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二 瘋狂的前奏 第二百二十六章 進攻受阻

作者 ︰ 閃爍

志願軍高歌猛進,可是黃峙博非常清楚,打下首爾的希望非常渺茫。

當時,南下的是第五十四集團軍的一個裝甲旅,打到衙洞的部隊只有三個營,而且是三個不滿編的營。

雖然在攻打汶山的時候,志願軍沒有遇到多少麻煩,駐守該地的一個韓軍步兵師幾乎未作抵抗就宣布投降,近六千名官兵做了戰俘,但是隨著深入韓國本土,志願軍在進軍途中遇到的麻煩越來越多。

從汶山到衙洞,不到十公里的路程,志願軍走了一個白天。

沿途,除了韓軍零星部隊的阻擊之外,還得跨過韓軍在過去幾十年里設置的防線,僅清除汶山附近的雷場就花了不少功夫。此外,在推進途中,志願軍遇到了很多向南逃竄的韓國平民。

雖然在軍隊面前,平民不堪一擊,而且韓國也是一個嚴格禁槍的國家,平民手里沒有可以對志願軍構成威脅的武器,但是入韓作戰,志願軍必須考慮得更多,也就不能像在朝鮮境內那樣放開手腳。

重要的是,韓國平民不僅不會幫助志願軍運送作戰物資,還會給志願軍增添麻煩。

在衙洞北面大約五公里處,志願軍就不得不停止前進,驅逐聚集在公路上的平民,期間還差點發生沖突。雖然韓國平民沒有膽子在坦克戰車面前耍橫,但是成百上千的民用車輛仍然把公路堵了個水泄不通。為了疏散平民,突擊部隊不得不留下一個營的步兵,在沿途的所有路口設置哨卡,阻止民用車輛進入主干道。

等突擊部隊到達衙洞時,戰局已經出現轉變。

在這里,志願軍遇到了非常頑強的抵抗,隨後就發現,駐守衙洞的不僅有韓軍,還有一支數量非常可觀的美軍。

初的時候,突擊部隊指揮官認為遇到的是第七步兵師的殘余部隊。

在第二次戰役結束之前,第七步兵師的一部分官兵逃了出去,數量在一個營左右,而且還有大概一千名傷員及時撤走。突擊部隊指揮官早就收到情報,在南下首爾的時候很有可能遇到第七步兵師的美軍。

到了三十日半夜,連續幾次進攻被打退後,突擊部隊指揮官才意識到,他們遭遇的很有可能不是第七步兵師的殘兵敗將。

只是,突擊部隊沒有攜帶長波電台。

直到十一月一日凌晨四點過,黃峙博才收到消息,突擊部隊在衙洞遭遇了聯軍主力。

難道是第一裝甲師,或者是第二裝甲師?

黃峙博非常驚訝,立即給李國強打了電話。

情報沒有錯,運送第一裝甲師與第二裝甲師主戰裝備的船隊還在太平洋上航行,最快能在十一月五日到達仁川。

只是,李國強沒有忘記告訴黃峙博,兩個裝甲師的官兵早已到達韓國。

突擊部隊在衙洞遭遇的,正是第一裝甲師的兩個營。

只是,這兩個美軍營中,除了步兵攜帶的輕武器之外,全是韓軍提供的主戰裝備,包括韓國的K2主戰坦克。

暫且不說韓制武器裝備的性能如何,美軍能夠參戰,已經是預料之外的變數了。

客觀的講,韓制武器裝備的性能並不差。

實戰已經證明,一些韓國的主戰裝備更加適合朝鮮半島的特殊地理環境。比如在東線戰場上,韓軍裝備的K1A1與美軍M1A2相比,除了裝甲防護能力稍弱之外,因為戰斗全重低得多,通過性能更好,因此在絕大部分時候,機動性能都要好得多,在通過很多橋梁的時候不存在困難,而M1A2要想通過一些最大承載能力不到五十噸的橋梁時,還得先讓工程兵加固橋梁。

這種影響,在第一次戰役中表現了出來。

當時,韓軍第九裝甲師僅有兩天就到達前線,而美軍第四步兵師離得更近,反而沒有及時到達前線。在攻打咸州的時候,韓軍的裝甲突擊部隊半天就趕了過去,而從金策突圍的美軍第一陸戰師花了兩天都沒到達咸興。可以說,第一陸戰師沒能及時突圍,與主戰裝備過重不無關系。

除此之外,韓軍的主戰裝備還針對朝鮮半島多山地的特點做了特別改進。

拿K2主戰坦克來說,除了戰斗全重較輕之外,還采用了非常昂貴、難以維護,但是操作性更好的液氣懸掛系統,獲得了更大的俯仰射角,更適合在山地作戰。此外,K2在防護與火力等方面,絲毫不比M1A2差,而且因為采用了大功率柴油發動機,戰術機動性能反而更加出色。

