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三十一章李佑此人很有意思
日色已暮,今夜天子不上岸,宿于舟中,後面到了高郵才有行宮歇宿。
在御舟上,尚處于新婚燕爾時期的景和天子將賢妃召來,急不可耐的要鑽進內艙為了大明江山的延續而奮斗。
卻听見大伴段公公在外面喚道︰「皇爺!奴婢有事稟報。」
這段公公,便是清晨李佑迎駕覲見天子時,天子身側那位三十余歲的內監,從天子幼年起便在天子身邊服侍陪伴。
段公公全名段知恩,與太後身邊的麥承恩、歸德千歲身邊的吳廣恩並稱為最有潛力的三位大內高手,巧合的是賜名都帶有一個恩字。
當年先皇為太子選了八個內監作伴,時至今日,八人中有六個被歸德千歲杖斃了,還有一個病故,只有段公公這顆獨苗挺到今天。眼瞅著終于活著熬到了天子親政,實屬不易。
景和天子只得披衣到了外間,順手接過段公公遞給的紙片,坐在寶座上信口問道︰「大伴有何事?」
段公公答道︰「李探花要跳水自盡,虧得被舟上軍士救起。」
景和天子吃驚道︰「好端端的李佑為何要自盡?」
段公公解釋道︰「奴婢說的糊涂,叫皇爺誤解了。投水的不是這個李探花,是翰林院那個李探花,李編修。听說李翰林與李揚州起了沖突,但是李揚州此人皇爺也是知道的,口舌如刀,鋒利不饒人,將李翰林貶斥的啞口無言、抬不起頭。李翰林大概是越想越氣,所以憤而投水。之前李佑已經下船走人了,留了話說到揚州再向皇爺請罪。」
「朕本來擔心的是李佑與袁閣老對峙,可他們兩個李探花應當素未謀面,怎麼會起沖突?」
段公公又解釋道︰「去歲大比後,李登高成了李探花,酒宴上因為李探花之號被教坊司姑娘們嘲笑編排。那些賤籍女子說話也沒個分寸,將李登高氣得半死,便惡上李佑了。」
「李佑如何罵的李登高?大伴可與朕學一學。」景和天子忽然饒有興趣的問道。
段公公低頭閉口不語。
天子失望的嘆口氣,低頭看手里紙片,寫的卻是李佑下船前吟的那首絕句——十丈天威十丈塵,隨駕公卿何精神?莫嫌拂袖多寒氣,我是人間避熱人。
「我是人間避熱人…」天子沉吟片刻,避熱一詞與炙手可熱的炙手、趨炎附勢的趨炎相反。「這又是文人故作清高麼,還是被激怒了負氣而為?下詔旨將他追回來就是。」
「以奴婢之見,皆不是。那李佑只怕是故意為之,沒有李登高他也會想法與別人大吵一場。只是別人老于世故,不與李佑較勁,唯有李登高出言輕佻正中李佑之下懷,仿佛獵物被李佑窮追猛打了。」
段知恩停頓片刻,等小皇爺想了想,才繼續說道︰「奴婢猜測李佑大概是擔心群敵環側,于他不利,所以不欲久留,史書上也有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的故事。他便故意尋了這麼一起事故,借機抽身。」
景和天子拍額懊悔道︰「當時朕卻忘記了李佑與別人不和!難怪他要走,這也怪不得他。」
今天的事情又給年輕的天子又上了一課,他有意與李佑親近幾分,李佑也願意向他靠近幾分,都有主觀意願本該是一拍即合的,結果事情未遂。名利場中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從來就是如此復雜,很多時候並不以主觀意志為準的。
政治這個東西的確是易學難精。任是誰听了幾句「官場秘訣」、「馭人之術」什麼的,都可以認為自己已經入了門,必將無往而不利。但事實上,即便人人有寶典,但成功的終究是少數。
想起李佑,又想起袁閣老,天子微微嘆道︰「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段知恩應對道︰「此言不妥,皇爺既是大明天子,魚與熊掌便都是皇爺的,只不過有喜好高低之分而已。其中為君之道,要靠皇爺自己細細品味了。」
景和天子打了個呵欠,「朕困乏了,大伴無事就退下罷。」
段公公躬身道︰「奴婢還有最後一言。那李佑依附于許次輔,本是不必舍近求遠的,一個五品也不值得費心思。但李佑雖年紀輕輕,卻洞徹人心,機巧靈變,做官至今沒見有吃大虧時候,正可為試金之石。皇爺若有本事能將他玩弄于手掌之中,別人便更不在話下。」
景和天子眼前一亮,難得起了好勝心,拍著扶手道︰「有理!李佑此人,與眾不同的很有意思,大伴與我參詳參詳。」
卻說李佑下了船,在岸邊目送浩浩蕩蕩的船隊遠去。他知道,這數十艘各式舟船中,必定有一艘是歸德長公主的,只是不曉得哪個才是。
此時所處還在寶應縣內,河道兩側皆有壯丁軍士守衛,每隔兩三丈便有一人。李佑隨意找了個人傳話給知縣,便在原地等候儀從。
他胡思亂想道,看史書時常見「清君側」這個詞,以前還沒什麼感覺,今天見了見隨駕這些人,算是有切身感受了,他也真想喊一聲清君側。幸虧如今大明有一點好處,沒了詔獄的天子就像失去爪牙的老虎,想砍大臣,難度很大。
李佑從寶應縣借了馬匹,快馬加鞭,從岸上重新趕到了御駕前面。然後在高郵的界首驛再次上船,晝夜兼程,每過一驛站便換一船,只用了兩日功夫就趕回揚州城。
此時李大人連續顛簸數日不停,渾身像是散了架,坐在家中一邊對幕僚大嘆做官辛苦不如閑雲野鶴,一邊又打發人去叫鹽商公會何總管。
那何雲梓自然曉得李佑召他前去是為何事,見了李太守主動稟報道︰「太守但且放心,無論彩棚、戲班,還是煙火、雲綢,皆已備好。沿途十里兩岸河房都已經將涂料發下,兩日內粉刷完畢,一切就緒。」
李佑又指點道︰「歸來時本官看兩岸河房,有空缺處甚為不好看,可用竹籬遮之,既雅致又不費什麼錢。等天子駕到看在眼里,本官必將勸天子接見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