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料敵于先
孟達是星夜兼程騎馬趕去給甘寧報信,成公英所率的大部隊顯然要慢一步,因為西涼軍不光是有鐵騎,還有步卒。按快速收藏」《》」
但是成公英在追擊孟達無功而返的情況下,自然會派出騎兵馬不停蹄地去武威警示韓遂。
結果成公英沒有在甘寧之前率軍回到武威,但他送信的人卻先甘寧一步來到武威給韓遂報了信。
甘寧率軍抵達武威,甚至沒有攻城就直接控制了武威。
韓遂逃了!
韓遂帶著他招募的新兵逃往西北,而留給了甘寧一個左右為難的武威。
城內群民激憤,對太平軍已經不能用不友好來形容,在甘寧率軍入城後,不到半日時間,就發生了超過十起民殺軍事件。
全城戒嚴,甘寧在進入武威後下達了第一個命令。
但凡在街上游蕩的百姓,全部下獄,抵抗不從者,就地格殺。
天氣悶熱令人煩躁,甘寧負手在帳中來回踱步,張遼愁眉不展,他二人也不知該如何面對現在的局面。
孟達罵罵咧咧地走進帳中,氣急敗壞地對甘寧拱手道︰「稟大都督,這狗賊韓遂逃走之前將他運不走的糧食全部分發給百姓,並且造謠大都督率軍來是要搶糧並奴役武威百姓,現在城里的百姓是听也不听咱們解釋,逮著機會就偷襲巡邏的守軍,這不,剛剛城北又有一起突發事件,百姓用滾水潑在巡邏兵身上,趁機奪刀殺了人,唉,大都督,該怎麼做,你還是拿個主意吧。」
甘寧與張遼對視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深深的無奈。
這韓遂人老成精,拉攏人心自有一套心得,從去年開始就在造勢,不過那時矛頭是對準馬超,而他對外掠奪馬超屬地資源來充實自己,另一方面來看,的確是對武威百姓有好處,至少他們不會被饑荒餓死。
韓遂向郭嘉借糧,這是諸侯之間的人情,而他用糧食接濟治下飽受饑荒之困有性命危險的百姓,則會讓百姓把恩情算在韓遂頭上。
武威空虛,韓遂加緊加快招募了一萬的亡命之徒作為新軍,可一旦武威被圍,韓遂自知死無葬身之地,因此他逃了,逃便逃了,卻也不能讓太平軍順利接管武威。
「我軍一向與民秋毫無犯,這是自太平軍成立以來主公親自下達的軍令,眼下的局勢是左右為難,放任百姓胡作非為則于我軍不利,嚴酷鎮壓若過激則會令百姓升起更大的怨憤,文遠哪,你有何高見啊?」
甘寧稱不上是束手無策,只不過面對百姓,方式方法若輕重拿捏不準,後果就很難預料。
張遼苦笑一聲,如今他也算盛名之下的名將,只可惜名將的光芒都在戰場上,對待百姓是民治才能的體現,讓他來做一個完全的決策,也難。
「呵,興霸就不要抬舉我了,我能有什麼高見?照我看來,現在我軍當務之急是以武威為中心橫面布防,將身後韓遂主力部隊剿滅在武威以南的區域,百姓嘛,听風就是雨,最易被蠱惑,所謂日久見人心,太平軍恪守軍規嚴于律己,犯事的百姓依律法處置,我軍暫且觀望下去,應該會有百姓不斷認識到太平軍絕非韓遂宣揚的殘暴之師。」
甘寧听了之後沉思半晌,同意了張遼的說辭。
倒是孟達微微搖頭並不是很樂觀,他的家鄉就在關中,對西北民風有著非常清晰的認知,可以說西北經歷了二十多年的動蕩,百姓早就對官家的看法十分厭惡,反倒更傾向接受獨裁軍閥的統治,太平軍不用過重的刑罰嚴加懲治以儆效尤的話,很可能會讓百姓滋生更強的反抗心理。
孟達沒有出言道出他心中所思,因為他也沒有應對方案,眼下頭等要事是解決身後韓遂的主力部隊,其他的事情暫且擱置,還是不要節外生枝的好。
翻開地圖,俯身望去,甘寧看著武威周邊的地域形勢,抬頭說道︰「如果祖厲的敵軍沒有去攻打金城,那麼他們即便向西北撤退,也肯定料到我軍在武威以逸待勞準備伏殺他們。二位,若是現在橫面布防,我軍將兵力分散,即便真阻截了敵軍,恐怕也難以將敵軍剿滅,我認為應冒險一搏,集中兵力,在敵軍撤退的路上直接決一死戰。」
太平軍有兵力優勢,如果不將這個優勢發揮出來,化整為零的話,等同給了敵軍逐個擊破的機會,西北遼闊,戰場多為平原,西涼鐵騎若從四面八方沒有章法的沖殺,就算太平軍有強弓勁孥,恐怕也會陷入被動的局面。
