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國的無敵特種兵 第四八七章 誓讓天下有鹽吃

作者 ︰ 終南道

被秦宜祿這麼一提醒,趙興開始認真思考食用鹽這個關乎到國計民生、卻一直沒有被他所重視的問題。**!。*

趙興隱約記得後世普通百姓吃的主要是井鹽和海鹽,而且大部分還都是經過清潔處理並且加入了少量的碘,好像是可以防止大脖子病。之所以鹽能賣的那麼便宜,跟國內鹽礦儲量巨大,以及海水曬鹽方便有關。

趙興還想起了上一世某個島國一場海嘯過後,因為核電站泄漏,結果在國內出現了瘋狂搶鹽的可笑場景。由此他還聯想到中國許多朝代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大都實行鹽業專賣制度,以嚴刑峻法控制著鹽的產銷,以徭役的形成強迫鹽戶產鹽,生產者役作極苦,還要負擔繁重的鹽課,因而嚴重地阻礙了生產的發展。

看來鹽這個東西平時不起眼,一旦缺少的時候,還真是能讓人們瘋狂呢。

隨後,趙興和秦宜祿兩人單獨談論了涉及到鹽行業的一些具體情況。經過大半夜的了解,趙興總算是對漢代制鹽業有了詳細和全面的認識。

原來漢代時候,百姓食用的鹽主要來自並州等地的鹽池、益州的井鹽以及少量的海水曬制的鹽。這個時代海水曬鹽並不是主要渠道,而且因為海水雜質較多,制作出來的鹽顏色渾黃,不像鹽池和深井所產的鹽潔白如雪,所以也不受百姓的待見,只是窮苦人家才吃。

趙興還通過秦宜祿介紹,得知大漢如今最掙錢的地方竟然就緊挨著晉國,是被朝廷直接控制的河東郡安邑縣南邊的鹽池!這個地方每年出產大量的鹽銷往北方各地,為大漢朝廷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當然了,除了河東郡的鹽池之外,晉國境內也有一些小型的鹽池,但是因為生產工藝簡陋,產量不高,最多能夠保證自產自銷。

趙興問秦宜祿︰「晉國如今儲備的鹽夠我們用多久?」

秦宜祿思考片刻,回答道︰「如果不考慮繼續生產的鹽,現有的儲量可以供百姓食用半年。」

「那就從府庫中緊急調運三個月的儲量到受降城!」趙興放佛下定了一個決心,毫不猶豫地給秦宜祿下了命令。

「還是要腌制咸肉?」秦宜祿有些不甘心地問。

「是的,必須要腌制。因為我可以保證過不了三個月之後,鹽的價格將會直線下降,總有一天會便宜到全天下敞開供應,老百姓人人都不會為沒錢吃鹽而發愁!」趙興十分自信地回答秦宜祿。

听趙興這麼說,秦宜祿還以為他準備發動一場針對河東郡的戰爭,將盛產鹽的安邑縣給攻佔下來,于是急忙說道︰「還請主公三思而行,為了這次救災,咱們犯不著跟朝廷翻臉,動搖了三年內政建設的既定方針!」

趙興听完秦宜祿的話,有些哭笑不得,只得再進一步解釋道︰「你這次可是想偏了!誰說想吃鹽就得把河東郡給打下來?天下能制鹽的地方多了去,制鹽的方法也多了去,這次我就讓你開個眼界,看看我是如何把朝廷的鹽池給徹底擠垮!」

安撫了受降城的百姓之後,趙興繼續讓高順帶著部隊與炎晟師合在一處,按照砸雪成冰的辦法向北突進,在他們後面則跟著運輸救災物資的運輸隊。這些物資既可以供開路的部隊消耗,而且可以沿路救濟被大雪圍困的小部落。等第一批物資快要消耗完畢時,後續從晉國各地籌備的物資便會陸續運抵受降城,確保了開路部隊始終不會陷入危險之中。

又過了七天,開路部隊已經向北推進到了大雪深可埋人的地方,再向北走已經沒有太大的必要,于是開路部隊折向東行,準備在大漠之中開闢出一個環形的救援通道,盡最大可能地救助被大雪圍困的牧民。

一直讓趙興牽心掛肚的飛虎軍終于有了消息,結果卻是虛驚一場。當天氣發生變化的時候,飛虎軍正游蕩在幽州北方原來屬于遼東鮮卑人的地盤之上。軍師李鐵柱是個鬼靈精,一看雪有越下越大的跡象,便立即建議呂布帶著大軍向南撤退。

