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六 實力的證明 第十九章 第二戰線

作者 ︰ 閃爍

(-二十五日凌晨,第三裝甲師先頭部隊抵達塞邁德附近。

這次,以軍沒有主動出擊,而是留在了防御陣地上,僅用遠程火炮招呼了千里迢迢趕來的埃及軍隊。

當然,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搜索最新更新盡在.br/>從埃拉特出發的兩個以軍裝甲旅都是標準的預備役部隊,官兵在戰爭爆發前才接到動員命令,配屬的主戰裝備也都是庫存貨,主要是封存的「梅卡瓦3」型主戰坦克,只有少數「梅卡瓦4」型主戰坦克。雖然在進行了現代化改進後,「梅卡瓦3」型也配備了一百二十毫米滑膛炮,在火力上與第四代「梅卡瓦」沒有多大區別,但是在其他性能,特別是防護能力上仍然差了很大一截。此外,這兩個旅的官兵全部來自預備役,坦克手每年只訓練三次,素質遠比不上常備軍。

在第六零零裝甲旅遭到重創,幾乎損失了所有主戰坦克之後,以軍自然不敢冒進。

問題是,第三裝甲師也不大可能立即打下塞邁德,因為躲在建築物後面的「梅卡瓦」仍然有十分巨大的威脅。

更重要的是,經過奈赫勒的戰斗,第三裝甲師已經損失了近二十輛24式。

準確的說,包括坦克戰在內,戰斗損失只有十一輛,還有七輛在行軍途中出了故障,另外一輛則是在進入奈赫勒的時候壓上了以軍埋設的反坦克地雷,導致行走機構受損,不得不拖回坦克廠進行大修。

此時,第三集團軍已經全部渡過蘇伊士運河,第一集團軍的先頭部隊也已到達舍特。

出于保存實力,特別是寶貴的裝甲力量考慮,戚凱威在二十五日凌晨下達命令,讓第三裝甲師留下前鋒監視塞邁德,主力撤回奈赫勒,另派第十三步兵師前往全速增援,頂替第三裝甲師圍攻塞邁德。

這次,戚凱威沒有明確命令在什麼時候打下塞邁德。

當時,他跟第十三步兵師的指揮官通了電話,直接下達了作戰命令,即在圍攻塞邁德的時候,必須留下足夠發動反擊的預備隊,並且在包圍圈西面設置防線,以積極主動的進攻阻止以軍從塞邁德向西推進。

顯然,戚凱威並不指望埃軍能夠及時打下塞邁德。

根據他在回憶錄中講述的當時的決策過程,如果第三裝甲師在天黑前打下奈赫勒,他就會命令第三集團軍首先攻佔塞邁德,然後派遣一支裝甲部隊向埃拉特方向突擊,迫使以色列國防軍在後方留下足夠多的預備隊,再集中第一集團軍與第三集團軍從奈赫勒北上,尋找以軍主力決戰。

果真如此的話,埃軍將毫無懸念的打贏這場戰爭。

可惜的是,埃軍沒能及時攻佔奈赫勒,也沒能及時到達塞邁德,因此無法對埃拉特構成直接威脅,也就無法迫使以軍分兵。結果就是,如果埃軍主力從奈赫勒北上,肯定會在三號公路線附近遭遇以軍主力。更重要的是,以軍的兵力規模肯定不會少到哪里去,埃軍很難獲得兵力優勢。

沒有兵力優勢,埃軍有把握打贏決戰嗎?

戚凱威接下來做出的部署,表明他對埃軍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二十五日清晨,天快亮的時候,埃軍在第五站發起反擊,首先派出一支裝甲部隊沿一號公路南下,攻佔大苦湖南面、由一個以軍步兵連控制的第七站,打通前往舍特的道路,然後出動兩個師的兵力,輪番沿著二號公路向東推進,擴大埃軍的防御圈,同時擺出了戰術穿插的架勢。

第七站附近的戰斗算不了什麼,以軍早就退卻了。留下一個連守衛第七站,主要就是阻止埃軍利用一號公路,不讓埃軍在運河東岸會師,拖延埃軍主力沿一號公路北上的速度,爭取更多的時間。

可以說,這個步兵連就是以軍的「棄子」。

根據該連唯一幸存的以軍士兵回憶,在安排任務的時候,旅長親口告訴他們,不會有任何增援,也沒有撤退的機會,他們必須在陣地上堅持到最後一刻、戰斗到最後一人,他們的表現將決定以色列的存亡。

必須承認,這支來自第二步兵旅的連隊在戰斗中表現得極為英勇。

一百多名以軍官兵,面對兩個營的埃及軍隊,在沒有有效反坦克手段的情況下,足足堅持了四個小時。戰斗開始後不久,連長就在前沿陣地上被一沒炮彈炸死了,五分鐘後副連長陣亡,在埃軍發動第二次進攻的時候,兩名排長與三名副排長陣亡,在最後一場戰斗中,全連最後一名軍官,即一排長抱著集束手榴彈與一輛埃軍坦克同歸于盡。全連所有官兵都戰斗到了最後一刻,在打光了子彈之後,用埃及陣亡士兵的步槍繼續戰斗。在最後關頭,五名受了重傷的士兵拉響了最後一顆手榴彈,與包圍過來的幾名埃及士兵同歸于盡。唯一被俘的以軍士兵是在被炮彈震昏之後失去了知覺,等他醒來的時候,已經被埃及士兵用繩索綁在了擔架上。

