面幾項,王韶已經懶得看下去,七千六百多萬銀元,合白銀五千余萬兩,此時的和平洋行說富可敵國也不為過,

幸虧王韶自己就是漢王,若是換了一個統治者,對治下出現一個如此龐然大物,不想方設法鏟除才怪。

錢多了,對王韶來其意義不大,這麼多錢,不可能留在手里,必須花出去才行,否則錢就是死物,王韶想了想才道︰「孤想提取五千萬捐給財政部,作為明年軍費,不知蔡兒以為如何?」

這麼多錢一下子捐出去,若是換了一個平常女人,必定會不舍,不過這數年葉蔡已經歷練出來,神色絲毫未變︰「這錢是王爺的,王爺愛怎麼用就怎麼用,問妾身干什麼?」

「嘿,錢雖然是為夫的,可沒有蔡兒的辛苦,也不會有這麼高的收蓋,如何用?為夫自然要征救蔡兒的意見。」王韶有點腆著臉道。

「虧你還是王爺,這樣的事還要問妾身,王爺要捐就捐吧。」話雖然如此說,葉蔡臉上還是露出一絲笑意,對王韶的尊敬,心中顯然很受用。

「嗯,如此就這麼決定了,剎下的錢,五百萬作為發給所有職員年終獎金,一百萬作為管理人員的獎勵,八百萬作為王府明年經費,一千二百萬留作洋行發展,刺下的九十三萬留在蔡兒自己手中,作為平時的零花,如何?」短短時間,王韶就將這麼龐大的財產分了一個干淨。

「王爺說的自然是好。」

五千萬的財產都捐出去了,葉蔡自然不會在意剩下的二千多萬,這其中,她最關心的一項就是王府經費的安排,今年王府經費只有四百余萬,听到王韶給王府明年的預算是八百萬,頓時不吭聲,這個數目足夠明年王府寬松過上一年,保況王韶還給她保留了近百萬銀元作為小金庫。

王韶心中一陣舒爽,能夠大把花錢的感覺無疑非常好,何況馬上又會有一筆更大的錢財讓他花。

對于今年各項經濟數據,王韶已是心中有數,隨著馬鞍山鋼鐵廠全部投成建產,上海三座鋼鐵廠達到設計最高產量,漢軍鋼鐵產量首次突破五十萬噸規模。

其中生鐵產量四十二萬噸,鋼產量十一萬噸,合計一共五十三萬噸,單就鋼產量而言,這個數據僅次于英國,排在第二,與英國人十三萬噸鋼產量只相差二萬噸。

不過生鐵產量和英國還是相差太遠,英國人生鐵產量已經超過三百五十萬噸,漢軍只相當于英國九分之一,排在美、法、普之後,名列第五,為第六名俄國兩倍左右。

漢軍的鋼產量之所以能夠超越生鐵產量大于自己的美、法、普三國,是因為推行新技術的緣故,新技術的推行使得漢軍鋼材產量不但迅速增加,而且成本還得到降低。

漢軍發明的新技術不是什麼高深的東西,英美各國也同時研發了出來,不過相比于漢軍在白紙止作畫,其余各國需要對原有設備改造,速度到底是慢了一拍,只得看著大漢鋼材產量迅速超過他們。

除鋼鐵外,煤產量為五百三十萬噸、水泥產量一百五十萬噸、蒸汽機產量二千一百台,進口一千五百台,保有量超過一萬台,蒸汽機動力合計七十萬馬力,超過法國的六十萬馬力,排在第四。鐵路通車里程六千一百公里,目前在建二千余公里。

經濟強勁發展,自然也帶動稅收的大幅增長,漢軍今年的財政收入不是大家猜測的二億銀元,而是達到二億二千八百余萬,與去年相比,增長六千三百余萬元,增長達到三成。

這其中農稅六千一百萬元,比去年的五千三百萬元增加八百萬元,關稅四千六百萬元,比去年增加一千四百萬元,中央銀行利潤加鑄幣稅一千九百萬元,比去年增加一千萬元,工商稅一億零二百萬元,比去年增長三千一百萬元。

