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瞳 我的收藏故事

作者 ︰ 喜歡雨中行

有關收藏的一些小故事,看完書的兄弟可以欣賞一下……

近來,收藏品市場風生水起,不要說名畫、古瓷等高檔收藏品,就是與普通市民關系密切的郵票、錢幣、電話磁卡等,各個品種的身價像孫悟空翻跟斗似的一個勁地往上躥,有些高得離譜,令人吃驚。

于是,聊起收藏,有朋友、同事會開玩笑地問︰「這下好了,你搞收藏賺大錢了?」

我往往一笑了之。

我一直喜歡收藏︰郵票、錢幣、電話磁卡、電影連環畫……可以羅列出許多;從時間上講,跨度近40近來,收藏品市場風生水起,不要說名畫、古瓷等高檔收藏品,就是與普通市民關系密切的郵票、錢幣、電話磁卡等,各個品種的身價像孫悟空翻跟斗似的一個勁地往上躥,有些高得離譜,令人吃驚。

于是,聊起收藏,有朋友、同事會開玩笑地問︰「這下好了,你搞收藏賺大錢了?」

我往往一笑了之。

我一直喜歡收藏︰郵票、錢幣、電話磁卡、電影連環畫……可以羅列出許多;從時間上講,跨度近40年。由于是業余愛好,只要自己喜歡,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買一點,而且只買不賣,閑時把藏品拿出來欣賞一下,又小心翼翼地放回櫥中。隨著時光的流逝,一些收藏品在不經意間身價倍增,給我帶來超額的「愛好」回報;有的收藏品不僅沒有增值,反而成為垃圾。

下面,就講講我的4個收藏小故事。

「花紙頭」

郵票屬于大眾收藏。雖說如今通信技術突飛猛進,寫信成了稀罕事,但集郵的群眾基礎還在︰老郵迷,為晚年生活解悶、添彩;年輕家長,為小孩增長知識樂于掏錢;而像我這樣的中年人,平時忙于工作,集郵已成歷史,現在以關心集郵之事、與郵友保持交往為主。

話說郵票,往往按時間、種類,可分紀特、文,革、編號、J、生肖、風景、人物、體育等,或分**、外國之類。還有一種「花紙頭」,集郵新手恐怕不知道。

「花紙頭」像郵票,有國名、面值,由于是由已經不存在的國家或地區印制、專門出售給集郵者,以賺錢為目的而非用于通信,因此不被國際郵聯承認。

我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集郵。一次,鄰居說他有位同事也集郵,就帶我去欣賞。結果,我發現對方的郵冊中竟然有許多「外國郵票」,題材均為世界名畫,其中有達•芬奇、拉斐爾、列賓等人的作品,人物畫、風景畫都有,印制精美,無論題材還是內容,都比當時國內的郵票漂亮多了。于是,我希望對方能「割愛」,結果如願以償。後來,我又去買了幾次。我把這些「外國郵票」放在集郵冊中,當做寶貝,翻看時心里樂滋滋的︰好看,一般人沒有。直到有一天,我知道它們並非真正的外國郵票,而是沒有收藏價值的「花紙頭」,十分沮喪。再後來,也不知道這本「花紙頭」郵冊丟到什麼地方了。

記得當初購買這些「花紙頭」,我前後花了10多元錢。在今天,這點錢算不了什麼。但那時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假若我用這錢購買兩版1980年發行的生肖猴票(面值8分,每版80枚、六元四角)放到現在,市場價高達200多萬元,還不發大財了?

可惜,我當初少郵識,一頭栽在「花紙頭」上,不怨別人。畢竟,「花紙頭」曾在我眼中展現出了世界名畫之美。這算當了回「阿Q」。

「幣王」

錢幣,是目前一大熱門收藏品,包括古今中外的紙幣、金銀幣、流通紀念幣、普通生肖幣等,種類不少。各類錢幣中,都有市場或資金竭力追捧的品種,其身價遠高于其他同類,它被人們稱之為「幣王」。在第一套、第二套人民幣中,在發行量僅數百枚的金銀幣中,一個個「幣王」讓普通收藏者只有仰望的份。就拿第三套人民幣來說,「幣王」當屬「棗紅水印一角」幣,不出「萬」字開頭的錢,你別想收入囊中。

對這些「幣王」,我只有眼饞的份,當初沒那個眼光,也沒那個實力購買。但是,在流通紀念幣中,我卻收藏了兩枚「幣王」,它們是**人民銀行為自己成立若干年時發行的,簡稱「建行」。

在紀念幣中,流通紀念幣是「小兒科」︰每枚面值大多為1元,發行量也大。因此,升值潛力較小。盡管如此,在這輪錢幣大牛市行情中,早中期的小盤流通紀念幣的漲幅相當可觀,許多品種創出歷史新高,作為「幣王」的「建行」更是充當了領軍品種,其價格從2010年11月中旬的2700元,一路飆升至目前的3800元。

我收藏這兩枚「建行」,也有小故事。

記得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開始收藏流通紀念幣。一次出差杭州,抽空到位于西湖邊的收藏品市場轉,結果發現了在金華沒有見過的流通紀念幣,那就是「建行」。我搞收藏喜歡集齊,于是問價格。同樣是面值1元,「建行」卻比其他流通紀念幣貴幾元,我咬咬牙買下。攤主有兩枚,我全要了,沒記錯的話每枚6元,共花了12元。我不是看中它的投資價值,而是原本收藏了兩套流通紀念幣,準備一套自己留著,一套以後給兒子。

結果,這兩枚「建行」一直被我收藏著,直到20多年後的今天被譽為流通紀念幣中的「幣王」,12元錢也增值到7600元。

如果我也像一位熟人那樣,在100元價位時出讓了一枚「建行」,現在心里會不會失落?

