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維森塔爾戰役之普軍行動
三個騎兵團六千名騎兵和六個騎炮兵連二十四m n六磅火炮已經依照既定計劃向北面的空曠地開去,其間自然n ng得塵土飛揚。e^看
那三個騎兵團分別為龍騎兵團、驃騎兵團和獵騎兵團。
龍騎兵作為軍種是騎兵,但在法軍條例上所規定的作戰用途卻無異于騎在馬上、能快速調動的線列步兵。
線列步兵作為現代戰爭的主要角s ,由于火槍和刺刀,故而能同時擔任中世紀戰場上的弓弩手和長矛兵的角s ,然而,它仍然有一個大弱點,那就是在日益擴大的戰場上難以快速調動。
中世紀及更之前的古代,由于歐洲各邦國采用等級嚴格的封建制,故而導致了士兵j ng英化、軍隊刻板化的結果。
所謂士兵j ng英化,是因為當時的每一名戰士皆為貴族,不但從小接受戰斗訓練,在戰場上更是擁有全套的裝備,能輕易做到以一敵數名毫無訓練的農民。但是,由于當時的歐洲人口稀少,且太過依賴貴族軍隊,結果導致了貴族j ng英士兵有限,進而導致了戰場面積有限、戰斗戰術單一、戰略幾乎全無。
因此,中世紀的歐洲雖然大戰小戰不斷,其軍事思維卻從未有什麼變革x ng進步,總是在戰場上重復著重甲騎士並排沖鋒、步兵方陣防御等單一戰法。最終,當東方的m ng古人襲來時,歐洲人根本無法想象m ng古人能夠在上百公里內以強大的機動x ng施展迂回戰略,從而在戰斗時屢屢陷入月復背受敵狀態,並因此而敗于單兵體格絕沒有自己強壯的亞洲人手下。
現代戰爭下,戰略已經被各國統治者所重視,如m ng古人一般,只通過在地圖上指指點點便達到軍隊大調動並從而佔據戰爭優勢的狀況已經在歐洲大地上屢見不鮮。一百年前的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便是依靠著獨有見地的戰略才能令法蘭西稱霸歐洲。
然而,在大地圖上施展的戰略學和目視範圍內所運用的戰術學之間還有著一個空白,這個空白便是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在多年戰爭中發明出的戰役學。
在戰爭平民化和軍隊規模不斷擴大的今日,幾乎每一場戰爭都是動輒十萬人,在這一情況下,戰場的範圍也不斷擴大,遠超出了戰術學的距離,但是,其擴大的範圍又遠不及戰略學的範疇,這介于戰術和戰略之間的便是戰役。e^看
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便是一位比歐洲任何將領都認識到戰役學這件新事物的將領,而他也正因為認清楚了這一本質,而能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和七年戰爭中獲得勝利。
線列步兵雖然仍然是戰爭主角,但在大戰役下,線列步兵排成橫列互相對sh 的戰術明顯呆板、滯後了許多。如何能令線列步兵突然出現在敵人的側翼或背後,形成突襲效果,以此對敵造成巨大的心理打擊並獲取戰場優勢,這便是龍騎兵出現的原因。
龍騎兵早在腓特烈二世發明戰役學之前便已經出現,最早出現這一兵種的便是法蘭西陸軍。法蘭西陸軍在一次戰斗中,為防止敵人從背後突襲,而令握著火槍的步兵騎上馬,這就是龍騎兵的起源。
騎兵在戰役範圍內擁有比步兵更快的腳程,這早已經是軍事上的常識。龍騎兵也許在騎兵類別中戰力有限,但他們下馬後便是合格的線列步兵,路易也正是因此而在法軍中保留了這一兵種。他當初如此做便是為了今日,能夠在戰役中利用龍騎兵的機動x ng,將其當做奇兵來運用。
驃騎兵和獵騎兵與龍騎兵不同,他們完完全全屬于騎兵類別,而且是完全適合在戰役範圍內進行快速機動調動的輕騎兵。
驃騎兵是沒有xi ng甲的xi ng甲騎兵,雖然在正面的沖擊力上不如xi ng甲騎兵,但在靈活x ng、耐久力和速度上卻優于xi ng甲騎兵,而且在戰場上能勝任多種角s ,除去直接對敵發動沖鋒外,還能執行偵察、傳令、追擊等任務,在泛用x ng上也完全優于xi ng甲騎兵,更兼其所需經費只是xi ng甲騎兵的一半,故而在法軍的各個軍團中,都有成建制的驃騎兵團。
