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三 東海起狂濤 第五十九章 空戰新面貌

作者 ︰ 閃爍

中國海軍航空兵在五月二十九日夜間發動的突擊,改寫了現代空戰的基本戰術。B

雖然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志願軍在制空作戰中使用過電磁武器,也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戰果,但是受技術條件限制,特別是電磁武器種類的限制,在絕大部分空中戰斗中,戰斗機仍然是電磁武器的受害者、而不是電磁武器的使用者。

當時,已經有人認識到,電磁武器必然徹底改變空戰面貌。

戰後取得的一些技術進步,比如電磁對抗系統出現之後,讓很多人相信,空戰仍然會遵循已有的戰術進行。

在二十九日凌晨的戰斗中,交戰雙方也用行動證明,視距外空戰仍然是主流。

只是,技術上的進步,必然會影響戰術,甚至徹底改變戰術。

更重要的是,對于掌握了技術優勢的一方來說,如果已有的戰術仍然有效,就不會急于尋求新的戰術,特別是在實戰中,成熟的戰術肯定更受指揮官歡迎,只有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指揮官才會采用新戰術。

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從古至今並不罕見。

比如在機關槍出現之後,騎兵的末日就來臨了,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都動用了規模不小的騎兵。在坦克出現之後,壕塹戰成為歷史,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仍然有不少國家把安全寄托在堅固的戰略防線上。航空兵主宰戰場之後,地面部隊成為次要作戰力量,可是在整個冷戰期間,北約集團與華約集團都保留了規模龐大的地面力量,而且為此傾注了大量心血與財力。

由此可見,中國海軍航空兵在空戰中大規模動用電磁武器,也是被逼出來的。

如果J-20的技術已經成熟,而且產量巨大,海軍航空兵肯定不會使用電磁武器,而會用J-20進行偷襲。

只是,這場空戰在現代戰爭歷史上的意義絕對不能低估。

越過東海艦隊之後,兩個J隊率先動手,編隊里的戰斗機輪番上陣,向航線前方發射由預編程序引爆的電磁火箭彈,開闢電磁壓制走廊。HuB前行一百多公里後,三個J-10C中隊也如法炮制。

突擊行動由此拉開了序幕。

雖然E-767探測到了來犯的戰斗機群,而且及時發出了警報,日本空中自衛隊也立即采取行動,讓十二架F-22A緊急起飛。畢竟在準備攻擊東海艦隊的時候,日本空中自衛隊就留出了轉圜余地。在不影響攻擊機群正常起飛的情況下,最多能夠出動二十四架戰斗機執行防空任務。如果有必要,還能抽調用于執行護航任務的戰斗機。但是在電磁火箭彈每隔一分鐘引爆一次的情況下,E-767無法持續跟蹤來犯戰斗機,也就無法為升空作戰的防空戰斗機提供準確的引導信息。

直到八點四十五分,也就是突擊行動開始十五分鐘之後,E-767上的防空作戰引導員才猛然發現,中國戰斗機的突擊目標不是別的,正是預警機!

這下,日本空中自衛隊的指揮官不敢大意了。

別的不說,連荒川太郎都嚇了一跳,在第一時間趕到防空作戰指揮中心。

不管F-22A能不能應付來犯的敵機,E-767都沒有理由留下來,趕緊轉移規避才是最佳選擇。

這下,防空重任落到了兩架E-2D的身上。

問題也暴露了出來,即E-2D的空戰引導能力非常有限,根本不可能同時引導已經升空的二十架F-22A。

雖然通過防空指揮中心能夠引導防空戰斗機作戰,但是隨著來犯敵機逼近,誰也不能保證通信暢通無阻。

如果通信系統癱瘓,E-2D就成了擺設。

可以說,當時的情況萬分緊急。

荒川太郎不敢怠慢,立即命令十二架F-15J緊急升空,增強防空能力。

只是,這個決策並不明智,因為F-15J並不具備電磁對抗能力,進入電磁武器的打擊範圍就會墜落。

病急亂投醫,荒川太郎也管不了那麼多了。SoHuB

在他看來,電磁武器同樣會對中國戰斗機產生影響,因此在交戰後,中國戰斗機不會使用電磁武器。

顯然,這個判斷大錯特錯。

當時,日本空中自衛隊做出的唯一正確決策就是立即讓E-767向東規避。因為中國戰斗機還在兩百多公里之外,而且J與J-10C都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所以只要E-767及時規避,就能離開中國戰斗機的攻擊範圍。

結果是,這場空戰演變成了雙方戰斗機的對決。

九點剛過,之前掩護E-767的八架F-22A首先與一個J隊遭遇。

雖然這八架F-22A都安裝了電磁對抗系統,即便遭到電磁打擊也不會墜毀,但是在惡劣的電磁環境下,F-22A無法用雷達鎖定J,只能在進入視距之後,利用光電系統進行格斗。

