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寶以雷霆手段鏟除地方惡霸,又迅速安撫百姓,還拉上當地士紳官員一起幫忙,這幾下手腕令袁世凱刮目相看。于是,在袁世凱的授意下,周學熙也放心地開始進行北洋煙草和中華聯合煙草的合並事宜。
合並後的煙草公司改稱中華北洋聯合煙草公司,由聯合煙草公司下屬的振華機器公司煙廠、上海的三星煙廠、德隆煙廠、天津愛國煙廠、廣州南洋兄弟煙廠和北洋煙廠組成。但是對外一致宣稱是並入北洋煙廠,因此各廠生產的香煙全部享受北洋煙草公司的政策優惠,按照煙絲收稅。
公司的管理層由三星煙廠經理王慶豐、德隆煙廠劉樹屏、愛國煙廠黃思永、南洋兄弟簡照南和北洋煙草、振華機器公司的經理組成。振華機器公司方面,煙廠的管理由胡之春管理。而北洋方面,袁世凱也挑了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熊希齡
熊希齡,字秉三,別號明志閣主人,湖南省鳳凰縣鎮竿鎮(今沱江鎮)人,他天生聰慧,被喻為「湖南神童」,清光緒年間先中舉人,繼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受梁啟超、唐才常的影響,主張維新立憲。
春風得意的熊希齡還來不及勾畫自己的錦繡未來,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了。熊希齡痛苦地發現,在這滅國亡種的緊急關頭,慈禧竟然還在為自己的六十慶典而大肆耗費本當用來充實武備的大筆財富。這一丑陋的場面,讓軍人家庭出身的熊希齡感到自己受到了巨大的侮辱,他胸中的血性被激發出來,感慨說國家都要滅亡了,讀書有什麼用?恰在此時,湖南巡撫吳大電奏朝廷,請統率湘軍入朝作戰,暗弱的清廷如獲救命稻草,當即應允。但這熱情被兩江總督劉坤一澆滅,失望的他告假還鄉。不久,讓當時湖南人驕傲的湘軍在對日戰場上一敗涂地,清政府以簽定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而告終。這一慘痛的失敗,讓熊希齡從信賴清政府的迷夢中驚醒,他很快轉入了要求改革政治的陣營。
1896年,熊希齡給當時的洋務派首領、兩湖總督張之洞上書,強烈要求變法維新,他本人隨後也正式投筆從戎,被張之洞委為兩湖營務處總辦。在這個崗位上,熊希齡認識到了當時軍隊的各種積弊,于是撰寫了《軍制篇》,強烈要求改革軍制,以增強清軍的戰斗力。這一軍事著作,被時人認為是「于古今中外軍事融會貫通」,堪為「中國改革新軍的嚆失」。
百日維新期間,熊希齡于是打點行裝準備北上,和他的同鄉譚嗣同一起大干一場。,然而途中飲食不慎,突發痢疾,只好返回衡陽養病。就在這養病的十多天里,北京維新六君子的慘劇發生。因為一場疾病,熊希齡僥幸討得一條性命。然而對這個維新名人來說,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熊希齡被御史黃桂均參奏,指為康梁黨徒,受到「革職永不敘用,並交地方官嚴加管束」的處分。後來熊希齡回憶這一節時對人說︰「向非一病,當與六君子同命成七賢矣。」熊希齡的維新事業至此止步。
光緒三十一年(1905),經兩湖總督端方舉薦,任出洋考察憲政五大臣參贊,其間考察了歐美的政治經濟,還在美國紐約參觀了杜克經營的美國煙草公司,對西方的煙草專賣制度備感興趣。光緒三十三年(1907)前後,他先後上書戶部尚書張百熙、度支部尚書載澤,呼吁清政府盡快施行煙草專賣制度。熊希齡在給載澤的信中說︰「煙之專賣,英、荷、日等國行之,而皆為國家一大宗之收入,固不以侵佔民利為嫌也……如紙煙一項,亦為今日絕大漏卮,目前如不設法,以後積重難返……」他認為,中國每年的稅收很少,而煙屬于奢侈品,加征煙稅不僅對大多數人的利益沒有什麼影響,而且能增加國家收入,因此應仿效外國,對煙草實行專賣制度。但是,由于清政府內外交困,根本無暇顧及煙草專賣,盡管載澤等度支部大臣曾請教郵傳部大臣盛宣懷有關煙草專賣事宜,熊希齡的建議還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現在,北洋方面派出熊希齡任北洋煙草廠總辦,也算是找對了人。
還都留在北京的徐天寶見到了熊希齡,這位36歲的湖南神童生的樣貌堂堂,濃眉大眼,雙眸中充滿著報效國家的熱情。
周學熙在一旁引薦道︰「這位是承德勸業道道員徐振華,這位是湖南才子熊秉三。」
「久仰~幸會!」徐天寶作揖行禮
熊希齡對當年袁世凱出賣譚嗣同一事心中多少還有些芥蒂,他有些不冷不熱徐地說道︰「當年一病,僥幸逃過一命,苟活至今罷了!」
徐天寶搖了搖頭,說道︰「如果當年先生在北京,無非是菜市口多一副尸骸罷了,卻是我中國從此少了一位一心為國、且精通實業的人才。」這話說得恰到好處,熊希齡的臉色好看不少
