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九 最後的戰爭 第八十九章 政治決定戰爭

作者 ︰ 閃爍

第八十九章政治決定戰爭

「德拉-霍姆斯會戰」的結果,直接促使中國向俄羅斯宣戰。

對美國來說,這場會戰的重大失利,造成的影響更加嚴重。

雖然在二十八日,美國國防部並不承認會戰失敗,只以「失利」作出概括性總結,隨後宣稱美軍成功保護了以色列,消除了中敘軍團對以色列構成的威脅,取得了斃傷數萬敵軍的輝煌戰果,但是這種宣傳伎倆,只能用來麻痹平民百姓,對美國高層來說,這場會戰是不折不扣的慘敗。

要知道,美以聯軍在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的情況下,損失了數萬名官兵。

雖然中敘軍團的傷亡也很大,但是兩個中國集團軍的減員率還不到一成,即戰斗力沒有本質性降低。

由此產生的影響就是,在美以聯軍作戰能力大幅度下降的時候,卻要面對比之前多出一倍的中**隊。雖然在二十九日,巴拉姆向以色列總理保證,以軍的防線很堅固,暫時沒有什麼好擔憂的,但是這位背上了黑鍋的以軍將領仍然認為,美以聯軍無力進攻,還要盡快加強兵力。

向中東增兵是肯定的,但是要增派多少部隊?

當時,羅林森已經把責任推到了巴拉姆身上,宣稱是巴拉姆在南部戰線上猶豫不決的進攻行動,拖延了整個戰役計劃,使在北面進攻的美軍蒙受了慘重損失,應該由巴拉姆承擔所有責任。

只是,這個狂妄自大的美軍將領也猛然明白了過來,即美以聯軍的兵力還遠遠沒有達到扭轉戰局的地步。

結果就是,十二月三十日,羅林森親自向馬歇爾提出增兵。

按照羅林森的要求,至少需要增派八個美軍師,美以聯軍才能取得兵力優勢,也才有能力發動一次決定性的進攻。

問題是,馬歇爾手里根本沒有這麼多部隊

要知道,和平時期,美國陸軍總共也就八個常備師,即第一裝甲師、第二騎兵師、第三步兵師、第四步兵師、第七步兵師、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與第八十二空降師,此外還有八個國民警衛隊師。雖然美軍師級編制的規模非常大,兵力在一萬六以上,其中第二騎兵師接近兩萬,但是與中國的集團軍相比,仍然差了一大截。結果就是,美國陸軍的常備作戰部隊比中國陸軍少得多。

以當時的情況,馬歇爾最多向羅林森增派三個師。

問題是,羅林森堅持要求獲得八個師,不然他不會再次發起進攻。

最終,馬歇爾不得不做出讓步,即承諾在二零五三年三月底之前,在已經增派三個師的情況下,再派遣八個新成立的師,而羅林森必須在二零五三年二月底之前,提交詳細的進攻作戰計劃。

當然,馬歇爾還要解決一個問題,即讓羅林森出任美以聯軍總司令。

只不過,這是下個月的事情了。

既然羅林森已經把責任推到了巴拉姆身上,以色列當局也默認了,那麼撤換聯軍總司令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馬歇爾盡了最大努力,只是這個結果讓盧卡斯很不滿意。

當時,美軍已經掌握了足夠多的情報,知道中國會在新年開頭向俄羅斯宣戰,而且將同步發動戰略進攻。

有趣的是,美國當局沒有把如此重要的情報通報給俄羅斯。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這是盧卡斯下達的命令,而他這麼做,主要就是擔心俄羅斯放棄攻打伊朗的作戰計劃。

要知道,俄羅斯總統早就暗示過,只要與中國交戰,俄羅斯就不會進攻伊朗。

更重要的是,二十八日,中國與伊朗正式結盟,而且承諾在三天之內、也就是在二零五二年過去之前向伊朗派遣地面部隊。

站在盧卡斯的角度,這個承諾預示著中國將在伊朗投入重兵。

毫無疑問,對他來說這是天大的好消息,而且是「德拉-霍姆斯會戰」之後,對美國最為有利的消息。因為這意味著,中國在短期內將無法向中東增兵,美以聯軍將獲得難得的喘息機會。

只是,這還不足以讓以色列高枕無憂。

別忘了,當時在中東戰場上,中國有三個集團軍,雖然第三三三預備集團軍主要駐扎在約旦境內,但是另外兩個主力集團軍依然有足夠強大的兵力,也就有可能在美以聯軍進行調整時發動進攻。

為此,盧卡斯必須設法減少中東戰場上的中**隊。

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俄羅斯進攻伊朗,讓中國不得不抽調兵力去伊朗。如果中國在這個時候已經向俄羅斯宣戰,就不大可能從本土抽調兵力。也就是說,中國將別無選擇的從中東抽調部隊。

