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彈窗小說網,萬名書迷同時在線六月二日凌晨三點三十分,楊禹方向空軍與海航下達了攻擊第三護衛群的作戰命令。
按照騰耀輝的要求,楊禹方對打擊力量做了特別部署。
三點四十分,一架空軍的KJ-2000緊急升空,前去加強由KJ-200支撐起來的制空作戰指揮與情報系統。
作為支援力量,空軍出動了第二架戰略電子偵察機。
因為在二十九日的戰斗中損失了六架J-20,僅救回了三名飛行員,而且這三名飛行員都在醫院養傷,沒法駕駛戰斗機升空,所以一次能夠出動的J-20只有八架,剩下的都得在地面待命。
楊禹方在這個時候撤回了一架KJ-200,確保只用八架J-20掩護支援飛機。
僅僅五分鐘後,執行攻擊任務的戰機起飛了。
不是戰斗機,而是空軍與海航三個航空師的六十架H-6轟炸機。這些轟炸機都在戰爭爆發前轉移到了月復地機場,離東海數百公里,離戰場更遠,而且轟炸機的速度更慢,所以得提前起飛。
六十架轟炸機的打擊能力絕對不容小覷。
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H-6就用行動證明,在中國空軍與海航中,還沒有一種作戰平台的打擊能力能與之媲美。
正是如此,戰後中國空軍與海航都高度重視轟炸機的價值。
只是,空軍與海航在發展方向上有所區別。
對空軍來說,H-6再老當益壯,也是一種已經落後的轟炸機,即便在制空權有保證的情況下,也只是一種不那麼強大的巡航導彈發射平台,最多能攜帶投擲距離在一百公里以上的防區外彈藥執行轟炸任務。至于難度更高的轟炸任務,比如在開戰時突破敵人的防空網,轟炸敵人後方的戰略目標,顯然辦不到。執行戰略威脅任務更加不大顯示,因為算上最新式空射巡航導彈三千五百公里的最大射程,H-6的打擊半徑也不會超過七千公里,遠沒有達到跨越太平洋的級別。
顯然,空軍需要的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而且是性能不能比B-2A差。
問題是,以中國的航空實力,在短期內制造出B-2A級別的戰略轟炸機,與一千零一夜里的神話故事差不多。
保守估計,至少需要十年以上,中國才造得出B-2A級別的戰略轟炸機。
到了十年之後,恐怕還得花上十年,才能造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轟炸機。
不要以為,能造戰斗機就能造轟炸機。更不要以為,能造大型運輸機就能造轟炸機。
從技術上看,這三種飛機中,轟炸機的難度最大,特別是戰略轟炸機。
當今世界上,能夠制造轟炸機的國家只有兩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俄羅斯。因為荒廢了幾十年,俄羅斯開發的新一代轟炸機原本計劃在二零一八年上天,結果現在推遲到了二零二四年。
也許,到了二零二四年,還會再次推遲。
難度大,不等于辦不到。
只要假以時日,中國肯定能造出轟炸機,而且是足以與對手匹敵的轟炸機。
當然,這是一條非常漫長、而且充滿了艱辛的道路,除了需要時間,還要在接下來的十多年里持續不斷的投入巨額研制經費。
所幸的是,在未來十年內,中國空軍還沒有全球作戰的任務負擔,而且由二炮與戰略核潛艇構成的戰略打擊能力足夠牢靠,能夠提供最基本的戰略安全保證。對付周邊國家,戰術打擊能力就足夠了。
為此,空軍堅定不移的走上了研制新式轟炸機的道路。
與之相比,海軍就沒有這個戰術需求了。
從根本上講,空軍研制戰略轟炸機是為了增強國家的戰略打擊能力,其次才是獲得更加強大的常規打擊力量。
在海軍中,顯然沒有這個需求。
擁有更加可靠的戰略核潛艇,海軍沒有理由投入巨資開發第二種戰略打擊手段。
發展作戰飛機不是海軍的重頭戲,在戰術層面上得由海航承擔,而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海航遲早得改變現在的發展模式,即把重點放到艦載航空兵上,不再是部署在陸地上的海軍航空兵。
如此一來,海航更加重視戰術航空兵,特別是艦載航空兵。
只是,受自身情況限制,短期內海軍也不具備全球作戰能力,而且艦載航空兵不可能立即取代岸基航空兵。
更重要的是,在海軍航空兵中,還沒有一種戰斗機能夠取代H-6。
