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勝與沒勝
雖然打得很混亂,但是埃利斯塔戰役絕對是伏爾加格勒會戰中,打得最酣暢淋灕的一場大規模野外戰斗。
三天之內,以第二四二集團軍為首的七萬大軍,殲滅了近四十萬美俄聯軍,其中包括從伏爾加格勒趕來的八萬援軍。
這場戰役,幾乎都是在野外進行的,因此非常符合中國軍隊的胃口。
要知道,地面戰平台在設計的時候就以野戰為主,格外強調野外機動作戰能力,也十分適合在野外戰場上作戰。
相對而言,美俄聯軍的主戰裝備的野戰性能就差得太遠了。
雖然履帶式坦克戰車本來就有很強的野外機動能力,但是在大規模戰役中,坦克戰車主要在公路上活動。只有在與敵人交戰的時候,坦克戰車才會離開公路,利用其較為強大的野外機動能力。
受此影響,坦克戰車在設計上,存在一些缺陷。
更重要的是,美軍還沒有獲得足以與地面戰平台抗衡的主戰裝備,因此為了讓主戰坦克能夠對付中國陸軍的地面戰平台,除了采用威力更大的坦克炮,還增加了外掛裝甲,導致戰斗全重大幅度提高。當時,美軍7主戰坦克的戰斗全重高達七十四噸,俄軍T-140主戰坦克的戰斗全重也達到了六十八噸。在履帶接地面積沒有同步增加的情況下,意味著越野機動性能,特別是在軟質地面上的機動性能大幅度降低。要知道,中國陸軍的反裝甲平台的戰斗全重還不到五十噸。
埃利斯塔附近,正是俄羅斯最重要的農業區,土地極為肥沃。
也就是說,地面較為松軟,對坦克戰車的通過能力有一定的限制,也就導致了美俄聯軍主戰坦克的野外機動性能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導致美俄聯軍慘敗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即後勤保障。
戰役期間,魏成龍把一千五百架電動戰術運輸機集中使用,專門為分散作戰的地面部隊提供後勤保障,確保每支突擊集群都有一支規模在五十架以上的戰術運輸機群配合,能在任何時候與任何地點獲得補給。
可以說,美俄聯軍的後勤補給狀況極為糟糕。
當時,圍攻埃利斯塔的三十多萬美俄聯軍,只依靠一條公路,即經科切涅雷前往伏爾加格勒的公路。
這只是一條低等級公路,準確的說是鄉村公路,通行能力非常有限。
在二月二十五日,美俄聯軍圍攻埃利斯塔的時候,只攜帶了一周的作戰物資,而通過公路補充的物資,還不足美俄聯軍日消耗量的十分之一。三月一日,反擊行動開始後,這條公路就被中國軍隊控制了。
事實上,這也正是埃利斯塔戰役只打了一周的主要原因。
打到三月四日,絕大部分美俄聯軍已經彈盡糧絕,當時最缺乏的就是食物等維持官兵生命的基本物資。
雖然進入三月份,氣溫已經回升了十多度,但是仍然在零下,夜間的最低氣溫往往在零下十五度左右。正常情況下,人均每日需要攝入大約三千四百大卡的熱量,而對于執行作戰任務的軍人來說,則要達到四千二百大卡以上。當時,美俄聯軍前線官兵的人均日攝入量還不到二千五百大卡。
在饑餓的驅使下,美俄聯軍別無選擇,只能向中國軍隊投降。
戰役結束的時候,被殲的四十萬美俄聯軍中,有三十四萬戰俘,僅有大約六萬美俄官兵戰死。
相對而言,中國軍隊的損失微乎其微。
可惜的是,埃利斯塔戰役的巨大勝利,並沒能改變戰場上的總體局勢。
北面,俄軍的兩個方面軍依然在進攻,而且北方集團軍群已經數次求援,要求盡快提供至少一個集團軍的預備隊。伏爾加格勒,中央集團軍群仍然沒有取得決定性的突破,第一三八集團軍在阿赫圖賓斯苛打開的突破口已經被俄軍堵上,因此對伏爾加格勒進行戰役包抄的希望基本上沒有了。
事實上,打到這個時候,已經與計劃表上的時間出現了重大偏差。
要知道,如果一切順利,此時至少應該攻佔克拉斯諾達爾,甚至應該把戰線推進到新羅西斯克。
進攻行動沒能按計劃進行,意味著這台巨大的戰爭機器的運轉即將出現問題。
最大的問題仍然是預備隊不足,此外在戰前儲備的物資也降低到了危險水平,軍隊的持續進攻能力開始降低。
三月五日,在北方集團軍群第七次發出求援之後,魏成龍不敢繼續無動于衷,把第一一五集團軍派了過去。
第一一五集團軍與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同番號,屬于乙類集團軍,只是並非像第十五空降集團軍那樣的空降部隊。事實上,在這場戰爭中,大部分作戰部隊與空降部隊並沒有非常明顯的區別。
