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孫元起等人在天津換乘火車,不一日到了北京前門。
出了車站,只見天空鉛雲密布,直壓京城。雖是午後,卻不見一絲陽光。初秋的冷風吹來,頗有些涼意。疑心是要下雨,孫元起也急著見薇拉和兒子,租上馬車,連城里的老宅都沒進,直接穿城而過,望著西北角的經世大學迤邐而去。
自打見面,老趙和老鄭就一直在說小少爺如何如何招人喜歡、如何如何聰明。雖說孩子還沒滿月,這些話不過是說說讓孫元起高興,可是總也听不厭。越听,越是迫不及待地想見。
遠遠望見學校門口人家的時候,陰沉的天空終于飄下幾點雨。車夫還要趕回城,見開始落雨,少不得多甩幾回鞭子。
近半年沒見,這校門口更加熱鬧,那些馬棚倒少了許多,到處是新建的土坯房,夾路樹立的招牌幌子憑空添加了幾分人氣。孫元起在車上匆匆一瞥,就看見有賣文房四寶的筆墨店、賣百貨的南雜店,甚至還有小酒館。
要進校門的時候,孫元起吩咐老趙、老趙帶著客人去半山居先安頓下來,順便讓食堂多準備些酒菜。自己卻下了車,要看看學校的變化。
經過一年的風霜洗禮,校門已經褪去那層輕浮的新氣,漸漸凸顯出他的樸實與厚重。入門,綠地中的石碑上又增添了幾列,看來自己走後,又陸續有人捐款,這是好現象。湊上前仔細看去,「光緒二十四年夏五月,體仁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壽州孫諱家鼐,捐銀五千兩」一行還讓孫元起大為感動,下一條就讓他一趔趄︰
「光緒二十四年夏六月,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加太子少保餃陳州袁諱世凱,捐銀一萬兩……」
在看到袁世凱的名字之後,後面的劉坤一、張之洞、盛宣懷都是浮雲了。手扶著石碑,孫元起思忖︰再過十多年,這名字就和「山木樓」有一拼,你說到時候留是不留呢?
還沒走過風雨橋,就听見操場上傳來「立——正!」「向右——轉!」「齊步——走!」帶著山東味的口令聲。孫元起回想起來︰四月份出國的時候,便和張元濟商議好,等九月開學,便組織全校軍訓,為期一個月。軍訓不是強制的,在開始之初,可以申請不參加;參加之後,卻不能再退。屈指算來,現在是9月下旬,軍訓已接近尾聲,還不知道效果如何?想到這里,急忙快走幾步。
過了風雨橋,就看見張元濟和嚴復幾個人迎過來︰「百熙,別來無恙!」
「托各位的福,一切安好。這幾個月卻是偏勞諸位了!」孫元起拱手,鞠了一個大躬。
寒暄已畢。嚴復笑道︰「百熙來得好巧!恰逢今日周六,各個院系組織會操呢!」
大家站在操場邊上,齊向操場中望去,只見廣袤的操場中,排列著大大小小的方塊,攏共有二三百人。人人都穿著灰色上衣下褲的現代軍裝,只是軍帽下拖著一條辮子,多少有些別扭。
「百熙,靠這邊最近的那群童子軍,是小學堂里的,人數最多。除了學校校工的子女,附近山農听說上學不要交錢,還發衣服,都陸續把孩子送來;城里開明的士紳,也有托人送子弟過來的。這麼陸陸續續,前後有五六十人。」張元濟在一旁熱心地介紹道。
他又指著中間那片說道︰「那片是中等學堂和高等學堂。今年夏天,南洋公學壓制學生言論自由,激起**,有二百多名學生憤而退學。鶴琴和學生們都來信,希望能到這里借讀。敝人本來就和他們有些香火之情,加上學校建設之初就說歡迎外來學生旁听、借讀,所以就冒昧應允了,還望百熙不要怪罪我的武斷。」
「菊生先生所為極是!何來武斷之說?便是我,也想這麼做,只是沒有機會罷了。」孫元起非常贊成他引進外援的做法。
