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三章三軍會師
衛文升受阻慈澗道,形勢危急。
局勢很明朗,假如西京大軍未能迅速殺到東都城下以牽制楊玄感的主力,導致北邙山在叛軍猛烈攻擊下失守,那麼衛文升將獨自面對數倍于己的叛軍,一旦西京大軍慘敗,關西便必然不保。
衛文升與韋福嗣連夜商討,斷然決定先到北邙山與裴弘策會合,把關西、河東、河內三地的力量聚集到一起,利用大河水道的便利和北邙山的有利地形,在源源不斷的糧草武器支援下,與楊玄感正面決戰,把叛軍持續拖在東都城下,以待其他援軍的到來。
當夜,衛文升指揮大軍繞過慈澗,由間道北上孟津,從孟津方向渡過瀍水,然後直撲金墉城。
西京大軍的這一舉動正好遂了楊玄感的心願,既能迅速決戰,又能在形勢突變的情況下,甩開西京大軍,火速殺奔關西。楊玄感馬上調整部署,停止了對東都的攻擊,集結主力與瀍水、回洛倉、金墉城一線,準備決戰。
二十七日午時過後,西京大軍的先頭部隊在瀍水東岸和回洛倉一帶與叛軍遭遇,雙方展開j 戰。
下午,衛文升與元成壽、斛斯萬壽兩位將軍親臨第一線指揮作戰,而韋福嗣、蘇世長卻屯兵于金谷,與聞訊趕來的裴弘策、獨孤武都會晤。
裴弘策已經支持不住了,軍隊損失慘重,河內方面所能提供的糧草武器也到了極限,千鈞一發之刻,西京大軍到了,而且趕到了北邙山下,這正好挽救了裴弘策。從本月十三日開始到今日,裴弘策仿佛經歷了一場噩夢,八千大軍在連續十四天的j 戰中,損失殆盡,如果不是得到了河內方面的全力支援,他早已全軍覆沒。
如今裴弘策和獨孤武都只能指望西京大軍了,而西京大軍只有四萬人,長途跋涉而來,在實力上明顯弱于叛軍,如果決戰,必敗無疑,但如果不決戰,就無法拖住楊玄感。楊玄感文武干略,對局勢的發展必然有清晰認識,他打東都可能是假,其真正目的可能是以打東都為y u餌,把西京大軍y u到東都城下,繼而指揮其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兵力空虛的關西,最終實現據關隴而稱霸之策略。
二十八日上午,韋津、李丹率軍抵達邙山,西京、東都和河內三支援軍會師金谷。
衛文升、裴弘策、李丹、韋津、獨孤武都、柳續、韋福嗣等人緊急軍議,一致決定不惜代價進行決戰。
此刻裴弘策的東都軍隊所剩無幾;河內援軍以鄉勇為主,連番j 戰後已傷亡慘重,不堪再戰;而西京大軍急行而來,人疲馬乏。更嚴重的是,三支軍隊即便會師邙山,其實力也不足以與楊玄感進行正面決戰,但現在的問題是,不決戰就有丟失關西之危,唯有決戰,才能把這一危機的爆發時間盡可能拖延下去。
同日上午,楊玄感親臨第一線,指揮大軍發動了猛烈攻擊,邙山決戰就此拉開帷幕。
二十八日夜,裴弘策在淨域寺召開軍議,部署決戰之策。
禁軍越騎校尉伽藍奉命列席軍議,與一眾武賁郎將、武牙郎將、鷹揚郎將和鷹擊郎將等高中級軍官共處一帳。這是一種殊榮,是靠戰功累積而來的榮耀,上至武賁郎將費曜和河陽都尉獨孤武都,下至諸鷹揚官長,都沒有任何異議。
東都和河內軍隊實力有限,只能從側翼配合西京大軍與叛軍決戰,所以軍議很快結束。
裴弘策留下了伽藍。
目前形勢對于己方來說可謂竭盡所能、群策群力了,幾大勢力為了共同利益齊心協力、攜手合作,而之前裴弘策對合作的看法頗為悲觀,哪料事情還真的出現了預想不到的變化。
不過伽藍還是敏銳地看到了其中的緣由。危急時刻,關隴人擱置了矛盾,通力合作,不論是保守派還是改革派,此刻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但與山東人之間的「合作」卻一如既往,雙方互不信任,矛盾不但沒有緩減,反而愈發j 烈了。
裴弘策、獨孤武都和柳續參加了金谷軍議,與韋津、李丹、蘇世長等關中本土貴族達成了妥協,最後決定不惜代價與楊玄感決戰,而其中所妥協的利益是什麼?除了最大程度地保全關隴保守勢力的同時,還有什麼其他利益可以妥協?理所當然是皇統。
元德太子妃是韋氏,齊王(楊暕)妃也是韋氏。元德太子的嫡子則是韋妃所出的代王楊侑。依常規,元德太子薨亡,繼嗣者應該就是齊王楊暕,但關鍵時刻出事了,楊暕在自己的王妃病逝後,與王妃的姐姐有了s 情,並且產下了一nv,而王妃的姐姐偏偏又是時為內史令元壽的孫媳。這一丑聞若被政敵利用,不堪設想,所以韋氏不得不忍痛斷臂,由監察御史韋德裕上表彈劾。齊王失「德」,距離儲君的位置也就驟然遙遠,于是韋氏轉而扶植代王楊侑。