出動了戰略預備隊,魏成龍不得不著手修改作戰計劃。
顯然,他已經不可能完成所有既定作戰目標了。
戰後,很多人都認為,魏成龍這麼做,明顯沒有必要,因為哈薩克斯坦境內還有四個集團軍可以調動,此外在二月底的時候,戚凱威又給他增加了四個集團軍,他手里至少有八個集團軍沒有參戰。
問題是,這些集團軍離戰場都太遠了,而且至少得動用四個集團軍控制中亞地區。
也就是說,就算通過增兵的方式,繼續采用之前的作戰計劃,魏成龍能夠調動的也只有四個集團軍,而且得用戰略空運力量把這四個集團軍送到前線附近,不然就無法趕在三月中旬到達。
這下,新的問題出來了。
因為作戰強度與作戰時間都超過了原定計劃,作戰物資的消耗速度太快,所以魏成龍只能以空運的方式向前線運送作戰物資。也就是說,當時由魏成龍調配的大型電動運輸機差不多都被利用了起來。
顯然,如果用大型電動運輸機運送作戰部隊,就無法運送作戰物資。
沒有物資,把部隊送上前線也沒有用。
當時,戚凱威也承認了現實,即中國軍隊剩余的戰斗力,最多只能在三月份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
雖然戚凱威沒有想過停下來,而是決定等到四月份,再增強進攻力度,但是在當前的問題上,即在哪個方向上發動進攻,他再次與魏成龍發生了矛盾,並且堅持讓魏成龍服從他的命令。
當時,戚凱威把重點放在了伏爾加格勒。
顯然,戚凱威沒有放棄在春天到來的時候進軍莫斯科的想法,而且根本不太在乎當時的實際情況。
客觀的講,在三月初,戚凱威的希望就破滅了。
以當時的情況,只要戚凱威冷靜下來就能發現,至少在夏季到來之前,中國軍隊不可能向莫斯科進軍。原因很簡單,要想進軍莫斯科,除了攻佔伏爾加格勒,還得控制整個高加索地區,才能在面向莫斯科的戰線上展開兵力,不然就有後顧之憂,也就無法在主要戰線上投入足夠多的兵力。
也許,戚凱威認為兵力不是問題。
要知道,到四月底,中國陸軍在大陸戰場上的兵力就能增加到二十八個集團軍,而且至少能夠動用二十四個集團軍。
問題是,兵力不僅僅是作戰部隊,還要保證作戰部隊能夠作戰。
說白了,就是後勤保障必須跟上。
顯然,在夏季到來之前,這個問題不可能得到實質性解決,因為中國軍隊的運輸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持這麼多部隊在前線作戰。要到六月、甚至七月,才能獲得足夠多的大型電動運輸機。
可以說,戚凱威過于執著了。
當時,魏成龍作為前線司令官,非常清楚戰場上的情況,也就堅持認為,應該把重點放在南面,以攻佔高加索地區為主。雖然這會把進軍莫斯科的時間推遲幾個月,但是能夠確保在年底佔領莫斯科。
要知道,在整體戰略計劃中,也只要求在年底攻佔莫斯科。
可惜的是,魏成龍的主張沒有得到支持。
結果就是,在明知道不可為的情況下,魏成龍也不得不服從戚凱威的命令,開始為攻打伏爾加格勒做準備。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中國陸軍錯過了攻打克拉斯諾達爾與新羅西斯克的大好時機。
要知道,美俄聯軍隨後就是通過克拉斯諾達爾與新羅西斯克,把高加索方面軍的一百二十萬大軍轉移到了羅斯托夫,組建了羅斯托夫方面軍,並且配合庫爾斯克方面軍在伏爾加格勒西面發動了戰略反擊。
如果中國陸軍在三月份攻佔了克拉斯諾達爾與新羅西斯克,美俄聯軍根本不可能在伏爾加格勒發動戰略反擊。
到三月十日,南方集團軍群不但沒有得到加強,反而被削弱了。
當時,南方集團軍群只剩下了三個集團軍,即第四十二集團軍、第一四二集團軍與第二四二集團軍。之前在這邊作戰的第三十九集團軍、第一三九集團軍與第二三九集團軍重新組建成了西面集團軍群,與中央集團軍群一同圍攻伏爾加格勒。也就是說,總共有七個集團軍放在了伏爾加格勒這邊。
三月十四日,伏爾加格勒戰役打響。
魏成龍花了血本,可是美俄聯軍也押了重注,守衛伏爾加格勒的兵力超過了八十萬,此外還能從北面獲得莫斯科方面軍的直接支持。
伏爾加格勒,注定將成為血流成河的戰場。
第一百八十一章勝與沒勝
第一百八十一章勝與沒勝,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