可以說,K2是一種性能非常均衡的坦克。

從綜合性能上講,K2不比99改差多少,在某些方面還更加出色。

題是,K2是一種非常昂貴的坦克。按照韓**方的采購價,K2的基本采購價在八百萬美元以上,而算上配套設備的話,大概需要一千二百萬美元,而中**隊采購99改只需要二千萬人民幣。

過于高昂的價格,導致K2的產量非常小。

戰爭爆發前,韓國陸軍只象征性的購買了兩百輛,大部分都裝備了第九裝甲師。雖然在與土耳其簽署了軍火貿易合同之後,韓**方承諾再采購四百輛K2,通過擴大量產方式來降低單價,但是在戰爭爆發前,韓國陸軍沒有下訂單。當時,韓國陸軍主要通過繼續改進原有的坦克,比如K1與K1A1,使其繼續在韓軍中服役。

過高的價格,使得K2的產量很難上去。

雖然在戰爭爆發後,韓國當局加大了軍火產能,但是K2的排產工作一直很緊張,僅在頭兩個月生產了一百多輛,補充給幾支主力部隊。隨著志願軍入朝作戰,韓軍在戰場上連戰連敗,K2的生產速度再次降低,因為需要為補充損失的裝備,所以韓國當局只能盡可能的加大K1A1的產能。

白了,還是K2太貴,而且很多東西需要進口。

別的不說,K2用的發動機與變速器就是從德國進口的。雖然德國沒有因為戰爭而不再向韓國出售軍事裝備,但是德國也沒有為了韓國提高產生,只是按照訂單交付,導致韓國無法提高K2的產量。

當然,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

當時,韓國的軍火商提出了兩套解決方案,一是用K1A1的動力系統,畢竟這套動力系統已經實現了國產,產量有保證,二是用美國的燃氣輪機與變速器取代德國貨,畢竟從美國采購沒有多大問題。

只是,這兩種方案都不理想。

前者的話,發動機功率太小,必然導致K2的機動性能大幅度降低,而機動性又是K2的主要優勢性能。後者的話,燃氣輪機的耗油量太大,而K2的主油箱本來就不大,導致戰斗行程大幅度降低。

權衡之後,韓國還是選擇了前者。

這樣一來,從十月份開始,大部分K2使用了K1A1的動力系統。

為了提高產能,韓**火生產商還不得不給K2瘦身,以降低生產成本。比如,在新生產的K2上,全部采用了四十四倍徑的一二零坦克炮,復合裝甲的質量也有所降低,防護能力大幅度縮水。

當然,這些變化在外表上看不出來。

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韓軍的後勤保障體系。雖然在戰爭爆發之後,聯軍共用後勤保障系統,美國非常「無私」的為韓國提供了包括彈藥在內的軍事援助,但是在一些尖端軍事裝備上,美國仍然非常自私。比如,當時美軍使用的一二零穿甲彈主要29A3,而提供給韓國的僅僅29A1。別看只是番號上的區別,這兩種穿甲彈在性能上天差地別。前者的最大穿甲深度達到了八百五十毫米,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穿甲彈之一,能在兩千米的距離內摧毀任何一種主戰坦克,而後者的穿甲深度只有六百毫米左右,對付早期的第三代主戰坦克還沒有多大問題,可是在對付99改這類三代半主戰坦克時就很吃力了,即便在一千米以內不見得能夠奏效。

這次,提供給美軍的正是後期量產的K2。

雖然美國為這些坦克提供了最新式的穿甲彈,但是在其他方面就無能為力了。

必須承認,博茨曼很有預見性。

第一陸戰師在二十六日全體到達後,博茨曼就動員了四個營,接收韓軍主戰裝備,然後部署在首爾郊外,其中兩個營就在衙洞。

雖然兵里不是很多,裝備也不夠理想,但是這些美軍,至少讓韓軍的心理不再脆弱。

此時的韓軍,最缺乏的就是士氣與斗志。

兩個美軍營,讓衙洞的韓軍堅持了下來,也讓突擊的志願軍遇到了難題。

要知道,只有打下衙洞,才能進入大首爾地區,也才能向兩翼迂回。如果被聯軍擋在了衙洞北面,志願軍就得放棄這路進攻,從別的方向突破。

從交通上看,西面是沒有什麼好指望的。

爾就在朝鮮半島的西部平原上,往西就是黃海。雖然交通不成問題,但是沿途有很多城鎮,突擊速度肯定快不起來,而且地面部隊在狹窄區域作戰,缺乏回旋余地,也就很難保證取得縱深突破。

可以選的,只能從東面取得突破。

題是,如果從東面突破,就得從中部戰線上抽調兵力,沿著東豆川向議政府推進,再進入大首爾地區。

大的問題是,在中部戰線上,志願軍沒有主力部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 | 燃燒的海洋全文閱讀 | 燃燒的海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