正是這個原因,讓盧卡斯決定不把消息告訴俄羅斯總統。

要知道,如果俄羅斯總統知道了這條情報,俄軍就肯定不會進攻伊朗,而會把主力全部派往遠東地區。

事實上,當時俄軍已經做出反應,把部署在內高加索地區的部隊派往遠東。

三十日,盧卡斯親自詢問了馬歇爾,即美以聯軍有沒有能力在短期內再發動一次規模足夠大的進攻。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盧卡斯是想以此穩住俄羅斯。

可惜的是,馬歇爾的回答非常直接,即美以聯軍無法發動進攻,哪怕只是目的有限的戰術進攻。

在盧卡斯追問之後,馬歇爾甚至暗示總統,如果強迫他發動進攻,他就辭職。

這下,盧卡斯只能放棄了。

要知道,把喬丹上將撤下,已經使他的政治威信、特別是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受到了嚴重打擊。如果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讓第二位參聯會主席下課,恐怕盧卡斯也要面對遭到彈劾的風險。只要盧卡斯失去民意支持,國會里的那些野心家,絕對不會放棄能夠提高自身地位的機會。

到這一步,盧卡斯已別無選擇。

他能做的,就是盡量鼓勵俄羅斯總統,讓俄羅斯把重點放在伊朗。

事實上,這也正是馬歇爾的建議。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馬歇爾明確提到,俄羅斯應該在遠東采取防御,首先完成在伊朗的作戰行動。從軍事上講,此舉有一個極為明顯的好處,即俄羅斯攻佔伊朗後,能夠切斷中國中東軍團的補給線路。也就是說,在中東戰場上,美以聯軍可以在毫無懸念的情況下迅速擊敗中敘軍團。

為此,馬歇爾甚至告訴總統,只要俄羅斯能在伊朗取得決定性勝利,他就可以把部署在中東的部隊派往伊朗、甚至派往遠東地區,與俄軍協同作戰,因為對付阿拉伯國家,以軍就足夠了。

毫無疑問,正是馬歇爾的建議,讓盧卡斯看到了一線希望。

三十日夜間,盧卡斯秘密飛往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進行了面談。

在提出馬歇爾的軍事計劃時,盧卡斯故意忽略了一個問題,即俄羅斯應該在遠東地區進行戰略防御。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盧卡斯忽略這個問題,主要是不想透露消息。

要知道,如果他提出這一點,俄羅斯總統肯定能想到,中國即將向俄羅斯宣戰,也就不會向高加索增兵了。

問題是,在盧卡斯看來誘惑力十足的計劃,在俄羅斯總統眼里卻沒有多少價值。

當時,俄羅斯總統提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中國掌握著印度洋的制海權,而伊朗的本土縱深也就一千多公里,在波斯灣與阿拉伯海活動的中國艦隊,能夠為伊朗提供全面空中掩護與空中支援,必然會對俄軍地面部隊構成致命威脅。更重要的是,中國到伊朗的航線沒有受到威脅,中國能夠非常迅速的為伊朗輸送作戰部隊與武器裝備,從而大幅度增強了俄軍的作戰難度。

由這個問題引出一個新問題,即美軍是否有能力奪回印度洋的制海權?

雖然俄羅斯總統沒有明說,但是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即美軍在印度洋上無所作為,俄軍就不會把伊朗當成主戰場。

當然,在隨後的外交接觸中,俄羅斯當局正式提出,只有美軍奪取了印度洋制海權,俄軍才會在伊朗投入重兵。

這下,難住了盧卡斯。

要知道,在他看來,奪取印度洋的制海權比打贏中東戰爭還要困難。

三十一日清晨,盧卡斯回到華盛頓,召開軍事會議,提出了俄羅斯總統的要求,向軍方將領征求意見。

有意思的是,馬歇爾上將支持總統,即認為有必要在印度洋上用兵。

顯然,在向總統提出建議的時候,馬歇爾就考慮到,俄羅斯會提出類似的要求,美軍也必須奪取印度洋的制海權。

問題是,有這麼容易嗎?

要知道,迪戈加西亞已經淪陷,中國艦隊依然在印度洋上活動,而美國海軍只剩下了九支航母戰斗群。

當時,仍然是海軍參謀長的喬丹上將堅決反對進軍印度洋。

可惜的是,他已經不是參聯會主席了。

在里梅爾上將表明態度,即美軍在馬里亞納群島的防御體系已經建設完畢,而且中國海軍暫時沒有發動進攻的能力之後,盧卡斯做出了決定,責成喬丹上將策劃進軍印度洋的作戰行動。

隨後,盧卡斯給俄羅斯總統打了電話'>,承諾美軍將再次用兵印度洋。

這個承諾,讓他得到了回報,即俄軍將按照計劃發動地面戰爭,而不是等到美軍在印度洋上取勝後再發動進攻。

只是,這一天,發生了一件讓美俄都萬分震驚的事情。

第八十九章政治決定戰爭

第八十九章政治決定戰爭,到網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 | 燃燒的海洋全文閱讀 | 燃燒的海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