不管這四個小時是否重要,以色列官兵用視死如歸的行動解釋了軍人的價值。

真正的關鍵在二號公路上。

雖然埃軍的突擊力度遠遠比不上以色列國防軍,特別是在突擊的堅決性上,兩個步兵師的表現不是很理想,但是埃軍主動發起進攻,而且目的性非常明確,仍然給以色列國防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要知道,如果讓埃軍把突擊打起來,以軍防線就將崩潰。

為了穩住防線,必須粉碎埃軍的突擊行動。

當天上午,雙方在第五站東面大約四十公里處,打響了開戰之後,西奈半島上第二次大規模坦克會戰。

因為這次雙方都投入了機械化步兵,所以嚴格說來應該是裝甲會戰。

埃軍主力是第十四步兵師,以及第二集團軍的第二十八步兵師,以軍主力是第二步兵旅與第四零一裝甲旅。

與頭一天的戰斗相比,埃軍沒能再次佔到便宜。

第二步兵旅,即「吉瓦提」旅與第四零一裝甲旅都是常備部隊,前者的主力是一百二十二輛「梅卡瓦6」型主戰坦克,後者的主力是一百三十八輛「梅卡瓦5」型主戰坦克。因為第二步兵旅是機械化步兵部隊,所以還有兩百多輛裝甲戰車,第四零一裝甲旅則有一百多輛裝甲戰車。

相反,第十四步兵師與第二十八步兵師都不是主力裝甲部隊。

第十四步兵師的主力是一百一十八輛04式主戰坦克,而第二十八步兵師的主力是一百二十四輛99改式主戰坦克。從性能上講,04式介于「梅卡瓦6」與「梅卡瓦5」之間,而99改比「梅卡瓦5」稍微差一點。在裝甲戰車方面,兩個步兵師總共擁有近六百輛,擁有足夠的兵力優勢。

事實上,埃軍的優勢就在兵力上。

兩個步兵師總共有二萬余名官兵(第十四步兵師在守衛第五站的時候,遭受了較為巨大的損失,傷亡了兩千多名官兵),而兩個以軍旅的總兵力還不到一萬人。問題是,埃軍沒有預備隊,而以軍有足夠的預備隊。

可以說,這場裝甲會戰基本上勢均力敵。

因為輸不起,所以以色列首先出動空軍,希望通過空中打擊彌補兵力不足。埃及空軍也隨即出動,為地面部隊提供掩護。

當時,埃及空軍還首次執行了戰場支援任務。

從裝備結構上看,埃及空軍應該有不錯的對地打擊能力,因為J-10與J-22都是多用途戰斗機。可是在這場戰爭中,埃及空軍的主要任務是爭奪制空權,掩護地面部隊,而不是為地面部隊提供支援。結果就是,幾乎所有J-22都被用來執行防空任務,只有少數J-10用來執行對地打擊任務。

可以說,埃及空軍打得很被動。

這從一個方面說明了埃及空軍的最大問題,即缺乏自信心,並不認為自己有能力挑戰以色列的空中霸權。

如果埃及空軍打得更加積極一些,埃及陸軍的日子將會好過得多。

當然,自信心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只有通過不斷的戰斗,以及在戰場上擊敗對手,才能得到解決。

正是雙方空軍加入,讓這場裝甲會戰打得更加激烈。

到了當天中午,以色列國防軍不得不動用預備隊,向前線增派了兩個裝甲旅。

下午兩點左右,在以軍預備隊到達後,埃軍停止了突擊,然後在空中力量與遠程炮兵的掩護下撤回第五站。

突擊行動沒能達到目的,但是給以軍敲響了警鐘。

如果不重視第五站方向上的埃軍,以軍肯定會在接下來的戰斗中嘗到苦頭。由此產生的結果是,作為西奈半島戰場上最關鍵的作戰力量,「吉瓦提」旅一直留在第五站附近,沒有向東運動。

以軍至少在該方向上留下了五個旅,而且都是常備部隊。

當然,這也與戚凱威隨後做出的部署有關︰當天下午,戚凱威就命令運河西岸的四個埃軍預備師開赴第五站,而且這四個師全部換上了第二集團軍的番號,並且動用了第二集團軍的部分主戰裝備。

也就是說,以軍發現的時候,認為是第二集團軍主力到達了第五站。

這樣一來,以軍就不得不盯住第五站,防止第二集團軍在側翼開闢第二戰線。

更多到,地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 | 燃燒的海洋全文閱讀 | 燃燒的海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