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的時候,劉俊實積極主張兩岸和解。雖然他沒有提出實現統一的方法,但是在位時推行的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在為了統一。與傅秀波一樣,劉俊實早就認識到,兩岸實現統一的前提是民眾和解,而要和解就得增進交流,讓兩岸民眾更加了解對方,只要高度了解與相互認同,民間力量自然會推動統一進程,而任何政治家、任何黨派也不可能阻擋民眾的步伐。
離任後,劉俊實沒有閑下來.在兩岸間積極奔走。
劉俊實不辭辛勞,除了個人理想,還有一個原因,即第二次朝鮮戰爭讓他認識到,留給台灣的時間不多了。
志願軍能在朝鮮擊敗美韓聯軍,大陸軍隊就能在台海戰場上取勝。
事實上,在第二次朝鮮戰爭爆發前,兩岸軍事力量就嚴重失衡。雖然在二零一三年.時任美國總統林德伯格答應售台f35a.而且是專門針對台灣的防衛需要,加強了制空作戰能力的f35a,但是第二次朝鮮戰爭中,連f22a都不能確保絕對制空權,f35a更加無法與大陸的先進戰斗機抗衡。更重要的是,林德伯格卸任後,對台軍售案遭到擱置,直到東海沖突爆發.台灣都沒有獲得f35a。
即便得到了,又能怎麼樣?
在j20已經成軍的情況下,台灣的軍事力量根本不足以自保。
對台灣來說,要想維持現狀.唯一的辦法就是全面依賴美國。
東海沖突爆發之前,李明本確實是這麼做的。當選之後,李明奄為了提高黨內地位,不顧劉俊實的堅決反對,以私人身份訪美,想借此與美國簽署購買f35a的合同,結果不但沒有買到戰斗機,還導致台海局勢持續緊張數月,直到劉俊實借亞太經濟論壇,與大陸領導人非正式會晤.才化解了危機。
所幸的是,從此之後李明本本分多了。
這場戰爭,更讓劉俊實等島內領導人認識到,美國靠不住.台灣必須與大陸和解,而且越快越好。
十一天的戰斗.充分說明了問題。
只要大陸願意,隨時可以用武力解決台海問題.而台灣根本沒有取勝的機會。
大陸沒有訴諸武力,根本原因是不想兄弟閱牆.更不想讓戰爭波及到兩岸同胞,在兩岸間留下難以愈合的創傷。
劉俊實在這個時候秘密訪問北京,就是希望與大陸領導人面對面的交流。
任何問題,只有在充分溝通與交流之後,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解決。
可以說,劉俊實來得非常及時。
傅秀波沒有徹底否決黃峙博提出的戰爭計劃,而且早在東海危機爆發前,就決定借此機會解決台海問題。
中國當局在戰爭問題上表現得公開透明,也是想讓台灣領導人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口
如果劉俊實沒有來訪,傅秀波很有可能在與日本停戰之後,授權黃峙博在台海采取軍事行動。
不管軍事行動的結果如何,肯定會造成難以彌合的裂痕。
既然劉俊實來了,而且對兩岸和解表達出了非常高的期望,也願意在促進兩岸和解上發揮重要作用.傅秀波就沒有理由選擇其他手段。
六月八日下午.傅秀波正式下令終止針對台海的軍事行動。
只是.在這道命令中,傅秀波沒有明確提到要不要停止軍事部署,把正在集結的作戰部隊撤回駐地。
黃峙博有自己的理解,認為軍事集結無關大礙。
為了給出一個合理的說法,黃峙博讓負責作戰行動的戚凱威制訂一份演習計劃,以便進行軍事調動。
只是.戚凱威不可能在幾個小時內就拿冉一份針對台海的演習計劃。
六月八日夜間,美國國防部長錢德勒宣布,將派遣駐扎在關島的「林肯」號航母戰斗群與在阿拉伯海活動的「斯坦尼斯」號航母戰斗群分別前往菲律賓海與南海,以維持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雖然在外界看來,這是美國敦促中日進行停戰談判的舉措。
要知道,兩個小時前,麥克米倫在白宮宣布,將充當中日調解人,邀請雙方高層領導到華盛頓進行停戰談判。
不管中日是先停戰、還是先談判,東海的軍事行動都得暫時終止。
在這個時候,美國派兩支航母戰斗群過去.肯定能夠起到穩定局勢的作用。
問題是,在傅秀波眼里,美國此舉絕對不是為了穩定東海局勢,而是在用軍事行動影響兩岸關系。
對于強硬的領導人來說,如果不在此時采取行動,中國在東海沖突中獲得的軍事威信將蕩然無存,島內的極端份子會把美國的舉措看成是暗中支持,從而借機反撲,使大陸不得不有所防範。
在錢德勒公布消息後,傅秀波立即采取對應
措施
半個小時後,黎平寇在國務院召見了美國駐華大使.提出了嚴正抗議,要求美國把航母戰斗群撤回去。
隨後,黃峙博向騰耀輝下達命令,東海艦隊轉移到釣魚島以南海域。
幾乎同時,在南海北部海域巡邏的南海艦隊轉向東北,開赴台灣海峽南端。
所幸的是,傅秀波沒有失去理智。
黃峙博進行軍事部署的時候,黎平寇告知了美國大使,並且表示中國的軍事部署並不針對台海,但是絕不允許美國插手台海事務。隨後傅秀波跟麥克米倫通了熱線電話,主動提到中國在東海與南海的軍事部署,宣稱是在為六月底的聯合軍事演習做準備,但是希望美國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撤回航母戰斗群。
中國會在六月底舉行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嗎?