熊希齡說道︰「我听說合並之後的煙廠,是各地煙廠自行其是。若是這樣,恕熊某人無能為力,各位還是另請高明。」
徐天寶說道︰「熊先生,你誤會了,公司管理層由各個工廠的經理輪流擔任,任期2年,任期滿,便視業績優劣,由股東們投票選出。」
熊希齡說道︰「也就是說,在任期之內,全由一人做主?」
周學熙笑笑,說道︰「也不盡然,但是肯定是上下有序,尊卑有分。」
「那好!」熊希齡說道︰「如果是這樣,熊某人不才,願意當第一任總辦。」
周學熙又笑了,說道︰「秉三兄,在官廠里才叫總辦,如今這煙廠名為官商合辦,實為全部商辦,他們興叫總經理。」
徐天寶隨即通過電報把熊希齡要求出任首任總經理的要求通知了各廠,各廠的經理們反應卻是出奇的平靜。在他們大部分人看來,這次合並之後,煙草公司成敗與否尚未可知,若是還和以前官商合辦的企業那樣弄得不歡而散,那第一任總經理就有可能也是最後一任總經理,自己才不當這個出頭鳥呢。
1906年元月,中華北洋聯合煙草公司第一任總經理熊希齡走馬上任。同時,公司也推出了新的產品高檔香煙——至尊中華。這種包裝精美的禮盒裝香煙一推出市場,立刻受到達官貴人的青睞,成為北京官場上饋贈送禮的佳品。
抽煙的人都知道有煙沒火的痛苦,為了進一步擠佔市場份額,振華機器公司又開始向火柴制造領域進軍。
徐天寶選擇進軍火柴行業的理由有三︰第一,火柴生產工藝簡單,手工操作量大,可以吸納大量勞動力,減少社會上的無業游民和流民,緩和矛盾;
第二,火柴為家家必需,而價低、量大,上漲些微,人不為意,可大宗些微就成巨大,效益定為可觀;
第三,人類發明火柴之初,制造火柴頭的主要原料是黃磷。黃磷著火點極低,發火太靈敏,一摩擦就起火,容易引起火災,有人稱之為摩擦火柴。同時,黃磷本身有毒,誤食會危及生命,燃燒時又會產生有毒氣體,危害人體健康,所以又有人將黃磷摩擦火柴稱之為不安全火柴。1855年,瑞典倫特斯特洛姆兄弟對黃磷火柴進行改革,他倆發明的火柴,改用三硫化二銻和氯酸鉀做原料,使用時還必須將火柴頭擦劃赤磷片,兩者擦劃才能起火。由于將強氧化劑和還原劑分開,大大增加了火柴的安全性,克服了黃磷火柴有毒並極易自燃的弱點。為了區別原來的黃磷不安全火柴,火柴商就在這種火柴盒上印上「安全火柴」四個字。安全火柴給人類帶來福音,從此陸續在西方國家中推廣。1906年,日內瓦國際公約組織宣布在全球禁止生產和使用黃磷火柴。但是,當時清政府對外封閉,內部社會動蕩,黃磷火柴照樣生產,導致國人吞食火柴頭自殺悲劇時有發生。目前市場銷售的本國火柴多為極不安全的黃磷火柴,幾家生產安全火柴的又規模甚小,倘能生產出像樣的安全火柴,不愁銷路。
第四,眼下中華聯合煙草公司生產的香煙佔到了國內市場的一半以上,火柴的消耗量也成倍增長。然而,瑞典的「鳳凰」牌火柴和日本的「猴」牌火柴佔據了中國大部分市場。,如果自己不涉足火柴行業,那麼聯合煙草公司生產的香煙越多,那麼外國公司獲得利潤越大。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如果公司能涉足整個產業鏈,那麼所獲得利潤將更加客觀。
但是,這和經驗香煙廠一樣,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要辦好火柴廠,也需要一個稱職的經理。而這個人選,徐天寶心中早有定奪,他就是後世被稱為火柴大王的劉鴻生。
劉鴻生是浙江定海縣人,曾就讀上海聖約翰大學,第二年因不服從校長培養他當牧師的安排被開除。相貌出眾,一張橢方臉,上寬下窄,真正地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濃眉如抹,丹目若漆,且含閃著智慧而又親切的光;長鼻挺直,頭尖圓,唇有楞角,嘴角有力。而且在南人普遍偏于中等的身材中,他獨顯高大魁梧,壯健有力,而且活力充沛異常。每到一處,多得女性青睞。
就是徐天寶見了劉鴻生,也願意多看幾眼。而劉鴻生在大學輟學之後,也在外面跑街跑了幾年,對這個商界新星也很敢興趣,時常以徐天寶勉勵自己。所以,在虞洽卿的安排下,徐天寶與劉鴻生在北京會見了。二人一見面,便十分投機。
徐天寶問劉鴻生,「關于辦火柴廠一事,你有什麼意見?」
劉鴻生說道︰「我覺得應該把廠址選在蘇州,因為設在蘇州有許多便利處︰蘇州火柴興得早,有基礎,又都產慣了不安全火柴。如今人們欲購火柴必想到蘇州,而蘇州又只有我這一家安全火柴,而且蘇州離上海又近,銷路不是得天獨厚麼?」
劉鴻生為什麼投資蘇州興辦火柴廠?一個帶有喜劇性的說法是為了報復他的岳父——燮昌火柴廠的老板葉澄衷,因為他不同意將他的女兒葉素貞嫁給他。並出言不遜地稱劉鴻生是「一個跑街的」。于是劉鴻生曾發誓說︰將來一定要辦個火柴廠,把葉澄衷的燮昌火柴廠擠垮。
雖然劉鴻生在此事上有些私心,但是這也能促使他竭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