然而,韋氏是朝堂上的保守派,是阻礙改革的重要力量。當初韋氏的政敵竭盡全力阻止齊王楊暕入主東宮,其原因正在如此,所以代王楊侑繼嗣的阻力也非常大,而皇帝又偏愛元德太子的庶長子燕王楊倓,朝夕帶在身邊悉心教導,又不遺余力培植越王楊侗,公開在皇統一事上給代王楊侑制造矛盾和阻力,由此可以推及皇帝在皇統一事上的態度與他的政治追求密切相連。
帝國終究需要一位儲君,東宮終究需要一位太子。從繼承法的角度來說,燕王楊倓事實上距離儲君的位置要遠遠大于代王楊侑,越王楊侗也是一樣,所以諸如武川系貴族、河東系貴族,這些關隴保守貴族勢力都不得不承認代王楊侑擁有與生俱來的優勢。韋氏利用眼前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完全可以向武川系、河東系施壓,繼而迫使他們在皇統一事上做出妥協。
山東系的崔遜未能參加金谷軍議,司馬同憲也沒有出現在金谷,這是為什麼?關隴人和山東人的矛盾無處不在,利益爭奪也無處不在,這些都可以佐證伽藍的推測。
伽藍一直凝神沉思,裴弘策也沒有打擾他,自顧擬寫奏章。寫完了,裴弘策放下筆,笑著問道,「對此次決戰,你有何推衍?」
「必敗之局。」伽藍直言不諱。
裴弘策笑而不語,示意伽藍繼續說。
「西京大軍既然來了,這仗就一定要打,不打都不行。」伽藍說道,「楊玄感人多勢眾,實力強勁,西京大軍根本不是對手,所以他們以最快速度趕到北邙山與明公會合,其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依托邙山之險,固守待援。」
裴弘策微笑頷首,「那麼,他們會傾盡全力嗎?」
「能投入一半兵力就算不錯了。」伽藍冷笑道,「現如今西京空虛,慈澗道又控制在叛軍手上,弘農又是楊玄感的根基之地,可以預見,楊玄感必以凌厲之鋒銳,棄東都而攻關西,一舉而下,然後據關隴自守,分裂中土,只待天下大lu n,山東、江左離心,則出關東進,逐鹿中原,稱霸天下。」
裴弘策不動聲s ,撫須問道,「如你所言,西京來援,邙山決戰,豈不是自求敗亡之舉?」
「此事某等能想到,西京當然也能想到,之所以敢于舉兵出關,肯定是做好了完全準備,並且有信心在東都戰場上取得豐厚回報。」伽藍繼續說道,「不出意外的話,西京已在潼關、武關等要沖屯駐重兵,假如楊玄感分兵進擊,必然受阻,陷入月復背受敵之困境。等到薊燕大軍和東萊水師來援,衛文升再以剩下的兩萬大軍展開攻擊,則平叛大功唾手可得。」
裴弘策微微一笑,「以你的推測,楊玄感是有意y u使西京大軍出關決戰,而西京大軍則將計就計,意圖置楊玄感于死地,若是如此,最終決定勝負的則是薊燕大軍和東萊水師,那麼,某等在邙山的堅守豈不……?」
伽藍搖頭,目l 嘲諷之s ,「無功可建者,不過是山東人而已。」
裴弘策贊賞地看了伽藍一言,笑道,「孺子可教。」
「顯而易見的事。」伽藍說道,「某都能看出來,又豈能瞞得過陛下?」
裴弘策微微皺眉,神s 逐漸凝重,「國不可一日無君,也不可一日無儲君。」
伽藍無言,暗自苦笑。
原以為自己可以拯救更多的關隴貴族,保存關隴人的實力,哪料到適得其反,關隴人要倚仗自己的實力和在這場風暴中所建的功勛,與皇帝和改革派正面開戰。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廝殺,兩敗俱傷是必然之事,也就是說,矛盾和沖突會更j 烈,因此而死去的貴族也會更多,帝國會更快地走向崩裂的深淵。
「山東人豈肯讓步?」伽藍嘆道。
「此時此刻,他們別無選擇,只有讓步。」裴弘策冷笑道,「獨孤氏已經說服趙郡李氏,某希望能說服溫城司馬氏。」
如果河北趙郡李氏、河內溫城司馬氏與獨孤氏、韋氏結盟,部分關隴貴族勢力與部分山東貴族勢力攜手合作,那麼帝國的保守貴族勢力不但不會因為楊玄感的敗亡而削弱,反而加強了。
伽藍明白了,現在,裴弘策最艱難的使命是,如何說服崔氏放棄越王楊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