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樞一木匠 第四十三章 援兵入黔

作者 ︰ 鳳之翼

「大人,您這話說到哪里去了,小的怎敢欺上瞞下,確實是巡撫大人公務纏身,無暇接見大人,要不然小的再去幫你通傳一聲,看看巡撫大人現在是否有空……」小兵乙小心地說道。

「呵呵……」岳肅冷笑一聲,說道︰「你這一去,怕是又不見蹤影。你既口口聲聲稱王大人公務纏身,那本府多嘴問一句,他在此有何公務?難道還比貴陽失陷更重要嗎?」

「這個、這個……巡撫大人在忙什麼公務,小人也不太清楚。」小兵乙低頭答道。聲音比先前又小了不少。

「你且給我讓開,本府現在就要拜見巡撫大人,戰事緊張,刻不容緩,若是誤了軍機,你擔待的起嗎?」岳肅伸手一推,將那小兵推到一邊,跨步便朝前走。

帳篷外邊並不止這一個士兵,不遠處還站著十幾個,見岳肅來硬的,他們一擁而上,攔在岳肅面前。岳肅絲毫不懼,冷哼一聲,說道︰「本府從貴陽突圍而出,叛匪千軍萬馬尚無法阻擋我的去路,爾等難道還想攔住本府。給我讓開!」

「大人,我等軍令在身,恕難從命,還請大人不要為難我能。」小兵乙從後面跑了上來,為難地說道。

「本府現在定要面見巡撫大人,我倒要看看,如果本府硬闖的話,爾等是不是有膽將本府斬殺!」岳肅說著,徑直向前走去。

帳篷里的金蟬等人現在也沖了出來,一起護在岳肅的身邊,擋在對面的士兵們,一時也不知該怎麼辦。畢竟岳肅是五品知府,誰敢傷他毫厘。

「現在國難當頭,叛匪肆無忌憚,殘殺百姓,爾等身為朝廷官兵,不思沙場報國,卻在此阻撓本府,究竟是何意圖?我看你們定是被叛匪買通,在此欺上瞞下,貽誤軍機!本府現在就要為國鋤奸!」岳肅說完,抄手抽出金蟬肋下的佩刀,作勢朝對面的一名士兵砍去。

那士兵嚇了一跳,忙向後退卻,岳肅跟著左右須砍兩刀,逼退兩名士兵,他趁此機會,一個箭步鑽出空檔,回手將刀一撇,直奔中軍大帳沖去。

「攔住他!攔住他!」小兵乙一見岳肅跑了,忙大聲呼喊,帶人遇追。

金蟬幾個立刻搶步上前,將人攔住。金蟬笑呵呵地道︰「幾位老兄,大家也是同是為朝廷效力,何必去截我家大人。他見了巡撫大人,定有話說,」

「可是……可是……」

趁著功夫,岳肅又沖出老遠。畢竟和別的文官不同,岳肅的奔跑速度不是一般的快,前面踫到士兵阻攔,他也毫不退縮,沖到跟前,將人一推,又繼續奔跑。他是朝廷知府,士兵也不敢真的動刀動槍,只能眼睜睜地看他從身邊沖過。

巡撫大帳,岳肅雖說不清楚在什麼位置,但也知道,肯定是行轅內最高、最大的帳篷。放眼望去,目標倒也好找。不一刻功夫,岳肅便跑到一座極為寬敞、華麗的大帳之前。帳篷前,左右有數十名士兵在此護衛,他們一見身穿官服的岳肅跑來,都是茫然,似乎行轅里並沒有這一號人物。當然,也不是每個士兵都知道岳肅到來的消息。

