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最風流 第一卷 繁陽亭長 1 上任

作者 ︰ 趙子曰

光和三年,九月初的一個中午。(請記住.)︰。

繁陽亭外來了一個騎馬的青年,年約二十,穿著、褶,頭上沒有帶冠,只裹了幘巾,腰間懸掛了一柄環首刀。「褶」是外來貨,來自游牧民族,形似後世的上衣和褲子。

他名叫荀貞,是新任的繁陽亭長。

雖已入秋季,但所謂「秋老虎」,天氣還是很熱,荀貞又在日頭下趕了小半天的路,額頭、臉上都是汗涔涔的。在亭舍前,他勒住了坐騎,拽著袖子擦拭了下汗水,轉目四顧。

和帝國境內絕大多數的亭舍一樣,繁陽亭也是地處要道。

在亭舍前,是一條筆直寬闊的官道,也正是他來時走的路。

官道兩側則是大片的麥田。

今年的年景不錯,入秋之後,雨水較足,地里的冬小麥郁郁蔥蔥,風一吹,青色的麥苗起伏不定,一股清香混著熱氣撲鼻襲來。遠遠地可以看到有三三兩兩的田奴、徒附穿著犢鼻褲,光著膀子在其間勞作。

才過日中不久,路上車馬來往、行人頗多。

有單衣布履的儒生,有衣服文采的商人,也有穿著黑衣或白衣的黔首。因為世道不寧、道路不靖,行人多隨身佩戴短刀、長劍。

荀貞偏轉馬頭,給一輛對面行來的牛車讓開道路。

車內坐著一位高冠博帶的老年儒生,衣袍整齊,文靜安詳地坐著,旁邊是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子。兩邊交錯時,小孩子好奇地看了看荀貞。

小孩兒膚色潔潤,如粉雕玉琢,小大人似的挺著腰桿,跪坐車篷下,甚是可愛。

荀貞友善地還他了一個笑臉。拉車的牛身上以及車輪、車身上都滿是塵土,風塵僕僕的樣子,看來走的路不近,這老者大約是從外地來,帶著孫兒往城中訪友去的。

順著官道直走,數十里外就是潁陰縣城了。

潁陰(今許昌)地處月復地,隸屬潁川郡,人文薈萃,城中最著名的有兩大姓,一個劉氏,一個荀氏。劉氏乃前漢「濟北貞王」之後,荀氏則是戰國時儒學大師荀況的後裔。

荀貞即出身荀氏。

在多年前的一場大疫中,他的父母相繼亡故,只剩下了他一人,承祖上余蔭,家中有宅院一區,良田數百畝,與族人相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算是中人之家。

牛車「吱呀吱呀」地遠去,荀貞的心神很快轉到了眼下。

他從馬上跳下來,整頓了下裝束,來到亭舍前。

「亭者,停也」。

地方上的「亭」,不但是最基層的治安單位,並且有接待過往官吏、給遠行百姓提供住宿的責任,所以「亭舍」頗大。

潁陰是大縣,繁陽亭又是縣中數一數二的大亭,亭舍的門面很氣派。

隔著大老遠就能看到在亭舍內有一根丈余長的柱子高高聳起,柱子的上端有兩個大木板,交叉橫貫。此物名叫華表,又叫桓表,是上古遺制,用來給行人指示道路方向,做路標用的,也是亭的標識。

此時到得近前,看得更加清楚,只見亭舍佔地頗廣,地基高過地面,有石板階梯與官道相連。

站在藍天白雲之下,立在麥田官道之間,他在門外看了會兒,覺得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在過去出游的路上,見過不少類似的亭舍;陌生的是即將成為眼前這個亭舍的主人,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奇怪滋味。

「這便是我以後長住的地方了,來到這個時代已有十年,費勁千辛萬苦,終能執掌一亭,雖所轄之地只有十里,但也算可以開始著手‘大計’了。」

調侃了自己幾句後,他牽著馬拾級而上,當先是一座大門。

門邊的塾中坐了一個老卒,見他上來,從屋中走出,和善地問道︰「投宿?還是有事?」

「在下荀貞。」

老卒站直了身子,問道︰「可是新任的亭長?」

「正是。」

「唉呀,請恕小人眼拙。」老卒誠惶誠恐,撩起衣袍,就要行跪拜之禮。

荀貞攔住了他,笑道︰「不必如此!」再又打量他幾眼,見他又瘦又小,臉上淨是皺紋,山川溝壑也似,試探性地問道,「我前日造訪鄭君,听他提及,說本亭亭父名叫黃忠。可是你麼?」

