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決防空問題之前,艦隊決戰只是空談。
頂不住日本空中自衛隊的打擊,東海艦隊別說與日本艦隊決戰,能夠讓大部分戰艦返回舟山就很不錯了。
因此,在防空問題上,騰耀輝與楊禹方花了不少精力。
前半程會議,幾乎全在討論這個問題。
討論有價值嗎?
因為只涉及到計劃層面,所以討論得再多,都要在經歷實戰考驗之後,才能確定是否有價值。
當時,最大的問題就是艦隊在暴露環境下,如何分配各個方向上的防空力量。
在此之前,楊禹方就提出過這個問題。
只是,當時情況還不太嚴峻,而且荒川太郎的保守戰術,讓楊禹方為此做的準備都沒有用上。
原因無二︰F-2的戰斗力遠比不上美國版的F。
雖然F-2以F為基礎,在設計的時候做了放大處理,格外強調對海打擊能力,但是日本空中自衛隊從來沒有對這種戰斗機進行過全面改造,而F在服役期間,進行了十次以上的大規模改造,其最新的FF算得上是非常先進的戰斗機,在打擊能力上遠遠超過了之前的所有型號。
更重要的是,美國提供的F肯定有電磁對抗能力。
要知道,F-35要到二零二四年才能全部取代F,美國空軍肯定對保留的F做了改進。
如此一來,在惡劣電磁環境下的作戰能力,F遠遠超過了F-2。
之前,楊禹方準備的戰術,就是利用艦隊的電磁防御武器,攔截來襲的F-2,從而解決了防空戰斗機不足的問題。
現在,這個辦法肯定行不通了。
要想把F機群擋在反艦導彈的射程之外,需要更多的防空戰斗機。
艦隊起航前,楊禹方就做了安排,空軍與海航增派了作戰力量,確保能在一次戰斗中投入兩百架戰斗機。
問題是,僅有戰斗機還不夠。
在防空作戰中,如果沒有強大的指揮與情報系統,防空戰斗機再多也沒用。
隨著防空範圍擴大,而且得延伸到離艦隊二百二十公里之外,等同于把防空攔截區域擴張了五倍以上!
在此情況下,僅用一架KJ-2000在艦隊後方提供防空支持,顯現不夠。
問題就在這里,空軍只能確保在持續作戰的情況下,讓一架KJ-2000升空。即便能夠在戰斗開始後,緊急出動備用的KJ-2000,也無法及時趕到戰場。畢竟預警機的速度很慢,根本趕不上戰斗節奏。
當然,解決辦法不是沒有。
比如在防空作戰中,充分利用戰斗機飛行員的主觀能動性,預警機只提供基本信息,由防空戰斗機的領隊機長負責前方指揮。
不可否認,中國空軍與海航的戰斗機飛行員具備這個能力。
在二十九日夜間的戰斗中,飛行員的表現就非常出色,像晏鷹搏這樣的領隊機長都能勝任前線戰術指揮任務。
問題是,即便如此,也要增派兩架KJ-200分擔防空重任。
這就意味著,需要派遣更多的護航戰斗機,而且這兩架預警機必須在遠離艦隊的地方巡邏,無法得到艦隊的掩護。
按照楊禹方的估計,不考慮攻勢防空的話,至少需要兩百架戰斗機。
只是,完全被動的防空,無法確保艦隊不受到攻擊。
二十九日夜間的戰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在佔有優勢的情況下,日本空中自衛隊的攻擊機群還是突破了防空網,發射了反艦導彈,並且擊傷了「蘭州」號。如果優勢在日本空中自衛隊手里,結果肯定不一樣。
因此,攻勢防空至關重要。
可惜的是,黃峙博沒有批準打擊日本的軍事基地,即戰斗只能限制在空中與海上。
只是,「蘭州」號受創,也讓黃峙博發現了問題。束縛住空軍與海航的手腳,肯定不是明智之舉。黃峙博不得不做出讓步,允許在執行攻勢防空任務的時候,把防空區域擴展到沖繩群島。
這就意味著,如果有必要,可以越過沖繩群島,到菲律賓海上空攔截敵機。
當然,能不能這麼做,不是由戰斗機的航程決定的,而是由預警機的活動區域決定的。
預警機上不去,就算戰斗機的航程足夠遠,也無法發現菲律賓海上空的敵機,攔截自然無從談起。
針對這個問題,楊禹方提出的解決辦法是︰主動壓制日本空中自衛隊。
雖然不能攻擊日本的軍事基地,但是可以攻擊升空的戰斗機,也就能通過積極主動的行動來擾亂日本空中自衛隊的進攻行動。
正是如此,騰耀輝才決定讓東海艦隊前出到釣魚島以東。
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預警機能夠前進部署,為執行攻勢防空任務的戰斗機提供支援。
當然,這絕非萬無一失。
積極主動的攻勢防空,必然給空軍與海航制造很大的壓力,特別是讓戰斗機飛行員承擔更大的風險。
要知道,在之前的戰斗中,戰斗機飛行員基本上沒有負擔。
在艦隊附近作戰,即便被敵機擊落了,只要順利跳傘,就能及時得到救援。到沖繩附近作戰,跳傘後恐怕得命喪大海了。
到目前為止,海航都沒有找到在二十九日夜間戰斗中跳傘的二十多名飛行員。
這還只是飛行員心理上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在執行攻勢防空任務的時候,真正合適的只有重型戰斗機。
雖然J-10與J-10的制空作戰半徑均在一千公里以上,如果進行空中加油,還能延伸幾百公里,但是在激烈的格斗空戰中,戰斗機的油耗非常驚人。二十九日夜間的戰斗中,所有J-10都在返航時進行了空中加油,其中兩架在與加油機會合時,幾乎耗光了燃油。這些戰斗機能夠返航,得虧加油機前出到了艦隊西面一百公里處,不然所有J-10都無法返回海航基地。
這下,問題出來了,加油機還能前進部署嗎?
