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夫張放聲大叫,重逢的喜悅與此前的受驚,讓他一時間老淚縱橫。他拉著韓奕,將鼻涕與淚水全抹在韓奕的紫袍之上。
「舅舅能全身來此,便好。」韓奕笑道,又深表歉意道,「我離家數載,未曾還鄉,讓舅舅掛念了。倒是我屢次遣人接你,你為何不來?」
「嗯,這就是我的不走了。」屠夫張鬧了半天才恢復正常。他認真打量了韓奕,見韓奕身披紫袍,腰懸大劍,身邊將校悍卒恭敬地侍立在一旁,自然顯現出一軍主帥的氣勢來,他不免又恢復到小民的心態。
「奕兒真要是當上了節度使,一定要風光地回青州,將你的全部儀仗帶上,多帶點牙兵,騎大馬,舉大旗,鑼鼓開道,讓咱老張也風光風光。那該多榮耀啊。哈哈」
這是屠夫張當初一句戲言,沒想到事實讓他又驚又喜。喜的是再次重逢,又有一班將校向他這個屠夫表示足夠的尊敬,驚的是,青州城內一場突如其來的拼殺,讓他明白數年前的那個少年人再也找不回了,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一個殺伐果斷的統兵大將。是不能擺自己的長輩身份的。
蔡小五看出屠夫張的尷尬,笑道︰「舅舅眼里只有奕哥兒,卻忘了我五。」
「我哪能忘掉你呢!」屠夫張撫模著蔡小五的戎裝與佩劍,喜不自勝。「沒想到那個無事生非的愣頭青,如今也出人頭地了。」
蔡小五撓了撓頭,抱怨道︰「難道我蔡小五,在家鄉的名聲就這麼差?」
眾人大笑,紛紛將屠夫張迎入大營。韓奕吩咐蔡小五招待屠夫張。自己卻立刻去見徐世祿與鄭寶等人。
鄭寶等人正在清洗傷口,各個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創傷,也是年輕使然,他們一邊包扎傷口,一邊不忘吹噓自己的勇敢。徐世祿靜靜地坐在一邊,臉上掛著淡淡的笑意,看著鄭寶等年輕人的嬉鬧,他感覺自己仿佛也年輕了十歲,只是此次行動的結果不太完美。
韓奕機簾入帳,不待韓奕問話,鄭寶一五一十地稟報此前生的所有事情,渾然不顧自己身上的傷口。韓奕一一拍了拍鄭寶等人的胸膛。鼓勵道︰「從今日起,天下誰人不知英雄出少年?」
待鄭寶等年輕人出去領賞,韓奕這才和徐世祿二人面對面坐著。
「屬下無能,未能及時下手,讓劉妹活了下來。」徐世祿伏在地上。
「徐兄不必如此。」韓奕將徐世祿扶起道,「或許這是天意如此。」
「天意?」徐世祿不解。
「對,這是天意。人們常說自作孽不可活,但天意讓劉妹之輩活于世間,可見上天其實無道得很!」韓奕握緊拳頭。憤憤不平。
徐世祿擔心道︰「那劉妹要是殺了,便是殺了。只是眼下他活著,恐怕對軍上不利,再加上慕容彥
「我既然敢做,那便是做了。」韓奕臉色深沉,「大丈夫行事,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應當拿得起放的下。郭瓊認為我太莽撞,不計後果。那也太小看我了。」
徐世祿以為韓奕有萬全之策,忙問道︰「為今之計,軍上將如何做?」
「我當然會上表自辯劉鎩之事,我雖然出人意表,但至少也讓朝廷消了心月復大患,慕容彥也是一樣,前者自恃佐命大功臣,蔑視朝廷。屢屢抗命,後者不僅以功臣自居,還自認為也是皇族中一份子,背地里常說朝中重臣的壞話。
你以為我恃強凌弱,可我義勇軍滿打滿算,也不過四千。其實楊鄰等人早就對劉錚與慕容彥二人不滿,我沒費多少力氣,替朝廷狠狠地教刮了這二人,楊相公暗地里高興還來不及呢。」