「正是小人。」

「鄭君」,名叫鄭鐸,是上任亭長,因在去年的大疫中救民得力,考績優異,被提拔去了縣里。

「亭父」,是亭長的副手之一。

「亭」,雖是最基層的單位,畢竟掌管方圓十里之地,所以在亭長之下又有屬員,左右手分別叫做︰求盜、亭父。求盜,「掌捉捕盜賊」;亭父,「掌開閉掃除」。如果轄區內民戶多,又會根據情況的不同,或多或少有幾個亭卒。

荀貞嘴角露出一抹笑,心道︰「黃忠、黃忠,初聞听這個名字時,還讓我愣了一愣。如今看來,這名字起得倒是很對,甚合面相,果然是個‘老黃忠’。」

黃忠恭敬拘謹地說道︰「昨天才接到縣里的通知,沒想到荀君今天就來了,所以沒有能至亭界迎接,尚請恕罪。……,別的人還在舍內,荀君,請你稍等片刻,俺去叫他們出來。」

「不用。我進去就是。」

登上台階,荀貞朝門邊側塾中瞟了一眼,屋內陳設簡單,一榻一幾而已。

塾中的牆上貼了小二十份的畫像,因離得遠,看不清楚,大致看到畫中人有年老的、有年輕的。每一份畫像的左側皆寫有數行文字,右側是鮮紅的印章。

「這些都是朝廷的通緝要犯麼?」

「對,有咱們郡的,也有別的郡的。」

在亭舍中張貼通緝犯的畫像是一個承襲前秦的慣例。一來方便過往的民眾揭發,二來亭吏也可依據畫像檢查行人。新莽末年,光武皇帝的哥哥劉伯升就因為聚眾起事而享受過這等待遇。

荀貞點了點頭,沒有過去細看,走入院中。

進了院內才發現,亭舍有前後兩進。

前邊這個院落較小,中間是片空地,當初他在遠處看到的桓表就豎立此處。

右邊三間屋舍,一間堂屋,兩間臥室,標準的「一宇二內」樣式。旁邊有間小房,是廚房。

左邊搭了個馬廄,能容兩三匹馬的大小,不過現在里邊空蕩蕩的,一匹馬也沒有。

馬廄邊兒上是個雞塒,正有四五只雞棲在塒前的木架上,見有人進來,「咯咯咯」地叫了起來。雞塒邊兒是茅廁。

黃忠將馬牽入廄中,又「噓噓」地把雞趕入塒內,走回荀貞身邊,殷勤介紹道︰「這個前院是俺們住的,荀君的住處在後院。」

「後院?」

「對。後院大而清淨,先鄭君在時,便是在後院居住。」

荀貞往前走了幾步,後院的門虛掩著,透過縫隙可以隱約看到其內屋舍飛檐,院中有一棵大榆樹,剛到落葉的時節,雖地上已有落葉,但枝葉尚還繁茂,給「亭院」中增添了一些蔭意。

黃忠接著介紹說道︰「若有官吏、百姓投宿,也都住在後院。」

說到這里,他想起了什麼,頓了頓,又說道︰「六月時,朝廷下詔求賢,汝南有位姓袁的先生得了推薦,奉詔進京,因為天晚夜禁,投宿本亭,住了一夜後,非常滿意,留了幅字在牆上,荀君要不要去看看?」

荀貞笑了笑,說道︰「不急。字在牆上,又跑不了,什麼時候看都可以。」往後院看了看,又往右邊的屋舍看了看,問道,「亭中的其它人都在哪里?」

新官上任,來了半晌,除了在門口值班的黃忠外,居然沒有一人出迎。雖然他們可能不知道荀貞今日到來,但適才牽馬入院、雞鳴大作,動靜不小,難道都沒听見?

「都在後院。」

荀貞微微詫異,想道︰「不在前院當值,跑去後院作甚?」雖然詫異,但他沒有發問,而是和氣地說道,「既如此,勞煩你前頭帶路,領我去見見亭中諸君。」

黃忠應了聲是,弓著腰,側身引路,帶著荀貞往後院行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最風流最新章節 | 三國之最風流全文閱讀 | 三國之最風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