獵騎兵與龍騎兵一樣,也裝備著火槍,但是,龍騎兵裝備的是制式步兵用火槍,獵騎兵裝備的則是長度比制式步兵火槍短一些的騎兵用火槍。這種騎兵用火槍能允許騎兵在馬背上便完成復雜的裝填彈y o工作,因此,獵騎兵在戰斗中的角s 便與龍騎兵有了很大差別。它擁有與驃騎兵一樣的速度優勢,故而能完成除r u搏、沖鋒外的一切驃騎兵所能執行的任務,不過,它與眾不同之初,是因為能夠起到一個驃騎兵所不能起到的作用——s o擾。
兩軍對壘之時,首先必然是列陣。在線列步兵因刺刀地發明而能擔當長矛兵的時代,騎兵對步兵的優勢已經不如中世紀時期那麼明顯。若是想趁著雙方正在列陣之際,發動騎兵進行沖鋒,結果只不過是將寶貴的騎兵置入成堆的步兵之中,最終只可能造成無謂傷亡。獵騎兵則不同,因為以火槍作為裝備,故而能與敵人進行不接觸戰斗。在敵人的步兵為列陣完畢之前沖過去連續sh 擊,令其造成h n,以此拖延時間,間接為己方步兵獲得優勢。
路易對這三種騎兵報以了極大的期望,因為他們若是能成功移動至普魯士人身後,那所能起到的作用遠超過六千人這一實際人數。不過,他並沒有忘了一件事,無論是龍騎兵、驃騎兵還是獵騎兵,全部不是此次戰役範圍內大迂回的主角,真正的主角是那六個騎炮連隊,一共二十四m n六磅火炮。
法軍裝備中的制式火炮是十二磅步兵加農炮。此次戰役中,一共有十五個連隊共六十m n十二磅炮被路易安置在山丘之上,用作火力壓制。
各國的火炮規格繁雜,並沒有像法軍一般完全以十二磅炮為規制。但是,無論是六磅炮、九磅炮還是十二磅炮,重量都十分重,加之火炮皆為雙輪著地,故而即使用六匹馬來拉動,也無法飛馳一般地調動。
火炮是現代戰爭中最重要的火力武器,若是它也能由笨拙變得靈活,那便更能有利于戰事。因此,騎炮便孕育而生了。
騎炮擁有四個輪子,在被馬匹拖動時,火炮巨大的重量便會一分為四,從而減少火炮自身重量對馬匹的負擔和對速度的阻礙,所以,騎炮部隊能夠以與輕騎兵相差不多的速度行軍。
路易在火炮領域曾經大力支持榴霰彈的開發,而法軍建立騎炮部隊也與他的支持有關。不過,與榴彈炮完全是法蘭西發明不同,騎炮卻完全是借鑒了普魯士所創。
七年戰爭時期,普魯士首先在戰場上運用了行動迅速的騎炮部隊。與其對戰的法軍雖然戰敗,但其中卻也有人對這騎炮部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設計出了法蘭西式的騎炮。
法蘭西的騎炮與七年戰爭時的普魯士騎炮在設計上有很大不同,法蘭西的騎炮更為靈活、輕便,對馬匹的負擔更小。這也是法軍能大量裝備騎炮,而普軍卻仍然以普通火炮為主的原因。
路易對騎炮並非完全信任,一來他在此之前還未遇上過需要在戰役範圍內進行調動的戰列,二來是因為騎炮剛剛設計完成,還未進行過充分地測試,三來是因為騎炮所用的火炮暫時只是威力較弱的六磅炮。因此,除了身邊的這六個騎炮連隊外,其他軍團便再無一支騎炮連隊。
路易在山丘頂上,對四周可謂看得一覽無遺,故而對北去的米歇爾?圖倫部所揚起的塵埃也看得格外清楚。
北面的米歇爾?圖倫部與正面普魯士軍團只見別無阻礙,這支北去的部隊完全是暴l 在敵人的視線之中。這是路易在之前便已經料到的,而且也是他計劃中理所應當出現的情況,因此,他對此也十分坦然。
不過,完全不明白路易想法的貝爾蒂埃卻憂心忡忡,說道「陛下,我軍的行動完全被普魯士人看到了,如果他們看出了我們的策略……」
路易自信一笑,神情嚴肅地說道「布倫瑞克公爵如果在我們前面的那支普魯士部隊中,那他便肯定能夠看見。不過,縱然他有智慧能猜出我的戰略,也沒有時間能做出準備。」
貝爾蒂埃茫然地搖了搖頭,完全理不清頭緒。
路易沒有說話,只是朝前方望去。
此時,普魯士人似乎是整理好了隊形,已然再度前進。但與先前的平行推進不同,這一次,普魯士人集體向右轉,由橫列變為了縱隊,接著,普魯士縱隊便開始往北方齊步走。
貝爾蒂埃慌忙叫了一聲「陛下。」
路易依舊鎮定,只輕聲說了一句「不用慌。」
他遙望著遠方的普魯士人,嘴角卻l 出了一絲微笑,心中暗自得意道「果然如我所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