「話雖如此,不過依徐某拙見。朝廷免不了要向軍上追責,軍上還要做好準備。」徐世祿心中稍定。
「哼,我倒是想看看,朝廷如何降罪于我?」韓奕冷哼道,「這些上的事例還少嗎,越是驕橫的,照例是一帆風順,王守恩在洛陽貪贓枉法草管人命,照樣在京城里享受著一份俸祿,劉妹在青州更是貪暴。就是這樣的人物,朝廷仍想保他。這讓我明白了一個以前不曾明白的道理。越是謙讓守法的,反到是讓人覺的可欺。
倘若不得以,我便去鄆州城外的梁山,當個草大王去!」
「那軍上一定要在聚義廳里留著一張交椅,那一定是徐某的!」徐世祿莞爾。
「一言為定,你這就算入伙了!」韓奕故意說道。
「一言為定!」徐世祿大笑。
永福殿內,皇帝劉承砧與一干重臣們,面面相覷。
一向謹慎守禮,又頗得朝野賞識的韓奕竟然給他們出了個難題。要說功勞,韓奕出奇兵,光天化日之下將劉妹劫出青州城,令其部下群龍無,郭瓊趁機領兵入城,徹底了結了朝廷的一樁隱患。要說智勇雙全,他能夠將沙場驍帥慕容彥玩弄于股掌,足以顯示他的將略才干。
但是,韓奕這次鄆州之行,差點釀成一場兵亂,未免有些目中無人了。所以,慕容彥連上三表,指摘弗奕的不是,揚言與弗奕勢不兩立。
殿中坐著楊獄、史弘肇、王章、郭威、二蘇與竇貞固等將相,眾人議論了半天,也商量不出個對策來。史弘肇臉上似笑非笑,有些幸災樂禍,尤其是當他听說慕容彥氣得吐血,劉妹被打掉了三顆門牙的時候。
郭威有心替韓奕說幾句好話。但他不想讓人覺得他太偏袒韓奕,所以他眼觀鼻,鼻觀口,不動聲色,靜觀別人怎麼說。
還是皇帝劉承砧開了口︰「楊卿。劉妹已經在來京師的路上。郭瓊上表奏請朝廷早日派人鎮守青州,你看該遣何人去青州?」
楊徘心想皇帝這也是避重就輕,輕咳了一聲,終于打破了沉默︰「回陛下,中書近日擬徙薛懷讓為匡節度使,徙折從阮為武勝軍節度使,楊信為保大軍節度使,又調劉詞為安節度使。」他望了一眼史弘肇,接著道︰
「以王饒為護節度使
那王饒厚賠史弘肇,不僅沒被朝廷追究罪責,反而正授節錢,不的不讓人驚駭。蘇逢吉心中不滿。他不僅不滿那王饒沒有厚略自己,更是不滿武人專權,打斷楊鄰道︰「陛下問的是青州!」
楊鄰瞪了蘇逢吉一眼,接著說道︰「朝臣本有計較,徙慕容彥為充州泰寧軍節度使,至于現泰寧軍節度使符集,讓符公移鎮青州。」
「那天平軍呢?」劉承裙問道。
「郜王高公,乃累朝宿將,又德高望重,足以捍衛京師東邊門戶。」楊鄰回道。
「有高公鎮守鄆州,當然是個極好的人選。」蘇逢吉插口道,「可是高公此前一直鎮守郜都,何人填補此一空缺呢?」
「邯都天雄軍乃河北重鎮,素為京師北邊門戶,近來遼人蠢蠢欲動。屢有南掠之舉,聯心有不安。」劉承佑點頭說道,「郜王不可離鎮!」
「郜王雖是沙場老將,但郜王為人低調,並無力挽狂瀾之策。近來遼人南掠,臣觀河北諸鎮自閉門戶,相互推譚,任憑遼人興風作浪,殺我百姓。」史弘舉道,「所以。臣以為不如遣一朝中重臣鎮守郜都,號令河北諸鎮,如此方可萬無一失。」
君臣的目光一下子全都聚集到郭威的身上,因為除了郭威,好像沒有人可以勝任這等重任,也沒有人會讓君臣覺得更放心邊事。
郭威忽然覺得今日廷議,已經離題萬里了,今日討論的是韓奕,不是遼人與他郭威。
但無論劉妹,還是慕容彥、韓奕,他們之間的小事」與遼人犯邊之事相比,實在不可相提並論。
遼雖不復耶律德光時的強勢。但常常舉兵南掠,再加上河北沿邊諸鎮各不統屬,遼人來時,大多各自緊閉門戶,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恨不得遼人只去鄰郡侵害,讓中原皇帝與大臣們頭痛不已。
