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傳說貳 第一部 兄弟 第四十九章 君相之間

作者 ︰ 老莊墨韓

「我受不了了,我要發瘋了。」

「這日子沒法過了。」

「有家不能歸啊」

一聲又一聲,悲戚戚慘兮兮的哀號里,湛若水眼皮子也沒抬一下。慢悠悠為自己倒滿茶水,滿悠悠舉杯淺飲。

「砰」得一掌拍在桌子上,對面坐著的人直接沖他瞪眼︰「大家這麼多年的交情,你就干看著。」

「我不是陪你出來散心了嗎?你可知道,這個節骨眼上,我看你偷溜出來,不但不攔著勸著,還親身陪著,這是冒了多大風險,讓他們知道了,彈劾的折子能堆上天。」湛若水輕輕哼了一聲「你委屈,我還委屈呢。」

當了皇帝還左不滿足右不滿意,動則擺出受委屈的樣子來,也不想想臣子們過的什麼日子。

同樣是挨罵,人家再想罵你皇帝管不好後院,那也得繞著圈子,文雅客氣,小心地措詞,就這樣,你皇帝不愛看了,也能扔下公務偷溜出宮,跑這喝酒散心,甚至還可以隨便拉宰相做陪。

自己當臣子的可沒這麼好的待遇,真被人群起而攻,就算是宰相,也得暫時請假在家待罪。

這次被硬拖出來,真是很危險,很危險了……

吳王愁眉苦臉︰「我這不是沒辦法嗎?再不出來散散心,我得給他們逼瘋了。你是宰相啊,幫助皇帝與群臣溝通不是你的責任嗎?就這樣眼看著他們逼宮啊……」

湛若水不以為然地看他一眼,逼宮?太夸張了吧。「這次雖說鬧得厲害了些,可也不是事出無因啊,我身為宰相,沒有進言反對,跟他們站在一起上書,已經是很給你面子了,你知道為這事,私下里有多少人對我表示不滿嗎?有多少人輪著番地登門找我游說嗎?你知道我頂了多大的壓力,才沒有表態支持百官嗎,現在已經有御史在暗中串聯,要劾我不能正言以勸天子,有失宰相之職,我為你做的犧牲還不夠大啊。你還要我跳出來赤膊上陣替你扛黑鍋,這也太不厚道了。這畢竟是你家後院的事啊。」湛若水一點也不客氣。同皇帝說話,倒如市井小民閑言漫嘆一般自在隨意。

這位吳國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宰相大人,正值四十六歲,鳳目美髯,舉手投足中,都有一股說不出的從容大氣。他本是江南才子,世代書香子弟,被當年混得極慘的李旭硬搶去當軍師,斯斯文文的一代才子,被逼著在一堆粗漢子當中混了十幾二十年,原本的文雅之氣,都給這幫子兵漢帶粗了。說話沒爆粗口,已經是多年教養在起作用了。

當年他才名極大,在李旭那可憐兮兮的小勢力中,是唯一一個受天下豪強重視的人物,從某方面來說,他的份量比李旭還重。李旭逃亡失蹤,也是他憑著自己的才名人望,借著天下豪強們求才若渴的心思,才能庇護了許多流落的難民,暗中保護了李旭的母親和妞兒。

後來李旭借著蕭家之勢重新起兵,他又毫不猶豫千里相投,一路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險,沖破了多少豪強們軟軟硬硬的阻截手段,甚至為此與家人反目.

湛家江南望族,眼看著天下板蕩,全族人都攢著勁在那尋名主以便保障在新世界中家族的利益,眼看著家中千里駒前程似錦,誰願意讓他去投一個幾乎一無所有,毫無名望,且僅僅是種田漢出身的家伙。

家族給了他居大的壓力,不忠不孝的帽子都壓了下來,父親也擺出嚴肅的姿態直接下命令.

他固執己見,情願破宗出門,甚至氣得父親都大病了一場,還是堅持奔尋李旭。

跟著李旭十幾年,運轉籌謀,哪一次大戰勝利的背後,沒有他的心力,哪一處佔領的城池大治,沒有他的心血。

李旭一個種田漢,漸漸天下歸心,為天下的讀書人所接受,除了李旭的赫赫軍威,宣宣政績之外,湛若水所起的號召作用,也是不可包視的。隨著李旭的掘起,當年他沖破百難,千里相投,也變成了傳揚天下的佳話.他的堅持,從側面,也肯定了李旭的價值.後來陸續來投,接受李旭征召的文人們,有多少是受湛若水當故事鼓勵的,都說不清了.

