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四 遠洋的呼喚 第六十二章 軍方接觸

作者 ︰ 閃爍

第六十二章軍方接觸

中國的核武庫規模,一直是美國最關心的問題,也是美國一直沒有搞清楚的問題。

雖然通過「華盛頓條約」,中國超越俄羅斯,成為僅次于美國的核大國,但是中國到底擁有多少核彈頭,一直沒有得到證實。歷年來,中國公布的國防白皮書中,與核武器有關的內容都非常有限。

從九月十三日到二十日,牧浩洋跑遍了所有核武器基地。

這一趟下來,牧浩洋才對國家的核戰略有了較為直接的了解。

與美國不同,中國的核武器是分散儲存的,而不是集中部署在幾處地點,而且常備核力量僅佔三分之一左右。

當時,中國只有三個戰略彈道導彈旅,每個旅六個營,總計十八枚戰略彈道導彈。也就是說,隨時處于戰備執勤狀態的陸基核彈頭數量只有一百六十二枚,即每枚機動式戰略彈道導彈攜帶三枚彈頭。空軍方面,有三個戰略轟炸機師,每個師二十架,每架攜帶四枚空射巡航導彈,核彈頭總量為二百四十枚。海軍方面,總共有四艘戰略核潛艇,每艘戰略核潛艇配備十六枚潛射彈道導彈,核彈頭總量為三百八十四枚。處于戰備狀態的核彈頭數量總共僅有七百八十六枚。按照「華盛頓條約」,中國總共可以擁有二千二百枚核彈頭,實際部署量略微超過三分之一。

事實上,中國核力量的實際部署量也遠遠低于最大部署能力。

比如陸基戰略彈道導彈最多能夠攜帶十枚分導式彈頭,而實際只攜帶了三枚;空軍的戰略轟炸機最多能攜帶八枚超遠程空射巡航導彈,實際只攜帶了四枚;海軍的潛射彈道導彈最多能攜帶十二枚分導式彈頭,實際只攜帶六枚。

降低常備核力量的規模,最大的好處就是減少必須開支。

要知道,處于戰備狀態的核彈頭,必須經常性維護,而儲備中的核彈頭,維護頻率低得多。

至于戰略安全,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

不管怎麼說,任何國家在考慮中國的戰略反擊時,都不會認為那些能夠攜帶十枚、甚至十二枚彈頭的彈道導彈只攜帶了三枚、或者六枚彈頭,更不會因此不顧本國安全,貿然對中國進行戰略打擊。

說得直接一點,即便按照常規配制,中國的戰略力量也具有足夠的毀滅性。

以對付美國來說,陸基、空基與海基核力量都有足夠的能力在一次反擊中徹底摧毀美國的所有大中城市。

如此一來,多余的核彈頭就全部存放在核武器庫里。

在美國,只有兩座核武器庫,不管是空軍的、還是海軍的核彈頭,都由專門的部隊統一看管。因為中國的軍事結構比較特殊,陸海空三軍都有各自的戰略核力量,所以總共有三座核武器庫,分別由陸海空三軍看管。

這三座核武器庫中,空軍的規模最大。

原因很簡單,如果中國打算打一場核戰爭,而且主動攻擊潛在對象,充當急先鋒的肯定是空軍,因為空軍的戰略轟炸機的生存能力最差,而且發動攻擊的時間最長,需要提前進行動員。

一般情況下,戰略轟炸機主要擔任進攻任務。

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

牧浩洋關心的不是核戰爭,而是核武庫里的東西,即那些核彈頭。

雖然核武器已經發展到第六代,即反物質炸彈,但是裝備得最多的,仍然是第三代與第四代核武器,即氫彈。

相對而言,這兩代核武器的最大區別就是當量是否可調。

第三代核武器的當量一般較大,而且無法調整。為了擴大使用範圍,第四代核武器的當量都能調整。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國的B-61系列核彈頭,其爆炸當量在五千噸到五百萬噸之間可調。也就是說,B-61彈頭不但可以用來配備戰略投擲工具,還可以作為戰術核武器使用。

與美國一樣,中國的核彈頭中,百分之六十都是第四代核彈頭。

拿到這個數據,牧浩洋心里就有數了。

即便沒有美國參與,中國也有足夠的能力引發一次大規模火山噴發,順帶還能消耗掉庫存核彈頭。

要知道,第四代核武器已經問世三十年以上,大部分核彈頭都已超期服役。

九月二十一日,牧浩洋來到上海,會見了美國軍方代表,麥克馬拉曼陸軍上將。

按照騰耀輝的吩咐,牧浩洋暗示了麥克馬拉曼,中國已經找到了應對全球性自然災害的辦法,但是需要美國的支持與配合。只是牧浩洋沒有把話說明白,因為兩國科學家還沒有給出最後評估報告。

