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三 東海起狂濤 第二十四章 空中打擊

作者 ︰ 閃爍

第二十四章空中打擊

五月十四日,陸戰隊發動全面進攻。

第三陸戰旅徑直向西推進,第二陸戰旅向南突擊十公里之後,也轉向西進,與第三陸戰旅並駕齊驅。

這一天,登陸場方向上的戰斗達到第一個頂峰。

在第二十三師與第二十五師出動之後,牧浩洋讓楊禹方出動全部空中力量,持續轟炸兩支增援部隊。

從十四日上午九點開始,空中打擊就沒有中斷過。

隨後,由章玉廷派出的「炮擊編隊」也加入戰斗,從一百多公里外用戰艦上的大口徑電磁炮轟擊越軍。

可以說,正是猛烈的空中打擊與炮火打擊,粉碎了越軍的斗志。

經過數輪打擊,到當天傍晚,越軍增援部隊已經潰不成軍。

南面,在東河到洞海的高等級公路上,被摧毀的越軍車輛綿延數公里,士氣崩潰的越軍士兵四處潰逃。北面,在河靜到洞海的公路上,到處都是被拋棄的車輛、以及越軍官兵的遺體。

戰爭是殘酷的,落後的一方只能被動挨打。

為了擊潰兩個越軍二線預備師,中國空軍與海軍在白天的十個小時里,出動了一千八百架次作戰飛機,投彈五千多噸。在某些戰場上,執行支援任務的戰斗機還用機關炮掃射了地面目標。

如此大的出動量,既說明中國的空中力量足夠強大,也說明了一個問題。

中國空軍與海軍缺乏用于近距離對地支援的作戰飛機

在很多人看來,在崇尚精確打擊的時代,那些披著重甲、在超低空盤旋,用炸彈、火箭彈與航炮作戰的攻擊機已經沒有用武之地了。可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專門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的攻擊機仍然很有價值。

問題是,中國空軍沒有專用攻擊機。

在Q-5退役之後,中國空軍沒有研制攻擊機,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多用途戰斗機上,希望用多用途戰斗機頂替攻擊機。此外,陸軍也裝備了武裝直升機,能在一定程度上頂替攻擊機執行近距離對地打擊任務。

可是在這場戰斗中,多用途戰斗機被證明並不適合近距離空中支援任務。

比如在十四日上午的戰斗中,一架空軍的J-22就在執行近距離對地打擊任務時,被越軍的大口徑高射機槍擊落。當時這架戰斗機在投下了所有炸彈後,接到陸戰隊偵察部隊的火力支援請求,進入超低空,用機關炮掃射第二十四師的一支步兵部隊,結果在改出攻擊航線時被高射機槍擊中。

不可否認,J-22是非常先進的戰斗機。

按照空軍的作戰守則,在沒有絕對必要的時候,J-22必須把高度保持在五千米以上,避免進入小口徑高射武器的打擊範圍。在絕大部分時候,J-22也確實在中高空飛行,很少進入超低空。

只是戰場上總有預料之外的情況。

在超低空,J-22的穩定性不夠好,也缺乏足夠的防護能力,別說小口徑高射炮,大口徑高射機槍都能將其擊落。

如果當時執行支援任務的不是J-22,而是Q-5,肯定是另外一種情況。

別的不說,Q-5的厚重裝甲足以抵抗口徑在二十三毫米以下的小口徑高射炮彈,更別說高射機槍了。

除了戰場生存率,作戰效率也是一個問題。

拿美軍的來說,在掛滿彈藥的情況下,能在戰場上巡邏兩個小時,隨時為附近的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支援。別的不說,那門七管加特林航炮就能摧毀絕大部分地面目標,甚至能打穿坦克的頂部裝甲。與之相比,J-22最多在內部彈艙攜帶四枚炸彈,使用外部掛架也只能攜帶八枚炸彈,戰場巡邏時間不會超過一個小時,出動一次打擊的地面目標只有的一半。

當然,其他性能上,多用途戰斗機與攻擊機也有差別。

比如攻擊機的飛行速度較慢,低空機動性更好,比如轉彎半徑更小,能以更快的速度對同一個目標進行第二次攻擊,而多用途戰斗機的飛行速度較快,在低空不夠敏捷,很難對同一個目標進行多次攻擊。

與後來的戰爭相比,如果當時中國空軍有一種類似于的攻擊機,五月十四的作戰出動量至少可以減少三分之一。在保持出動量的情況下,對地打擊能力至少能提高百分之五十。

當然,能夠勝任對地打擊任務的不僅僅有戰斗機,還有轟炸機。

五月十四日白天最重要的一場轟炸發生在下午…左右,空軍的八架H-22戰略轟炸機對聚集在公路上的越軍第二十三師進行了地毯式轟炸,在兩分鐘內投下近兩百噸炸彈,一舉殲滅了上千名越軍。

