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上將之子
第二艦隊轉向撤離戰場的時候,戰斗並沒有因此結束。
緊接著登場的,正是之前發現了美軍第三艦隊的「淡水鰩」號全電動潛艇。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淡水鰩」號能夠遇上已經喪失作戰能力的美軍第三艦隊,絕對是瞎貓撞上了死耗子。
原因很簡單,「淡水鰩」號的艇長都沒想到,真會出現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前面已經提到,「淡水鰩」號發現美軍第三艦隊的時候,差不多該返航了。因為珊瑚海里美軍艦船雲集,還有大批反潛巡邏機,「淡水鰩」號的艇長,即汪淵洋上尉也覺得沒有必要留在這個是非之地。
當時,汪淵洋還只是一名普通的艇長,在潛艇部隊卻很出名。
不是他的能力出眾,而是他有一個與周渝生齊名的老子︰汪譽涵上將。
汪淵洋上尉是汪譽涵上將的小兒子,在家里排名老三。原本,他根本沒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上,因為根據中國以前的獨生子女政策,就算汪譽涵夫婦都是獨生子女,也只能生育兩個孩子。後來,中國調整了獨生子女政策,鼓勵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生育第二個孩子,並且允許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夫婦生育第三個孩子。結果就是,汪譽涵在快四十歲的時候再次當了父親。
當然,對當時已經是海軍少將的汪譽涵來說,養育三個孩子根本不是問題。
因為是小兒子,汪淵洋從小就嬌生慣養,非常叛逆,幾乎是他老子不讓他做的事,他全都做了。
汪譽涵最不想讓子女做的事,就是去潛艇部隊服役。
與大部分軍人一樣,汪譽涵不反對子女參軍服役,他的大兒子與女兒都是軍人,只是他非常清楚潛艇部隊的情況,所以不希望子女成為潛艇兵。女兒還好說,直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國海軍也沒有招募女性潛艇兵。事實上,美國海軍也保持著同樣的傳統,即女性可以在水面戰艦上服役,甚至有機會成為艦長,但是絕對沒有機會登上潛艇。原因很簡單︰在封閉的環境里,異性絕對是一個不太和諧的因素。要知道,幾十號大老爺們在一個如同特大號鐵棺材里過幾個月不見天日的生活,雄性荷爾蒙肯定異常澎湃,誰也不能保證異性不會受到騷擾。
結果就是,汪譽涵的大兒子汪明劍成了海軍的艦船工程師。
可以說,汪譽涵很為這個兒子感到驕傲,因為汪明劍是「泰山」級航母的副總設計師與總工程師。
問題是,汪淵洋就讓汪譽涵傷透了腦筋。
這家伙,十八歲就考上了軍校,而且是汪譽涵當年就讀的潛艇學院,二十二歲就成為了潛艇上的輪機長。
作為中國海軍中最知明的潛艇艇長之一,汪譽涵非常清楚,輪機長多半會成為艇長。
在潛艇兵中,百分之八十的輪機長最後都會晉升為艇長,因為作為艇長,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潛艇的動力系統。
戰爭爆發的時候,汪淵洋只有二十九歲,才當了兩年艇長。
當時,也只有他這類經驗不是很豐富的艇長,才會被派往全電動潛艇服役,那些當了十年以上艇長的軍官,都在核潛艇上服役。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全電動潛艇大批量服役後,需要提拔艇長,導致很多像汪淵洋這樣的年輕人成為艇長。從軍餃上也看得出來,攻擊核潛艇艇長至少是少校,一般是中校,一些老油條混成上校還是艇長。只有在全電動潛艇部隊,才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艇長是年紀在三十歲以下的上尉。
當然,汪淵洋很快就能進入校官行列了。
即便沒有遭遇美軍第三艦隊,以他這次巡邏在珊瑚海取得的戰績,特別是提供的那條關鍵情報,以戰時的晉升標準,只要他能活著回到阿納塔漢島,就能拿到晉升令。就算無法活著回去,也會被追授為海軍少校。
當然,對于還沒有成家的汪淵洋來說,追授不追授根本沒有影響。
不管怎麼說,他老子肯定不會在乎一面追授的獎章,因為汪譽涵獲得的獎章能夠別滿整片胸膛。
事實上,汪譽涵並不想讓小兒子當潛艇艇長。
在戰爭中,潛艇兵的陣亡率是海軍中最高的,甚至是所有兵種中最高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總共有一半的潛艇兵沒能活到戰爭結束的那一天,其中德國海軍潛艇兵的陣亡率高達百分之七十。即便是美國海軍的潛艇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陣亡率也超過了百分之三十。
至于這次大戰,根據戰後統計,中國海軍在戰爭爆發時服役的潛艇兵中,只有百分之三十八活到了戰後。