如此一來,遼人更加肆無忌憚,不舉兵南下燒殺搶掠,那實在是太對不起自己。
「那」史卿以為如何?」劉承裕欠身問道,這種征伐之事讓他如同抓瞎,沒了一點主張。
「臣以為,就命郭公以樞密使之職,率禁軍鎮守耶都,兼領郜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陛下可詔河北諸鎮,令河北諸郡兵甲錢谷,但見郭公文。
「不可!」蘇逢吉聞言,大聲疾呼。
蘇逢吉的姿態,令眾人詫異。紛紛側目而視。
「歷代故事,從無此例!郭公既領大鎮,何必又兼樞密使之職?不妥、不妥!」蘇逢吉直搖頭。
「領樞密使,可以便宜行事,諸軍方會畏服。否則,郭公何以號令河北兵壯,何以籌集錢糧?」史弘肇針鋒相對道,「李守貞據河中叛時。郭公不是也身兼樞密使之職前去討逆嗎?此便是例證!倘若那時郭公沒有樞密使的頭餃,諸軍豈會听他號令,同心合力,誅此大逆?」
史弘肇的話,令蘇逢吉措手不及,蘇迷吉只得向皇帝攤著雙手道︰「陛下,以內制外,可謂順也!今反以外制內,罔顧制度,可乎?」
劉承砧左思右想。看看史弘舉,又看了看蘇逢吉,還是沒有決斷︰「遼人近來屢犯我境,擄掠,無惡不作,令人指。鑒于郜都重鎮。聯亦以為非郭卿不足以鎮守。蘇卿所言雖也道理,但遼人南寇事大,還須從長計議。」
「那關于韓奕之事,應當如何處置?」竇貞固見此事暫且掛起,又將今日的議題拉了回來。
「沿邊尚且不得安寧,韓奕又另生事非,視藩鎮勛舊如無物,肆意妄為。臣以為若不嚴加懲處。怕是令諸鎮難以心服。」蘇逢吉搶先說道。
「所謂諸鎮,也不過是慕容彥一人罷了。」史弘肇譏笑道,「韓奕領兵趨鄆州,本是身負朝廷重任,但慕容彥拒門不納,明知有朝廷公文在,不供糧草,蘇公以為何解?」
就在慕容彥接連上表彈劾韓奕之時,韓奕的奏表早已經呈到朝廷。當然不會說慕容彥的好話。各執一辭。
韓奕身為義勇軍馬步都指揮使。掌禁軍一部,也是史弘肇的直屬部下。慕容彥竟然不給自己的部下將士提供糧草,所以史弘肇當然要為自己部下說話。再說,史弘肇也沒少收韓奕的錢財。那王饒原本至少應當被配到散州,走了他家的後門。便能堂而皇之地做上了正授節度使。相較而言,韓奕的「過錯」實在是不值一提。
「慕容彥雖然有過,但弗奕難道就無過錯嗎?他年輕氣勝,目中無人,突然兵臨鄆州,慕容彥豈不會有防備之心?」蘇逢吉見史弘肇總是跟自己唱反調,不禁大怒。
「蘇公暫且息怒。」郭威連忙勸道,「蘇公說韓奕年輕氣勝,絕非言過其實。
郭某亦以為韓奕年紀輕輕,便個兼將相,難免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不如略加懲罰就走了,國朝欲一統天下,征叛討逆,南擊準人,北抗遼虜,需要如韓奕這樣的將材。」
郭威又沖皇帝說道︰「陛下,朝廷若是嚴加譴責,怕走過猶不及,讓韓奕心生怨意。」
劉承砧听了郭威的一番言辭,連連頜︰「听郭卿老成持重之言,聯心中豁然開朗,卿不愧為國之柱石。至于慕容公如何安撫,韓奕該如何受罰,還需再議,千萬不要再橫生枝節。」
君臣又棄議了半天,還是商議不出個子丑寅卯來。
此時此刻,在君臣的心中,遼人南掠,如何防御才是舉足輕重的頭等大事。
就是方才揚言要嚴懲的蘇逢吉。也滿腦子思索著史弘肇提議讓郭威以樞密使的頭餃領藩鎮的事情,不知這是福是禍。他越想越是生氣。
更沒有人知道,劉妹此時正站在大梁城外,用他失了三顆門牙的嘴巴罵娘,雖然大失顏面,心中卻暗道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