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既然提到了賈寶玉,史家幾個姑娘也來勁兒了。
賈寶玉,在她們的耳朵里,那是如雷貫耳呀。來歷不凡,生而餃玉,又混跡閨閣,史家姐妹隨口就能說出賈寶玉一堆好與不好的地方。可以說,在史家,除了史湘雲對賈寶玉抱有好感,史家其余幾位姑娘,對賈寶玉除了好奇,就只有排斥了。
是人皆有八卦之心。史家姐妹排斥賈寶玉,也不妨礙她們想听賈寶玉鬧出的八卦故事。史家四姑娘就道︰「二表姐,你們家的那位二房二少爺還是那般胡鬧嗎?」。
賈瑾道︰「妹妹指的是……」
史家四姑娘道︰「他還在內院里,纏著你的幾個妹妹嗎?」。
賈瑾道︰「年前,寶玉就搬了院子了。他已經十歲,又跟著二叔讀書,怕驚擾了老太太休息,故而收拾了絳芸軒出來。」
史家四姑娘道︰「可是,我听大姐姐說,前些日子,你們家那位寶玉寶二爺還找她玩呢。」
賈瑾道︰「這個呀。其實是因為我們老太太反復叮囑過,說寶玉年紀還小、身子弱,不能太過勞累,所以定下一旬讓寶玉休息兩天的規矩。加上我那二叔每月的大朝日和每旬去部里報道的日子都不得空,所以,寶玉才不用像外面的讀書人那樣,日日懸梁錐股,反倒可以松快些。」
史家三姑娘,是保齡侯的庶女,听了,忍不住在心里咋舌。她可是听家里的兄弟們說過的,就連國子監,一月也只有兩天的休息時間。自家兄弟們還說,在國子監讀書的人,都已經有了功名了呢,尚且如此努力,自己也越發不能松懈了去。
可是再听听史湘雲與賈瑾兩個的解釋,史家三姑娘在在自己的心里越發看不起賈寶玉。這是什麼人都自己不知道上進,還跟外人,親戚家的姑娘抱怨,完全不知道,要不是榮國府的二老爺是真心疼他,才不來管他呢就連她這個親戚家的、從來沒有登過榮國府的門的姑娘,也都知道,榮國府二老爺的庶子一年到頭,根本就見不到自己的父親幾次面
史家二姑娘想了想,道︰「我記得姐姐家的二老爺還有一位庶子,他如今多大了?可上了學?」
賈瑾道︰「妹妹說的,是環兒吧。他比寶玉小四歲,正是該讀書的年紀。這次姑爹進京的時候,推薦了一位先生。如今,家里幾個弟弟,琮兒、環兒還有徐家兩位表弟,都跟著讀書呢。據先生說,這四位弟弟,讀書的天分不是頂好的,可是個個都知道用功,別的不說,將來舉人是一定的。」
史湘雲到底還是有些牽掛賈寶玉這個青梅竹馬的表哥,就道︰「那二哥哥呢?」
史家姐妹都看了史湘雲一眼。史湘雲是史家人,依禮,她應該稱呼寶玉為表哥的。不過,史家姐妹都沒有說什麼。賈瑾也笑笑,道︰「寶玉一直是在二叔的教導下讀書的,人家先生又沒有見過他,更沒有教導過他,看過他寫的文章,又如何判斷呢?」
史家姐妹很奇怪,就算是這位先生是大房請的,可是不教賈寶玉這個年紀稍長的二房嫡子,卻教賈環這個才六歲的庶子,本來就很不合規矩。
賈瑾解釋道︰「其實這位先生是我父親專門為我們琮兒請的。至于環兒幾個,不過是附學。好在先生看他們用功,加上我們家束脩給的足,才不至于鬧了笑話。當然,這跟我們老太太寵愛寶玉以及寶玉的胡鬧分不開的。以前,寶玉是由我們家的大姐姐啟蒙的,小小年紀,就學了幾千字在肚子里,就是唐詩也學了不少。可是,寶玉的性子從來就奇怪。在大姐姐跟前的時候,乖得很,到了先生跟前,就狀況百出。老太太就說,不是寶玉不好,一定是那些先生們不好,不會教孩子。為此,家里一連趕走了幾位先生,寶玉自己學得七零八落的不說,還帶累了下面的弟弟們,一直沒能啟蒙。」
史家姐妹大吃一驚。原來貪花的毛病,不止是那些大人們有,就是賈寶玉這個小孩子也會有呀?難怪古人要說「男女七歲不同席」了,古人誠不欺我。賈寶玉也真是極品,在姐姐面前是個乖寶寶,到了先生面前,就鬧事兒。不過,賈家的人也真奇怪,為什麼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找原因呢?那麼多的先生也怎麼也該懷疑一下吧。