孟達同意地點了點頭,可他望著地圖半晌,毫無頭緒,武威向東向西橫面數百里,該去哪里設防?哪條路會是敵軍必經之地呢?西北的平原哪兒都能走,如何孤注一擲打這一場仗是個棘手的問題。
張遼俯視地圖許久之後,伸出手來在武威東面一塊地盤食指輕輕點了點。
甘寧見狀哈哈大笑。
「英雄所見略同啊,文遠所思亦我所想。敵軍撤退的必經之路,應是長城之外。」
自戰國時代便有長城,秦國的萬里長城更是歷史上光輝一筆功績,而在漢代,河西走廊也有長城,不過這里的長城是逐段分建,並沒有連成一條。
在武威東面,就有長城,西北走廊長城的建立就是為了防範羌胡氐等外族入侵。
有了這一段河西走廊的長城作為界點,要做出一個判斷,敵軍是走長城內還是走長城外。
「假若敵軍是救援武威,那麼必走長城內的道路正面而來,但如果敵軍不救武威,為了避開我軍的圍追堵截,則必走長城外的草原。」
張遼自信地分析道。
甘寧認同地點了點頭,但孟達有些疑惑,問︰「武威有難,韓遂有性命之危,後方的敵軍難道就不管不顧韓遂的安危了?」
這畢竟是一個信息傳遞緩慢的時代,韓遂逃走的消息不一定會立刻傳到成公英的耳中,即便傳到了,也有可能是成公英已經走進了太平軍的防區。
對此,張遼淡然道︰「主公說過韓遂帳下有能人,能夠在祖厲屯兵意圖釜底抽薪,那麼這個人肯定身在祖厲的敵軍之中。這樣一個非凡之人,他難道不清楚韓遂的作風?恐怕他早就料到韓遂面對我軍來襲會做出的反應,必然是逃命!既然如此,我軍後方的敵軍,恐怕不會來救武威了,他們會從長城外繞過武威向西北而去與韓遂匯合。」
「正是如此!」甘寧一錘定音,決定了與韓遂主力大軍決戰的地點,長城之外,草原之上。
孟達一臉敬佩地對張遼和甘寧拱手道︰「二位將軍將略高超,在下自嘆不如啊。」
行軍打仗要冒險,作為主帥要做出判斷,而判斷必須有依據,不能憑喜好和無根據的揣測來部署。
韓遂是在成公英派出騎兵來送信後便果斷撤退,並讓送信人回去將這個消息帶給成公英。
一來一回,成公英帶著韓遂麾下八部將中的四位率軍返回西北,行程刻意放緩了些,就是謹慎起見想要先得到回報再做決定。
假若韓遂真的身陷武威有性命之虞,成公英即便知道前方有埋伏,恐怕也要硬著頭皮去救主。
而送信回來的人將韓遂率新軍逃出武威的情報告知成公英後,成公英心頭大石落地,招來馬玩楊秋張橫李堪四將,一同商議如何越過武威逃去屋蘭與韓遂匯合。
這四個將領顯然沒什麼高明的策略,但是听到韓遂無恙,也就開始思考怎麼保住自己的小命。
前面武威肯定已經淪陷,他們總不能再向著武威去吧?
四將一致認為應該繞道而行。
成公英左右難以決斷,有了武威東面長城的這個界點,東西兩條路,走哪條?
西面是要經過武威,東面是從草原繞過去。
成公英有些慌亂,久久難以平靜。
這個時候要做出決斷,就是一場死胡同似的思維較量。
太平軍若中規中矩,那肯定在武威一帶設防,走長城西面,就是送死。
太平軍中若有智謀高深之人,假若偏偏在長城東面設防,那走草原反而是自投羅網。
二選一的考量是在料敵是否準確的基礎上,成公英絞盡腦汁,最後決定走長城東面的草原。
因為他想到了祖厲外的大勝,那一場大勝來看,太平軍攻伐西北的戰略略顯謹慎,以此來推斷,對方步步為營的策略下,在武威不設防而去長城外阻截他,顯得過于冒險了。
三日後,長城之上,天光明媚,甘寧與張遼站在烽火台上遙望東面,每隔半個時辰就有士兵上來稟報敵情。
「稟大都督,南面四十里外發現敵軍,騎兵打頭步卒在後,觀其規模,約莫兩萬。」
「再探!囑咐探馬斥候,千萬不要曝露行蹤,若是打草驚蛇讓敵軍跑了,軍法處置。」
甘寧眼中綻出久違的戰意,待士兵下去傳令後,他轉過身望向張遼,笑道︰「文遠料事如神吶。」
張遼輕笑搖頭道︰「你我就不要在這里互相吹捧了。還是趕快排兵布陣吧。」
甘寧想了想後說道︰「馬超率銀翎飛騎從後將敵軍逼向西北,孟達率弓箭手從北面將敵軍逼向長城這邊,西北面的主力部隊弩兵就由勞文遠統領作戰。」
听到這個部署,張遼微微皺眉。
吳懿呢?
j小說騎士
第四十章料敵于先
第四十章料敵于先,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