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沉默是金
擺在美國總統面前的,確實是一個天大的難題。
雖然澳大利亞是美國的盟國,而且地位與英國同等,按照美國外交事務委員會劃分的標準,屬于五*級盟國,即美國必須保護、必須支持的最重要的盟國,但是事情鬧大後,美國不可能不顧澳大利亞當局與數千萬澳大利亞人的感受,在沒有征詢意見的情況下,利用澳大利亞的軍事基地。
要知道,如果美國動用了澳大利亞的軍事基地攻擊中國艦隊,中國就有理由進行反擊。
到這時候,關系到的就不僅僅是美國的利益,而是整個澳大利亞的利益。不說中國部署在東南亞地區的軍事力量,就是那支擁有四艘航母的特遣艦隊,也能在數個小時之內摧毀澳大利亞西北地區的所有軍事設施。
當然,美國總統有足夠的理由說服澳大利亞當局。
不管怎麼說,在美國需要澳大利亞的同時,澳大利亞也需要美國,而且澳大利亞對美國的依賴性更大。沒有美國的支持,澳大利亞根本應付不了來自北面的威脅,也就無法確保相對獨立的地位。說得直接一點,作為一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卻人煙稀少的國家,澳大利亞具有很大的誘惑力。幾乎所有澳大利亞人都認為,中國對澳大利亞的土地與資源早就垂涎欲滴,正是來自美國的支持,才使澳大利亞免遭中國威脅,也才使數千萬澳大利亞人生活在世外桃源里。
暫且不說中國是否垂涎澳大利亞的資源,至少在絕大部分澳大利亞人心目中,美國是最大的靠山,澳大利亞應該堅持奉行親美政策,甚至應該為此放棄部分外交獨立性,采取與美國同步的外交政策。
也就是說,只要美國向中國宣戰,澳大利亞就不會置身事外。
可是對美國總統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來自太平洋對岸的澳大利亞,而是來自白宮對面的國會。
如果中國主動襲擊了澳大利亞,一切問題都不存在,美國總統可以根據與澳大利亞的同盟條約,先采取軍事行動,再去爭取國會支持,而且國會議員沒有理由反對美國為了盟國向中國開戰。
現在的問題是,中國沒有襲擊澳大利亞。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總統要想引發戰爭,首先就需要獲得國會的支持。
只要牽扯到國會,問題就復雜了。即便戰爭氛圍已經足夠濃烈,半數以上的國會議員不會反對,可是只要有幾名議員提出異議,辯論就能持續好幾天。等到國會辯論結束,恐怕對美國有利的時機早就過去了。
如果不經國會審議就向中國開戰,或者說調動美軍攻擊中國艦隊,美國總統將面臨兩個問題,一是超越總統職權,遭到國會彈劾;二是沒有足夠的開戰理由,無法應對中國的軍事反擊。
相對來說,前者還是小事。
誰當總統都只是個人政治前程的問題,對美國的基本政策不會產生多大影響,中美關系也不會出現重大轉折。
關鍵在後者上。
沒有國會授權,總統下達的任何作戰命令都沒有法律基礎,也就無法以此對中國正式宣戰,而美國自然無權指責中國的軍事反擊行動。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軍事反擊肯定不會針對美國本土,而會針對澳大利亞。由此導致的後果就是,美國即便履行同盟義務,也等同于犧牲了澳大利亞。
任何有點頭腦的政治家都知道,這麼做等于自毀長城。
除了政治上的考量,還有軍事上的問題需要解決。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中國特遣艦隊已經提高了警惕,知道有可能遭到來自美國的軍事打擊,因此突擊特遣艦隊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如果突擊行動失敗,除了遭受損失,還要遭受特遣艦隊的反擊。以特遣艦隊的攻擊能力,在幾個小時內摧毀澳大利亞西北地區的軍事基地根本不成問題。如此一來,美軍就得進行冒險,即在有可能遭受慘重打擊的情況下,發動一次沒有足夠把握的突擊行動。
當然,除了特遣艦隊,還得考慮中國部署在東南亞地區的軍事力量。
要知道,在過去的一天里,中國軍隊在開戰不利的情況下,已經扭轉了印度戰場上的局面,形成了局部優勢,而且正在擴大這個優勢。以中國的軍事實力,即便被迫兩線作戰,也有足夠的把握打垮澳大利亞的美軍。
對美國來說,顯然沒有這麼多優勢。
別的不說,就算立即向澳大利亞增兵,因為需要橫跨太平洋,至少需要一周,才能增強澳大利亞的防御強度。在這一周之內,中國的大規模空中打擊,不但能打垮駐扎在澳大利亞的美軍,還能摧毀大半個澳大利亞。
美國承擔得起這麼大的風險嗎?
