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九 最後的戰爭 第八十八章 各讓一步

作者 ︰ 閃爍

第八十八章各讓一步

二十八日,還發生了兩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是當天上午,阿拉伯國家代表在巴格達舉行會議,商討一致作戰的問題。雖然受幾個還沒有參戰的阿拉伯國家阻撓,會議上沒有達成一致決議,但是當天下午,幾個參戰的阿拉伯國家就宣布,將對美國、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墨西哥等幾個西方同盟集團國家實施禁運與封鎖,禁止向這些國家出售一切資源。這一決定,最終促成仍然處于觀望狀態的幾個海灣國家參戰。

二是中國與伊朗正式簽訂同盟條約。

從時間上看,中伊簽署同盟條約是在「德拉-霍姆斯會戰」結束之前,即德黑蘭時間二十八日下午…。根據中國國務院總理杜小蕾在德黑蘭做出的承諾,中國將在三天之內向伊朗派遣第一支地面部隊,兵力不少于五萬。此後半年間,中國還將陸續向伊朗提供五百架戰斗機、以及足夠武裝十個師的主戰裝備。因為伊朗是糧食進口國,所以中國還將為伊朗提供糧食援助。

問題是,到這一天,中國仍然沒有向俄羅斯宣戰。

從這里也看得出來,伊朗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盟國,即中國不再單方面承擔義務,也就沒有理由向伊朗的敵對國宣戰。

中國這麼做,也是迫不得已。

別忘了,在中東地區,隨著阿拉伯國家崛起,伊朗已經成為不受歡迎國家。如果中國要想繼續與阿拉伯世界保持友好關系,就得與伊朗保持距離,而不是無條件的袒護伊朗,也就得在同盟上做點文章。

「德拉-霍姆斯會戰」的結果,使這份同盟協議變得有意義。

雖然從戰局隨後的發展來看,俄羅斯當局並沒有「守信」,即俄羅斯總統沒有因為美以聯軍在中東戰場上再次遭受慘敗,而推遲攻打伊朗的作戰行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俄羅斯肯定削減了進攻兵力。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當時俄羅斯至少從高加索地區抽走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當然,對中國來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兌現承諾,即在三天之內,向伊朗派遣一支五萬人的地面部隊。

所幸的是,如果辦不到,杜小蕾肯定不會做出這樣的承諾。

在去德黑蘭之前,杜小蕾就跟牧浩洋談過,而且得到了牧浩洋的肯定答復,然後才向伊朗當局做了保證。

牧浩洋的想法很簡單︰動用戰略預備隊。

在此之前,他已經讓戚凱威從北方戰線上抽調了兩個主力集團軍,其中的第二十七集團軍派往中東。

也就是說,牧浩洋手里還有一支主力集團軍,即第三十八集團軍。

雖然在兵力上,第三十八集團軍只有四萬多人,但是離五萬人的差距不大,再派些軍事顧問過去就能湊齊。

問題是,戚凱威堅決反對這麼做。

他的理由也很簡單︰第三十八集團軍是北方戰線上的總預備隊,而且向俄宣戰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果真把第三十八集團軍派往伊朗,戚凱威手里就沒有預備隊了。

當然,牧浩洋並不這麼看,因為按照軍隊內部的動員計劃,到年底的時候,八支預備集團軍將全部準備就緒,另外八支臨時動員的預備集團軍也將完成集結。其實,在此之前,第三三三預備集團軍已經上了戰場。在牧浩洋看來,這些預備集團軍才是預備隊,主力集團軍應該放在最有價值的地方。

為了這件事,牧浩洋與戚凱威幾乎吵了起來。

最終,兩人鬧到了黃瀚林那里,要元首做定奪。

毫無疑問,這下事情變得復雜了。

雖然黃瀚林知道牧浩洋為什麼要把第三十八集團軍派往伊朗,但是最終,他還是支持了戚凱威。

主要原因就是,中國對俄宣戰時間已經定了下來︰二零五三年一月一日。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當時黃瀚林越過牧浩洋,找戚凱威要了陸軍的作戰計劃,並且得到了戚凱威的肯定答復,即在準備充足的情況下,中國陸軍能在大陸戰場上掌握主動權,不給俄軍任何機會,並且在開戰後的一個月之內,把中國本土邊境防線向外延伸兩百到五百公里,確保本土絕對安全。

顯然,這個保證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要知道,當時黃瀚林最擔心的就是本土遭到軍事打擊,而他擔心的理由,在很大的程度上來自政治壓力。

別忘了,開戰之後,美軍就開始轟炸中國本土,雖然損失不大,但是從沒停歇。

對黃瀚林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就算美軍的戰略轟炸沒有造成多大損失,人員傷亡也不是很大。到二零五二年底,被美軍炸死的平民還不到五千人,而且遭受轟炸的主要是廣東與浙江省,特別是沿海地區,內陸省份還沒有遭到轟炸。問題是,這種時刻存在的威脅已經影響到了黃瀚林的政治地位。在十二月初的全國代表大會上,就有代表提出,為什麼不對敵人進行戰略反擊?