有個把總上前一步,攔住岳肅,客氣地道︰「這位大人請留步,這是巡撫大帳,不知大人來此有何貴干。」

「不知巡撫王大人可在里面?」岳肅反問道。

「正在里面。大人有什麼事?」

「還請通傳,就說貴州銅仁知府岳肅在外求見。」既然在里面,那就好辦,人都到你的營帳門口了,就不信你還不見。

岳肅的聲音不小,營帳里面的人當然能夠听見,不等把總進去通傳,就听里面有人說道︰「請岳大人進來。」

把總讓開去路,岳肅昂首入帳,進去一瞧,大帳正中坐著一個五十多歲的老者,老者身穿錦雞補子的朝服,料定必是新任巡撫王三善。在下首,坐著一個書生打扮的中年人,不用說,肯定是幕僚。

岳肅上前一步,沖上拱手,「下官銅仁知府岳肅,參見大人。」

「岳大人免禮,請坐。」當中高坐的王三善和藹地說道。

岳肅下首另一端坐下,又听王三善說道︰「本部院今日實在太過繁忙,所以一直沒騰出功夫接見岳大人,此刻剛忙完,正打算派人去請,沒想到竟自己來了。也好,不知岳大人急著見本部院,所為何事呀?」

王三善的客氣話,岳肅豈會听不出來,要是自己不硬闖過來,在那傻等,還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眼下對方客氣,自己當然也要客氣,岳肅公瑾地道︰「回王大人,下官奉代巡撫李大人軍令,突圍求見,只請王大人火速發兵,馳援貴陽。」

「貴陽被圍,本部院也是心急如焚,奈何現在手上只有兵馬三萬,實是杯水車薪。所以本部院想等湖廣、廣西的援兵到來,再行出兵馳援。」王三善一直按兵不動,實則也是這個意思。

「大人此言差矣,現在貴州半壁土地已落叛匪之手,百姓涂炭,流離失所,下官來懷化的路上,見到叛匪肆無忌憚,所過村鎮皆被屠戮,真可謂是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現在貴陽城被叛匪包圍,城內兵微將寡,糧草即將耗盡,朝夕之間,便有覆滅之險。大人身為貴州巡撫,難道就能坐視不理嗎?倘援兵一日不到,大人就坐等一日,只恐時日一久,貴州全境皆淪于叛匪之手!」岳肅大義凜然地說道。

「你說的道理,本部院豈能不知,只是現在叛匪實在勢大,我軍人少,若貿然深入,豈不是白白葬送性命。岳大人,要不然你先在此等候幾日,本部院再次行文催促,半月之後,若仍無援兵到來,咱們在長計議。」王三善面帶笑容地說道。

從貴州月兌困到今日,已有半月,再等上半個月,貴陽城內的糧草,怕是已經不濟。要知道兵馬雖少,城里的百姓實在太多,剩下的軍糧,一分攤下去,實在支持不了幾日。

岳肅略一思量,想出說辭,微笑地道︰「王大人,再等幾日,對下官來說倒也無妨,只怕大人性命難保。」

「岳大人何出此言?」王三善不解地道。

「王大人身為貴州巡撫,治所自是在貴陽,倘貴陽一失,大人還有何資格自稱貴州巡撫。大人留在廣西境內按兵不動,起碼是個畏敵不前之罪;放任叛匪橫行貴州,縱匪之罪,也是難辭其咎。到時朝廷追究下來,若不將大人抄家問斬,怕是都難以平民憤!」說到最後,岳肅抑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嗓門又大了起來。

「放肆!有你這麼和巡撫大人這麼說話的嗎?」這次不等王三善說話,坐在下首的幕僚就大聲斥責起來。

王三善的臉色現在也不好看,一沉如水,他抬手道︰「亭顏,岳大人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

「想我身受皇恩,被委以重任,出任封疆,如坐視轄地叛匪橫行,百姓朝不保夕,還好什麼資格自稱貴州巡撫。岳大人,本部院已經決定,克日出兵,進發貴州。只是前敵之事,我並不太清楚,你是從貴陽突圍出來的,那里敵情如何,可否詳細述與本部院知曉。」王三善身為新任貴州巡撫,宦海多年,有什麼事能不清楚。貴陽城一破,他這個巡撫要是還留在懷化,不被朝廷當作替罪羊拉出去砍頭,才出來鬼了。不進必死,進或許還有一線生機,起碼落個青史留名。權衡利弊,最終還是決定出兵。

