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災民,朝廷最好每人發放一定的銀子,讓他們回家鄉繼續種地,畢竟土地是農民的根本,也是國家的根本。(.更新我們速度第一)他們回到家鄉也還是秋天,可以種些比較耐旱的莊稼,比如紅薯、高粱、蠶豆;如果來不及,冬天還可以種些冬小麥、大麥、蕎麥、扁豆。來年春天應該有的吃。」劉小丫在剛才示範的一橫下添了一豎。兩千兩了,本回來了!這要感謝父親,經常讓他們姐弟參加各種勞作。農村的生活就是好!
「你對干旱有什麼好的想法?」皇甫離洛倒了杯茶給她。
「**是可以避免的!」劉小丫意味深長地看了皇甫離洛一眼,「天災就不可能了。(請記住的網址.)但可以利用人類的智慧,減少天災帶來的傷害。這次的干旱,如果事先儲存了足夠的水,莊稼也不會旱死了,農民也不會離開家鄉了。」
「具體說說?」
「這個我也不是很精通,只是我們家鄉的一些做法。比如,可以在地勢較高的山上挖水庫,就是很大很大的水塘,儲存雨水。附近各村,挖通較深的溝渠,與之相通。踫到干旱季節,可以打開水庫的閘門,不用時再關上。」如果是現代,來個人工降雨,一切OK了。劉小丫家鄉的水庫,現在變成了魚塘。那些溝渠,也只是歷史的一種見證,她從沒見過水庫放過水,這些只是父親平時的講解。
「還有呢?」皇甫離洛絕對是個好學生。
劉小丫的教師感一下子就上來了,也不記得要記數了,掄起袖子,手舞足蹈,唾沫橫飛。
「在地勢較平的地方,也可以挖些水庫,當然不用像山上的那麼大。可以做些水車,不知道你們這里有沒有水車,是這樣的。」說著,用筷子在牆上劃起了水車。水車在漢代時就有雛形了,三國的孔明改造完善後在蜀國推廣使用,隋唐時廣泛用于農業灌溉。天龍朝是個斷層的朝代,不知道有沒有水車。
「像丘陵地帶的,可以挖個小潭,一定要深,和水井類似,但面積要比水井大。可以用戽斗,這樣的。」戽斗出現的時間不是很清楚,但在宋朝很普及,劉小丫邊劃邊講解,「用竹篾、藤條等編成,略似斗,兩邊有繩,使用時兩人對站,拉繩汲水,也有中間裝把供一人使用的。」
「累死了!」劉小丫趁著皇甫離洛看她作品時,拿起水壺直接往嘴里灌。這一千兩真不好賺,又是講解又是作畫,還要搜索那些遙遠的記憶,要不是有三十幾年的農村生活,這一千兩就泡湯了。但願天龍朝沒這兩樣東西,要不她的銀子啊!說到底,一切都是看在銀子上,現代那十幾年的教師也白當了。為人師表啊!
「主子,外面有個叫林義的人找劉公子。」秦掌櫃敲門進來。
「林義?快快快,讓他進來!」說著讓人進來,她卻往外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