其實,這也是天下父母心吧。除了個別的極品,大多數的人的心中,自己的孩子總是好的。而且之前,賈寶玉跟著賈元春的出色表現,自然也讓賈母與王夫人覺得,這個孩子不愧是有來歷的,不同凡響,小小年紀,就如此聰慧,教他讀書識字,也是一點就通,那里會想到,賈寶玉天生的怪癖,漂亮姐姐教導,他樣樣都听,換了先生,他就淘氣呢
這里正說著新聞舊事,忽聞外面喧嘩聲,有人驚呼︰「下雪了」
不一會兒,就听得外面有婆子道︰「姑娘,下雪了。」
賈瑾道︰「大不大?」
那人道︰「回姑娘的話,看樣子,還不小,以前,還能看到遠處的山丘,如今,連百步外的田地都看不到了。」
賈瑾想了想,吩咐百枝︰「百枝,我記得我們還帶了琉璃燈,拿出去,讓他們掛起來。這麼大的雪,這里又是大道,來來往往的車馬不知道有多少。若是讓人沖撞了,就不好了。」
百枝連忙與金嬤嬤兩個將那幾盞八角玻璃宮燈都拿出來,交與外面的連翹,連翹親自盯緊了,在每一輛車子上都掛了一盞出來。
史家三姑娘道︰「二表姐,這不像是琉璃燈呀,難不成就是西洋玻璃燈?」
賈瑾一愣,笑道︰「是玻璃燈,不過我老是叫錯,總是叫它琉璃燈。」
史家二姑娘道︰「為什麼要將這等玻璃燈交給外面呀?不是還有氣死風燈嗎?」。
賈瑾笑道︰「氣死風燈雖然好,可是不夠亮。現在是白天,卻偏偏下起雪來,風又大。這里又是往來的大道,軍國大事也常從這里進入京師。能不出事,自然是最好的。」
史家四姑娘道︰「二表姐,你可真是細心呢。居然舍得這麼好的玻璃燈。我們家雖然說門第好,可是要找出這樣兩盞玻璃燈來,也難呢。」
賈瑾笑道︰「既然妹妹喜歡,回頭,我讓人送妹妹們一人一盞,這東西也不過勝在輕巧而已,日常請安的時候,自己拿在手里,看路也清楚些。」
史家姐妹趕緊謝過賈瑾。史湘雲隔著窗紗,看著外面飛揚的雪花,道︰「瑞雪兆豐年,今年想必能有個好收成吧。」
賈瑾道︰「瑞雪兆豐年,那說的是冬雪。如今這已經是三月了,卻下起雪來,只怕會凍壞了秧苗。」
史家四姑娘道︰「這雪不好嗎?」。
賈瑾道︰「若是這雪小一點。那麼倒還好,秧苗有地氣護著,焉上幾天,也就好了。而且蝗蟲之類的害蟲,反而會因為冰凍而死去。可是如今這麼大的雪,若是再下久一點,我怕連秧苗都會凍死了。」
史家四姑娘道︰「不是可以補種嗎?」。
賈瑾道︰「妹妹這句話,都快趕上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了。補種也需要種子呀。百姓人家,種子那是前一年預留好的,就是再困難的日子,都不會拿出來吃的。若是這秧苗被老天給凍死了,哪里再去找種子糧呢?」
史家二姑娘道︰「買不到嗎?」。
賈瑾道︰「這樣的時候,有錢也沒地方找去。種子糧跟普通的米糧可不一樣。一般來說,在秋收的時候,百姓們會親自挑選出最豐滿最好的稻谷作為種子糧,然後用竹籃裝了,掛在房梁上,等著來年播種之用。而其余的糧食,留下品相不怎麼好的,其余的都會拿去賣了,好換些油鹽布帛,讓自己過個好年。」
史家三姑娘道︰「那糧商那里不是還有嗎?」。
賈瑾道︰「這幾年,各地連年災荒,那些糧商們,只要將糧食存些時日,就可以翻出幾倍的銀錢,那里還會稀罕那幾斤種子糧呀。而且種子糧在保存上極有講究,相對而言,麻煩又繁瑣,還掙不到幾個錢。那些糧商們可不願意在這上面花大工夫。而且,妹妹們可知道什麼叫青黃不接嗎?每年,秧苗在地里,果子什麼的都沒有熟,老百姓只能挖野菜度日,這個時候,連壯勞力都要餓肚子。這就叫青黃不接。你想,一邊是沒有種子糧,或者是種子糧貴的很,一邊是老百姓身邊沒有錢,都餓著肚子,又哪里買得起種子糧呢?」
史家四姑娘道︰「那該怎麼辦?若是地里沒有收成,豈不是……」
賈瑾道︰「還有什麼辦法?也只能東挪西湊地,找些陳糧做種子糧。如此一來,今年糧食減產,那是肯定的。種子糧好與不好,一畝地,一年收成相差幾十斤的糧食呢在有些年份,十斤谷子,能換一個大活人。十斤谷子,舂成米,還沒有五斤呢。」
史家姐妹面面相覷,她們從來沒有听說過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