從效率上講,這次轟炸並不高,但是意義非常重大。

要知道,這是H-22第一次參加實戰。

這場戰斗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即中國成為繼美國與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擁有戰略轟炸機的國家。

用H-22執行戰術轟炸任務,顯得有點大材小用。

這種標志性的轟炸機具有四千五百公里的作戰半徑,以及最大二十七噸的載彈量,能夠攜帶核炸彈執行戰略轟炸任務,也能攜帶常規彈藥執行常規轟炸任務。正常情況下,在執行常規轟炸任務時,H-22的主要彈藥是空射巡航導彈與制導炸彈,特別是配備了滑翔彈翼的防區外彈藥。

只是在這場轟炸中,八架轟炸機使用的都是非制導炸彈。

不是非制導炸彈更加便宜,而是空軍對H-22的性能還不夠了解,因此安排了一個較為簡單的任務。

從心理打擊上講,八架轟炸機把兩百噸炸彈投向同一個目標,絕對要比把幾百枚制導炸彈分別投向數十個目標更加有用。至少在這場轟炸中,幸存的越軍官兵全部崩潰了,有的甚至主動向陸戰隊偵察兵投降。

這場戰斗也表明,H-22完全具備了作戰能力,可以執行更高級的打擊任務。

打到五月十五日,越軍增派的兩個師、以及守衛廣平省的第二十四師全部崩潰,陸戰隊在地面戰場上幾乎沒有遇到有組織的抵抗。即便打了幾場地面戰,大部分時候也是由陸戰隊發出支援請求,由空軍與海軍出面解決問題。

到五月十六日上午,第三陸戰旅已經到達越老邊境。

下午,第二陸戰旅完成了突擊行動。

龐躍龍預計要用十到十二天的作戰行動,在五天半內就全部完成了。

進攻的順利程度,遠遠超過了牧浩洋的設想,而且越軍沒有像想像中的那樣,進入叢林打游擊戰。

事實上,在廣平省也沒有多少叢林了。

戰爭爆發前,廣平省是越南最主要的橡膠種植地區,產量佔全國的百分之四十,分布著數十個橡膠園。此外,廣平省還是越南中部地區的產糧大省,有近一百萬畝稻田,年產水稻近一百五十萬噸。

顯然,種植園與稻田絕不是打游擊戰的好地方。

鑒于陸戰隊的進攻非常順利,牧浩洋在當天調整了作戰部署,讓第二陸戰旅與第三陸戰旅的工程營提前上岸。

為了加快工程兵的部署速度,兩個工程營將首先在洞海附近開闢野戰機場。

隨後,將由運輸機把第四陸戰旅的工程營、以及大部分工程設備送過來。如果工程進展順利,還將從陸軍抽調幾個工程營。

說到工程部隊,牧浩洋就完全沒有必要擔心了。

陸軍總共有一百八十個工程營,此外二炮、海軍與空軍還有一百多個工程營,工程部隊的總兵力在四十萬以上。和平時期,這些工程部隊主要從事與軍事有關的建設工作,比如在偏遠地區修建公路與鐵路,在山區里修建野戰機場等等。在「中華」項目中,軍隊的工程部隊都得到了鍛煉。

可以說,中國軍隊擁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工程部隊。

在工程設備方面,自然也不會落後。按照標準配備,陸軍的工程營至少有兩百台各類車輛與施工設備,比美軍的工程營還要多,而且大部分都按照軍事標準制造,能夠適應惡劣的戰場環境。

有趣的是,中國軍隊大力打造工程部隊,並非針對越南。

在二零二七年的第一次印度洋戰爭之後,中國軍隊加強了工程部隊建設,主要就是針對將來與印度的戰爭。要知道,不管是在東部邊境地區、還是在西部邊境地區,中印接壤地區的環境都很惡劣,基礎條件非常糟糕。和平時期只能進行一些重大工程,因此必須為戰時準備一支足夠強大的工程部隊。

按照這個要求,中國空軍的戰略投送能力也得到了高度重視。

雖然在運輸機總量、以及運輸能力上,中國空軍還比不上美國空軍,但是中國空軍更加重視在惡劣條件下的空運作業。比如在中國空軍中,兩種主力運輸機都具備在土質跑道上起降的能力,而且在往前線運送物資與兵員的時候,不需要進行維護,能夠保證連續飛行十個架次以上。

用打印度的力量來對付越南,絕對是大材小用。

五月十八日,野戰跑道開始使用。

當天,就有八十架運輸機到來,送來了第四陸戰旅的工程營,以及三個工程營所需的工程設備。

這一天,越軍第二十四師的最後一支部隊投降。

到此,中國陸戰隊在越南廣平省的軍事佔領成為既成事實。

更多到,地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 | 燃燒的海洋全文閱讀 | 燃燒的海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