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回葫蘆谷梁永和石君章對闢邪做出了具體部署,命令部隊繼續向著東北方向前進。()忽然一支人馬出現在左側的前方,大家吃了一驚,派人前去打探,原來是從城東的通化門突圍的六指頭的第四大隊。由于受到東北部的政府軍截擊,于是慌不擇路,無意間跟總部的人馬相遇了。兩路人馬合兵一處,專揀山梁上的小路走。這時候來到一個埡口,熟悉地形的人知道,這個埡口叫著「清風埡」,是玉山進入葫蘆谷的重要埡口之一。大家看到,埡口的前方是一個狹長的谷地,熟悉地形的六指頭報告石君章,這個谷地就是長安東北部著名的軍事要地葫蘆谷,過了葫蘆谷就是驪山西部余脈了。實際上,由于梁永的部下幾乎全是陝西人,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長安城和長安附近州縣的人,對這葫蘆谷怎麼不知道?作為軍師的石君章當然對葫蘆谷很了解。這葫蘆谷是一個葫蘆形的谷地,長四十多里,峽谷內具有窄、長、秀、奇、險、幽等多種特點,集峰、石、洞、林、禽、獸、泉、潭、瀑等自然景觀于一體。
站在清風埡向遠處眺望,可以看到在葫蘆谷的兩邊層層疊疊的山峰。著名的山峰有潑墨山、龍頭峰、獅子峰、蠟燭峰、牛角峰、三才峰、駝峰、旗桿峰等二十多處。這些山峰具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它們有的像獅子、牛、兔子、烏龜等動物,有的像駝背的老人,有的像背著背簍的婦人,有的像翩翩起舞的少女。真是千姿百態,難以描述。在這些山峰之間,形成許許多多刀削斧劈突兀雄奇的山崖,著名的山崖有螺旋崖、羅漢崖、七星崖、貓耳崖、雞冠崖、模耳崖等。這些山崖氣勢雄偉,險峻異常,這些山峰到底有多高,誰也說不清楚,估計應該都在兩里以上。[我搜小說網]要是站在峽谷內的山腳下,你是無法看到它們的頂端的。關于這些山崖到底有多麼險峻,有這樣的詩句︰「峭壁則無蛇鼠路,山雀進峽也不飛」。老鼠與蛇也無法爬上去,鳥雀進入峽谷也飛不出來。雖然有夸張的成分,但是也足以說明那些山崖的險峻。
如果你有雅興進入葫蘆谷游覽一番,你會發現,原來葫蘆谷有四個主要地段,分別稱為白龍峽、黑龍峽、青龍峽和石燕峽。在這些峽谷中,還有白龍門、月芽峽、一線天、青龍門和黑龍門等景觀。在葫蘆谷游覽,你會看到,這里山連山,峽連峽,九曲十八彎,千曲百折,猶如走蛇。特別是青龍門和黑龍門,寬不過三尺,兩邊都是刀砍斧削的絕壁,抬頭不見天,低頭看不見道路,白天行走如同在黑夜里模索前行。這里寸草不生,也听不到鳥蟲的鳴叫。不時傳來莫名其妙的奇怪聲音,讓人感到陰森可怖。
在絕壁山峰之間有不少石洞,著名的有蓮心洞、穿山洞、穿心洞、蓮花洞、金獅洞、蟒洞、昭陽洞、吊罐洞。在山崖的各個部位有數不清的泉水,其中較大的泉水有黑龍泉、水簾泉、馬刨泉等,這些大大小小的泉水構成峽谷的主要水源。這些泉水流進峽谷形成瀑布,著名的瀑布有黑龍瀑布、魔女瀑布、雙溪瀑布、拂塵瀑布、鎖龍瀑布、連環瀑布、彩虹瀑布等十多處瀑布。這些瀑布有的如銀練飛流直下,有的像銀帛鋪天蓋地,氣勢磅礡,瀑聲震天。在瀑布的底部形成了深淺不一,形狀各異的數十個碧潭,它們一個個具有不同特征,它們有的如銀盤,有的似玉鏡;有的像翡翠珍珠瓖嵌在狹長的峽槽里;有的雖然水面水平如鏡但是卻深不見底;還有的是波光鱗鱗,游魚成群。在這里,水潭和瀑布群構了成了水的世界,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
在峽谷中崎嶇的道路兩旁,各種形狀的奇奇怪怪的石頭隨處可見。像那飛來石、連心石、仕女獻瓜,貴樹石生、塞峽石、南天石鼓、仙人橋、仙人石、馬蹄石、二仙石等等等等,可以說,這些石頭中的每一塊都是美妙絕倫的藝術品,令人流連忘返。
雖然葫蘆谷的自然景色很值得稱道,從旅游角度來看它簡直價值連城,但是從軍事角度來說就常常被人們看著死亡谷。那些懂軍事歷史的人都知道,自古以來,為了爭奪古都長安,曾經有多少人拋尸于葫蘆谷!當游客們徜徉于葫蘆谷那崎嶇的道路上,無意間看到路旁一塊塊形狀怪異的石頭,他們會不會想到那些形狀怪異的石頭並不是石頭,而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一次戰役中某一位勇士留下的白骨!
