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戰爭陰雲
僅僅數個小時,中東局勢就發展到了臨戰狀態,著實讓全球輿論大吃一驚。
世界各國的新聞媒體開始報道中東危機的時候,美國總統特使已經到達特拉維夫,緊急會見了以色列總理。
為了安撫以色列,美國打出了好幾張王牌。
除了保證將履行安全承諾之外,美國總統特使還明確提到,美國將向東地中海派遣六支航母戰斗群,向歐洲地區部署一千二百架作戰飛機,增強在印度洋上的軍事力量,比如在迪戈加西亞部署遠程轟炸機,派遣航母戰斗群進入紅海與波斯灣,在海灣地區部署八百架作戰飛機等等。
簡單說來,就是讓以色列總理相信,美國的軍事存在,足以讓以色列高枕無憂。
經過兩個小時的緊張磋商,以色列總理終于做出讓步,答應降低動員級別,即暫停預備役部隊的集結行動,所有接到動員命令的預備役軍人全部留在居住地附近,只派遣正規軍加強邊境防線。
可惜的是,這個時候,納杰夫已經下達了軍事動員令。
雖然埃及的動員機制不如以色列完善,但是埃及有更加雄厚的基礎,特別是超過以色列十倍的人口。在接下來的四十八小時內,埃及能夠動員一百二十萬預備役軍人,組建一百個陸軍師
在以色列當局公布消息前,敘利亞副總統阿薩德也下達了軍事動員令。
與埃及相比,敘利亞的動員能力、準確的說是國家基礎差得多,但是也能在四十八小時之內動員六十萬預備役軍人,組建五十個陸軍師。
這一切,仍然是中國的功勞。
要知道,牧浩洋幫助埃及進行軍事改革的時候,也就是二零三七年初,以戚凱威為首的軍事顧問團也在敘利亞進行了類似的工作,由戚凱威為敘利亞制訂了完整的戰爭計劃,幫助敘利亞提高了軍事動員能力。
這個時候,黃瀚林還在飛往開羅的途中。
受埃及與敘利亞先後進行軍事動員影響,以色列總理出爾反爾,在全國性電視講話中不但沒有宣布暫時停止進行軍事動員,還號召所有公民拿起武器,捍衛大衛王的領土,捍衛猶太民族的生存權。
最為光火的不是黎平寇,而是美國總統羅伯特-伯伊斯。
要知道,如果以色列放低姿態,主動做出讓步,局勢很有可能好轉,至少埃及與敘利亞當局沒有理由立即發動戰爭。
問題是,伯伊斯也沒有理由指責以色列總理。
在做出承諾的時候,以色列總理提到了一個先決條件,即在美國完成軍事部署前,埃及與敘利亞沒有對以色列構成致命威脅。
顯然,在埃及與敘利亞先後宣布進行軍事動員之後,這個條件就不成立了。
因為事情發生得過于突然,所以在美國總統特使做出保證的時候,美軍的部署仍然遙不可及。當時,只有一艘美國航母在地中海活動、另外一艘在比斯開灣,兩天內最多只有兩艘航母能夠趕到東地中海,比美國承諾的少了四艘。空軍方面,美國最多能在兩天內向歐洲地區派遣四百架作戰飛機,完成一千二百架作戰飛機的部署工作,至少需要一個星期。印度洋方向上的情況更加糟糕,當時只有一艘航母在波斯灣活動,紅海則沒有美軍戰艦,而向迪戈加西亞部署遠程轟炸機,最快也要三天。
也就是說,美國不可能在埃及與敘利亞完成動員之前完成軍事部署。
如果以色列不進行軍事動員,甚至不擴大動員規模,在兩天之後,埃及與敘利亞就有足夠的能力迅速擊敗以色列。更重要的是,埃及與敘利亞方面很有可能認為,能夠趕在美國出兵干預之前擊敗以色列。
這樣一來,戰爭就無法避免。
從任何一個方面來講,以色列都沒有理由停止軍事動員。
用以色列總理的話來說,如果在這個時候下令停止軍事動員,猶太民族將受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生存危機,而做出這個決定,將使他成為猶太民族的罪人,任何領導人都沒有能力為之負責。
受此影響,黃瀚林到達開羅的時候,雙方已是劍拔弩張。
戰爭將不可避免嗎?