飛虎軍向南撤退的過程中,郁悶地發現風雪竟然沒完沒了地追著而來,最後索性跑進長城之內,一口氣到了右北平郡,躲進了駐扎在這里的熊羆軍營中,正好躲過了一場大雪災,順帶著還騷擾了徐庶一把。

在趙興的親自指揮下,北方的救災行動有條不紊地進行,而他也從這件事情上轉移注意力,將目光盯在了制鹽大計上。

趙興通過緊急傳的方式,要求臥虎鋼鐵廠生產制作五萬個剛剛被發明定型的蜂窩煤爐,同時給平城(今山西大同附近)的官辦煤礦去了一封緊急生產蜂窩煤球的命令。

趙興還給上黨陶瓷廠去信,要求定制二十萬個能盛放至少四十斤重量的大砂鍋,最遲在今年六月份全部交付臥虎城太傅府使用。

所有接到趙興命令的部門和相關負責人,對于趙興這麼著急地要求他們生產大量不知用途的產品都十分的不解,包括秦宜祿和劉繼禮。

其實趙興做的這些準備都是在為大量生產食用鹽做準備。晉國距離海邊還有上千里路之遙,而且北方的日曬強度和氣候並適合海水曬鹽,所以短時間內想要立足晉國大量提高鹽的產量,那就只有一條道路可走——煮鹽!

煮鹽比起依靠日曬和風吹來曬鹽,生產周期可以縮短到十分之一甚至更短。煮鹽的工藝流程並不復雜,只需要三個主要材料即可︰含有鹽分的干淨鹵水、煮鹽用的盛水器皿、柴火。但是煮鹽最大的問題就在于成本過于昂貴,在蜂窩煤爐和沒有被使用之前,依靠木材煮鹽不僅十分辛苦而且耗費的木材也是個驚人的支出。

但是趙興讓人生產的蜂窩煤爐和大砂鍋將會大大降低煮鹽的成本,而且會讓人輕松很多。對于生活在礦山之上的晉國人而言,整個晉國的地底下埋藏的煤礦足夠人們用上幾百上千年都不用擔心資源枯竭,所以趙興用燒煤來取代柴火煮鹽便有效降低了成本。而且使用蜂窩煤爐的好處在于火力均勻,不像柴火在灶膛中燃燒,時時需要人看在旁邊,而且煙燻火燎的非常折磨人。

使用砂鍋煮鹽也是一個很好的降低成本的辦法。如果使用鐵鍋煮鹽,用不了多久鍋就會被鹵水腐蝕壞掉,而砂鍋作為陶瓷制品,就不存在這個問題。特別是粗糙一些的砂鍋,生產成本十分低廉,卻絲毫不會影響到制鹽的質量和速度。

按照趙興的設想,今後在晉國境內所有小型的鹽池周圍,都架設上汲取鹵水的陶瓷管道,使用風車和龍骨水車提水,輸送給每家煮鹽的大水缸。然後這些專門生產鹽的家戶,每家在院中擺上一排蜂窩煤爐,在爐子上擺著大砂鍋,鍋里燒的是咕咚咕咚的鹵水。如果整個煮鹽形成了產業化和流水線作業,一個成年人每天能夠煮出來三十到五十斤的精致雪鹽。

雖然鹽是人們必須的調味品,但一個人撐死了一年能吃掉十斤到十五斤的鹽。也就是說,按照趙興設計的這套煮鹽辦法,一個不需要力氣多大的勞力一年生產的鹽可以供一千五百人到兩千人食用。晉國加上涼國和幽州目前是六百五十萬人口,那麼只需要四千多人專門用來煮鹽就夠大家食用,而趙興計劃讓兩萬人專門從事制鹽!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兩萬人一年煮出來的鹽可以供應三千萬人口食用!而大漢此時的總人口估計也不會超過五千萬,如果趙興想刻意壓低鹽價,那麼他對劉繼禮提到的整垮朝廷專營的安邑鹽池也不是什麼玩笑話。

而且,趙興還有更為完備的制鹽計劃。等他將來完全控制住徐州之後,便可以大範圍地使用海水曬鹽的方式,進一步降低制鹽的成本,到那時,他讓全天下百姓吃上廉價鹽的誓言便會成為現實。

百度搜索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回到三國的無敵特種兵最新章節 | 回到三國的無敵特種兵全文閱讀 | 回到三國的無敵特種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