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華1903 139煙毒1

作者 ︰ 小柯

牛知縣伸出手臂,擼起袖子,露出手臂上的傷疤,那是一處被燧發槍發射的鉛彈打出來的傷痕。「在熱河與遼西交界的山區,山民將鴉片種植在山間,卑職也曾親自帶官兵去圍剿,奈何當地山民凶悍,官兵舊不習練~以至于功敗垂成。」說罷牛知縣跪倒在地,「請都統大人降罪~!」

徐天寶看了看那處槍傷,說道︰「你也算盡了力,我哪能再降罪?不過,你所說的山區一帶的鴉片煙匪當真如此凶悍?」

牛知縣說道︰「煙匪以張桐軒為首,配有快槍,人數不下千人~!」

「有千人之多?」熊希齡一怔

牛知縣說道︰「真正的亡命之徒不過百人,但是一旦官兵圍剿,那些平日里種植鴉片的山民也會與煙匪為伍。他們熟悉當地山川地形,而官兵遠道而來,因此多次圍剿都鎩羽而歸!而且~~」

「而且什麼?」徐天寶問道

牛知縣小心翼翼地說道︰「據說張桐軒背後有日本人支持!」

「鴉片戰略~~」徐天寶喃喃道

熊希齡詫異道︰「何為鴉片戰略?」

「鴉片戰略」是日本學術界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在華強制種植並專賣鴉片的行為的總稱。之所以稱其為「戰略」,是因為日本制訂這一政策時,有極強的目的性和完整的政策措施。整個工作由軍部、特務機關,以及政府下屬的「興亞院」負責。興亞院是當時日本負責中國被佔地區工作的部門,以日本首相為總裁,外相、藏相、陸相和海相為副總裁,後來逐漸演變為「大東@亞省」。由此可見,「鴉片戰略」是由日本最高決策層負責並有組織實施的,並非侵華日軍的自發行動。「鴉片戰略」成為日軍獲取侵華軍費和削弱中國民眾反抗能力的重要手段。日本軍方斷言,「中國只要有40%的吸毒者,那它必將永遠是日本的附屬國。」1905年日俄戰爭後,作為戰勝國,日本攫取了俄國在中國東北地區的特權,同時在遼寧開始了鴉片走私活動,並制定了最初的鴉片政策。

徐天寶答道︰「簡單來說,就是日本打算讓鴉片肆虐華夏大地,讓我四萬萬同胞統統變成大煙鬼,變成一具具沒有精神和靈魂的行尸走肉,變成麻木的奴隸,日本人便可以乘虛而入,奪佔我大好河山~~」

熊希齡重重地一排桌子,罵道︰「狼子野心~」

●●●●●●●●●

自晚清鴉片生產合法化,鴉片產量大增以後,形成了鴉片生產的基本格局︰西南和西北地區從晚清直到新中國成立,一直是中國鴉片生產的主要產區。當然,由于晚清和中華民國曾實施過禁煙,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鴉片生產有過萎縮,但不久又恢復原樣。因此,鴉片生產格局並未有多少改變。

罌粟的栽種,因品種、土壤和氣候條件不同而有不同的播種、收獲時間和效益。從罌粟品種來看,全國各地都有適宜于當地生產的罌粟種類,而且各個品種都適當種植,以便綜合利用地利、人力和勞動時間,獲得好的收益。種植罌粟、收割汁液,制造鴉片,在一些地區成為貧窮百姓養家糊口,甚至發財致富的重要手段。在罌粟種植區,有不少人因此而暴富。如在四川金陽縣的派來鄉,有一個名叫阿熟的富裕農民,原有可播50斤包谷種的土地,沒有農奴。改種罌粟以後,每年可收200兩鴉片。他將鴉片販賣給漢人,並放鴉片高利貸(借1兩還5兩)很快發財暴富。他後來又買了4個農奴和可播種150斤包谷種的土地。

改種罌粟可以致富,是因為鴉片的價格貴,因而種罌粟的比較效益高。如上文所述,在陝西渭南,一畝地種植罌粟,一般可收獲百十兩鴉片,一兩鴉片可兌換20斤小麥,以一畝地生產100斤鴉片計,即可兌換2000斤小麥,而當時種植一畝小麥,至多收獲三五百斤。因此,鴉片可以算是「高效作物」,種植鴉片從而容易發財致富了。正是由于種植鴉片的比較效益高,因此一些大土地所有者大規模地、成百畝地種植罌粟。罌粟花開時,一望無際的原野上,紅白黃粉,五彩雜陳,形成了特有的鴉片風光。

中國有著悠久的農業生產歷史,形成了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方式。對于罌粟鴉片這一高經濟效益的農作物生產,中國人也投入了極大心血和精力,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鴉片生產景觀,趕大煙場則是其中獨特的景觀之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新中華1903最新章節 | 新中華1903全文閱讀 | 新中華1903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