看到王三善答應出名,岳肅自然高興,馬上將自己所了解的叛匪情況,一五一十地講于王三善听。其內容無非是叛匪人數雖多,但戰斗力極弱,幾次攻城,都無功而返,扔下大堆尸體。叛匪攻城不下,只好分兵襲擾周邊,洗劫村鎮,屠殺無辜百姓。叛匪攻打銅仁的事,岳肅更是要提,自己率領城內百姓,就能抵御叛匪攻城,略微得到周邊苗寨的幫助,便可以將敵寇全殲。有此可見,叛匪即便人多,也就是能欺負百姓的紙老虎,沒什麼可害怕的。大人只要出兵直搗貴陽,到時內外夾攻,定可破敵。

听完岳肅的述說,王三善的心,好歹增加了一份自信。再怎麼說,岳肅一個文官,都能突圍傳信,出入于無人之境,由此也能想到,叛匪的實力如何。

王三善當即傳令,明日校場閱兵,誓師入黔。

誓師大會,也就是喊些鼓舞士氣的口號,這一點王三善的水平並不差于岳肅,他的口號是「失去了城池,我們將死于法,進攻敵人,我們有可能死于敵,同樣是死,何不與敵拼死呢!」

這番話得到眾將士的熱烈相迎,三萬人馬放聲吶喊,聲音響徹天地。

王三善點兵派將之時,岳肅親自請纓,願為前部,王三善手下也沒什麼名將,先鋒是個危險的工種,你岳肅想干,給你就是。遂分兵四路,以岳肅為前部,明日出征。

叛匪只佔據貴州大半,靠近廣西的領土,還在明朝手中。入黔之後,大軍一路過了石阡,才先後遇到叛匪。這些叛匪多是些趁火打劫之輩,殺些手無寸鐵的百姓,洗劫的村鎮倒是不在話下,遇到正規軍,根本是不堪一擊。岳肅所過之處,先後斬殺叛軍數千,對待俘虜,岳肅是一視同仁——殺!

這一日,兵馬來到新安。新安是通往貴陽的必經之路,守在這里的是叛軍悍將阿成,並五萬大軍。

岳肅一邊寫信給王三善,請他率軍速速接應,一邊趁夜奇襲叛匪大營。這一戰,從深夜殺到天明,起初岳肅偷襲得手,大戰上風,無奈阿成實在彪悍,力戰不退,當發覺明軍兵少時,叛軍士氣大增,和明軍死戰到底。

敵眾我寡,天亮之後,明朝眼看要被全殲,關鍵時刻,王三善統左中右三軍殺到。叛軍已疲憊不堪,無力抵擋,全線崩潰,岳肅親斬阿成首級,叛軍更是膽寒,四下逃竄,死傷無數。

佔領新安,前邊是雙叉之路,向右可通往貴陽,向左可直抵安邦彥的帥營所在——龍里。

經過新安一戰,明軍雖士氣高漲,但死傷不小,尤其是岳肅的前部,五千人馬死傷大半。不少將領表示,應該留在新安等待援軍,現在畏敵不前帽子,肯定是扣不到自己頭上了。當然也有少數將領表示,應該趁我軍士氣正旺,一舉殺向貴陽。

王三善認為眾將說的皆有道理,始終委決不下,最後征詢岳肅的意見。岳肅說出一個令人無法想象的意見,不去貴陽,也不在此等候援軍,而是直搗黃龍,趁敵不備,殺向龍里。

「王大人,下官認為,安邦彥絕不會想到我軍敢攻擊龍里,我們出其不意,定能一舉殲滅敵酋。貴州之亂,也可一戰而平。」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末中樞一木匠最新章節 | 明末中樞一木匠全文閱讀 | 明末中樞一木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