「測試卡」

時下手機普及,如果誰提到曾經用卡打電話,頓顯落伍,但其歷史文化遺產———電話卡,卻如陳釀,一經市場這只無形的「巨手」打開,立馬香味四溢。

電話卡中,有一種全國通用電話磁卡,簡稱田村卡。**電信部門于1994年8月開始發行,到2000年2月發行「七枚生肖」止,共發行73套,使用時間只有7年多,2002年3月開始銷毀,由IC卡取代。

從1996年到1997年,郵幣卡市場曾掀起一輪,大行情,田村卡中「殺」出兩匹身價破萬元的「黑馬」———「測試卡」和「梅蘭芳」。那時,每到雙休日,金華古子城郵市人頭攢動,交易火暴。我對田村卡情有獨鐘,一套套收藏,有憑市集卡協會會員(會員證相當吃香,很難搞)按面值買的,有從市場上高價購買的老卡。購買的最貴一套是「梅蘭芳」,花了5000元。從1997年第三季度開始,郵幣卡市場行情開始下跌,跌勢竟持續了10多年。其中,「梅蘭芳」跌破千元關口。經過去年開始起的這輪「井噴」行情,目前總算反彈到四五千元。

為了集齊田村卡,在行情下跌後不久,我在古子城郵市花2800元果斷地買下一套「測試卡」。當時賣家有兩套,我仔細挑選,其中一套是全品相才下手。我想,不管田村卡以後的命運如何,我擁有全套田村卡(個別加字卡除外),算了卻了收藏心願。殊不料,隨著歲月的流逝,「測試卡」市場價在下探到1000多元後開始緩慢反彈,去年以來呈現出一飛沖天之勢,不僅突破萬元大關,如今已達18000元,給我帶來了喜人的回報。而全套田村卡,市場價已達45000元。

「測試卡」為何成為田村卡中的最大「黑馬」?

「測試卡」是為「測試卡機」專用卡,是第一套全國通用電話磁卡,不是通過電信部門售出,屬于「未發行卡」,無編號、無序號。據說,測試卡共發行29000張,而當時收藏電話卡人很少,絕大部分被工作人員測試卡機消耗掉了。關于它的存世量,人們普遍認為只有幾千枚,它的「珍罕度」和收藏價值可與國外早期「珍卡」相媲美。

猴票

提到郵票,最有名的是我國首套生肖.46《庚申年》猴票,1980年2月15日(農歷除夕)發行。我這個老集郵者當然有點「猴緣」,如今收藏著兩枚猴票︰一新一舊,新票市場價1萬元左右,舊票三四千元。

我買的第一枚猴票是在它發行的當年,購買地在南京。那年暑假,我到南京看望外婆和大舅舅一家。南京鼓樓有個郵電局,我特意上那兒買郵票,買了「紅旗渠」、「戶縣農民畫」等編號票,還有一套「猴票」。當時給家里寫封報平安的信,我毫不猶豫地把猴票貼在信封上投入郵筒。

回到金華後,我把猴票從信封上洗下,放進郵冊。如果知道8分面值的猴票身價能躥到萬元,誰會干傻事?

歷史上,猴票的每一次價格變動都伴隨著郵市大行情的變動。當時的集郵觀念,集信銷票算真正集郵,又不浪費錢,豈非好事?而我在南京買的七八套郵票中,其他是幾枚一套,只有猴票一套一枚,所以先用掉了。

後來,郵市幾起幾伏,猴票身價幾上幾下,總體走得比較強︰1984年到1986年,從3元升到30元;1990年年底,從70元上漲到240元左右,並啟動了1991年的一輪郵市大行情。後來,集郵以集新票為主,我的1980年郵冊獨缺一套新猴票,心有不甘,于是四處打听,想買套新票。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個下雨的日子,我終于從一位張姓郵友手上買來一枚全品相的猴票,沒記錯的話花了500多元錢。這個價錢,在當時金華的猴票交易中是最高的。

日子一天天過去,1997年迎來一輪波瀾壯闊的郵市大行情,猴票沖破千元關口,接著下調,又上漲,直到如今沖上萬元大關,而整版猴票達100多萬元,書寫了一個猴票的傳奇。31年中,8分面值的猴票漲了多少倍,我從沒算過,也懶得算。

回首走過的收藏之路,我想,想少走彎路,該學習的東西很多。還是把感受收藏中的文化樂趣放第一位為好。如果花了錢,不經意間有了經濟回報,則是錦上添花,樂哉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金玉瞳最新章節 | 金玉瞳全文閱讀 | 金玉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