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團城山的黃-石-市市委,明朗同志熱情地接待了華中!
「華首長,牯牛洲的上訪案還沒調查清白,是否我給你配個秘書下去調查?李鴻書記已給我打個招呼了!」
「秘書就不必陪我下去了,在這里處理事就行,生活秘書也放到曼晶酒店去,我那兒有一個房間!」華中說。(請記住我們的網址.)
「嗯,我這就去安排,你有什麼需要,請找尹莉秘書,我還要主持人大會,先去忙去了不?」
牯牛洲村,上次說過,黃-石市西塞山區的東邊,那里的條件有點小惡劣,主要是水污染,跟市區比起來,那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這真是一個極品火星環境!」看著自己正要調查的牯牛洲村,再次光顧的華中以專業的深空發言人的口氣說。
其實,這家伙說話的一點不靠譜。
火星石礫多,寸草不生,這里水多,含無機鹽多,基本毒水,草卻瘋長,基本上是火星的叛逆地形,條件,相當于人類的末世。
在二十年前華中讀幼兒園的時候,牯牛洲村還是個清澈的地方,整個村子,坐落在長江大堤的一旁,蘆葦白鷺亂飛,駕船撒網捕魚。
牯牛洲上長滿了茂密的樹林和灌木,林間到處是江鷗、螃蟹、江魚,一片生機勃勃的樣子。
牯牛洲村的西邊是耕地,而這些耕地多是沙土,雨一下,全漏進沙土里了,每年出產的多是花生,油菜,而且每年都得防汛,汛期一般得五個月。
總之,大多人去沿海打工,大部分不干農活,因為干了也淹了,等于白干。
但近些年來,隨著西塞山區經濟的發展,水被上游的無機鹽廠污染了,又有血吸蟲病污染,基本上連生存都面臨威脅,產品帶血吸蟲病也沒人買,癌癥病人劇增。
于是,就造成了眼下「人間地獄」一般的情景,可就是這樣,有人卻把國家撥付的大筆血防專款,土地補貼,污染企業賠付劃為私有。
現在這里唯一的資源就是蘆葦和光禿禿的鵝卵石堆。此外,就是長江那些被污染的可憐的魚。
按說,面對這種情況,華中應該是去調查村委會才對。
這麼想的人就錯了,他剛做官就是來和玩權力平衡的,他一來就把人抓了,這村更沒人管了,所以村莊慘到什麼樣子,他根本就不能關心,最起碼得調查研究。
所以,一到村里,他就沒心沒肺地四處亂竄,別人一看他是個干部模樣,隨便抓些人聊天,別人都有點畏,不得不聊天。
村支部先生也說過,是本地人,姓余,算是本村一個大姓——長得敦實敦實的,有點男人,**的老大。
其實,三千人的村子,哪里會有什麼**?不過就是個小土匪而已,不過,不能否認,這家伙,也算得上是村霸那級別。
余青很是有些畏華中,當然,這種畏,他只能放在心里,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上面派下來的一方大員,上次還吃過虧,這人萬萬得罪不得。
官場里,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余支書上次知道這人上次是欽差大臣,後又回了學校,這次也不知什麼身份?
不知道不要緊,只要這人無害,余支書絕對不會去招惹,退一萬步說,哪怕這家伙在官場沒有什麼背景,但此人武功如此了得,將來也很難說會不會有魚躍龍門的一天。
而華中,又是出名的從學校出來,對官場略顯女敕了點,他只喜歡聊天。
所以,余支書和華中的關系,還是比較融洽的,甚至在有機會胡吃海塞的時候,他還不忘記招呼其一聲,大家同去,反正,這樣奢侈的機會,在這個小村里並不多見。
比如說眼下就是,區里有一家私營的老板跑來了,要請余支書吃飯,余青除了請村主任和副主任,還喊上了華中。
私營廠的老板,也不是吃撐著了,想來石頭堆里玩耍,他的廠子一旦開工,一個星期賺的,就要比村磚廠一月的收入還要高,他來,是有要緊事辦呢。
廠子即將投產了,地點就在牯牛洲上,過路的橋還做好,其中,還有一段路,要佔用牯牛洲上為數不多的種菜的土地,這個工作,是相當難做的。
照常理,村民自是要阻攔的,這阻攔看在沙石廠老板眼里,就是刁難,當然,這里面分寸,誰也把握不了那麼貼切。
余青對此事心知肚明,事實上,這件事絕對是在他的默許下才發生的,他的勢力,在村里絕對可以用「滔天」倆字來形容,不過,有人請客,為什麼不來吃一頓?