讓牧浩洋略感驚訝的是,麥克馬拉曼非常有興趣。

這讓牧浩洋相信,美國當局已經做好了最糟糕的準備,而且沒有找到解決辦法,才不得不與中國合作。

在第二次會晤中,麥克馬拉曼主動提出,美國將盡全力與中國共同渡過危機。

當然,牧浩洋對此表示了歡迎,而且也表明了立場,即在全人類的災難面前,大國都有責任與義務承擔起拯救人類文明的重任,中國也將不遺余力的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全世界的所有國家合作。

必須承認,中美雙方都表現出了誠意。

在九月二十四日的第三次會晤中,麥克馬拉曼提出了一個新的建議︰在毀滅性的自然災害面前,人類顯得如此脆弱,所以中國與美國有責任共同維護世界和平,防止發生自相毀滅的災難。

說得直接一點,應該借助這次自然災害,推動全球無核化。

牧浩洋再次表示歡迎,但是提出了質疑,即其他國家是否會放棄核武器。

在第四次會晤時,麥克馬拉曼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即把應對自然災難的行動與消除核武器掛鉤。

用他的話來說,只要中美達成一致,其他國家將別無選擇。

顯然,麥克馬拉曼沒有說錯。

就算能夠成功化解自然災難,地球的生態系統也會遭到嚴重破壞,所有國家都將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只有中國與美國能夠為別的國家提供援助。比如,在糧食問題上,美國是全球最大糧食生產國與出口國,而中國在農業技術、特別是無土壤人工栽培技術上擁有絕對領先優勢。可以想像,在未來幾年之內,糧食危機將影響到絕大部分國家,而這些國家絕對需要中國與美國的援助。

如果把災後的援助行動與核問題掛鉤,就不會有任何國家提出反對意見。

只是,牧浩洋沒有立即做出正面答復。

核力量是一個國家戰略安全的基本保障,美國在這個時候主動提出銷毀核武器,肯定別有用心。別的不說,中日戰爭結束之後,中國的軍事影響力達到巔峰,美國的軍事影響力則跌入谷底。從戰略安全的角度出發,美國要做的不是與中國一同銷毀核武器,而是提高核武器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比如在前蘇聯解體之後,繼承衣缽的俄羅斯就修改了核政策,把核武器當成安全基石。

以中國軍隊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常規打擊實力,銷毀核武器之後,美國的處境將更加凶險。

當然,不可否認,美國的常規軍事力量仍然有較為明顯的優勢。

拿海軍來說,美國有十五支航母戰斗群,而中國只有五支。即便在十年之後,中國海軍的規模也無法超越美國海軍。中國真正有優勢的只有陸軍,而在空軍方面,雙方的實力相差不大,美國的戰略空軍更加強大,而中國的戰術航空兵更加突出。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與美國已經形成了軍事平衡,即雙方都無法在對方的實力範圍內取勝,但是又都能給對方制造威脅。

即便如此,美國也沒有理由在這個時候提出全面銷毀核武器。

要知道,如果能夠渡過這場自然災害,中國的國際地位將大幅度提升,美國的全球霸權則將煙消雲散。對美國來說,在戰略上必須遏制中國,也就必須倚重軍事力量,而核力量是美國不可或缺的軍事支柱之一。沒有了這個支柱,以美國為核心的安全體系,特別是以美國為核心的同盟關系必然分崩離析,等于為中國騰出了大片發展空間,也等于拱手讓出了霸權寶座。

顯然,這嚴重違背了美國的國家利益。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美國提出全面銷毀核武器,肯定與其總體戰略有關,而且肯定針對中國。

要知道,真正有能力對美國構成戰略威脅的,只有中國。

牧浩洋首先想到,通過銷毀核武器,美國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來自中國的威脅,因為中國的常規軍事力量對美國本土的威脅非常有限,而美國部署在中國周邊的軍事力量,卻能對中國本土構成嚴重威脅。

也就是說,如果雙方都銷毀了核武器,那麼中國的處境將更加凶險。

這就是美國提出全面銷毀核武器的原因嗎?

顯然不是,或者說不完全是。

全面銷毀核武器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而且在此之前,中國肯定會努力提高常規力量的戰略打擊能力,彌補銷毀核武器之後的軍力缺陷,因此美國不可能通過全面銷毀核武器達到遏制中國的目的。

那麼,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

牧浩洋想不出來,也沒有花心思去想。

九月二十六日,牧浩洋返回北京,一是向騰耀輝匯報協商結果,二是與騰耀輝、黎平寇商量美國的提議。

第六十二章軍方接觸

第六十二章軍方接觸,到網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 | 燃燒的海洋全文閱讀 | 燃燒的海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