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川反擊戰是志願軍地面部隊入朝以後,聯軍發動的規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唯一成規模的反擊戰役。雖然在美軍眼里,春川反擊戰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甚至被西點軍校當成教,但是這場反擊戰從一開始就打得很不順利,結果與博茨曼預料的相去甚遠,算不上成功的戰役。
先出問題的,就是第七步兵師。
志願軍打不下美軍構築的堅固防御陣地,不見得守不住防御陣地。
可以說,第七步兵師的遭遇,與當初強攻第三步兵師的第二十四集團軍非常相似,即在志願軍的防線上沒有佔到任何便宜。為了牽制志願軍的主力部隊,第七步兵師只能跟志願軍打消耗戰。
所幸的是,博茨曼也沒有指望第七步兵師取得突破。
關鍵在第二步兵師身上,只要第二步兵師取得了突破,打下鐵原後向平康進軍,就能切斷第四十七集團軍與第十三集團軍的後勤補給線,迫使志願軍主動撤退,讓第七步兵師向北推進。
在第七步兵師發起進攻大約兩個小時後,第二步兵師出發了。
從反擊時間上看,這也是在照顧第二步兵師。
當時,天色已黑,所以第二步兵師是趁夜北上。
如果在白天活動,第二步兵師很有可能被志願軍的特種部隊發現,從而讓第十三集團軍提前向鐵原增兵。
在夜間行動,第二步兵師更加隱蔽。
當時,美軍已經知道,志願軍的主要戰術偵察力量就是特種兵,而且志願軍的特種兵使用了一種非常原始,但是非常可靠的通信方式,即通過在地面燃放標志性物品,把情報傳遞給偵察衛星,而不是通過電台進行通信聯絡。雖然這種方式的通信量非常有限,但是足以匯報一些至關重要的戰術信息,比如聯軍的部署與行動情況,而且不會受到電磁干擾,也就不用擔心消息發不出去了。
現這件事的,不是美軍,而是CIA。
當時,CIA在收到的一些衛星偵察照片上發現了一些特殊的地面圖像。最初的時候還沒人覺得有問題,可是久而久之,CIA的情報人員發現,在這些出現特殊地面圖像的地方都有志願軍的特種部隊,而且附近肯定有正在活動的聯軍主力部隊,地面圖像出現的時間也與正在進行的戰斗有關聯。
針對這種情況,美軍選擇了一種最可靠的打擊手段。
當時,美軍在戰場上部署了上百架無人攻擊機,而且大部分是長航時的無人攻擊機,專門用來對付神出鬼沒的志願軍特種部隊。這些無人攻擊機往往在戰場附近盤旋,用各種設備監視地面情況,發現有異常情況,特別是人為燃放的標志性物品之後,就立即使用導彈與炸彈進行轟炸。
相對來說,這套戰術還是比較可靠,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讓志願軍的特種部隊不敢輕舉妄動。
只是,這套戰術並非美。
很快美軍就發現,在某一地區,總會時不時出現一些特殊情況,讓無人攻擊機不得不消耗昂貴的彈藥。更重要的是,無人攻擊機的載彈量非常有限,往往升空後不久,就不得不返回補充彈藥。
美軍不得不調整戰術,即在只有地面主力部隊活動時,再出動無人攻擊機。
志願軍的特種部隊也不是沒有應對辦法,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同一地圖,同時點燃多個標志性物品,讓美軍的無人攻擊機無法同時炸掉所有目標。到最後,志願軍特種部隊干脆用上了電磁武器。
不管怎麼樣,美軍至少知道,志願軍的特種部隊是行軍部隊最大的威脅。
讓第二步兵師在夜間行軍,就是為了避免被志願軍的特種部隊發現。
為此,在行軍的時候,第二步兵師做了嚴格的燈火管制,即所有車輛都關閉行車燈,駕駛員使用夜視儀。如果沒有夜視儀,則由前進的偵察兵在沿途設置一些聚向燈,為車隊指引前進方向。
目的只有一個,在到達鐵原之前,絕對不能暴露行蹤。
為了掩護第二步兵師,第七步兵師在正面戰場上發起了猛攻,一度連續投入三個旅,讓第四十三集團軍無暇他顧。
打到五日凌晨,第四十三集團軍就不的不動用戰役預備隊。
大概是沒有想到美軍會如此頑強,第四十三集團軍還向司令部發出請求,希望得到第十三集團軍的增援。
只是,黃峙博不為所動。
美軍在正面戰場上打得越猛,黃峙博心里越不安。
如果博茨曼只有這點本事,志願軍早就打下了首爾,這場戰爭也早就結束了。博茨曼讓美軍在正面戰場上發起猛攻,肯定別有所圖。
得簡單點,就算博茨曼的戰役企圖非常有限,也應該進行戰術級別的迂回穿插。
把主力消耗在毫無意義的正面戰場上,美軍別想有重大收獲。
那麼,美軍會從什麼方向上進行迂回呢?