空戰打得順利的話,問題不大,可是等到日本空中自衛隊展開全面反擊,肯定會對加油機構成威脅。
加油機不能前出,就只能讓重型戰斗機上陣。
如此一來,就得讓輕型戰斗機負責艦隊防空。問題是,輕型戰斗機的滯空時間遠不如重型戰斗機,在不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在艦隊上空的巡邏時間僅有重型戰斗機的一半。如果艦隊前出到釣魚島以東,這個時間還得縮短。在保持艦隊防空力量不減的情況下,意味著得動用更多的戰斗機。
矛盾非常突出,如果進行攻勢防空,艦隊的防空力量就將削弱。
這個問題,顯然無法靠軍人的素質解決。
飛行員的素質再好,也不可能讓燒光了燃油的戰斗機繼續在空中翱翔。
騰耀輝必須在兩者中做出選擇,要麼積極主動,要麼保守一點。
顯然,他已經做出了選擇。
能夠得到黃峙博重用的,肯定是注重進攻的將領。
決定采取攻勢防空後,騰耀輝把話題轉到了艦隊作戰上。
相對而言,艦隊作戰的戰術就沒有那麼復雜了。
等到雙方的空中力量拼得筋疲力盡之後,自然輪到艦隊上陣。至于是導彈攻擊、還是艦炮對轟,都有成熟的戰術。
在艦隊作戰中,最需要考慮的還是防空。
當然,在討論防空問題的時候,楊禹方已經帶出了相關的話題,即艦隊應該如何行動才能配合空中力量作戰。
騰耀輝只強調了一點,即在鞏固釣魚島之前,艦隊不會後撤。
這時候,帶出了第三個話題,即潛艇在海戰中應該發揮多大的作用,或者說潛艇能否成為制海作戰的主要力量。
相對而言,騰耀輝在潛艇的戰術應用上比較開明。
雖然他不是來自潛艇部隊,甚至從未上過潛艇,但是如同每一名海軍將領一樣,騰耀輝非常清楚潛艇的價值。
從某種意義上講,在中國海軍擁有足夠與美國海軍匹敵的航母戰斗群之前,潛艇都是中國海軍當之無愧的絕對主力。即便在此之後,潛艇也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至少美國海軍從來沒有忽視過潛艇。
事實上,潛艇也正是中國海軍的優勢兵力。
東海艦隊與第二艦隊,總共也就十九艘大型戰艦,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四支護衛群就有四十艘大型戰艦,此外還有幾艘大型兩棲戰艦與二十多艘護衛艦。即便把南海艦隊與北海艦隊的驅逐艦與護衛艦全部派過來,在數量上也不佔優勢。因為擁有日本海上自衛隊沒有的攻擊核潛艇,所以中國潛艇兵的優勢非常明顯。
如果艦隊防空作戰出了問題,潛艇就是中國海軍唯一的進攻力量。
也就是說,潛艇的作用將決定最終的結果。
問題是,潛艇也有局限性。
別的不說,即便是攻擊核潛艇,在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也不可能像戰艦那樣以最快的速度趕赴戰場。
在戰術使用上,潛艇高度依賴突然性,以伏擊為主。
也就是說,潛艇得提前進入戰場,選擇好伏擊陣地之後,等待敵方戰艦到達,然後發起突然襲擊。
因為敵方戰艦何時到達不由騰耀輝決定,所以潛艇的作戰行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這下,問題出來了。
要不要讓潛艇單獨作戰,而不是配合艦隊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