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鋒無形 第一章洛陽(上)

作者 ︰ 沈清平

1936年10月,見證中國數千年興衰的九朝古都洛陽,再次迎來盛況。

蔣委員長據說為了避免鋪張浪費,特地到洛陽來,避開五十華誕的隆重慶典。

國民政府中央陸軍學校洛陽分校主任、鞏(縣)洛(陽)警備司令祝紹周,為了籌備委員長在洛陽的「避壽」。

以洛陽分校為中心,精心策劃了祝壽活動。

為保證壽慶安全,在龍門香山寺,為蔣委員長夫婦修建了一座別墅。

把西工兵營原吳佩孚的繼光台,改為「壽國台」(一說「國壽台」),作為祝壽的觀禮台。

考慮到蔣委員長等國民政府要員,可能會去游覽嵩岳。

又動用洛陽、偃師、登封三地5000余名民工,搶修了洛陽至登封的公路,完善了西工飛機場。

盡管後世某些無腦漿果粉,據說因河南人民先繳了數萬的械,後又積極從共,推波助瀾地推翻黨國,將蔣委員長趕到台灣島,而「義憤填膺」。

于是滿網絡鼓噪叫罵河南人,說河南人全是騙子。

為佐證他們說的都是「真話」,還「依據真實史料」、「引經據典」,就河南四大災害水、旱、蝗、湯,逐一進行反駁。

說花園口黃河決堤,只不過「沒過腳踝的水量」,湯恩伯部也只不過征了「五斗米」的稅收,什麼旱災、蝗災也只不過死了馬路隔壁「三四個游手好閑的。

弄得咱們民族本就酷好生產的無腦嘴炮人士、茅坑文化人,還有喜歡人雲亦雲的跟風者,紛紛拿河南人開涮。

就是不去稍微仔細想想,咱們國家最為癖好挑起地域爭端,有意操弄族群割裂的地方是——台灣省。

網絡時代無腦嘴炮族打什麼樣的嘴炮,卻都無法否認。

即便是他們的成天用以嘴炮的「千古蔣公」蔣委員長,「民國黃金十年」的黃金年份,都與河南緊密關聯,程度甚至可以笑說︰超過南京!

這次「避壽」,已不是蔣委員長攜帶文武百官第一次「駕臨」。

早在1932年1月28日,鬼子發動「上海作戰」。

駐寧滬地區的19路軍官兵在蔣光鼐、蔡廷鍇的率領下,奮起抗擊。

當時尚未稱「委員長」的蔣中正先生,決定「遷都洛陽」。

1932年1月30日,國民政府在《中央日報》上發表由林森與國民政府行政、立法、司法、、監察、考試等五大院長共同簽訂的《遷都洛陽宣言》。

宣言敘述了「一?二八」淞滬戰爭的起因與經過,呼吁國際列強干預日軍的侵略,強調因上海戰事威脅到首都南京的安全,才「出此下策」。

該宣言最後強調:茲者政府為完全自由行使職權不受暴力脅迫起見,已決定移洛辦公。

不顧前方槍炮激烈、將士用命,不顧輿論嘩然、人心惶惶。

次日便鐵道列車大增,以萬余達官貴人之巨大陣容「遷都洛陽」,將洛陽定為「行都」。

此時洛陽雖是河南省省會,是省主席劉峙的辦公地。,但以遠非古時大都會盛況,也非後世大城市模樣。

僅僅四五平方公里的市區,寥寥數萬人口的小城。

試想一下,連照明用電都不具備,各「府院」只能在大門兩邊點「宮燈」的情形下。

冷不丁涌進達官貴人及眷屬數萬人,是什麼個概念?

不管怎麼說,在洛陽「將就」了十個月。國民政府搞了許多會議,其中有深遠影響此後歷史的兩個「重要會議」。

一個是國民黨四屆二中全會,一個是「國難會議」。

前者于1932年3月1日在洛陽西工召開。

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78人參加,汪精衛、蔣介石、于右任、居正、顧孟余組成主席團。

葉楚傖任大會秘書長。

蔣介石因為忙于軍務未參加。

汪精衛致開幕詞,說要國民黨內全體同仁「精誠團結,擔當起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

3月4日召開的第一次正式會議由顧孟余主持,會議開幕前,全場起立,為抗日殉國的將士及人民默哀3分鐘。

之後汪精衛、何應欽分別做政治、軍事報告。大會否認了東北偽政權,並通過了《現役軍人不得兼任政務長官之規定》。

3月5日,大會通過了《頒布大赦案》《在洛陽召開國難會議案》《以長安為配都以洛陽為行都案》等決議。

3月6日,大會舉行閉幕式。國民黨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各省政要等600多人參加。

