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九 最後的戰爭 第一百零七章 全面壓上~第一百零八章 高歌猛進

作者 ︰ 閃爍

第一百零七章全面壓上

三月十三日,上午十點左右,離總統規定的最後期限還有十多個小時,布魯希洛夫向西伯利亞地區的俄軍下達了進攻命令,被稱為「新西伯利亞會戰」的大型戰役正式打響,俄軍的戰略反擊開始了。

從發起反擊的時間上看,布魯希洛夫就與眾不同。

雖然從戰後披露的資料來看,讓布魯希洛夫在十三日上午發起反擊的主要因素,與一份沒有證實的情報有關,即遠東的中隊已經攻佔了烏蘭烏德,正在向伊爾庫茨克前進,即將到達西伯利亞戰場,而實際上,直到三天之後,第三十九集團軍才完成了對伊爾庫茨克的大迂回,在三月二十日才佔領這座城市,到達西伯利亞戰場更是兩個月之後的事了。但是這份情報讓布魯希洛夫不得不相信,中隊正在努力打通地面交通線,留給俄軍的反擊時間已經不多了。

當然,這只是戰略方面的理由。

戰術上,布魯希洛夫認識得更加清楚,即俄軍的反擊越往後延遲,中隊的防御部署就越完善,拖延下去對俄軍極為不利。對俄軍來說,在十三日上午發起反擊,跟在夜間發起反擊沒有多大區別。

在上午進行反擊,還能達到戰役突然性。

要知道,對于裝備性能相對較差的俄軍來說,夜間作戰有更大的把握,因此在夜間發動反擊的可能性最大。

事實上,這也符合中隊的防御部署。

從三月十日開始,第三十八集團軍與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就調整了部署,讓精銳部隊在白天休息、夜間執勤,以便在俄軍最有可能發動進攻的時候,集中優勢力量穩住戰線,然後進行戰術反擊。

正確的時間選擇,幫了俄軍大忙。

白天的戰斗中,俄軍處于相對有利的位置,在大部分戰場上掌握著主動權,控制著戰斗節奏。在新西伯利亞方向上,俄軍不但奪回了這座已經毫無價值的城市,還把戰線向尤爾加推進了三十公里。在巴爾瑙爾方向上,俄軍也向別洛沃推進了二十多公里。在托木斯克方向上,俄軍更是把戰線推進到了第三十八集團軍的防區外面,首先接觸到戚凱威設定的「絕對防御圈」。東線上,俄軍只推進了不到十公里,主要是主力部隊過少,而人數充足的預備役部隊又缺乏突擊能力。

此時,第三十八集團軍與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已經對調了防區。也就是說,第三十八集團軍在北面,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在南面。

以俄軍的作戰能力來說,能在白天推進二十到三十公里,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要知道,在伊朗戰場上,俄軍在最初幾天、即伊朗軍隊抵抗非常微弱的時候,日均推進距離也只有三十公里。

問題是,以中隊的標準來衡量,俄軍的推進速度就太慢了。

當然,推進速度慢也不是壞處,至少俄軍的戰線非常緊密,前線部隊與預備隊之間沒有太大的縫隙。

也就是說,俄軍沒有給中隊留下太多的反擊機會。

此時,布魯希洛夫的才能顯現了出來。可以說,在戰術部署上,俄軍沒有犯錯,也沒有給對手機會。只要俄軍保持住戰線的緊密狀態,就能穩打穩扎的向前推進。雖然這難免會造成巨大的傷亡,在十三日白天,俄軍就損失了上萬名官兵,大部分傷亡都在戰線後方,而且主要由中隊的遠程打擊火力所致。但是俄軍有充足的兵力,反擊開始後,士氣也有所恢復,俄軍怕的不是傷亡,而是反擊失敗對士氣與斗志產生的負面影響。說得簡單一些,俄軍能夠承受較大的損失,而中隊卻無法承受過大的戰斗傷亡,因為在整個西伯利亞,也就只有十萬中人。

天黑後,俄軍停了下來。

顯然,這又是一個戰術上的改變。

當天晚上,第三十八集團軍與第十五空降集團軍發動了數十次戰術反擊,但是收獲的戰果非常有限,也沒能改變戰線情況。

在應對反擊的時候,俄軍采取了一種十分野蠻的打法︰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環境的使用煙幕。

這不是普通的煙幕,而是能夠對付微光、主被動紅外、毫米波雷達等多種夜視觀測設備的特種煙幕。

雖然這是非常被動的防御手段,但是效果非常突出。

在大部分局部戰場上,中隊的反擊部隊都得在喪失了有利條件的情況下作戰,而俄軍則能充分利用已有的防線。雖然在部分地方,戰術反擊取得了成功,但是沒有系統性的突破俄軍防線,也就毫無價值。

