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比平日還多繞了半天,早上八點出發直到晚上八點才到家。因為連日暴雨,上游江水漲水,將回所必經的「漫水橋」又淹沒了。
這座漫水橋貌似很不起眼,只是橫跨長江的支流嘉陵江的支流涪江的支流潼江上的一座石板橋。石板由斜斜的圓錐狀石墩支撐,橋面到水面還沒有半人高。所以一到夏季,江水就會漫過橋面。可這一淹不要緊,所里和外界的交通就會有極大的困難。
因為,漫水橋偏偏就卡在了進出科研所道路的咽喉之處。它一被淹沒,普通的班車就不得不停開,必須出發的辦事車都只能繞遠路,走所謂的「後山」進出。
這後山之路,就是繞道更難走的高山峻嶺了。山高路遠就不說了,道路在雨季也是泥濘不堪,一路上顛簸不已,讓本來身體不錯的芳華都吐了好幾回,回到家全身都跟散了架一般。芳華夏天不願意回家,也有點怕這路的意思。
不過,媽媽孫玉敏安慰她說︰「明年就搬走了,你放假回來就不用再受這山路的罪了。而且為了這次順利搬遷,馬上還會在潼江上修一座鋼架橋。到時候,路也會好走多了。」
放暑假前,學校就已經全搬走了。有些科室也有先遣人員搬走了,不過大部分人還是等到明後兩年才會搬走。
所以,大概這就是芳華在這個山溝里度過的最後時光了。從此,這里的山山水水將永遠成為她的夢境,成為她記憶中的「老點」了。
在前世,芳華她們搬走後就再沒有回來過。當然老點並不是真的全搬走了,因為有些儀器設備還是搬不走的。像這里有當時亞洲最大的粒子加速器,那麼巨大,怎麼搬得走呢?所以,老點還留了一個警衛班看守,每過一段時間還有人會回去做實驗。
但是,老點畢竟是人去樓空了。
听後來曾回去的人說,沒有人氣的老點衰敗得很厲害,到處雜草叢生,野狗滿地。周圍的農民老鄉們,把空置房屋的門窗玻璃都撬光了,能拿走的都拿去賣了廢品,然後把好好的空房子當成了豬圈和堆肥的地方,搞的老點是一片斷瓦殘垣和臭氣燻天。
回來後的一個黃昏,芳華爬上電視塔的山上,俯視腳下這一片山山水水和建築街道。
科研所四面環山,雖不是特別高聳,但也是連綿不絕,只是到西南角留有一個缺口,成了進出的天然通道。所里的道路也是一直沿著山腳,從西南、南邊到東南,這一片山腳主要是分布著生活區、學校等建築;在東南到東邊的山腳,都是辦公科研區,有眾多的圍牆,戒備森嚴。
北山那邊是農民老鄉的農田、居住地,以山谷中的人工水庫分隔開來。水庫像一個大大的筆架,或者說像粗大的毛筆字「山」。夏季正是她的漲水期,水面足有七八個足球場那麼大。
站在山頭,看那四周的青山,看那波光粼粼的水面,看那些安靜的居民樓,看那些肅穆的工號樓,看那粗大的法國梧桐樹枝覆蓋的濃蔭滿地的林蔭路,還有那樸素得沒有校門和球場的子弟校。落日的余暉給所有的這一切暈染上了金黃色的光芒,而芳華卻不由得眼眶濕潤了。
這是自己生長十幾年的家鄉啊,怎能讓她就這麼隨風而去,一定要為她做點什麼!