「最遠處的是大學堂的學生。今年招生,理、工、醫三個學院招生很順利,但從分數上看,成績優異的不是很多。國學、文學兩院則是英才迭出,據閱卷的幾位老先生說,都是優中選優,不忍刪落啊,最後還多加了幾個名額。」張元濟說到最後,顯得很興奮,「原以為大學堂的學生會不願參加軍訓,結果非常出人意料,無一人缺席。民風振起,由此可見一斑!」
說話間,會操已經開始。
最先是作為教官的保安。半年多的錘煉,讓這些原先的泥腿子月兌去了懶散和拘謹,舉手投足間,大有軍人的干練果決。遠遠看去,不見他們身後的辮子,想來是盤在帽子里。洗久了的軍裝開始發白,愈發襯出太陽曬黑的臉龐。出腿如風,甩手擺臂如刀切斧劈,這二三十人的小方陣,愣是走出一股排山倒海的氣勢來。
嚴復在一旁嗟嘆道︰「這些保安,居然不輸于英**校的學生!大清軍人要皆是如此,何患海宇不寧?」
接著是小學堂的學生。葉*子悠*悠這些孩子高矮參差不齊,估計大的已經有十三四歲,小的至多也就六七歲,讓他們參加軍訓,確實有點不妥。本來以為他們會走得七零八落,結果總體上還是整整齊齊,讓人眼前一亮。轉念一想︰這些孩子多數是貧苦人家的孩子,從三四歲起就是泥里來水里去的,能吃苦。對于這個能吃飽飯、穿新衣、有書念的機會,無論是父母還是自己,想來倍加珍惜。軍訓這種事,當然難不住他們。
看著眼前這群大人樣的孩子,孫元起心中忽然冒出個想法,只是現在不能施行,要等待時機成熟。
接下去是中學生和大學生,經過二十多天的摔打,也是可圈可點。
會操快要結束的時候,細細的雨絲漸漸密了起來。孫元起念著家中的妻兒,便向張元濟、嚴復等人告辭。他們知道情況,自然不多留,臨別還不忘討要孩子的滿月酒吃。
沒走幾步,老趙、老鄭便撐著油紙傘迎了過來。
進屋就看見趙景惠抱著一個寶寶,鄭景懿、宋景堯站在一旁逗弄。薇拉則坐在躺椅上,溺愛地看著孩子。旁邊老趙家的、老鄭家的正在說閑話。見孫元起進來,老趙家的連忙跪下,老鄭家的則機靈地過去扶起了薇拉。眾人參差不齊地叫了聲︰「老爺!」
孫元起揮揮手︰「以後還叫‘先生’吧!老爺什麼的,不知有多難听。」
眾人在場,不便和薇拉親昵,只是愛憐地拍拍她的肩膀︰「難為你了!」
「抱抱我們的孩子吧!」薇拉看著孫元起,低聲地說,「他叫林卡。」
「林卡?孩子叫林卡?」孫元起伸手抱過景惠懷中的寶寶,仔細諦視︰咖啡色的胎毛柔軟地伏在頭頂上,柔女敕的臉蛋是健康的粉紅色。發覺自己在看他,小家伙用寶藍色的眼楮好奇地看過來,兩只小手不停地揮舞著。「真像你,薇拉,林卡的眼楮真像你!」
薇拉幸福地點點頭。
景懿、景堯湊過來︰「小少爺的額頭、鼻子、嘴唇比較像先生。」
小少爺?孫元起撓撓頭︰「薇拉,林卡的中文名字叫什麼?」
薇拉抿抿嘴︰「還沒有起呢。中文命名權歸孩子的父親。」
「那就叫孫念祖吧。」孫元起說出了自己思考已久的答案,然後對景惠、景懿她們說道,「你們以後叫他小念祖就行了,別喊什麼小少爺的。你們還是他的姐姐呢。」
忽然孫元起想起來,語氣有些嚴厲︰「誒,你們怎麼沒去上課啊?」
景堯來孫家已經三四年,現在不過是十三四歲,最是不怕這位先生。便搶著答道︰「現在是軍訓,我們不用上課。」
薇拉也解釋道︰「景惠她們幾個,在和滿樂道先生學些醫術。經常過來照顧我,這些天真是幫了大忙咯!」
孫元起聞言有些歉意,話音轉柔︰「等開學了,你們要安心上課。薇拉這兒,有你們母親在就好。」
到了次日,天依然陰得厲害,細如牛毛的秋雨,緊一陣慢一陣,一時半會兒沒有停歇的意思。好在是周末,大家不用軍訓,或躲在修好的春浦樓宿舍補覺,或到成蹊館自習室看書,各得其樂。