這個晚上,戚凱威趕到了位于別洛沃的前線司令部。

當時,第三十八集團軍與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已經調整了防御部署,讓主力部隊在下半夜停止了反擊行動。按照新的作戰部署,兩個集團軍將在天亮之後,即俄軍再次開始推進的時候發起反擊。

煙幕能夠保護處于防御狀態的俄軍,卻不能保護進攻中的俄軍。

顯然,兩位集團軍司令官已經替戚凱威做了必須做的事情。

這讓戚凱威松了口氣,但是他沒有離開別洛沃,而是決定等到十四日夜間。

三月十四日清晨,俄軍繼續推進。

這次,俄軍沒有佔到便宜,反而遭到了中隊的迎頭痛擊。在十點之前,第三十八集團軍與第十五集團軍都已發起反擊,不但頂住了俄軍的進攻,還在幾個主要方向上通過戰術反擊殲滅了大批俄軍有生力量。

到此,戰局進入膠著狀態。

雖然布魯希洛夫在當天下午調整了進攻戰術,在別洛沃與尤爾加投入主力部隊,希望以突擊的方式撕開中隊的防線,但是俄軍的突擊行動非但沒有成功,還導致三個主力師傷亡近兩萬名官兵。

在中東戰場上,中隊早就用行動證明,在防御作戰中的戰斗力更加突出。

事實上,布魯希洛夫在這個時候犯了一個錯誤,即臨時調整俄軍的進攻戰術,導致俄軍的總體部署出現了問題。

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前線部隊與後方預備隊之間出現了寬度在十公里以上的縫隙。

這個時候,中隊內部也出現了分歧,即首先在西線發動決定性的戰役反擊,還是首先消滅東線的俄軍。

有趣的是,兩位集團軍司令官持完全相反的態度。

第三十八集團軍司令官李明政少將認為應該把重點放在東線,因為東線俄軍的進攻行動非常乏力,還欠缺主力部隊,兵力卻高達七十萬,所以在東線發動反擊,肯定能夠迅速取得巨大的戰果,還能幫助第三十九集團軍消除進軍途中的障礙,更能從根本上動搖俄軍的士氣與斗志。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能夠殲滅七十萬俄軍,絕對是個了不起的勝利。

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司令江少銘少將則認為,應該把重點放在西線,首先打垮俄軍的主力部隊,解除「絕對防御圈」受到的威脅之後,再揮師向東。這樣做,不但能夠最大限度的消滅俄軍的主要作戰力量,還能在戰役後期把重點轉向東線,甚至能夠向東突擊,盡快與第三十九集團軍會師。

顯然,江少銘不是不重視東線,而是覺得應該先穩住西線。

所幸的是,戚凱威正好在前線司令部,所以兩位集團軍司令的分歧,並沒有對部隊的作戰行動造成負面影響。

在慎重考慮後,戚凱威采納了江少銘的建議,只是沒有打算在戰役後期向東突擊。

要知道,此時在遠東作戰的除了三個主力集團軍,還有五個集團軍,其中三個是對應的預備集團軍,兩個是新增預備集團軍,投入的總兵力接近四十萬,有足夠的兵力打通遠東到西伯利亞的地面交通線。

更重要的是,戚凱威並不是很重視這條地面交通線。

原因很簡單,遠東到西伯利亞的三條鐵路,年運輸量也就幾千萬噸,而且沿途的很多橋梁與隧道都已遭到破壞,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修復,而戚凱威計劃在六月底就向烏拉爾山進軍。顯然,地面交通線起到的作用並不是很大。事實上,這也是戚凱威主張向鄂木斯克進軍的主要原因。在他看來,只有迫使哈薩克斯坦參戰,利用哈薩克斯坦境內沒有遭到破壞的鐵路,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知道,哈薩克斯坦與十條鐵路通往俄羅斯,其中四條鐵路在鄂木斯克以東,六條在鄂木斯克以西。如果能夠控制哈薩克斯坦,中隊甚至能夠繞過烏拉爾山,直接進入里海北部平原地區,從伏爾加河平原殺入俄羅斯的歐洲地區,同時向南進軍高加索。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極大的誘惑。

為此,戚凱威就沒有理由去理會東線的俄軍。在他看來,抓住眼前的機會,把戰線向西推進幾百公里,才是最應該做的事情。

在戚凱威拍板決定後,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得多了。

當天晚上,第三十八集團軍與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就發動了反擊,主要戰場就在俄軍前線部隊與後方預備隊之間。