更重要的是,沙石廠的老板說了,這次的主客,是區里的管開發的游副區長,余支書誰的面子都可以不買,但游副區長的面子,他沒膽子不買。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看到游副區長一直在幫沙石廠老板游說,余支書明白,這事,答應不答應,都得辦了。
「這里有一條煙,還有五百塊錢,」做老板的眼見時機成熟,笑眯眯地拋出了禮物,一點都不介意游副區長就在桌子邊上坐著,「村民們的工作,還得靠余支書去做做哦。」
「小意思了,」余青喝得臉紅脖子粗,看都沒看那煙和錢一眼,雖然很想伸手,但他也是要面子的不是?
他拍著胸脯保證,「這件事交給我辦了,童老板既然是游副區長的朋友,那還不是一句話的問題?」
這時候,一直在觀察著他們對話的華中發言了,「童老板,你這沙石廠投產的話,一年能產出多少沙石來?」
這是搭訕,華中自己這麼認為,他觀察學習半天了,而且,在這個桌子上,他原本也不是主角。
但是很遺憾,童老板不這麼認為。
童老板對陳太忠的重視,遠在對華中的重視之上。
土老冒終究是土老冒,余青雖然是東臨水村中的土皇帝,但由于被環境和條件所限,眼界不可能高到什麼地方,像眼下就是這樣,一條煙一頓酒再加上五百塊就足能打發了。
但是華中就不同了。
這是教書出身的,眼界和見識,注定是要比余青高出許多,再加上連游副區長也沒弄出他的身份,這事讓游副區長和童老板有點琢磨不透的。所以得小心。
酒桌上一開始,華中只是埋頭吃飯,童老板自然樂得裝聾作啞,但眼下人家一說話,他心里就禁不住打個冷戰。
听听人家問的都是什麼——「沙石廠一年能生產多少沙石」?
這樣的問題,余青這種土老根本問不出來,而華中這麼問,那就很有可能會盤算一下這個廠子的年利潤。
算出年利潤的話,自是要獅子大張嘴了。
童老板不怕華中阻止修路,可這人是干什麼的呢?而余青在村子里的蠻橫作風,他也早打听到了。
但是他擔心華中壞事,不管怎麼說,修路過程中所佔用的那些耕地,是沒有佔地證的,是的,手續不全。
這種事,沒人管的話,自然不是什麼事,但真要有人歪嘴,上綱上線到無限的高度,也是有可能的!
寧可破財免災,切莫招惹小人!這是童老板一直信守的格言,他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在合適的地方花該花的錢,正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所以,他笑吟吟地回答了華中,「呵呵,冒昧問一句,華老弟現在是什麼身份啊?老哥半膽問一句哈。」
「目前沒身份,明朗書記讓我下來看看!」華中說道。
「明朗書記讓我下來看看?那你是首長。我向首長匯報,這個沙石廠,一期工程,是十萬噸的年產量,二期嘛,打算搞個二十萬噸的,我最終的目標,是讓這個廠子達到六十萬噸!」
後面兩句,跟吹牛有點類似,不過,誰也不能說他真的就玩不到這麼大,只有童老板自己明白,這里的資源緊張,弄二十萬噸,就是到頂了。
華中一向是比較喜歡被人夸贊的,但對方叫他小老弟,卻讓他有些微微的不爽,官商官商,官可是在商的前面,哥們是官,你是商人,也配做我老哥?後一听首長,還有點小高興。
當然,經過了上次的遣送回學校,他的涵養有了一點提高,最關鍵的是,他知道自己是中央欽差了,沒必要跟商人計較,終于是懶洋洋地點點頭,「哦。」
他的不悅簡直就跟寫在臉上一樣,連游副區長都看出了點苗頭,不由得斜窺一眼童老板︰你跟這家伙有仇?
