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天掃了一眼所有被分類的首飾,發飾與耳飾倒好說,外觀上有明顯地區別,所以早就被歸類放到了一邊,指環和佩玉、玉鉤也被分開來,現在讓工作人員困擾的是頸飾和臂飾,這兩者都是串連成形,一旦散開,足以讓人眼花繚亂,辨不清楚。
「我來。」駱天說道,自從吸收了老爸那一塊碎片的能量後,駱天覺得自己對古玩更有感覺了,就像是——能夠與它們對話,感受到它們記錄的歷史,自然而然地,它們也能記錄它們的制造工藝了,駱天立刻信心滿滿。
那幾名已經腰酸背痛的工作人員立刻撤開,把這地盤讓給駱天,駱天先是掃視了一圈,這一堆尚未分開的珠子有橢圓形的金珠,還有正圓形的小金珠,還有瑪瑙、綠松石等材質,按理說,按材質分開,然後拼湊即可,可是古時也有搭配,金珠或與其它寶石混搭,那麼首飾的原型是什麼樣子就拿捏不準了。
駱天大致看完,突然恍然大悟,看清金珠上的紋飾以後,迅速地將橢圓形的金珠聚集在一起,按照上面的紋飾,找到一根金絲,迅速地串聯起來,同時內件以12個小金絲環相拉,在環與環之間又附著3粒小圓珠,有6件系在小金珠上再以金絲綴飾,並瓖有圓珠,再有1件為鏤空的多角形,在駱天的手上,一件美倫美煥的金質飾品應運而生,付館長簡直看得呆了︰「巧奪天工,不可思議!」
「這應該就是頸飾的原型了,不過還要等我將其它的還原之後才能判定這種組合是否正確。」駱天一邊說,一邊將綠玉珠和形狀不規則的綠松石、孔雀石等聯在一起,馬上一件不規則極具少數民族風情的頸飾也產生了,這種組合大超所有人的想象。
其中一名工作人員說道︰「難怪我們把綠松石組合在一起,怎麼也不能成型,別提頸飾了,就是臂飾,尺寸也不對,原來還要與其它的寶石進行搭配地,真是的,完全想不到嘛,這三樣怎麼可能聯系在一起。」
這話有點像發牢騷,付館長有些動氣了︰「地方上的文物局向我們求助,這就是你們的能力嗎?幸好他們沒有在場,不然會嘲笑我們的工作能力,想不到,人家駱天是怎麼想到的,我看你們就是不用心!」
那人無端端地吃了一個嗆,郁悶地抓抓自己的頭,再也不肯多說一句廢話了,
駱天的注意力完全被剩下來的各色玉石給吸住了,略微沉吟之後,將83顆玉管串聯在一起,形成5串飾,又將水晶、琥珀串連在一起,這樣幾幅首飾完整地擺放在了一起,每一串看上去都很和諧。
「有些玉石上面有細微的紋飾,我只是根本這種紋飾將不同的玉石組合在一起,做一下嘗試,但是現在看來是成功了。」駱天看著付館長︰「或許還有其它的組合方式。」
事實上,駱天每拿起一塊玉石,就像知道它們原來所屬的位置,憑著一股直覺,駱天把不同的玉石組合在了一起,這個過程就像是理所當然,順其自然,在這個過程中,駱天能夠感受到碎片的微微顫動,它們在指引著自己將這些頸飾和臂飾進行還原。
付館長︰「我看沒有比現在更好的組合了,駱天你再看看其它的首飾,小陳,你進行記錄。」這個小陳就是剛才發牢騷的那名工作人員,館長下令,他立刻蹲到駱天的旁邊,拿出筆和紙來,做好了準備工作,這是要讓駱天進行其它首飾的鑒定工作了。
「發髻,作髻時于真發末端加接假發,梳成盤髻式樣,上插三枝梳形笄,分別為長19。5厘米、寬2厘米,有11個梳齒的玳瑁笄,長24厘米、寬2。5厘米,有15個梳齒的角笄和用20枝竹簽分三束。再在距頂端1。7厘米處用絲線纏扎而成的竹笄,笄頭有朱繪花紋,前額及兩鬢有長寬約1厘米、厚0。2厘米,涂朱或朱地涂黑、瓖金或側面貼金葉的木花飾品。」
駱天回想起剛才憶起的畫面,有一位在人群最前面哭泣的夫人,應該是地位最高,這個發髻應該是屬于她的︰「從這個發髻來看,有朱繪花紋,又有瓖金木花飾品,應該屬于地位較高的婦人所有。」
「劉去的王妃?」小陳下意識地問道,完了,知道自己又多話了,吐了吐舌頭,準備挨訓,駱天卻點頭︰「很有這種可能。」
小陳這才緩了一口氣,不用挨罵了。
駱天又拿起一支銀釵,已經嚴重氧化變形,但還是能夠看出,是雙股銀絞在一起形成勾勒出花的形狀︰「雙股銀釵,長19厘米,嚴重氧化變形。」
「石耳墜六副,都以兩根金絲擰成雙股繩狀,至盡端分開,一股拗曲成鉤,以便掛在耳上,另一股則捶成為扁葉狀,用以遮蔽耳孔,這種應該是普通侍女所用。」駱天說完,看了一眼小陳,發現他記錄慢一拍,于是放慢了速度,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名工作人員正在依次地拍照,貼上標簽,寫上注解。
「四副金玉耳墜,金上飾獸紋,玉飾鏤雕變體龍虎紋,黃金與白玉交輝,玉墜長6。5cm,寬5cm,厚0。4cm。金飾長3cm,寬4cm,厚0。3cm,應為貴婦所用。」
「琉璃制耳墜,十二件,上小下大腰細如喇叭形,中間穿一孔的。色有深藍、淺藍、綠等,半透明,另有七件琥珀制,中部如喇叭形而上端成錐狀,下端成珠狀,身上無孔,無色透明,這十九件耳飾也是貴婦所用,古時琉璃與琥珀都是奇珍異寶,平常人家是用不起的。」駱天鑒定完,就有工作人員上前核查尺寸,然後齊整地收在一起。
「這一種……」駱天看到一對用多根細金絲交織而成的繩形手鐲︰「這還是屬于臂飾,用細金線交織而成,形狀類似現代‘鱔魚骨’式手鐲,值得一值的是這些細金絲,根根如絲線,很輕巧,手工也很獨到,漢代能將金絲線編織到這種程度,實在是太難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