為此,汪譽涵想了很多辦法把小兒子調回來,比如讓他去艦隊司令部任職。
可惜的是,汪譽涵太不了解這個兒子了,或者說與他從來沒有與這個兒子進行過深入溝通有關。
這也難怪,畢竟汪淵洋出生的時候,汪譽涵正值事業上升期,很少管家里的事。
結果就是,汪譽涵的努力全部白費,汪淵洋打死不肯離開一線部隊,還三次向海軍司令部打他老子的小報告,說高級將領以權謀私違反了軍規、敗壞了軍隊風氣。雖然這些報告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因為汪譽涵當時已經退役了,但是汪淵洋也如願以償,保住了潛艇艇長的位置。
說白了,汪淵洋這麼做,完全是逆反心理在作怪。
如果汪譽涵沒有利用他的影響力,恐怕周渝生早就找個理由,把汪淵洋從一線部隊調了回來。
不管怎麼說,汪譽涵與周渝生的關系擺在那里,周渝生肯定會照顧汪淵洋。
問題是,汪淵洋把事情鬧大後,周渝生就不能明目張膽的以權謀私了,畢竟有很多軍人的子女在一線部隊服役,如果大家都來走後門、跑關系,不但會敗壞風氣,還會使軍隊聲譽受損。
其實,當時高級將領的子女在一線部隊服役的並不在少數。
周渝生的一個兒子、牧浩洋的一個兒子、戚凱威的兩個兒子、魏成龍的一個兒子、殉國的章玉廷的一個兒子與一個女兒都在一線部隊服役,母祁鐵的獨子是戰斗機飛行員,而且在二零五三年二月八日陣亡。至于高級軍官的子女,在一線部隊服役的比例更大,且很多軍人都在這場戰爭中失去了親人。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個現象,正是中國軍隊越打越勇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軍隊從上到下都擰成一股繩,為著同一個目標奮戰的時候,這就是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當軍隊的高級將領把自己的子女送到一線部隊服役,讓他們為國家浴血奮戰,他們還有什麼好害怕的呢?
不可否認,美軍中,也有很多高級將領的子女在一線部隊服役,但是比例絕對沒有中國軍隊高。更重要的是,在美國社會上,富家子弟不是在爭著服役,而是在想方設法的逃避兵役。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在整個大戰期間,至少有三分之二的美國富豪,想方設法的讓自己的子女逃避兵役,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花錢讓資質的醫生出具一份不符合服兵役的體檢報告。當時,這甚至成為了一門職業,有專門的掮客向富豪販賣「殘疾證」,而且很多醫生都以此發了大財。
事實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就出現過類似的事情。
連那些掌握著絕大部分社會財富的既得利益者都不看好這場戰爭,還能要求美國民眾對勝利充滿希望嗎?
當然,也不可否認,中國存在類似的情況。
只是,在中國逃避兵役只是極個別的行為,不管是軍隊將領、還是政府官員、以及企業老板,都把送子女參軍當成應盡的義務。在第三階段戰爭動員、也就是面向全民的總動員開始之後,黃瀚林就親自把他最小的兒子送到了招兵站。雖然這多少有點政治做秀的意味,但是至少說明,中國領導人做到了美國領導人沒有做到的事情。要知道,美國總統盧卡斯的七個子女中,只有一個參軍服役,而且只是象征性的服役,在整個戰爭期間,都在國防部從事文職工作。
戰後,很多人在評價這場戰爭的時候,都提到了一點,即中國民眾的積極性,是中國取勝的最為重要的條件。
當然,這不是在一天之內就形成的民間風氣。
往回追溯到二零一四年,就能發現,在過去的近四十年間,中國幾乎是每一場地區戰爭的直接獲益者。甚至可以說,中國能夠迅速崛起,成為超越美國的世界強權,與經歷的每一場戰爭都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在社會影響上,最突出的一點就是,這些戰爭都給中國民眾帶來了實惠。
當然,這是一個整體概念。
不可否認,戰爭給部分中國家庭帶來了傷痛,因為有戰爭就有傷亡,有傷亡就意味著有人會因為戰爭而失去摯愛的親人。可是在總體上,戰爭帶來的好處,使絕大部分中國人成為實際受益者。
後來,有很多人認為,中國民眾對戰爭的渴望,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直接動因。
不管這種說法對不對,至少可以肯定,中國民眾的積極性遠遠超過了對手,成為中國最為強大的戰爭推動力。
當然,這些話題都扯遠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上將之子
第一百四十七章上將之子,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