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農村信用合作社(三更送到)
討論的時間很快就結束了,李堅三和程德生一起,參與到了這個農業改革計劃之中,並且成為了該項計劃的主要負責人,農信社的正副社長。
之所以在這個亂局將起的時候,成立農村信用合作社,初步開始實施這個農業改革計劃,主要還是為了低調。
農業改革對于中國而言,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千百年來的農業發展模即使是到了這個民族資本主義開始繁榮興盛的時代,也依舊牽動著許多人的目光。
不要以為地主階級僅僅是貪婪、懶惰、封建和愚昧的,他們的嗅覺比任何人都要靈敏。任何涉及到了土地已經農業的事情,都是他們津津樂道而又緊張異常的關注點。別看他們大多數人平時都很低調,而且武裝力量也不強,但在關鍵時刻,還是很有手段的。
當前從事的大多數黨人,基本都是地主階級出身,良好的教育以及空閑的精力,讓他們有著比終日辛勤勞作的農民和工人有著更為寬廣的視野,在知識和學問上也是大大的領先。當然,底層民眾中也並非沒有驚才絕艷之輩,但偶然就是偶然,無法改變整體的實力差距。
百余年來扎根于此片土地,這些人脈寬廣的地主和晚清知識分子集團,早就盤根錯節的佔據著整個廣州的中上層,擁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優勢和權力。擔任議員,參政議政,從事政府部門的官僚職位,在關鍵位置上安插自己的嫡系,這些都使得這些地主一直牢牢地佔據著優勢地位。
除了欠缺必要的正規軍事力量之外,在社會影響力和政治資本上,古文會都沒有任何可以相比的地方。所以面對這些所謂的社會精英階層,鐘泱根本就不打算和對方扯皮,而是直接動用武力。
即使是導致離心離德,埋下仇恨的種子也絲毫不在乎。大家原本就不是一路人,既然走不到一起,鐘泱也不會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妥協這種東西,是在大家還有合作的利益基礎上才能顯示出意義的。
對于不識相,非要不自量力地擋在前面的螳臂,鐘泱可不會有絲毫的猶豫,更不會有任何的憐憫。既然選擇成為敵人,那就是無所不用其極,這個亂世之中,唯有實力才是一切。社會和政治層面的力量,只在和平年代才有著足夠的威力。
握著手中的這一份《農業改革計劃第一期綱要》,鐘泱也是感慨良多。之前的工作人員主要是李萬盛介紹來的塘尾鎮原住民,難免有一家獨大的嫌疑,並且因為這些成員原本的農業專業技術並不好,在很多問題的處理上顯得粗糙,成本和效果也控制得不理想。
所以鐘泱才會從農業技術學院找來一批速成班的畢業生,來專門負責這項工作。不單只是要逐步完善整個農信社的結構體系,更是要消除李萬盛對這個部門的影響力。雖然他未必就有不好的心思,但是體系的規矩還是要明確的,不然也是一大隱患。
至于這些受到過專業知識教育的農學畢業生,在處理農業方面的問題上顯得更為高效。並且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平均素質也更高一些,遇到事情的時候,處理起來也會更有章法。這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對于鐘泱而言,效率可以慢慢提升,經驗可以不斷總結,但是一個合格的體系,必須在建立之初就有明確的規範。
整個計劃從一開始,就走著最正規的道路,明確了組織的宗旨和手段。因此對于組織成員的受教育程度,也是有著不低的要求。在農信社還未正是成立之前,那些工作主要是由李萬盛在安排,因為他是鎮長,關心本鎮的農業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
但現在農信社的成立,就必須從官方的內政體系中退出來了。農信社絕不能成為一個官方下屬的機構,只能嚴守中立,作為一個民間的商業化合作組織而存在。其主要成員是分散在各地的農業人群,以及相關的從業人員。官方機構可以對農信社實施監督,但無權干涉具體運作,更不要說管理了。
一旦和官府掛鉤,官僚集團的本質和利益訴求,必然會戰勝「為人民服務」這種不切實際的理念。到最後,肯定是會造成對農民的壓迫和剝削,這簡直就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即使不征收農業稅,難道還不能讓種子、化肥、飼料漲價?在行政命令的強迫下,這並非是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這也是鐘泱要杜絕政府插手的根本原因。
但是農業本身的問題,交給商人來操作也不合適,商業和農業的模式雖說有著不少的交集,但本質卻是不同的兩種行業發展模式。商業講求的是利潤和效益,而農業則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兩者有著本質的差異。讓商人來經營,必然會是壟斷和壓榨,這是追求利潤的本質所決定的,即使是運用法律來進行約束,成效也不會太明顯。