進行格斗空戰,F-22A的隱身優勢蕩然無存。

戰斗打響後,緊隨其後的一個J-10C中隊立即上前投入戰斗,海航獲得了三比一的兵力優勢。

另外三個中隊的戰斗機沒有受到影響,繼續按照原定計劃向E-767逼近。

只是,此時的情況對海航來說也不夠理想。

當時,海航出動的戰略電子偵察機只能確定E-767在八點四十五分左右轉向逃逸,在雙方戰斗機接火之前丟失了目標。

原因無二,為了避免電子設備損壞,E-767關閉了雷達。

雖然在規避的時候,E-767還在與防空指揮中心進行聯絡,掌握戰場情況,確定什麼時候能夠返回戰場,但是大部分時候都是接收防空指揮中心發來的戰場信息,只偶爾發出詢問信號。

隔著幾百公里,又受到電磁武器影響,電子偵察機沒能截獲E-767發出的短波信號。

也就是說,突擊機群只知道E-767向東飛行,而不知道有沒有在規避的時候轉向。

為了提高逮住E-767的機會,三個中隊的戰斗機並行展開,擴大了橫向突擊範圍。

顯然,這對追擊E-767沒有任何幫助。

如果三個中隊編成縱隊,反而有可能追767。

九點過十分,第二個J隊遭遇了緊急起飛的F-22A中隊。發現對方有十二架戰斗機之後,J隊的指揮官立即調整戰術,呼叫左側的J-10C中隊前來支援,共同圍剿日本戰斗機。

這下,僅有一個J-10C中隊還在向東追擊。

九點十五分,這個J-10C中隊遭遇了緊急起飛的F-15J中隊。

雖然在交戰前,戰斗就結束了,十二架F-15J無一例外的被電磁火箭彈擊落,J-10C根本沒有動用格斗導彈,但是受此阻攔,J-10C機群不得不重新編隊,直到九點二十二分才繼續向東突擊。

到這個時候,十二架J-10C已經用光了電磁火箭彈。

當時,這批J-10C已經到達沖繩上空,而且進入了日本領空,緊急規避的E-767就在其東面大概一百公里處。

可以說,如果J-10C攜帶了PL-12D,E-767就在劫難逃。

可惜的是,十二架J-10C只攜帶了用來格斗的PL。

更重要的是,在用光了電磁火箭彈之後,J-10C無法繼續壓制日本的防空系統,也就不得不緊急撤離。

留在沖繩上空,只會被防空導彈擊落。

當時,騰耀輝已經明確命令,不得在日本領空與日本戰斗機交戰,主要就是擔心戰斗機被擊落後墜毀在日本領土上,成為日本指責事入侵的鐵證。雖然在激烈的戰斗中,飛行員不會刻意在乎這道命令,但是在沒有戰斗的時候,理智的飛行員都知道司令官為什麼要對交戰區域做出限制。

結果就是,十二架J-10C趕在射出最後一枚電磁火箭彈之前轉向撤離。

當然,戰斗沒有結束,這十二架戰斗機也沒有返航,而是參與了圍剿十二架F-22A的格斗空戰。

一時之間,日本空中自衛隊的二十架F-22A必須得面對三倍以上的敵機。

更重要的是,還得與敵機進行格斗。

雖然當時電磁壓制已經結束,F-22A能夠使用火控雷達,也能使用AI20D,但是在速度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根本無法擺月兌糾纏不放的中國戰斗機,也就無法拉開距離,讓中程空對空導彈發揮威力。

這場空戰一直持續到九點四十分左右,直到最後一批J僅剩下了返航燃料。

雖然在戰斗中,F-22A表現出了超群的格斗能力。畢竟日本獲得的F-22A沒有在動力系統上減配,還在安裝電磁對抗系統的時候,改進了光電設備,使得在夜間與惡劣氣候條件下的作戰能力大大提高。根據日本公布的戰報,F-22A至少在空戰中擊落了二十七架中國戰斗機。方也承認在這場戰斗中損失了十一架戰斗機。但是以少打多,F-22A再彪悍也佔不到便宜。按照方公布的戰報,至少有十八架F-22A被擊落,而日本只承認損失了八架。只是神通的記者很快就通過美國國防部的內線獲得了準確消息,證明方沒有虛報戰果,日本空中自衛隊確實損失了十八架F-22A,而且至少有十六架是在戰斗中被中國戰斗機擊落的。

這個空戰交換比,顯然讓F-22A黯然失色。

要知道,不管J怎麼改進,也只是第三代戰斗機,也許在某些性能上接近了第四代戰斗機,但是在總體性能上肯定遠遠比不上第四代戰斗機。如果F-22A的制空能力連第三代戰斗機都比不上,又如何迎得用戶的青睞呢?

從性價比上看,更能說明問題。

隊采購J的單價不過五千五百萬美元,如果用JA或者JB改進,還能控制在四千五百萬美元以內,即便對外銷售也不會超過一億美元,而F-22A的美軍采購價格就在兩億美元以上,外銷價格更是超過了四億美元。不能取得四比一的交換比,F-22A就沒有任何性價比。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 | 燃燒的海洋全文閱讀 | 燃燒的海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