按照戚凱威的部署,反擊部隊以垂直突擊的方式,完成戰役切割,殲滅俄軍主力部隊。

中隊開始反擊,俄軍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雖然當天晚上,俄軍再次停了下來,而且再次制造出彌漫整條戰線的煙幕,但是中隊沒有在戰線正面發起反擊,而是把重點放在了俄軍前線部隊後方,在俄軍的縫隙處投入重兵。

利用強大的垂直空運力量,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向俄軍戰線後方投送了十支突擊集群。

當時,第十五空降集團軍以拆散運送的方式,把近三百輛反裝甲平台送上了戰場,由工程兵在戰地上把這些平台組裝起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全裝備的反裝甲平台的重量超過了傾斜旋轉翼飛機的最大運載能力,只有拆掉炮塔,才能進行垂直空運,也就只能在戰地上進行組裝。

雖然這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但是意義卻非常重大。

在隨後的戰斗中,這些全副武裝的反裝甲平台發揮了至關重要的力量,成為圍困俄軍主力部隊的關鍵性作戰力量。比如在新西伯利亞方向上,一支突擊集群的四十多輛反裝甲平台在三天內頂住了俄軍從兩個方向上發起的三十多次沖鋒,擊毀俄軍坦克戰車上千台,斃傷俘俄軍官兵近三萬人。又比如在托木斯克方向上,兩支突擊集群利用簡易陣地,在近百輛反裝甲平台的支持下,連續與俄軍交戰三天兩夜,重創俄軍四個主力師與六個預備師,殲滅的敵人是自身兵力的十倍。

這個晚上,第三十八集團軍也投入了戰斗。

不同的是,第三十八集團軍主要在戰線上作戰,目的只是拖住戰線上的俄軍,讓俄軍無法及時後撤。

事實上,布魯希洛夫已經認識到了問題,而且采取了補救措施。

當天下午,布魯希洛夫就命令預備隊壓上,填補與前線部隊之間的空隙,可是俄軍預備隊以預備役部隊為主,不但官兵素質低下,還嚴重缺乏主戰裝備。到第十五空降集團軍發起反擊的時候,俄軍預備隊只挺進了幾公里,沒有完成布魯希洛夫安排的任務,與前線部隊之間仍然有數公里寬的縫隙。

到了晚上,得知中隊開始反擊,布魯希洛夫開始命令前線部隊後撤。

當時,他下達的只是戰術撤退命令,還沒有打算放棄進攻,只是希望通過主動撤退來填補戰線後方的空隙。

結果,第三十八集團軍在全線發起反擊,俄軍前線部隊無法順利撤退。

由此可見,不是布魯希洛夫指揮不力,而是俄軍的戰斗力太差了。

戰後,很多人在評價布魯希洛夫的時候,都提到了一點,即他有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戰略家,卻是最糟糕的戰術家,而且他總是希望素質低劣的俄軍能夠完成高難度的作戰行動。換句話說,如果布魯希洛夫是中隊的指揮官,肯定能取得很高的成就,可是作為俄軍總參謀長,他的價值就非常有限了。

僅僅一個晚上,俄軍戰略反擊的美夢就徹底破滅了。

到了十五日清晨,戰場局勢變得對俄軍極為不利。第十五空降集團軍控制了俄軍前線部隊後方所有交通要道,還以垂直機動的方式延伸了戰線,切斷了俄軍前線部隊與後方預備隊的聯系。正面戰場上,第三十八集團軍在經過夜間的戰斗後,集中起了精銳部隊,開始分割殲滅俄軍前線部隊。

當時,西線的十二個俄軍主力師中,有八個在前線作戰!

在第三十八集團軍擂響總攻的戰鼓時,中國空軍也及時增強了支援力度,連一些部署在新疆北部阿爾泰地區的遠程炮兵也加入進來。更重要的是,第三十八集團軍的主要任務不是殲滅困獸猶斗的俄軍,而是進行全面戰術切割,以攻擊俄軍的指揮中心為主,即打散俄軍的建制。

這也是迫不得已的辦法,因為在前線作戰的俄軍大概有三十萬,而第三十八集團軍總共也就五萬多人。如果與俄軍正面戰斗,以成建制的殲滅俄軍作戰部隊為目的,不但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還要承受更大的傷亡。

事實上,殲滅敵人,不一定要消滅敵人,俘虜敵人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

正是如此,第三十八集團軍的突擊部隊都比較小,一般由兩個營組成,在俄軍戰線上的突破口也不是很大,畢竟在沒有後備兵力的情況下,也就沒有必要擴大突破口。突擊行動只有一個要點︰速度。

這時候,戚凱威的一個獨特安排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時,協助第三十八集團軍作戰的陸航聯隊沒有參與垂直突擊行動,而是全力以赴的為第三十八集團軍提供後勤保障,即以垂直空運的方式,為分散突擊的部隊提供彈藥、電池等必需物資。