黃瀚林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不是軍事指揮官。

由此產生的影響,就是黃瀚林迫切希望發動一場意義重大的戰略進攻,即便不能消除美軍戰略轟炸機構成的威脅,也要達到振奮人心、轉移公眾視線的目的,而能夠產生這種效果的,只有向俄羅斯宣戰。

既然宣戰日期已經定了下來,那麼軍事部署就得服從實際情況。

顯然,第三十八集團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暫且不說該集團軍是否還是中國陸軍的頭號王牌部隊,但至少還頂著「萬歲軍」的名餃,在民眾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把第三十八集團軍派往伊朗,而不是用在本土北方戰場上,別說戚凱威不答應,連黃瀚林也無法向公眾解釋。

問題是,牧浩洋的主張也沒有錯。

要知道,伊朗陸軍只是徒有其表,根本沒有多少戰斗力。

當時,伊朗陸軍的總兵力為六十萬,而且正在進行戰爭動員,兵力規模以每天上萬人的速度增長。可惜的是,伊朗陸軍根本沒有多少戰斗力,其最先進的主戰裝備,還是三十多年前從中國購買的99式主戰坦克。雖然伊朗曾經提出過購買24式主戰坦克,但是最終沒有成交。

很明顯,伊朗陸軍根本頂不住來自北面的壓力。

按照牧浩洋的估計,只要俄羅斯發動地面進攻,而且投入足夠多的兵力,三到五天後就能攻佔德黑蘭。

要知道,現在的俄羅斯陸軍,已經非常有威脅了。

別的不說,俄羅斯陸軍的T-140型主戰坦克就與美軍的1有很大的關系,而且其改進型幾乎就是3的翻版。在其他方面,俄羅斯陸軍的裝備性能也不算差,基本上與美軍持平。

更重要的是,俄羅斯擁有一支較為強大的空中力量。

與之相比,伊朗空軍幾乎不值一提,其最先進的J-22戰斗機總共還不到一百架,而且全部是早期型號。

如此懸殊的實力對比,讓伊朗變成了一顆定時炸彈。

雖然在奪取了印度洋的制海權之後,中國不再倚重橫貫亞洲大陸的鐵路線,但是伊朗扼守著波斯灣,對阿拉伯海也有威脅。如果伊朗戰敗,波斯灣航道就將被俄軍切斷,巴基斯坦也將受到威脅。

別忘了,到這個時候,中國軍隊才攻佔了迪戈加西亞,還沒有佔領吉布提。

也就是說,前往波斯灣的航線是支撐中東軍團的主要支柱,如果這條航線斷絕,中東軍團將難以為繼。

做為總參謀長,牧浩洋肯定得考慮戰局的總體情況。

在他看來,此時伊朗比大陸戰場還要重要,而且應該等到伊朗戰局穩定下來之後,再向俄羅斯宣戰。

當然,牧浩洋沒有把這個想法告訴黃瀚林。

在核心權力圈混了幾十年,牧浩洋不可能不清楚黃瀚林的想法。

在牧浩洋的堅持下,戚凱威也做出了讓步,即答應把第一個全面裝備地面戰平台的預備集團軍,即第一一三集團軍派往伊朗,並且為該集團軍增加一支陸軍航空兵聯隊,提高其在山地地區的獨立作戰能力。

這樣一來,第一一三集團軍就有五萬多名官兵了。

從編制上看,第一一三集團軍是第十三集團軍的直系預備集團軍,即在和平時期保留基本編制,在戰時補充作戰人員。也正是如此,第一一三集團軍的番號中,沒有「預備」這兩個字。只有那些平時只有一個編號、沒有保留基本編制,在戰時由緊急征召的退役軍人組建的集團軍才加上了「預備」二字,比如第三三三預備集團軍。由此可見,第一一三集團軍的戰斗力肯定在第三三三預備集團軍之上。

事實上,單純從作戰能力上看,第一一三集團軍不比任何一支主力集團軍差。

要知道,即便在和平時期,這支部隊也會每年舉行兩次全體訓練,每兩年與主力集團軍進行一次對抗演習,官兵全部是預備役軍人,每年的訓練時間在三百個小時左右,基本上每個月都有一次集訓。

對牧浩洋來說,這也算是不錯的結果。

原因很簡單,牧浩洋也主張在伊朗采取防御戰略,即以穩定戰局為主,沒有理由擊敗入侵伊朗的俄軍。

要知道,伊朗戰場足以牽制數十萬俄軍。

第八十八章各讓一步

第八十八章各讓一步,到網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 | 燃燒的海洋全文閱讀 | 燃燒的海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