校園里,不是混凝土路,就是石砌台階,下雨天省卻無數麻煩。孫元起坐在校長室,派人請來張元濟先生、O&c事務所的設計師,商議學校的規劃。
各自坐定,孫元起還沒有來得及開口,張元濟先說道︰「百熙一去五六個月,學校各項情況可能有所未諳。我就借著這個時間,先說一下近來的情況和問題,大家心中也好有個數。」
據張元濟介紹,這半年左右的時間,在市政公司的幫助下,包括自來水、下水道等市政設施均已竣工,投入使用。與此同時,還修好了一座小水電,發電不僅足敷學校所用,還大有盈余。學校各處已經用上電燈。
春浦樓宿舍在五六月份就完工了,所有的學生都免費入住。——當然借讀的就要酌情收費了。建在佟文樓背後山頂上的兩座教學樓、一座實驗樓,估計在入冬前可以裝修,來年可以交付使用。
除了正常招生外,還從日本、上海等地聘請了不少優秀的教師,其中就包括愛因斯坦、羅振玉、王國維。當然,隨著師生數量的增加,問題也開始凸顯︰食堂太小太擁擠,浴室太少太簡陋,教室緊張,圖書館藏書缺乏……
「新樓馬上就要修好,所以教室問題是暫時的,可以不考慮。藏書量大小是需要時間積累的,一時間解決不了,也可以不考慮。」孫元起道︰「那麼,我們今天就首先商議在哪里建個更大的食堂、浴室。」
據O&c建築設計事務所的勘測,在學校前部和中部之間有一道山溝,越過山溝就是一大一小兩塊起伏較小的坡地,大的有六千余畝,小的也有兩千多畝,十分適合建成校園。現在考慮的,就是如何把學校的重心漸漸往後移。作為生存必需設施,食堂、浴室的位置,就決定師生的生活區域。
「百熙,你不是還打算最近搞那個、那個暖氣麼?」張元濟有些擔心。
「是啊!」孫元起回答得斬釘截鐵。初來大清就被凍得半死,1900年去美國後,才發現自打十九世紀**十年代年暖氣在歐洲發明以後,迅速在各國流行普及,富裕家庭已經把它視為生活必需品。回到中國,發現冬天北京的郊外,完全不適合人居。故而在今年赴美之前,下定決心今年冬天至少成蹊館要用上暖氣,「暖氣一定要建!我在美國已經預定好暖氣片生產廠商,只要確定數量和規格,就可以發貨。」
「今年年初,學校結余不到一萬兩白銀。後來美利堅兩所大學送來十八萬美金的支票,折合白銀25萬兩。你出國後,各級官員捐贈白銀有十一萬兩,再加上商務印書館又送來稿費一萬五千兩。前後攏計38萬兩。」張元濟掰著指頭算道,「可是,這半年,光各種市政工程、建築費用、師生校工薪酬,前後就花去近十萬兩。如果再建食堂、浴池、暖氣什麼的,今年十五萬兩都不足用。明年還可以支持,可是後年呢?大後年呢?」
孫元起看著張元濟憂慮的神色勸解道︰「菊生先生,不用顧慮。只要過了今、明兩年,之後就有比較穩定的經濟來源,至少維持學校日常運轉沒有任何問題。我們現在就是要盡快把學校建好,讓學生能夠安心的學習,老師能夠安心的教學。」
其實他心里是在想︰過了今明兩年,不說杰米的車廠是否能盈利,也不說那個無線電廣播是否能應用,只要伯格曼先生的味精廠運作正常,每年幾萬美金還是可以保證的。這樣,師生、校工的薪水也就沒問題了。
「好吧。」張元濟看著孫元起信心滿滿的樣子,知道他一定有什麼解決辦法,當下也就不再多想。
這場秋雨一直斷斷續續地下了近一周。孫元起本來打算,等天晴,帶著薇拉和小念祖去城里拜望那位叔祖父的,看這情況,可以想知外面官道上一定滿是泥水。只好作罷。
就在孫元起打算過些日子進城的時候,老趙帶著一人找上門來。閱罷信件,孫元起一嘆︰人算不如天算,看來還是躲不過啊!好看的小說盡在,告訴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