除了農稅增加只有一成外,其余稅種都是增加二成以上,工商稅作為第一稅種,已經遠遠超過農稅,以這樣的速度增加下去,不出幾年,關稅也有望超過農稅,使農稅成為第三大稅種。

二億二千八百萬,這是今年的財政收入,也是明年可以花的預算,加上和平洋行捐贈的五千萬,明年漢軍財政預算會高達二億八千萬,比去年多出一億一千多萬。

如此強大的財力支撐,對于漢軍即將到來的統一戰爭無疑極為有利,不過花錢之前,王韶還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完善目前漢軍政權結構。

隨著年底的臨近,漢軍各個高層開始齊聚京城,等侯在二十六日所開的年底總結和明年的預算大會,就在此時從宮中陸續傳出消息,這次大會與往年大會不同,會議上,漢王會改組以往的委員會,組建真正的中樞,將選出五至七人進入內閣,以適應明年發起的統一戰爭。

空穴來風,未必無因,一直以來,漢王府自然是整個大漢中樞,只是除了漢王,下面的各部主官一直各行其是,沒有一個領導層,雖然使得各部主官都直接面對漢王,使漢軍的行政效率更快,可是此舉也不是沒有敝病,這會使得王韶的工作量大增。

一省之地還好說,等到漢軍一統南方後,王韶即使是三頭六臂也處理不過來,不得不設立大批幕僚來協助王韶處理工作,這批幕僚官不大,權卻重,正是所謂位小而權重。

這種事不是常態,原本是大明皇帝擔心大臣架空自己,玩弄的一種權術,官小之人開始或許會因為權大而戰戰兢兢,對手中權力不敢隨意揮霍,只是時間一久,權大之人不可能永遠滿足官小,最終肯定會想盡辦法為自己升官,大明內閣制正是如此形成,開始不過是五六品官員擔任,後來就基本為一二品大員。

這樣的制度既然是一種失敗的制度,漢王當然也不可能永久采用,及早確立出一個中樞出來才是正理,一時之間,听到這個消息,又自認為有資格的人都心熱起來。

能夠進入內閣的,肯定是眼下各部主官和各省最高長官,加起來有二十多人,能入閣的不過五至七人,競爭可謂激烈,何況財政部的梅部長幾乎是鐵定要入閣,這又去掉一個名額。這讓各人心急如焚,眼巴巴的等著漢王召見,連明年的預算也沒有多少人關心。

王韶也意識到既然傳出了風聲,還是及早確立為好,否則還沒過年大家都沒有心思工作,開始對各級主官召見談話。

內閣到底有幾人,具體哪些人該入閣,王韶此時心中基本都已經拿定了主意,最終的名單雖然還有可能變化,只是最多也就一兩個位置變動而已。

內閣最終人選,王韶傾向七人,內閣人數不能太少,太少容易造成集權,對王權構成危脅,太多則容易扯皮,七人是一個恰好的數字,與後世九長老制相比,現在要處理的事遠沒有那麼多,何況還有自己這個漢王在。

人遠方面,為適應統一需要,太平軍的降將需要留一個名額,原本投降的清廷官員也需要留一個名額,這樣可以給其他官員豎立榜樣,在漢軍發起統一戰爭後,減少他們抵抗的決心。

太平軍降將方面,王韶基本已經確定楊輔清入閣,原來的清軍官員選擇範圍更廣,最終王韶選中的是拍貴,而不是自己的岳父陸建瀛。

拍貴作為一個蒙古人,對清廷的降官來說更有代表性,即然拍貴都能入閣,那麼他們若投降漢軍,以後未必就能不能位極人臣,而且拍貴自從投降漢軍以來,做事也算兢兢業業,廣東的經濟發展極為迅速,其中拍貴功勞不小,有功自然要賞。

去掉兩人後,就只刺下五名名額,梅鴻吉作為財政部長,已有財相之稱,自然應該入閣︰林顯揚是外交部長,以後外交會越來越重要,也會是一個名額;軍隊需要一個代表,這個代表非黃四木莫屬;第四個名閣則是劉搪,劉慵既是寶山工業區的奠基者,又是目前工商部長,入閣也是當然人選,最終只刺下一個名額的內閣成員還沒有確定。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列強路最新章節 | 列強路全文閱讀 | 列強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