下山後,芳華連夜開始寫一份計劃書。炎熱的夏夜,她還在自己的小屋里,在台燈下奮筆疾書。媽媽孫玉敏問她在干什麼,芳華想了想說︰「為了未來!」
過了兩天,芳華將寫好的東西交給了爸爸林志輝。
林志輝一看題目《國防科技教育基地建設計劃書》還覺得好笑,題目夠大的嘛。但再仔細看內容,他被芳華的設想吸引住了。
芳華沒學過市場開發或者經濟管理之類的東西,她只是憑自己的想象和激情寫了這麼份計劃書。她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科研所整體搬遷走後,原來的廠房不要閑置廢棄,而是好好利用起來建設成一個國防科技教育基地。教育的主要對象就是大中城市的中小學生。
這里很多搬不走的儀器設備,可以直接向他們開放展出;還可以建造一座照片和實物的陳列館,讓他們感受軍工人的傳奇成就;也可讓他們入住兩彈元勛們生活工作過的房屋,親身體驗當年環境的艱苦和人們的樂觀。相信揭開多年蒙在軍工單位的神秘面紗,反而會使更多的人更理解當年軍工人的情懷,也會吸引更多的人支持國防軍工建設。
只要交通建設跟上,將即將廢棄的老點建成一處愛國教育基地,並非難事。何況還有解放軍駐守,再聯合他們搞個軍事夏令營,這樣國防教育的內容更豐富了、時間安排也更靈活。
實際上,十年後在搬出山溝後建成的科技城里,也有一座作為「紅色旅游」示範的科技展覽館。芳華覺得如果它是建設在深山中軍工單位的原址上,就更有真實感、震撼性和教育意義了。
何況,在老點還不光是只能開展紅色旅游。老點這里群山環抱,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完全可以搞農家樂形式的旅游開發。周圍的老鄉雖然勤勞,但是身處大山中,沒有很好的發家致富的辦法,還不如干脆放棄那些很難耕種的山地,直接搬到所里遺棄的居民樓里居住。可以專門搞農家旅游的接待,也可以搞點種植養殖的副業。
所里的農場職工完全可以給他們提供技術指導,帶領他們將周圍的山上開發成花果山。農場的人本來就在山上開闢的有一小片橘園,完全可以帶領農民們開闢大片的果園。而這里的農民本來就會養蠶種桑,也可以讓他們多種這些經濟作物,而不再種沒有多少收益的糧食了。交公糧完全可以用買糧來代替。
還有水庫,過去因為有保密單位在這,是不準農民下水的,以後完全可以開發起來,比如讓他們在里面發展養殖業。
如果能發動起來周圍的老鄉,搞以農家樂為主的多種經營,也可以帶動他們一起致富,也不枉科研所的人在這山里寄居了多年。大家做了這麼多年鄰居,最後走了能幫老鄉們一把,也好留個念想嘛。
林志輝邊看計劃書,邊听女兒在一旁講解,不禁听得頻頻點頭。
但最後,他想了一會說︰「真是不知道你的小腦袋怎麼想的呢!不錯,想法是真的不錯!只是這些都得有人去做啊,還有和周圍老鄉的合作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我比較了解他們,你立刻給他們實物和錢財,他們會很感謝的。但要說到慢慢發展幾年後才見到的成果,恐怕就懶得理你了。說到底,還是見識不夠。」
芳華本來充滿希冀的目光也不由暗淡了︰「也許吧!那建國防教育基地的事情呢?」
林志輝說︰「這個說起來其實不難,但也要有投入和宣傳。現在所里頭,從上到下都想的是早日搬出窮山溝,要讓人再留在這里搞開發,恐怕不好找人。大家都想著,到新單位搶個好位子呢。(自嘲地一笑)我倒是有興趣,可身上的事情實在太多了。這不,余良他們早就搞出了電熱寶的樣品。我一直忙著新產品的投產工作呢!」
芳華也高興了一下︰「余老師他們搞出來了啊,太好了!」
林志輝笑笑︰「不只他們,你媽她們室里也搞了個出來。大家覺得余良他們的東西更輕便實用,就先上馬他們的樣品了。不過,你媽她們又在開發其他取暖設備了。」
芳華雖然高興,但想到自己的宏偉構想又沮喪了︰「那,我這個計劃是不是就真的不行了呢?」
林志輝把計劃書收好,放進自己的公文包里,說︰「丫頭,別急!這事,我會想著的。有機會,給所領導先吹吹風吧!辦什麼事都沒有那麼順利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啊!」
芳華想想也是,反正自己也是盡了自己的努力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吧!