梁永等叛軍頭領正在面對葫蘆谷胡思亂想,石君章忽然指著一個方向說︰「梁總裁呀,你看那邊那個地方,你看出有什麼嗎?」
梁永順著石君章指著的方向睜大眼楮看去,似乎看不出什麼名堂,試探著說︰「老三呀,那個峽谷中好像有一股瀑布,但是水勢不大。」
「梁總裁呀,你仔細看看,除了瀑布還有什麼?」
「應該還有幾塊大石頭。」
「梁總裁呀,我說的不是這些,這峽谷中的瀑布和石頭到處都有,並不稀奇。我要說的是,那個峽谷中有妖氣。」
石君章說看到了妖氣,于是樂綱胡奉王九功等一齊睜大眼楮觀看,果然看到從葫蘆谷的一個峽谷中騰起一股霧氣,于是大家一齊大聲說︰「對呀,是妖氣,這秦娘們又在這葫蘆谷搞鬼了,我們得小心提防。」
說話間,隊伍的後面傳來大聲嚷嚷聲,接著就有人報告,說地頭蛇的第五大隊也趕到了。梁永樂綱石君章等主要頭領都感到壓力很大。現在從長安城突圍的隊伍全部匯聚在一起了,對于新明朝來說,隊伍能不能穿過葫蘆谷,已經是生死攸關的問題。
梁永召開了臨時會議,重點討論了新明朝目前面臨的嚴重局勢以及應對的策略。關于目前面臨的局勢,大家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新明朝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緊急關頭,如果部隊不能夠通過葫蘆谷進入驪山,驪山自衛隊將會在政府軍前後夾擊下全軍覆沒。關于應對的軍事策略,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是從葫蘆谷的瓶頸部位以最快速度進入驪山南部余脈,另一種辦法是將部隊分散成幾股力量,從葫蘆谷的不同部位同時發起突圍。經過一番討論,石君章的意見佔了上風。石君章認為,從葫蘆谷的瓶頸部位迅速突圍的想法雖然好,但是它必須以政府軍沒有在此設伏為前提。如果政府軍方面在此設有伏兵,別說那秦娘們施展妖術,就是憑著平常的攻守戰術,我們也無論如何沖不出那瓶頸部位的鬼門關。關于分散突圍,石君章對這種想法做了肯定,但是石君章做了修改。最後梁永、樂綱和胡奉都同意了石君章的意見,將部隊分成一十五個突圍分隊,分別從白龍峽、黑龍峽、青龍峽和石燕峽四個地段的白龍門、月芽峽、一線天、青龍門和黑龍門等一十五處同時發起突圍,來他個魚死網破,能夠活下來多少是多少。總部的人馬也分散到各個突圍分隊,至于那些人能夠突圍出去,那就只得靠自己的運氣了。
要知道叛軍能不能從葫蘆谷突圍,且看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