為此,鐘泱現在所建立的農信社,決定采取會員制。凡是參與農信社的農業從事者,其檔案都會被整理入社內,效益和權益方面,會有專門的政府職能部門負責監督。最重要的是,會員雖然沒有參與農信社實際運作的權力,卻有權質問和向法律部門提出申訴。畢竟雙方在一開始就會簽訂相關的商業合同,以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
民告官困難,民告商就不怎麼困難了。而且農信社還有一條——主要的核心成員以及關鍵性的管理部門職員,必須是農學專業的畢業生。而古文會也會在富裕起來的農民家庭中,鼓勵和資助一些有志于農學研究的年輕人,讓他們就讀于相關的大學專業學科。
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從農民群體中培養起一批農學的專業人才,只有這樣,農民的利益才能夠真正的得到保障。整個體系的利益分配,以及成員背景構成,都是符合農民階級的利益訴求的。只有農民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實力和利益,才真正算得上擁有了自主的權力。
至于那些以為免稅或者打土豪分劣紳就能解決農民生存發展問題的人,要麼是野心家,要麼就是天真。沒有自己的技術力量,沒有自己的利益,沒有足夠的實力,如何算得上掌握住了自己的未來?即使是在一時之間得到了好處,以後不也要再吐出來?鏡花水月,無論有多美,假的始終就是假的。
農民對于土地的眷戀和依賴,這一點如果被野心家利用,的確是可以大做文章。但到最後,農民手上那些看似緊緊抓著的土地所有權,到最後也肯定是要被收回去的。這是一個萬惡的集權人治政府,必然會做的事情。
而鐘泱,現在所要做的,就是堅持這個土地私有制的本質。並且也會提倡私有領土神聖不可侵犯這個概念。連漢朝都有著「官吏夜間禁入民宅,否則殺之無罪」這樣的進步思想,鐘泱可不想在自己的體系內,連這點開明的作風都沒有。
當然啦,以上都是些改革的根本思路,主要是讓李堅三和程德生他們了解組織的立場,明白組織的決心。在更具體的實施步驟上,還有著更詳細的劃分,那些事情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說明白的了。
必須還要經過具體的實踐檢驗,才能得出恰當的結論。
農業改革計劃的第一步,就在于丈量土地。這一點,才是地主竭力抵制的重要原因。因為依靠隱瞞實際的土地數據,進行大量的偷稅漏稅,他們才能如此迅速的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這是一大塊利益,當然不會拱手與人。為此甚至不惜殺人放火,無所不用其極。任何一個地主,都不願意自己擁有的實際土地數量暴露在官府的面前。
許多小吏也是依靠世代掌握著魚鱗冊,才能壟斷著這種不入流,卻又油水豐富的關鍵性職位。鐘泱想要進行農業化改革,就必須要先面對這幫傳統勢力,這是難以調和的矛盾。但並非就一定要動用武力,如果不是非常的必要,鐘泱還是喜歡溫水煮青蛙的方式。
現在只能先登記好那些靠攏過來的開明地主以及富裕農民手中的土地數量,先制定好相應的發展規劃,以他們作為榜樣,慢慢地向四周推廣這種模式。擁有著新式的農業技術,雙方生產效率必然會拉開差距。等實力扭轉時候,在慢慢地吞掉對方好了,不必急于一時。
而且還可以憑借著現在的局面判斷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在對待不同的人群時,就要采取不同的態度和手段。親疏有別,是體系穩固的不二法門。自己人都照顧不好,還有誰會來投靠你?跟隨你?
第一期的貸款發放總金額是二十萬華元,是一種以銀元和英鎊作為準備金的商業匯票,帶著貨幣的流通性質。在天興集團下屬的各級商業部門,都有著足夠的購買力,鐘泱以整個集團組織的信譽作為擔保,保證了這些貨幣的流通職能不會發生不良的問題。
這些資金,主要是用于幫助有需要的農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譬如說購買化肥、飼料以及農用器械,聘請專業的農學技術員進行專門的種植和飼養指導。鐘泱可不打算搞什麼免費咨詢,一切有用的行為,都應該有相應的補償,其中以經濟補償最為直接有效。他才不會為了一些無用的虛名而搞這種不符合實際的做法,對于農民而言不收錢未必就是好事。
至少收了錢,技術員就必須要給予相應價值的幫助,否則就是違法,是要被追究相關責任的。這樣就不容易出現瞎指揮,幫倒忙的現象了,混吃混合也要憑本事,而不是去撞大運。
而且鐘泱這麼做,也有著深意。這筆華元商業匯票,作為第一批流入市場的準貨幣,實在是打開金融貨幣行業缺口的一個重要舉措。只要在事實上流通了,並且證明了這些紙鈔的購買力,老百姓和商家就會慢慢地接受它。日子久了,自然而然就是法定貨幣了,這是潤物細無聲的手段。
而在實際上,鐘泱也沒有損失什麼。這筆錢以貸款的方式花了出去,但卻也是從左手轉到右手罷了。農民們在拿到錢之後,必須按照技術員的要求進行采購。至于采購的東西,自然就是天興集團自己出產的產品。
這樣做不但促進了商品的流通,也活躍了原本已經飽和的市場需求,為天興集團下屬的相關工廠開拓了新的消費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