鬼才相信。
對于剛剛打了勝仗的中**隊來說,最要緊的事情就是讓部隊休整,讓參戰官兵放松下來,同時總結戰爭經驗。至于搞軍事演習,至少是幾個月之後的事情了。從大局出發,只要中國誠心與日本進行談判,就沒有理由在此期間舉行軍事演習,更沒有必要在台灣兩端集結數十艘戰艦。
顯然,這是針對美國的軍事部署。
只是,傅秀波這次沒有把話說死.也沒有提到為了台海與美國交戰,所以中美還有協商的余地。
要進行協商,美國就得做出讓步,中國也得表現得客氣一些。
美國東部時間,六月八日上午.麥克米倫讓錢德勒把「斯坦尼斯」號派往新加坡,而不是前往南海北部海域。至于「林肯」號,則把巡邏區域限定在了菲律賓海南部,離台灣足足有一千五百公里。
做為回應,傅秀波也讓黃峙博調整了軍事部署,東海艦隊繼續在釣魚島附近待命,南海艦隊則前往汕頭港休整。
在雙方都不想打仗的情況下,台海局勢終于緩和了下來。
六月十一日,黎平寇以全權代表身份飛往華盛頓,準備參加由麥克米倫主持的,跟喜田多一郎進行的非正式會晤。
按理說,應該由文廷貴出面。
只是.喜田多一郎並非首相。在六月十日.自民黨已經提出了新的首相候選人名單,因此喜田多一郎只是看守政府首相。
這個級別,最多需要派常務副總理過去。
當天晚上,在黎平寇與喜田多一郎先後到達華盛頓後,中日雙方先後宣布,將在六月二日凌晨暫時停止軍事行動。
作為調解方,美國將出動預警機,在東海中線上空巡邏。
按照麥克米倫的提議,中日雙方可各派遣一架預警機在釣魚島與沖繩島上空巡邏,但是不得派遣其他作戰飛機與艦艇進入釣魚島與沖繩島之間海域,而且要相互通報預警機的飛行線路與巡邏時間。
美國東部時間六月十一日上午,雙方在華盛頓進行了第一輪非正式會晤。
因為只是為停戰談判做準備,所以黎平寇與喜田多一郎沒有討論停戰問題,而是重點討論了停戰談判的先決條件。
喜田多一郎的要求很簡單︰中國戰機與戰艦全部撤出東海,不得進入公海海域。
為此,日本也將撤走全部戰艦與戰機。
顯然,這個要求非常過分。
東海海面上根本沒有日本戰艦,而且雙方在空中戰場上的分界線也在釣魚島與沖繩島之間,如果以同樣的條件約束軍事力量,日本明顯佔了便宜,中國則等于在談判開始前就把戰場上獲得的戰果交了出來。
黎平寇不但沒有答應,還明確提出,軍事停火線以東海大陸架自然延伸為基礎,雙方軍事力量均不得越過沖繩海巢的脊線。
顯然,喜田多一郎也不會答應,因為這關系到了停戰談判的初始條件。
雖然分歧很大,但是不管怎麼說,談判終于開始了。因為日本已無打下無的資本,中國也不想擴大沖突,所以這次的停戰談判不存在邊打邊談的問題,即便雙方有分歧.也能在談判中得到解決。
最多是懸而未決。
也就在這一天.牧浩洋搭上了返回北京的運輸機。
名義上是回總參謀部述職,實際上是調離東海艦隊,為新的工作做準備。
因為在五月份才華升為海軍上校,所以黃峙博沒給牧浩洋更高的軍餃,只是給了他一個需要大校才能獲得的職務,從而讓他能夠領到上校的最高津貼。按照新的津貼制度.上校的最高待遇標準超過了大校的最低標準。
不管怎麼說,黃峙博沒有虧待牧浩洋。
對此,牧浩洋也比較滿意。只要職務上去了,獲得大校軍餃只是遲早的事。如果在新的崗位上干出成績來,說不定半年之後就能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