不過,竟然要不了多久,老天就派來了幫助芳華實現願望的貴人。
一天下午下班的時候,一輛深藍色桑塔納停在了芳華家的屋外。芳華好奇地走出去看時,只見林志輝先下了車,隨後從駕駛位上走下了一個三十七、八歲的中年漢子。膀闊腰圓,頭頂的頭發有點半禿如地中海,但是滿臉濃密的絡腮胡子,有點電視劇中梁山好漢魯智深的感覺。
芳華愣了愣,想起來了這人是誰,忙上前叫人︰「許叔叔,好久不見了!」
來人叫許錦林,是爸爸林志輝的老下級,原來是駐廣州辦事處的辦事員。一向精明能干,也是林志輝一手帶出來的。後來在86年辭職下了海,天南地北地跑單幫。
最初幾年,他愛人和小孩都還在所里,家里有什麼困難還經常找林志輝幫忙。兩年前,他們在省會買了房安了家,于是他愛人也辭了職跟著他一起干了。
那些年,林志輝手下有不少辦事員、采購員都下了海,大多很快憑著原來天南地北跑采購結下的關系,成了小老板什麼的,基本都發了財。許錦林據說是里面混的最好的,這不連車子都買了,看來身家至少幾十萬了。
許錦林見到芳華,也很高興︰「呵呵,王芳啊!幾年不見,長這麼大了!不錯,還記得我許叔叔,不容易啊!」
芳華听他叫自己「王芳」也不好意思了。原來,小時候的芳華看了電影《英雄兒女》後,對里面的英雄王成和英雄的妹妹王芳都崇拜得不得了,于是非鬧著要改名叫王芳。林爸林媽當然不能讓她把姓都改了,沒同意。小芳華還逢人就說自己叫王芳,弄得不少人以為她真叫這個名字呢。後來,知道這事的叔叔阿姨也經常開玩笑地叫她王芳了。
許錦林又問林志輝︰「老大呢?那個小子小時候可夠淘氣的,把我養的鴿子都偷了去烤了吃。現在沒那麼淘氣了吧?」
林志輝笑說︰「別提他了,放暑假又跑藏族同學家里去玩了。這會在甘孜州呢!你可是難得回來,今天我陪你好好喝點酒!」
晚上,芳華去食堂打了點鹵菜,林志輝拿出珍藏的茅台酒,和老下級兼老朋友許錦林對飲了起來。林志輝酒量不大,只是意思一下。許錦林倒是酒到杯干,很是豪爽。
席間,聊到近況,許錦林感慨到︰「這兩年生意不好做啊。不知道中央什麼意思,看風聲還不知道要整頓到什麼時候去呢。」
林志輝勸道︰「你也不用擔心,憑你的本事,天南海北都認識的有人,總不會喝西北風的。而且我看中央也不能一直這樣下去,開放搞活還是會繼續搞下去的。」
芳華雖在一旁靜靜地吃飯,卻也不時听著他們的談話。她心想︰等明年老人家南巡後,中國又會是一片大發展的氣象了。許叔叔你忍過嚴冬,以後就會更好了。
許錦林這次其實也是有事求林志輝幫忙。原來,他也听說了科研所搞出的電熱寶的事情,他特意想來得到該產品的經銷權的。這一點倒也正中林志輝下懷,林志輝這里的人習慣了到處買東西,並不知道怎麼推銷產品。而許錦林這些年什麼生意都在做,經驗很豐富了。
而且林志輝不但對許錦林的能力有信心,對他這個人的人品也很放心。因為這麼多出去下海的人,只有許錦林還經常給老上級掛個電話問候一下什麼的。許錦林是個念舊、仗義的人,不但合作推銷的事情可以交給他去辦,林志輝還想把建設老點的事情交給他。
于是,說完了正事後,林志輝把芳華的那份計劃書拿了出來交給許錦林︰「小許,你看看這個!」
許錦林接過來,剛看了頭兩頁,就不禁「咦」了一聲。越看到後來,越是驚訝︰「這是您寫的嗎?這想法挺新穎的,既能利用現有資源,又能得到政府部門的支持!這個項目可以搞一搞啊!」
林志輝笑了︰「哪是我寫的啊,是我丫頭搗鼓出來的。」
許錦林更驚訝了︰「王芳?!真是她寫的?厲害啊!大學生就是不一樣啊!腦袋瓜子就是靈活啊!」
林志輝說︰「行了,就別夸她了!你對這個項目有沒有興趣?」
許錦林倒是猶豫了一下︰「當然是有興趣了!我也一直想做點實業,不想老是買空賣空的,沒意思!不過,我感覺這個項目還是需要不少資金。這我有點困難。」
林志輝耐心地說︰「這項目當然不可能你一家做成,我和所里領導談過了,他們原則上同意今後出一點資支持。你還可以找貸款和找人合作嘛!再加上我們單位和地方良好的關系,有些事情也可以開綠燈的!」
許錦林最後下了決心︰「老領導你都這麼說了,那我不但會做這個項目,還一定會搞好的。多則七八年,少則三五年,我想這里一定會大變樣的。」
芳華埋下了一顆改變的種子,「老點」的未來就這樣悄悄地改變了。
****************************
感謝書友覓馬、點心兒、右草衣人的打賞。
還有,看到書友特別用心地看我的文,挺開心的!感謝各位的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