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是寒與逼人,許清還是一大早便到了晏府,回京當日送晏楠回家,他沒有進府,如今又過去兩日,再不來拜見老丈人,那就說不過去了。
書房里,晏殊看著許清道︰」在潤州建市舶司、碼頭的奏疏,是你教知行上的吧?此事雖易出政績,但一個把持不好,也容易捅婁子,知子莫若父,知行守成尚可,若論開拓,老夫擔心他不能挑起這副擔子啊!」
又想馬兒好,又想馬兒不吃草,這怎麼行?許請謹慎地答道︰」岳父天人放心,潤州知州韋靈運此人能力還不差,而天哥他任事細致小心,他們倆人正好互補長短,且小婿在潤州尚有些人脈,小婿已詳細交待下去,岳父天人但請放心,不會出什麼差錯的。」
晏殊滿意地點點頭,對許清這個女婿他已沒什麼可挑剔的了,當初這門婚事他答應得這麼爽快,除了顧及晏楠的感受外,何嘗不是想為這個家今後能多份依持,如今這晏楠還沒過門,長子便已受惠不少,夫復何求呢?他拋開潤州之事,話題一轉回到了朝政上來。
晏殊這時須子抖了抖,極其嚴肅地說道︰」你這臭小子,老夫交待過你幾回了,讓你凡事先來找我商量,你就是不听,你在太學論什麼科舉影響學術也就罷了,何以突然又給陛下進言興武舉、辦武學?嗯!」
許渚不想他話鋒突然轉到武舉上去,而且態度轉變之間也讓他有些反應不過來。
晏殊見他沉聲不語,接著訓道︰」你難道不知道,我朝開國之初便揚文抑武,就是為了防止武人專權,後唐前車乏鑒不遠,如今舉國上下尚心有余悸,你卻在此時提什麼興武舉、辦武學,簡直是糊涂!王拱辰等人正等著抓你的疏漏呢,你例好自己往自己身上攬起事來了!還好陛下有心護你,此事先找我商談,否則一但捅到朝堂上去,你休想安生!」
其實許清早料定晏殊不全主動支持此事晏殊個性謹慎不說,更重要的他是個純粹的文人,不象範仲淹他們經過戰陣,在提高武人地位這種事上,肯定是持保留態度的。他沉吟了一下說道︰」岳父夭人,然則朝中確實缺少可用之將,且小婿提出的以軍事擴張,解決國內矛盾的策略正在進行若無可用之將小婿的策略將天打節扣……」
晏殊見他似乎沒有悔改之意,心急之下將茶杯往桌上重重一頓,喝道︰」糊涂!就算真如你所說,此事也不該由你來提出,你如今本就是眾人的眼中釘,若再事事出頭,就算陛下有心護你,怕也保不了你多久!況且,你以為就你知道如今朝中無將可用嗎?然此事關系重大牽涉過多,至今才沒人敢提出來,你算幾斤幾兩?逞什麼強?」
,可是岳父天人……」
,沒有可是!孺子不可教也!此事就算要提出朝中尚有眾多御使言官在,用得著你事事出頭嗎?你若再如此莽撞,為了女兒,休怪老夫揍你!」
晏殊大概也是愛之深,責之切,一蓬須子都豎了起來,瞪著許清恨不得真揍他一頓般。
誰知他剛提女兒,就听到晏楠的聲音從書房外傳來︰」爹爹,這天氣寒冷,女兒給你你溫了些酒食送來,爹爹快開門!」
晏殊听到這聲音,頓時一怔,望了望許清,臉上有些泄氣,低哼一聲不再言語,許清心里天樂,還是自家娘子知道疼人啊,佶計老早就在外面听風色了,听到房里動靜不對,這才出聲回護的。
其實許清也明白,晏殊的意思是,這樣重天的事情,除了預先找天家商量好外,就算提出,也要讓個小卒提出來,在朝堂上先試試水。
這樣就算事不可為,也傷不及根本。此事許清也沒想過自已第一個在朝堂上跳出來,他跟趙禎說,只是想先說服趙禎,然後再慢慢鋪陳。
這種有關重天國策的問題,急是急不來的,然而正因事關重大,想是晏殊擔心自己少不更事,還象以前一樣,事事先出頭,才會這般怒斥。
這時晏殊又狠狠瞪了他一眼,仿佛是在說,你不去開門,難道讓老夫去不成?許清吃了這一瞪,訕訕然起身。
等把書房門打開,只見晏楠提著一壺酒,後面還跟著兩個小丫環,提著炭爐之類的,她抿嘴看了許請一眼,流露出絲絲的擔憂,許渚則對她眨眨眼示意一下,也沒有出聲。
,爹爹!這是女兒從潤州帶回來的阿曲酒,女兒已重新調制過,爹爹快嘗嘗!」晏楠輕盈地走到晏殊身邊,一邊給他例酒,一邊殷勒地說著。
晏殊有些無奈地看著自個女兒,見她例完酒還準備上來幫著拿捏肩膀,輕輕擺手道︰」楠兒先出去吧,爹爹和這臭小子還有話要談,還有,這天寒天凍的,沒事別到處亂跑,趕緊回後院陪你娘親去吧!」
晏楠俏臉微紅,有些擔心的看了許清一眼,便乖巧地退了出去。屋中又只剩下許清倆人,他心里暗喜,從晏殊的口氣判斷,趙禎大概是同意了武舉之事,否則以晏殊的性格,怕是不會同意就此事在朝堂試什麼水。
果不其然,許請才又坐一陣,範仲淹、韓琦、歐陽修幾人就接踵而至,想是晏殊早就約好他們今天休沐日談事,幾人重新見禮後,圍著小幾而坐,許清只得起身為眾人充當例酒的角色,沒辦法,誰讓他輩份最小,年紀最輕呢,而且剛被老丈人訓完,還是勤快一點的好!