這其中,地面戰平台的電池最為重要。

當時,戰場上的絕大部分電力設備都遭到了破壞,因此第三十八集團軍的突擊部隊在深入敵人防區之後,補充電能成為最主要的問題。顯然,把電力供應設備送上去很不現實,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戰地上為地面戰平台更換電池。所幸的是,地面戰平台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這種情況,電池可以通過吊裝的方式整體更換,所需的只是一台小型吊車,平台的乘員就能完成全部工作,不需要安排專門的工程人員。更重要的是,所有地面戰平台都能臨時安裝小型吊車。

可以說,充足及時的後勤保障,是確保部隊持續作戰能力的關鍵因素。

當然,除此之外,官兵的精神狀態也是決定部隊持續作戰能力的主要因素。

在高強度的突擊作戰中,官兵的精力消耗非常大,即便是訓練有素的軍人,也最多堅持兩到三天。

所幸的是,這不僅僅是中隊的問題,也是俄軍的問題。

在防線被突破之後,俄軍只有一個選擇︰撤退。

問題是,撤退的通道已經被堵死,因此俄軍只能全力突圍。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因為俄軍還得在突圍的時候,時刻提防著第三十八集團軍的小股突擊部隊。可以說,俄軍片刻都不得安寧。

當然,這也有空軍與遠程炮兵的功勞。

在第三十八集團軍與第十五空降集團軍浴血奮戰的時候,中國空軍出動了上千架戰斗機對俄軍進行輪番轟炸,兩個集團軍的遠程炮兵、以及部署在大後方的遠程炮兵也在輪番炮擊沒有遭到攻擊的俄軍部隊。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絕大部分俄軍都得繃緊神經。

顯然,最先崩潰的不是中隊,而是俄軍的前線部隊。

激烈的戰斗從十五日上午持續到十八日清晨,俄軍在突圍無望之後,開始向最近的中隊投降。十七日夜間,托木斯克方向上的六個俄軍師率先投降,近十萬名俄軍官兵向不到四千名中人投降。十八日凌晨,巴爾瑙爾方向上的五個俄軍師投降,五萬俄軍官兵向六千中人投降。十八日清晨,新西伯利亞方向上的七個俄軍師投降,十萬俄軍官兵向一萬名中人投降。

到此,已有二十五萬俄軍投降。

在這些投降的俄軍官兵中,只有大約三萬名傷員,其他二十二萬人,都是在絕望的情況下放下的武器。

只是,戰斗還沒結束。

十八日上午,第三十八集團軍的兩支突擊集群越過新西伯利亞,繼續向西挺進。

因為在此之前,第三十八集團軍從未越過新西伯利亞,所以這等于擴大戰區,即按照戚凱威的意思,向鄂木斯克前進。

打到這個時候,布魯希洛夫已經束手無策。

雖然布魯希洛夫認為應該撤退到鄂木斯克,沿著額爾齊斯河部署防線,但是俄羅斯總統再次干預作戰行動,要求布魯希洛夫無論如何也要把中隊擋在巴爾巴草原東面,不能讓鄂木斯克受到威脅。

要知道,鄂木斯克是西伯利亞地區最重要的鐵路樞紐中心,三條西伯利亞鐵路都在這里交匯,然後分成兩條干線鐵路,一條通往俄羅斯第三大城市葉卡捷琳娜堡、一條通往有名的軍事工業城市車里雅賓斯克。不管布魯希洛夫有沒有把握守住鄂木斯克,俄羅斯總統都沒有太大的信心。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俄軍在陣腳大亂的情況下,並沒有進行戰略性撤退。

對戚凱威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要知道,在新西伯利亞西邊,還有大約二十萬俄軍。如果能夠消滅這批俄軍,就能毫無阻攔的到達鄂木斯克。

接下來幾天,第三十八集團軍與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全面出擊,給這場戰役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到三月二十二日,不但守衛巴爾巴草原的十七萬俄軍被全殲,第三十八集團軍的前鋒部隊還到達了離鄂木斯克不到兩百公里的韃靼斯克。只是到這個時候,黃瀚林緊急叫停,第三十八集團軍才不得不停下前進的步伐。

與前幾次不同,戚凱威沒有讓第三十八集團軍撤回來。

經過這場大決戰,不但殲滅了俄軍五十萬部隊(被俘的俄軍官兵就有四十二萬人,後來用了五天,才把這些戰俘送走),還重創了俄軍的主力部隊,使俄軍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之內別想再次發動反擊。

顯然,再過幾個月,中隊已經打到烏拉爾山了。

如此一來,戚凱威完全沒有理由讓部隊撤下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 | 燃燒的海洋全文閱讀 | 燃燒的海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