新朝得建,他論功而為第一,文武無一不服。宰相之位,做得理所當然。自然,這個時候,他已經不再是家族之恥,不再是族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瘟疫。整個家鄉都以他為榮,族人們提起他,臉上都滿是紅光。

他倒也不念舊惡,從不多提當年舊事。但自立朝以來,只回過一次鄉,也沒有大力拉拔族人為官。不過,他的家族本就是書香門弟,新朝又有大量空缺,族人想當官其實不算難。宰相的家人,用不著相爺親自提拔,自然有的是人賣好。

對于這一類事,湛若水倒也沒有什麼大義凜然出手打壓。按這個時代的標準來看,湛家子弟人才不少,素質挺高,于百廢待興之時,出來做事,于國于民還是有益的,只要沒出現太嚴重的問題.于是不知不覺間,湛家以他為精神中心,也悄然形成了一股力量。他其實也並不怎麼為意。

一個個貴戚之家,漸漸根深蒂固,盤根錯結,慢慢升展出枝節,形成遍布各處的力量,最終確定世代傳承的家族勢力,哪朝哪代的貴勛們都是這麼過來的。跟著李旭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們,也多是這樣一人當官,九族升天,才不過幾年時間,新的大貴族氣派,就已經有隱隱的跡象現出來了。

相比之下,湛家人還是比較有真才實料的。

他身為一國宰相,行事之即原也用不著太拘泥小節,太在意閑話。皇帝信他的時候,這點小事,算不得什麼,皇帝若是不信他了,有沒有這些事,其實也沒有什麼區別了。

這數年下來,李旭對老部下,老兄弟們,態度始終如舊,這在一個皇帝來說,是很難得的事。其實就是當年跟李旭一個村里殺出來的人,在學會了那麼多上下規矩之後,在懂了上等人之間,無數的法則方圓之後,在李旭面前,已經很少如舊時一般沒大沒小了,做為臣子對君王的恭敬態度雖不算太明顯,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的。

相反,湛若水這個半路被劫來的謀士,從小學著禮儀規矩長大的文人,盡管在公開場合,對皇帝恭謹如儀,從無漫上隨意之態,但私底下,卻是很隨便,偶爾吵吵嘴,隨口對皇帝譏刺一番,也算回味一下當年自己剛被搶到亂軍中,天天拍著桌子罵某人無恥時的痛快.

時間一長,每回吳王想搞點離經叛道的事,又想找個伴時,除了幾個貼身的侍衛那是很難甩開的之外,一般都是直接翻牆偷偷模模進相府綁人的。

到現在,湛若水這個宰相府還是十分簡樸,下人極少,相爺起居,都愛清淨,很少讓人貼身服侍,下人們非呼喚一般不讓進房,這不是因為這一國宰相崇尚簡樸,而是怕人多嘴雜,讓別人知道皇帝三天兩頭來勾引宰相不干正事,萬一泄露消息,不但有傷國體,怕他也要讓御史傘兵唾沫淹死。

說起來一國宰相,協理陰陽,輔佐皇帝,皇帝有什麼行差踏錯,宰相都有勸諫的義務,可實際上他是縱容皇帝最多的人。

但僅僅也只是縱容,挽了袖子在風口浪尖上替皇帝擋刀擋搶背黑鍋,這事他是從來不干的。

一直以來,他的行事的原則就是如此.做為宰相,每逢踫上因為李旭不按規矩辦事,而和大臣們沖突時,他即不肯討好大臣們,聯手對皇帝群起而攻,也不肯討好皇帝,不管不顧地直接跟滿朝臣子過不去。朝中頗有一些擅長權術,或喜歡揣測君心的人預測他這個宰相是當不長的,如今不過是新朝初立,不能生亂子,所以不好動他罷了。

即隱隱地有這種說法,自然就有不少人心熱,暗中推動一起對他不利不滿的言論,真沒什麼奇怪的。

湛若水對此倒也很看得開,不招人嫉是庸才,站得高,感受的風暴自然就猛烈一些。皇後都還有人算計呢,何況他只是宰相。就算是李旭這個吳王……又何嘗沒有人算計。

想到近日如潮水般的上書,想到勛臣,貴戚,文官,武將們幾乎異口同聲的態度,湛若水微微冷笑。雖說是皇後的行為確實讓一般人不能理解,不能接受,但反對的聲浪形成這種規模,暗中要沒什麼力量在推動才怪。

不過,他一點也不為吳王擔心。

皇後娘娘關著門不讓別人探望懷孕的貴妃,能比當年吳王要推遲早朝時間更離經叛道嗎?當年多少所謂的忠臣都要在宮門前跪死了,多少讀書人痛心疾首,最後還不是讓吳王陛下成功地保住了睡懶覺的權力。

他是開國之君,權術勢盡在掌中,他跟大臣們好聲好氣好商量,那是他願意客氣,他要橫下心,獨斷專行,其實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攔他,不……或許有,鳳儀宮中……

湛若水莫名一嘆,這些年來,帝後關系一直如此詭異,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他抬眸,看著那哀聲嘆氣,滿臉郁郁的男子。

這個人是大吳國的皇帝。不管他怎麼爽朗信義,怎麼顧念舊情,怎麼毫無架子,怎麼離經叛道,他也依然是皇帝,所有皇帝最在意的事,他也一定會在意。

湛若水平靜地再飲了一口茶。他從未忘記過十幾年相伴相從,生死與共,共創天下的情義,他從未忘記過,三年君相和諧,同心協力治國,該爭該吵的時候,就算在金殿上也爭執不休,偶爾微服結伴,飲酒品茶,笑語閑談,斗嘴的時候,從未落過下風,但是,他也從來不曾忘記過,這個人,是李旭,也是吳王。這個人,是李旭,更是吳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小樓傳說貳最新章節 | 小樓傳說貳全文閱讀 | 小樓傳說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