汪精衛致閉幕詞,說什麼「國內的搗亂,比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更加厲害」,要講什麼「政治上主張民主集權」,最後高呼「中國國民黨萬歲!中華民國萬歲!」

隨後,葉楚傖宣讀《大會宣言》,他代表國民黨中央表示:暴日不受制裁,東亞即無寧日,任何屈服難堪之條約,絕無承認簽訂之理。

言猶在耳,不過才過了兩個月,當局就與日寇簽下了屈辱的《淞滬停戰協定》。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國民黨四屆二中全會閉幕才3天,偽「滿洲國」就在長春宣布建立。

溥儀任「執政」,鄭孝胥任「總理」,年號「大同」,一切听命于日本,宣布與中華民國月兌離關系,東北徹底淪陷。

同日,中政會決議:任命蔣介石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張學良、陳銘樞、李烈鈞、陳濟棠為委員。

這時的軍事委員會是按新通過的中央決議設立的,委員長全權負責全國的軍事,行政院院長、參謀總長、訓練總監與海軍部長當然都是該會委員,由此可見權力之大、職位之高。

蔣對汪投之以李,汪對蔣報之以桃,寧漢合二為一。

也自此始,「蔣委員長」的稱號鋪天蓋地,響徹華夏大地十幾年。

3月18日,全身戎裝的蔣介石在洛陽西工就任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總參謀長。

所以,漿果粉及其附會者,輕易別涮河南人為好啊!

而所謂的「國難會議」,其實早在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上就已提出,並定于1932年2月1日在南京舉行。

由于國府遷洛陽,又改于4月1日,後因戰局混亂,再拖至4月7日,一波三折,幾近難產。

「國難會議」的會員共計520名,國民黨當局分四批公布。

會員可謂魚龍混雜、包羅萬象,其中既有吳佩孚、孫傳芳等北伐對象,亦有陳寅恪、馬寅初等學問大家,更不乏王曉籟、黃金榮等財團大佬。

事先,國民黨當局給會議定下的基調是,御侮、救災、綏靖。

開幕當天,汪精衛重申︰「如果在範圍以外的問題,則恕非行政院權所能負責答復了。

對于國民黨當局的所作所為,一些人早就有先見之明,比如王造時、沈鈞儒就拒絕赴會說:「與其徒勞往返,無補艱危,不如謝絕徵車」。

520名會員中,出席會議的僅有馬寅初、何思源、谷正鼎等142人。

林森、蔣介石、胡適、柳亞子、諸輔成等國民黨黨員在座。

像以往開大會一樣,進行老套路:奏樂,向孫中山遺像及國民黨黨旗三鞠躬,請人恭讀《總理遺訓》。

隨後,重頭戲上演,汪精衛致開幕詞,他說:「我對國難會議的前途是抱著無限希望的,對于諸位先生的熱誠,不惜犧牲寶貴光陰長途跋涉,來此開會,我尤其是表示十二分的敬意。」

盡管洛陽被鬧劇般「干」了「行都」,這些「重大事件」卻也確實發生于此不是?

5月5日,國民政府賣了19路軍將士浴血奮戰的成果,跟鬼子訂下《淞滬停戰協定》。

5月底,國民黨中央在洛陽召開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央還都南京繁榮行都計劃》

6月以後,南京局勢逐漸平穩,行政院便常駐南京辦公,但牌子還掛在洛陽。政府簽署的文件,都要到洛陽「旅游」一遭,但不過是用印蓋章而已。

11月17日,國民黨中央第四十七次常委會決定,國民黨中央黨部、國民政府及各部院。

12月1日遷回南京。6天後,中央政治會議通過了《建設陪都西京行都洛陽案》,並通過了保留行都國民黨中央黨部及國民政府現有地址等案。

11月29日,在林森的率領下浩浩蕩蕩啟程,12月1日便趕回南京。為慶祝國都還寧,南京地方政府要求全市張燈結彩,遍掛青天白日旗,中山陵還免費向全體市民開放一天。

于是「天下太平」,繼續「民國黃金十年」,果真茅坑文化人滿腦金燦燦的玩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兵鋒無形最新章節 | 兵鋒無形全文閱讀 | 兵鋒無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