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的安邦定國,都少不了文治武功,尤其對于原本就有「尚武」的意識傳統,並且也是依靠強大的軍事實力,開疆闢土的朝代,則更會重視國家的軍事力量。清朝以騎射開國,馬上定天下,為了體現國家對軍事的重視,對衛國將士的重視。清代大閱始于入關前,皇太極曾于天聰七(1633)年舉行過閱兵式,大閱自始至終按實戰的要求進行。為此,皇太極特意指出︰「凡臨陣對敵,必整齊隊伍,各依訊並馳而前。」並警告八旗官兵,大閱中凡貽誤、敷衍塞責者絕不姑息,一定從重治罪。入關後,大閱規制日漸復雜,規定每隔三年,在南苑圍場舉行一次大閱,檢驗八旗兵的訓練情況和戰斗力,演武宣威。閱兵的規模日漸盛大,參加的人數也是日漸增多,所用器械、旗 、槍炮、金鼓、海螺的數目也有明文規定。康熙以後,大閱地點不固定,或在南苑,或在蘆溝橋,或在玉泉山,或在口外的多倫諾爾,也不一定以三年為限。康熙曾說︰「國家武備不可一日懈弛。舊例每歲必操練將士,習試火炮。爾部(兵部)即傳諭八旗都統等,預為整備,朕將親閱焉。」康熙三十四年,夏凌柱揮汗如雨的坐在馬背上。此番隨行,說是巡行塞外,外人看來,康熙就是去見一見那些蒙古王公,前去聯絡感情以及傳遞皇上的威嚴,但,此次巡行,實是為了十一月份的大閱做準備。一路上,凌柱頭一次見識了清朝的多種軍事力量,八旗將士,各個兵種,讓不是軍人出身的凌柱都感到熱血沸騰,恨不得拍馬而去,馳騁疆場。凌柱心想,這只是隨著皇上走到哪里,看到哪里,等到大閱的時候,如果這些將士積聚在一起,那麼只怕不僅會讓大清的子民揚眉吐氣,更會讓外邦臣服!凌柱隨不懂軍部的事,但他身為典儀,對于軍隊的禮儀則再清楚不過了。此次的大閱被皇上交給了太子籌辦,而四阿哥作為有名的太,子,黨,自然逃月兌不了出謀劃策的命運。太子堂而皇之的將繁重的任務交給四阿哥去策劃,因此凌柱對這位總是面無表情的嚴肅少年也漸漸熟悉了起來。凌柱對各地軍隊將士的意見和看法都會呈到四阿哥的手上,經過四阿哥的整理後,交由太子審視,不過,這個過程一般都只是一個過場,太子要做的不過就是把四阿哥處理好的文件轉交給康熙罷了。凌柱對這位四阿哥的第一個感覺是,誰說四阿哥鐵面無私,在他看來,四阿哥是最護短的一位了。他所知道的阿哥當中,唯一只有四阿哥是不會對奴才動用私刑的,他不會憑著自己的喜好就去以折磨奴才門人為樂。除非是他們做了違背四阿哥原則或規矩的事,四阿哥才會依照規矩加以處置。大帳里「李德全,去把太子和四阿哥給朕找來。」一個消瘦但是睿智的男人坐在案子後面停下筆說道。「喳,」一個身材微胖的男人手拿拂塵,弓著身子,操著有些尖細的嗓音說道。然後倒退幾步,走出了大帳。案子後的男人,身著黃色的九龍常服,許是帳子里悶熱,額頭上覆著細密的汗珠,身後還有一個小太監在打著扇子。長長的辮子綁著一個黃色的頭繩,隨著主人的動作在後面蕩來蕩去。男人執筆不知道在想些什麼,看上去有些深沉,目光中偶爾透露出凌厲的光芒,讓人無法直視和反抗。沒多一會兒,男人就听到帳子外面那個尖細的聲音喊道︰「太子到,四阿哥到。」「宣。」只一個字,其氣勢卻哪里是千言萬語可形容的。少時,只見一個年輕昂揚,稍帶戾氣,身著明黃禮服的男人率先走了進來。在他之後進來的則是一個讓人一眼看去就覺得發冷的年輕人。「兒子胤礽(胤禛),給皇阿瑪請安。」兩個年輕人均行大禮,單膝跪下,雙手抱拳,低頭看著地面。「起來。」大概是因為面對著自己的兒子,康熙的嗓音要比平時柔和了一些,少了點威嚴,多了點感情。康熙看著面前直挺挺站著的兩個兒子,心里不無驕傲,他的兒子,就算去掉皇子的名頭,也一樣是出色的,是傲人的。康熙微微點了點頭,指著帶笑的人說道︰「太子,你給朕說說,大閱準備的如何了?」太子一愣,胤禛遞給他的折子他還沒看呢,就都交給皇阿瑪了,本想著等到事情都定妥之後,再讓老四呈給自己的,可現在……胤礽不禁微微轉頭,看向面無表情,但態度恭謹的胤禛,努力使著眼色。