童老板微微搖頭,表示沒仇,他的心里,跟明鏡似的︰嗯,丫伸手出來了,這手里要是抓不到足夠的好處,就會成為扼住自己要害的利器!
總之一句話,這手絕對不會平白無故地縮回去!
游副區長見兩人隱約有點不對路,難得地端起了酒杯,勸起酒來,「來來來,為你們兩邊的合作,干一杯!」
他的眼里可是沒有華中,一區之長在這里絕對不算小人物了,最重要的是,他只是來看看的。
華中哪里想得到,酒杯端端放放,就是這麼多的門道在里面?眼見游副區長勸酒,禁不住上前湊個趣兒,「呵呵,游副區長,你跟童老板很熟啊?」
話里有話!游副區長登時就愣在了那里,他有點琢磨不透這話的意思。
「不熟不熟,」童老板馬上接話了,還陪著笑臉,他必須為游副區長撇清,「是市里的楊市長介紹我們認識的。」
小子,楊市長啊,你悠著點,童老板都有點納悶了,我跟你有仇麼?死揪著我不放?
華中對他可是沒什麼客氣的,他點點頭實話實說,「哦,童老板還認識楊市長,很厲害的嘛。」
他這話說得中正平和,但听到童老板的耳中,那就是陰陽怪氣了,尤其他臉上的那種淡然,更被童老板看作是一種到達了極致的不滿。
小子,城府挺深的嘛,童老板心里有點惱火,但想想對方身份不明,終于含笑咽下了這句話。
不過,他的心里,還是有點嘀咕,這家伙連老楊的面子都不買,會是哪一派出來的人呢?明派還是楊派?或者是湯派?
他根本想不到,那家伙根本就是中央大員,與地方關系不大,只與明書記的千金有點*關系,本身是沒什麼惡意的!
不過,這個猜測錯誤,卻是讓童老板小小地出了點血,他原本是打算送上偷偷一千,搞定這個家伙的,後來加到了五千,再後來,仔細琢磨琢磨,他決定,送這家伙三萬好了!----他不是做過新三萬工作隊員嗎?----權當捐資!
沒有做虧本買賣的商人,童老板心里有本賬,付出這點錢省下好多事,還是劃得來的,不過話說回來,這樣的投資,真的也算相當大手筆了!
華中離奇地得到了這樣的饋贈,自是不可能向外推,這是他這輩子頭一次得外財,居然隱隱有點手足無措了!
童老板也挺得意的,老師就是老師,小子,別看你油鹽不進的樣子,老子摔三萬過去,還不是照樣砸得你滿眼金星?
不過,這錢還真不是好拿的,後面的事情,跟著就來了。
路從村子里過,施工方是要雇用本村人做一些活計的,像土方工程之類的,基本上也必須交給本村人施工,沒有文件這麼規定,但大家都認可,姑且算是潛規則。
別看余青是土老冒,但中國的農民,有著屬于自己的狡猾,他不可能放棄這一塊肥肉。
于是,華中的事兒,又來了。
對于出錢者來說,修路是個很花錢的活兒,而對于牯牛洲的村民來說,修路是他們一生中難得的一次有大把鈔票補貼家用的機會。
所以,想去修路的村民很多,不過很遺憾,余青不打算派上所有的勞動力。
可以參與修路的人數有限,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余青也打算接著這個機會,彰顯一下自己的存在價值。
同余青走得近?那好說,家里十三四歲半大的小子都能去;關系一般的嘛,少不得就得提點東西孝敬孝敬余支書了。
當然,村子窮,余青的眼界也不高,兩只雞,或者五六十個雞蛋之類的就足夠了,余支書主要是看人家有沒有那個心,當然,如果有人能塞上三五十塊錢出來,更是沒有問題了。
可是村子窮,村民怎麼可能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