答案非常明確,就算得到了澳大利亞的支持,美國也承受不起。
原因很簡單,如果美國必須首先保衛澳大利亞,就無法在西太平洋上迅速擊敗中國,也就無法有效利用相對有利的局面。如果澳大利亞方向上的戰事久拖不決,美國還將因此丟失戰爭主動權。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在這個時候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美國的優勢並不明顯。
事實上,這也正是美國當局最大的顧慮。
根據後來披露的資料,事發後不到一個小時,五角大樓向白宮提交了一份報告,詳細評估了中美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其中就明確提到,如果中國打擊澳大利亞,哪怕只動用戰略航空兵,美國也需要動用三到六支航母戰斗群,才能為澳大利亞提供足夠的安全保障;如此一來就無法確保在西太平洋上迅速擊敗中國海軍,也就無法確保在中國完成動員之前,把戰線推進到中國本土外圍;因此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如果無法迅速擊敗中國海軍,戰爭將陷入僵持階段;在一年或者兩年之後,中國就有足夠的資本扭轉戰局,掌握戰略主動權,美國將不可避免的走向戰敗。
當然,這份報告中還提到了一個關鍵因素,即在數個小時之內,殲滅中國的特遣艦隊。
只要能夠做到這一點,美國海軍就能獲得足夠的優勢,即便必須向西南太平洋部署三到六支航母戰斗群,也能在西太平洋上集結足夠的作戰力量,在數個月內打垮中國海軍,奪取制海權。
可惜的是,此時離事發已經好幾個小時了。
更可惜的是,為了應對中國特遣艦隊構成的威脅,美國部署在澳大利亞的作戰飛機已經升空。也就是說,即便立即調整部署,也需要好幾個小時才能完成打擊前準備工作,也就必然會錯失打擊特遣艦隊的最佳時機。
錯過這個時機,消滅特遣艦隊的機會將大大降低。
原因很簡單,特遣艦隊已經駛離巽他海峽,進入了廣闊的印度洋,有可能朝任何一個方向航行。除了難以找到特遣艦隊之外,也難以在廣闊海域偷襲特遣艦隊,自然難以用一次突然襲擊消滅特遣艦隊。
結果就是,美國總統不得不承認,參戰時機還沒成熟。
當時,美國國防部還提到了一點,即印度艦隊在接下來的海戰中大獲全勝,消滅了中國特遣艦隊,美國就能獲得向中國開戰的最佳機會,美國海軍同樣有足夠大的把握在較短的時間內擊敗中國海軍。只是,五角大樓沒有忘記提到一個重點,即印度艦隊擊敗特遣艦隊的希望非常渺茫。
正是如此,美國總統保持了沉默,沒有對發生在澳大利亞的事情進行公開表態。
也就在這個時候,特遣艦隊通過了巽他海峽,經過重新編組後,在聖誕島以北大約四百公里處轉為向西航行。
因為仍然處在美軍戰斗機的打擊範圍之內,所以艦隊保持了三十三節的最高航速。
下午…不到,章玉廷派出了第一批偵察機,並且把偵察範圍設為兩千公里,嚴密搜索整個東印度洋。
牧浩洋的意圖很簡單︰直接尋找印度艦隊決戰。
雖然從兵力對比上看,特遣艦隊不佔優勢,牧浩洋手里只有四艘航母,艦載戰斗機總量為四百架出頭,而印度艦隊擁有五艘航母,全部為美國援助的「尼米茲」級,艦載戰斗機總量為四百五十架左右,但是在艦隊與艦載航空兵作戰能力上,特遣艦隊的優勢很明顯,總體戰斗力更勝一籌。
別的不說,「昆侖山」級航母的對手是美軍的「福特」級航母,而「福特」級比「尼米茲」級高了一代,航空作戰能力更加突出。此外,在護航戰艦上,印度艦隊的主力是美國援助的「伯克」級驅逐艦,還有少量「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與「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而特遣艦隊的巡洋艦、驅逐艦與護衛艦都是二零年代後期建造的,各方面的作戰能力都有較為明顯的優勢。
當然,航母戰斗**戰,關鍵還是在艦載航空兵上,特別是艦載戰斗機。
在這方面,特遣艦隊的優勢更加明顯,因為特遣艦隊的主力戰斗機是J-32,而印度艦隊的主力戰斗機仍然是第四代的。對戰斗機來說,這種代數上的性能差距,很難由數量彌補。
可以說,牧浩洋手里有足夠雄厚的資本。
第七十三章沉默是金
第七十三章沉默是金,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