胤禛接收到,雖心里覺得好笑,但面上不顯,而是拱了拱手,抬頭說道︰「皇阿瑪,這些細節是兒臣負責的,還是讓兒臣給您講!」康熙眯了一下眼楮,遂恢復原狀,很自然的說道︰「好啊,老四你給朕說說。」康熙沖著旁邊的小太監說道︰「給朕的太子和四阿哥賜坐。」大閱是盛事,細節繁多,每次康熙听取下面的匯報都要好一段時間,此時他心情不錯,自是舍不得累到自家孩子。「稟皇阿瑪。」胤禛開始不疾不徐的說道,參與制定大閱的人幾乎囊括了整個六部,胤禛需要看過這些人所有的折子,詳加整理,之後決定留用還是修改,其中的過程康熙是不知道,但是看著眼前的人一條一條清楚明確的講來,康熙還是很欣慰的,邊听的時候,偶爾還點點頭,表示贊同。老四做事嚴謹細致,有條有理,清楚明白,確實是太子很好的幫手。此時的太子卻甚是後悔,一張白皙的臉蛋帶著三分懊惱,兩分怨氣,還有五分後悔的看著胤禛。要是自己早些問過老四,哪怕是知道其中的一部分,今日也可以在皇阿瑪面前表現表現了,真是,錯過這次的機會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胤禛自是沒錯過太子臉上的表情,不過他還是像沒看到一樣,面上更顯恭敬,繼續給康熙講解著。「皇阿瑪,四品典儀凌柱曾和兒臣說起過一個注意,不過他拿不定主意,所以沒有寫成折子,兒子听了,覺得甚是可行,但有違先例,不知當講不當講。」胤禛在最後說道。康熙正听的興趣盎然,聞言,立馬說道︰「你說,朕听著。」「是,皇阿瑪,是這樣,凌柱在和兒臣說過對將士禮儀的規範後,問了兒臣,此次的大閱,可否讓平民和蒙古王公和外邦使者前來觀看。」胤禛始終保持著同一個語調,好像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讓他動搖一樣。康熙心里嘆了口氣,自己這個兒子自從被自己說過喜怒不定之後,是不是有些矯枉過正了?算下來,自己幾年都沒有看過他的其他表情了。不過,康熙想到,這也不是什麼壞事,至少作為上位者,如果讓屬下猜到你的想法,那麼情況就會是十分不利的。「皇阿瑪,兒臣覺得凌柱的主意可行,此實為一舉數得。」康熙這下又把注意力放到胤禛稟報的事情上,這不是一件小事,要知道,如果讓平民前來觀看,那麼要做的準備就將會非常繁重了,畢竟漢族子民還沒有歸心啊!到時候如果有人趁亂……不過,這倒也是個機會,康熙模了模手上的扳指,如果成了的話,那麼大清的聲勢將達到一個頂峰。看著坐在一旁的太子,康熙饒有興致的問道︰「太子,你怎麼看。」胤礽正因為剛才的事情跳過而松了一口氣,這下又緊張了起來,竭力平穩的說道︰「回皇阿瑪,兒臣,兒臣。」胤礽結結巴巴的也不知道要說什麼,剛剛他哪里有心思思考胤禛說的事。眼看康熙的臉沉了下去,胤礽連忙靈機一動說道︰「兒臣以為四弟說的甚是,此事可行。」胤礽是康熙悉心教導長大的,自然非常清楚康熙的喜好,不管怎麼樣,兄友弟恭是康熙喜好看到的,而且就算康熙對胤禛的看法不滿意,要罰的話也輪不到自己。胤礽打的好主意,康熙怎麼會看不懂,屋子里一下子無聲,氣氛有些凝重,不過,康熙突然又掛上和顏悅色的表情說道。「此事朕知道了,這是好事,不過朕還要考慮,還有別的事嗎?」胤禛本來就知道這麼大的事,康熙不會一下子就同意了,他原本打算自己不挨一頓罵就可以了。不過,康熙是明君,自然能看到其中的好處,知道怎麼樣做是對大清最好的。「回皇阿瑪,兒臣無事。」胤禛低頭說道。康熙又看向顯得有些急躁的太子,胤礽連忙站起來,說道︰「皇阿瑪,兒臣也無事。」康熙心里搖了搖頭,他對自己這個嫡子實在是有些失望,雖有帝王的派頭,但沒有帝王的內在,看樣子還要雕琢一番啊!康熙擺擺手,︰「行了,你們跪安,老二,多把心思放在正事上。」說完,又拿起筆,也不看面前的兩人了。「皇阿瑪,兒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