因為不是博茨曼,不大清楚美軍的具體情況,在只知道博茨曼可以動用第二步兵師的情況下,黃峙博無法做出準確判斷,所以在他看來,博茨曼有兩個選擇,一是向西邊的鐵原發起突擊,二是向東邊的元通里發起進攻。雖然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黃峙博有理由相信美軍突擊鐵原的可能性最大,因為鐵原北面是第四十七集團軍與第十三集團軍的後勤保障線,只要美軍打下平康,第四十七集團軍與第十三集團軍就得撤退,但是攻打元通里,同樣能夠對這兩個集團軍構成威脅。區別只是,如果美軍強攻元通里,就不是逼迫第四十七集團軍與第十三集團軍撤退,而是要吃掉這兩個集團軍。
那麼,博茨曼有信心一口氣吃掉兩個集團軍嗎?
黃峙博沒有把握,畢竟只要美軍穿插迂回到位,就有能力包圍兩個集團軍,然後堵住所有突圍通道,再動用數量眾多的韓軍打一場殲滅戰。以美軍的戰斗力,即便不能從正面突破第四十七集團軍的防線,在戰線側後方守住幾個交通要道應該不是問題,而韓軍在兵力上肯定不是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講,黃峙博的這個判斷沒有錯。
在他猜測美軍的戰役企圖時,博茨曼也在考慮,要不要讓韓軍作戰。
讓他產生這個想法的,正是第七步兵師在第四十七集團軍的陣地上沒有佔到便宜。
如果第七步兵師拼盡全力都無法突破第四十七集團軍的防線,那麼第二步兵師到達鐵原後也不見得能夠收獲戰果。
如果在鐵原與第十三集團軍惡戰,美軍的反擊必將以失敗收場。
只是,打到這個時候,能夠調動的美軍已經沒有了。
博茨曼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讓韓軍主力部隊參戰。
在他手里,正好有一支韓軍的主力部隊,而且正好部署在戰場附近,即駐扎在江陵的第九裝甲師。
在十一月三日夜間,也就是博茨曼策劃反擊行動時,第九裝甲師就進入了戰備狀態。
雖然與他的前任一樣,博茨曼也非常不信任韓軍,哪怕是韓軍中的主力部隊,但是他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動用這個在第一次戰役後重建的裝甲師。
五日凌晨,博茨曼給第九裝甲師下達了命令,讓其從江陵北上,攻打元通里。
在這道命令中,博茨曼還明確提到,必須在天亮之前趕到,並且在清晨七點三十分左右發起進攻。
按照他的安排,第二步兵師將在七點過到達鐵原附近,預計在八點左右發起進攻。
到時候,美軍將對戰場上的志願軍進行全面電磁壓制,切斷志願軍的無線電通信,使志願軍司令部無法掌握前線情況。
也就是說,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志願軍會認為聯軍在猛攻元通里,而不是強攻鐵原。
這下,第九裝甲師成了主角。
可以說,成敗就在第九裝甲師能否及時到達元通里,並且及時發起進攻。
以當時的情況,真要讓韓軍來打元通里的話,也就只有第九裝甲師靠得住了。
第一次戰役之後,第九裝甲師從元山一路退到束草,隨後又在第六十五集團軍打過三八線的時候退到江陵。早在十月初,第九裝甲師就得到了補充兵員,只是所需的主戰裝備直到十月底都沒有完全補充到位。
這也可以理解,當時韓軍所有部隊都存在裝備不到位的情況。
要命的是,在志願軍攻打開城的時候,原本計劃補充給第九裝甲師的一個旅的主戰裝備全部轉交給了美軍。
結果就是,直到十一月底,第九裝甲師才正式恢復建制。
雖然訓練工作還沒到位,但是正好趕上了春川反擊戰。
當時,在第九裝甲師中,只有一個旅裝備了減配後的K2主戰坦克,另外兩個旅裝備的都A1。即便如此,比起其他韓軍來說,第九裝甲師都是非常幸運的,至少獲得了足夠的主戰裝備。
也正是如此,第九裝甲師擁有韓軍中最強大的突擊能力。
只是要前往元通里,必須經過已經被第六十五集團軍攻佔的束草。如果第九裝甲師想在天亮前趕到元通里,就得繞過束草,也就得像當初攻打席屯里的美軍一樣,放棄大部分輪式運輸車輛,以越野突擊的方式走完最後三十公里。
這注定是一條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