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林對于所謂的考古也感覺十分的陌生,他到現在都還不是很清楚大學里是否有考古這個專業。
葉夏卻好像看出了謝林心中的疑惑,笑道︰「不過她跟其他考古專家不大一樣,或許應該稱她考蠱專家才對。」
謝林自然听不出‘考古專家’和‘考蠱專家’的區別,自是一頭霧水,心想葉夏說話怎麼前言不搭後語,這麼矛盾。
直到葉夏意識到沒有說清楚,再跟謝林解釋了後,謝林才明白過來。
不過听了葉夏解釋後,謝林卻更加驚詫了。
葉夏則又說道︰「你別小看她這個考蠱專家,她雖然自己不養蠱,但對于蠱的歷史,還有蠱術可是非常的了解,古往今來各種蠱術少有她不知道的。」
葉夏說蠱和蠱門也有悠久的歷史,雖然蠱害處不少,糟粕更多,但終究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雖說蠱門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旁門左道,甚至說歪門邪道,但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也產生過不小的影響。歷史專家和考古專家也分很多種,有專門研究春秋戰國史的,有專門研究五代十國史的,有專門研究唐宋史的,有專門研究明清史的,這其中還有更細致的劃分,比如有專門研究政治制度史的,有專門研究經濟變革史的,正所謂術業有專攻,而巴小蘭則是專門研究蠱文化的,研究蠱的歷史和各種蠱術的傳承。
不過這研究歷史,不可能把某段歷史完全截取下來研究,必須結合各個方面,結合前後歷史,結合同時代的其它方面的歷史,比如研究某個朝代的經濟沿革變化的,對于那個朝代的文化,政治,環境等等也都要有充分的了解,而研究蠱也一樣,蠱傳承數千年,蠱文化也是基于現實社會發展起來的,所以要稱巴小蘭是歷史學家也不為過,只不過她研究的實在有些偏門而已。
听了葉夏說後,謝林也懷疑在學校的時候,巴小蘭看各種各樣不同種類的書籍,不會就是出于‘考蠱’的需要。
不過他更奇怪,巴小蘭好好的為什麼要研究這麼偏門的東西,你說養蠱還可以理解,畢竟能夠掌握超過普通人的力量,但像巴小蘭這樣只是研究而不去實踐,實在是有些難以理解,況且這麼偏門的東西,只怕就算研究出什麼成果來,也不會被正統歷史學術界所承認。
葉夏則說這只是巴小蘭的個人愛好罷了。
他告訴謝林,原來巴蘭的父親就是謝林學校的黨委書記,就是張朗父親的老戰友,而巴小蘭之所以鐘情‘考蠱’,正是源自她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