幾年前,海航還把希望寄托在J-20上,認為通過改進,可以用J-20取代H-6,成為海航的對海打擊主力。可惜的是,在J-20定型後,海航不得不接受這種由空軍主導開發的戰斗機上的致命缺點︰狹窄的彈艙無法容納重型反艦導彈。
雖然通過外掛,J-20可以攜帶任何一種反艦導彈,但是這就沒有任何戰術意義了。
外掛導彈,必然破壞J-20的隱身能力,使其作戰能力降低到第三代戰斗機的水準。
與其用J-20掛上反艦導彈去執行打擊任務,還不如使用價格低廉的J與F。
正是如此,在采購J-20的問題上,海航沒有空軍積極。畢竟在戰術分配上,空軍才是制空作戰的主要力量,海航存在的最大價值是完善海軍的對海打擊能力,或者說增強海軍的制海作戰能力。
結果就是,海航采購了更多的J,並且投資對H-6與F進行改進。
受這些因素影響,H-6的改進工作由海航承擔。
既然是海航出錢,改進重點肯定放在了對海打擊上。
按照海航的標準,H、即這種轟炸機的終極改進型號增加了一對翼下掛架,還采用了旋轉式彈艙掛架。
雖然這些改進,或多或少的降低了H-6的部分性能指標,比如在彈艙擴大後,內部油箱容積減少了近三千升,滿載時的最大作戰半徑減少了五百多公里,外部掛架滿載時,巡航飛行速度與最大飛行速度都有所降低。但是不可否認,這些改進,加上海軍研制的新式反艦導彈,使H的對海打擊能力成倍提高。
在第二次朝鮮戰爭期間,H-6最多能攜帶十二枚反艦導彈。
在六個翼下掛點安裝三聯復合掛架,加上內部彈艙的話,H最多能夠攜帶二十四枚反艦導彈。
從載彈數量來看,H超過了所有同級別轟炸機,比B-52H都差不了多少。
當然,這種情況下,H只能攜帶質量在八百千克以內的亞音速反艦導彈,無法使用那些兩噸左右的重型反艦導彈。
為此,海軍投資研制了新一代反艦導彈。
得益于中俄軍事蜜月期,海軍在研制新一代反艦導彈時得到了很多技術援助,大大加快了研制速度。
從本質上講,這種軍內編號C-806的反艦導彈,實際上就是俄制「俱樂部」反艦導彈的翻版,其空射型號的發射重量不到七百公斤,完全在H的承受範圍之內。事實上,在開發的時候,重量是最重要的技術指標。
當然,C-806與「俱樂部」有很大區別。
因為第二次朝鮮戰爭中,志願軍獲得了幾枚沒有完全損壞的美制巡航導彈,所以C-806上采用了最新式的小型渦扇發動機,在燃料總量不變的情況下,C-806的最大射程由「俱樂部」的二百五十公里提高到了四百公里,即便全程超低空突防,最大射程也比「俱樂部」的一百五十公里高出一百公里。
制導系統上,C-806完全采用了國產設備,不但具有多模式導引頭,還具備了完整的電磁對抗能力。
此外,C-806還采用了最新的隱身涂料,雷達反射強度比「俱樂部」低了兩個數量級。
當然,根據可靠消息,用在C-806上的隱身涂料也是來自美國,即志願軍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獲得的那幾枚隱身巡航導彈。
從作戰能力上看,C-806比「俱樂部」強得多。
除了外形上比較相似之外,其他方面全都不同。
只是,六十架H都沒有滿載起飛。
因為部署在後方基地,第三護衛群又靠近沖繩群島,所以H滿載起飛的話,作戰半徑夠不到。
為此,只能滿油起飛。
結果就是,H攜帶了兩具大型副油箱,翼下掛點采用雙聯復合掛架,總載彈量只有十四枚。
即便如此,H的掛彈總質量也超過了十噸。
六十架H,總共攜帶了八百四十枚反艦導彈。
對比一下就能發現,任何一種戰術戰斗機的打擊能力都比不上轟炸機。
在二十九日的戰斗中,六十架F-2僅僅攜帶了二百四十枚反艦導彈,還不到H的三成。
只是,轟炸機也不是萬能的。
與戰斗機相比,轟炸機最缺乏的就是突擊能力,特別是像H-6這類已經服役了半個多世紀的轟炸機。
在遭到攔截時,戰斗機可以丟掉外掛逃逸,轟炸機卻辦不到。
在使用轟炸機的時候,首先得奪取制空權,其次得盡量使用遠程彈藥,讓轟炸機在敵艦隊的防空網之外發射導彈。
四點十五分,擔任護航任務的海航戰斗機開始起飛。
此時,H機群已經在集結之後,分成三個編隊,沿各自航線飛行了三百多公里。
為了給這三個轟炸機編隊提供掩護,海航出動了三個中隊的J,還額外出動了兩個中隊的J執行前進護航任務。
到此,攻擊第三護衛群的戰機全部升空。
好看的小說盡在告訴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