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穗彎彎一片黃,
秋風邀雨過田莊。
此生已付農家樂,
早帶妻兒趕割忙。
秋風一眨眼,大地披上了金色衣裳。夕陽西下,小山村里,牛羊徐徐歸村。柴門外,慈祥的老人拄著拐杖,正在迎候著放牧歸來的孫子。麥子香味四飄,那畝畝莊稼,遠看好似翻滾的千層波浪。麥田里的野雞叫喚著自己的配偶,桑林里的桑葉已所剩無幾,蠶兒開始吐絲作繭,營造自己的安樂窩。田野上,農夫們三三兩兩,扛著鋤頭下地歸來,在田間小道上偶然相遇,親切絮語。
在小山村附近的黃土大道上,一輛馬車正緩緩向荊州方向行駛,三四十家丁慢帶馬,前後左右,不敢輕離。一陣嬌女敕的歡笑,夾著一個男子的哈哈大笑,飛出馬車外來。
這馬車內坐的是一家四口人,乃是一對夫婦帶著兩個女兒。其中老者越有五十來年紀,長著白淨臉兒,三捋長須,身著一身官服。盛裝婦女雖然年數已大,卻也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兩個小女孩長得是花一樣的容貌,玉一樣的肌膚,以後絕對是顛倒世人的主。
「爹爹,這外面的景色很美。」年齡更小的粉妝玉琢的小女孩摟著老者的脖子撒嬌道,她又轉過頭,對身邊略大的少女問道︰「阿姊,你又在看《漢書》嗎?」做姐姐的頭也不抬,只是點了點頭。
「這一路上車馬勞頓的,你這孩子還看書看得如此入迷。」在一旁的母親發話了,她搖了搖頭。
「娘,你不知道,阿姊最愛看漢朝宮廷的故事,尤其是那呂夫人,她的故事阿姊都說與我听了。」小女孩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嬌生慣養,天真無邪。
「爹,娘,女兒不想叫二娘,女兒想另取一個名字。」正在看書的大女孩突然放下手中讀物,鄭重地向父母說道。
「哦,二娘想叫什麼名字呢?」老者慈愛地看著初長成的女兒。
「女兒想取名為‘曌’。」
「照?這作何解呢?」
「此乃女兒所想的新字,上邊為日月,下面為空,取義「日月當空」,女兒想像那太陽和月亮一樣普照著萬里江山」。少女眼楮閃亮,態度很認真。
「小女兒家胡鬧!」婦女輕斥了女兒一番。
原來那身著官服的老者乃是新上任的荊州都督武士,這武士發跡的經歷也稱得上傳奇。在他年輕的時候,正趕上隋煬帝統治時期。隋煬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有個毛病,就是好大喜功,喜歡大搞基本建設,到處修建離宮別館。特別是他修建東都洛陽,對建築木材的需求量特別大。武士是個精明人,他看準了這個商機,開始做起長途販運木材的生意,借此發家,一夜暴富。
後來李淵太原起兵,武士傾其所有,把萬貫家產都獻給李淵。他的投資非常及時,李淵做了皇帝後,論功行賞。武士雖然沒有什麼戰功,但是一直主持軍需,保障後勤,也成了十四位太原元謀勛效功臣之一。
武士中年得志,婚姻卻是不順。自他做了工部尚書以後,首任妻子相里氏一病不起先他而去。唐高祖李淵便親自給他做媒來了,經過千挑萬選,最後就選中了楊氏夫人。
楊氏是什麼背景?她是隋朝四貴之一觀王楊雄的佷女,楊達的女兒。她的伯父和父親都是隋朝的宗室,也都做過宰相。算是正宗的金枝玉葉。楊氏少有大志,小的時候不喜歡做女紅,喜歡閱讀文史書籍,因此被家里的長輩認為是「隆家之女」。但奇怪的是,這麼優秀的女孩在婚姻方面卻是高處不勝寒,她跟武士結婚的時候,「芳齡」已經四十有四了。
晚婚的楊夫人生育能力頗為了得,以四十多歲的大齡,還一連生下了三個女兒。大女兒已嫁給了賀蘭氏,如今跟在楊氏身邊還有兩個年齡尚小的女兒武二娘和武三娘。
那要造新字給自己取名的乃是武家的二小姐武二娘。二娘自幼讀得滿月復詩書,行坐端正,像同時代的所有官僚人家的少女一樣,過著無所用心、養尊處優的生活。
武士最初是三品的工部尚書,在長安當官,唐高祖晚年,他轉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從此離開了京城。此後,他陸續擔任過豫州都督、利州都督,現在也奔赴荊州上任。從現代的地理概念來看,揚州在江蘇,豫州在河南,利州在四川,荊州在湖北。由于武士四方為官,武二娘也就追隨著父親跑遍了半個中國,絕對可稱之為「行萬里路」。又因為她的母親楊夫人喜歡文史,不擅女紅,家庭的耳濡目染,母親的言傳身教,必然對女兒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武二娘也像母親一樣熟讀文史,便可稱之為「讀萬卷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然是增長見識與才干的最佳手段,這使得武二娘較之一般官僚人家的少女更加聰明和勇敢。
如果二娘一直在這樣的家庭里長大,然後依據門當戶對的原則嫁給一個門戶相當的人家,她的智慧和勇氣也終究會消磨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然而二娘卻一直不甘于平凡,她充滿了強烈的渴望,恨不得化成蒼鷹,飛到廣闊的天空中,飛到可觸可模的未來生活……
唐太宗即位之初,國家經過隋末以來的戰亂,經濟凋敝,民戶凋殘,與西漢初年的經濟形勢有著極為相似的情形。隋朝的富庶與強盛,在隋末之亂中化為烏有。
然而太宗即位後大力發展經濟,采取了一系列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使得農業生產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貞觀四年,關中地區農業獲得豐收,流散人口相繼返鄉務農,米斗不過三四錢,牛羊遍野,人若是出遠門也不用帶干糧,走到哪里都有熱心人招呼。
太宗看了上報的文書後大喜,設宴招待群臣。
電腦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