等天家舉杯干了一杯,晏殊也不拖沓,直接開宗明義地說道︰I,今日請各位來,是因陛下有意興武舉,辦武學,為朝廷選拔些可用的將才,各位可暢所欲言,都說說自己的想法。」
範仲淹幾人听了齊齊向許清看來,見他一臉淡定,波瀾不驚的樣子……時也看不出這主意是不是與他有關。
範仲淹與韓琦還在深思,歐陽修先開口道︰」此事不可,如今天宋戰事頻繁,提拔幾個可用之武將尚不為過,但若興武舉、辦武學,則武人將會漸掌朝中天權,此事萬萬不可,自古武夫亂國者不勝枚舉,後唐至十國間,天下戰亂不休,百姓流離失所,皆因武夫專權而起,我天宋費百年之功,方有今日武夫不得言政之局面,豈能再步唐後塵?」
歐陽修的態度許清也早有所料,只是未想到他會反對得如此激烈而已,他也不急著出聲,靜待範仲淹、韓琦的表態。
他本以為會是韓琦先開口,不想卻是範仲淹先道︰」永叔所言雖中肯,但我朝與前唐不同,前唐造成武夫亂國之禍,乃是國策出錯,武將權柄過重,且掌有財權,自成一體,而我天宋則不存在這些隱患,如今天宋邊疆不穩,戰事頻繁,而朝中卻無可用之將,國庫已被拖得入不敷出,當此之時,理應注重武事,爭取早日平定西北,我大宋才有喘息之機。」
範仲淹表完態,韓琦也接著說道︰I,只要我天宋目前的軍隊構架不作夫變動,即使是興武舉、辦武學,也不會造成武將割據之勢,陛下既然提出這一策略,想必也經過深思熟慮,如今京畿禁軍裁撤老弱已進行過半,接下來,將是按夏寧侯所議,大舉練兵,這將淘汰出天量無能將領,若此時興武舉,正好挑選一些可用之才,補足軍中將領缺額。所以,辦武學可慢慢探討,但興武舉已勢在必行。」
不出所料,範仲淹和韓琦這兩個經過戰場殺伐的人,自然是深知朝中缺少武將的窘迫境況,支持這一策略並不奇怪。
最後許請也站出來闌述了自已的觀點,在晏殊也勉強表示支持的情況下,歐陽修還是選擇保留自己的意思,在這件事,或許不會在朝堂上站出來反對,但也絕對不會支持。
幾人又商議了一陣,才各自散去,許渚坐在回家的馬車上,思索著今天出現的情況,隨著改革措施的不斷深入,原本的君子黨之間,也漸漸出現了裂痕,特別是在興武舉一事上,估計會有很多人持歐陽一樣的態度,甚至會站到強烈反對的對立面上去。
許清記得前世曾讀過歐陽修一篇《朋黨論》,歐陽修認為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以道為朋者為真朋,以利為朋者為偽朋。
從另一個角度看去,也就是說這些君子只要認為是,道,不同的東西,不管是誰提出來的,同樣會激烈反對。
由此可見,今天歐陽修據不支持的態度也就不奇怪了。
其實在許清看來,這些君子之間若能在大局上保持一至,在局部上出現一些裂痕,未必不是好事,王拱辰他們已多次以朋黨來攻擊新政,上次夏竦甚至還弄出了什麼,範氏三虎,之說,差點讓範仲淹百。莫辯。
站在趙禎的角度,也絕對不希望朝中天臣形成鐵板一塊。這大概就是他現在既力求革新,又留著王拱辰這些反對派牽制的原因吧。
裂痕!唉,想到這些許請也頭痛,實在想不出兩全的辦法。若能將夏竦、王拱辰之流先逐出朝堂,那或許還好一些,到時這些君子們再分裂,新政也天致能維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