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余秋雨(修改稿)
余秋雨是我國目前最著名的散文作家,根據有關媒體介紹,他是目前世界華人領域最享有盛譽的文化大師,是影響世界未來一百年的世界一千位華人之一。
他出生于一九四六年,如今是世界著名的一位文化學者。
我在十多年之前就曾經被他的散文《山居筆記》中的部分文字所吸引,深深地感到,他的文章是我以往所看到的沒有給我心靈帶來震動的作家。
後來,我曾經在小說《創造》中設計了余秋雨來到三江與馮育華見面的情節。後來才有了余秋雨來到揚州平山堂講學的事實。但是,我並沒有到平山堂聆听他的講學,而是沉浸在閱讀他的著作《文化苦旅》的文章意境之中。
我也曾經閱讀過台灣和大陸許多作家以及散文家的作品,諸如台灣的張愛玲、董橋以及余光中,還有很多作家的散文作。也許是因為沒有看到這一些人的作品全集。不過,在所閱讀的部分文字中,總感覺到這一些作家的文字,無外乎停留在個人生活感情的抒發,以及對家庭庭院,和小小的物件的把玩上,所闡述的一些個人見識,沒有能夠引人的目光拓展到一個較深刻和深廣的領域。
《文化苦旅》是作者第一本散文集。
主要記述了作者對中國古代名勝古跡的探詢以及游歷,並且通過對中國歷代文人的精神世界的剖析,來把握和探詢中國古老文化以及當代文化的餃接。並且探詢中國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的脈絡。正如作者所說的「我心底的山水並不完全是一種自然的山水,而是一種‘人文山水’。《〈文化苦旅〉自序》,作者在《家住龍華》中也說,「想借山水古跡探詢中國文人艱辛跋涉的腳印。」無不說明,作者寫《文化苦旅》的初衷和目的。
這無疑是一項前人所沒有做過的事情。
南北朝時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說︰「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神思之謂也。」如果把這一句用來作為作者寫這一部作品集的目的,那麼其中又有一句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這無疑可以用來表達作者在放蹤游旅的所懷有的浩瀚的情懷,以及浩蕩的情思。
我們今天掀開作者的《文化苦旅》,可以看出,作者是從這樣幾個方面來構件他的文化行程的。
首先是,腳踏祖國山河,放飛思古之幽情。
這樣的一些文字,主要體現在他的作品集《文化苦旅》里如下篇幅︰
《道士塔》、《莫高窟》、《陽關雪》、《沙原隱泉》、《柳侯祠》、《白蓮洞》、《都江堰》、《山峽》、《洞庭一角》、《廬山》、《青雲譜隨想》、《白發蘇州》、《江南小鎮》、《寂寞天柱山》、《風雨天一閣》、《西湖夢》、《狼山腳下》等等。
其次是對于對于我國歷史上的一些遺傳到現在的古跡進行的著意的關顧和把攬,尋求其文化內涵。
這樣的作品在《文化苦旅》中所佔篇幅不太多,有這樣的一些︰
《貴池儺》、《五城記》、《牌坊》、《廟宇》、《夜航船》、《吳江船》、《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