至少在兩天之內,戰爭不會爆發。按照牧浩洋提交的第一份評估報告,在以色列進行全面軍事動員,而且效率遠超過對手的情況下,埃及與敘利亞在完成軍事動員之前沒有足夠的信心打贏戰爭,因此在完成動員之前,埃及與敘利亞不會主動挑起戰爭,只要能夠穩住以色列,接下來兩天至關重要。
美國總統特使沒有離開特拉維夫,而是與以色列總理進行了第二次緊急會晤。
可以說,這個時候,中國與美國都在竭力阻止戰爭爆發。
當天下午,戚凱威回到北京。
按照騰耀輝的安排,總參謀部調撥出一批人員,成立由牧浩洋直接領導的臨時軍事決策分析小組。
在戚凱威的幫助下,牧浩洋在當天下午提交了第二份分析報告。
綜合埃及與敘利亞的軍事實力,以及兩國的備戰情況,特別是在二零三六年之後,針對可能爆發的戰爭進行的軍事改革,牧浩洋在提交給黎平寇的報告中明確提到,埃及與敘利亞進行軍事冒險的可能性非常大。
說得直接一點,中國給予的軍事援助,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強了埃敘兩國的信心。
當時,杜小蕾還在飛往美國途中,向黎平寇提交了一份國際形勢分析報告。
按照外長的分析,埃及與敘利亞除了在軍事上有冒險的基礎之外,在中東地區的國際局勢上也存在冒險的可能性。主要原因就是,中國在中東地區的擴張行動,極大的增強了兩國的外交信心。
說得直接一點,埃及與敘利亞領導人很有可能相信,中國不會讓他們戰敗。
綜合這兩份報告,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在完成軍事動員之後,埃及與敘利亞很有可能在中國與美國采取行動之前發動戰爭。
這個結論,與黃瀚林發回來的第一份報告完全吻合。
雖然在與黃瀚林會晤的時候,納杰夫高度贊揚了中國維持和平與穩定的措施,表示埃及將審慎處理這起事件,不會打第一槍,但是他沒有對是否采取軍事行動,或者因意外因素引發沖突做出任何承諾。
說得直接一點,納杰夫依然在向戰爭前進。
用黃瀚林的話來說,在最為關鍵的問題上,即埃及暫時停止軍事動員,納杰夫都沒有做出讓步,而是以以色列已經全面提高了軍事動員、以及摩薩德必須為發生在大馬士革的刺殺事件負責為由,堅持進行全面軍事動員。
當時,納杰夫做出的唯一讓步就是︰接受由阿拉伯國家出面進行調停。
受此影響,當天下午,沙特阿拉伯、約旦、科威特、阿聯酋、卡塔爾、巴林與阿曼均表示願意出面調停。
當天晚上,約旦國王就親自,號召以色列、埃及與敘利亞派遣高級政府官員,到安曼進行磋商。隨後沙特阿拉伯王儲飛往開羅,向納杰夫提出調解方案,阿聯酋迪拜酋長則飛往大馬士革,會晤阿薩德。至于以色列方面,則是由科威特埃米爾親自出面,向以色列總理提出和平建議。
當然,也有不和調的聲音。
在刺殺事件發生後,伊朗就大肆鼓吹戰爭宣言,號召伊斯蘭世界全體動員起來,徹底消滅猶太復國主義。伊朗總統則通過電視講話表示,伊朗將無條件的支持埃及與敘利亞向以色列發動戰爭。
可惜的是,伊朗的聲音,根本沒有受到重視。
納杰夫就不用多說了,他打的是「大阿拉伯主義」旗號,而伊朗不是阿拉伯國家,反而是阿拉伯國家的主要威脅。不管在什麼時候,納杰夫都不大招理伊朗,而且從來沒有對伊朗進行過正式訪問。從政治上講,如果納杰夫想要團結所有阿拉伯國家,特別是海灣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就得與伊朗劃清界線。
雖然阿薩德比較熱心,但是在是否接受伊朗援助的問題上,他也表現得很低調。
不管怎麼說,這是一場由納杰夫一手導演的地區危機,敘利亞要想收回戈蘭高地,主要得依靠埃及,而不是伊朗。如果敘利亞與伊朗走得太近,肯定會破壞埃敘關系,對敘利亞沒有任何好處。
只是,伊朗的出現,已經使局勢進一步惡化。
要知道,納杰夫與阿薩德可以不理睬伊朗,但是那些伊斯蘭極端組織,肯定會把伊朗當成領袖。更重要的是,這些極端組織不但存在于伊朗,也存在于包括埃及與敘利亞在內的大部分阿拉伯國家。
當天晚上,在中美雙方積極斡旋的時候,埃及、敘利亞、約旦、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國家,以及伊朗都發生了大規模示威游行,成千上萬的人走上街頭,在極端組織的鼓動下打出了「消滅猶太復國主義」的旗號,喊著各種各樣的口號,包圍了西方國家使領館與政府部門。
受此影響,這些國家不得不重新啟動全國管制條例,讓國家進入管制狀態。
也就在這個晚上,歐盟與俄羅斯也站了出來,宣稱將用積極有效的行動,共同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只是,戰爭陰雲不但沒有消散,反而愈發濃厚。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