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惶惶不安
吐蕃使團被逐出長安的時候,正是隆冬時節,恰好一場冷空氣來襲,天降大雪。
這是最不適合遠行的時候,特別是氣候寒冷的吐蕃高原,更是如此。在那個六月都會飛雪的地方,一到冬天,人畜盡乎絕跡,基本上沒有人能在隆冬時節通過吐蕃高願,抵達邏些城的。吐蕃使團不可能在冬天踏上回國的歸程,但李世民當著百官的面,令吐蕃使團在五日內就離開長安,作為吐蕃正使的祿東贊沒有辦法,只得冒著大雪,率使團幾十名成員,淒淒戚戚地離開了長安。
這個時候踏是歸程,剛啟程的幾個月天寒,行進肯定非常困難,通過吐蕃高原,唯有夏天天氣熱的時候才可,因此吐蕃使團只有在路上挨到夏天,才可能通過吐蕃高原,回到邏些城的。
對于吐蕃人來說,這是他們遇上的最大侮辱,包括祿東贊在內的所有吐蕃使團成員,都恨不得領軍殺到長安來,將李世民捉住羞辱一番,才能解恨。
但有人已經在做周密的安排,用來對付這些恨得咬牙切齒的吐蕃人,目的是不讓他們回到吐蕃地,這個人就是在朝堂上不顧一切痛斥祿東贊的王易。
在當日朝堂上那般有趣的情景生,李世民暴怒之下勒令祿東贊率使團五天內離開長安後,王易曾單獨求見過李世民,請求李世民下令扣押祿東贊這位吐蕃名臣,治他的罪。
祿東贊在朝堂上公然以兵事威脅,以此罪名將他扣押治罪,當然名正言順,但李世民卻否決了王易的提議,以不能失了大唐上國的禮數為由,依然決定逐吐蕃使團出境,以示懲罰。
從某一個角度來說,這樣的懲罰的手段也是很嚴重了,李世民此舉已經向天下表明了我大唐對吐蕃的態度,吐蕃的名聲掃地,會被其他國家和部落鄙視,號召力大減,但對此王易並不滿足。
因為王易熟知大唐的歷史,知道祿東贊此人為吐蕃強盛做出的貢獻是多麼的巨大,也明白吐蕃強盛給大唐帶來的危害,歷史當然不能重演,為了大唐的利益,他要除去此人。既然不能借助李世民,借助官方的力量置祿東贊于死地,他就自己動手,準備動用自己的力量,將祿東贊除去。
就在祿東贊率使團冒著大雪,在軍士的押送下離開長安時,由王听為的幾十名原江淮軍舊部,也是跟隨王易上過青海戰場的勇士,還有一些原吐谷渾武士,尾隨在吐蕃使團後面,離開長安。
王易給他們的命令是,在祿東贊率使團離開我大唐界,進入吐蕃領地的時候,無論花多大代價,都要將祿東贊刺殺,並不能讓任何人探知端倪。兩國交界處,流寇、土匪、殘兵散勇甚多,祿東贊等人身死在這些地方,大唐朝廷可以將責任推卸的一干二淨。
知道此計劃的只有王復等少數幾人,連王易的大哥王昂都不知道。王復很不理解王易為何要不惜手下幾十人生命的代價,都要將祿東贊刺殺,但王易並沒給他太多的解釋,只是以簡單的話告知他們他與祿東贊在朝堂上的爭論,並要手下的人遵從他的命令即可,王復等人也只得听令。
王听等人當然不敢違抗,他們無從知道王易和祿東贊究竟在朝堂上爭論了什麼,但從王易的行動上來看,兩人結下的仇可以說不共戴天,他們卻不知道王易是為大唐長遠的利益考慮的。
祿東贊所領使團來長安時是從青海過的,他們回程時候也將取道青海,而不是往直線距離更近,但路非常難行的松州方向走,王易因此也動用了原先保護慕容雪,如今全部歸到他府上護衛列中的那些原吐谷渾武士,這些人熟知青海一帶的地形,可以作向導之用。
王易相信他手下這些人的能力,一定能圓滿完成任務的。
布置完這些,已經差不多快過年了。
而過年前的這段時間,王易意外地得到了李世民的特別批準,在府中休假,將手上的事交給其他人辦,因為長樂公主快生了。
十二月十八,過預產期十來天的長樂公主,終于產下一個八斤多重的兒子,這讓王易驚喜異常,也讓聞知消息的李世民和長孫皇後歡喜得不得了,立即派人送來了豐厚的賀禮,長孫皇後還親自到王易府上,來探望長樂公主。
李世民親自為長樂公主所生的兒子取名為王曄,意思就是希望如王易一樣,這個剛出生的小東西以後才華橫溢,有所作為,失去命名權的王易只得接受這個不算很好听的名。
長樂公主為王易生下嫡長子的消息可以說讓大部的人都欣喜,但也讓王易的其他妻妾很是失落,已經先後有身孕的長孫凌和蘇燕也希望她們肚子里懷的是兒子,不要在府中都要失去地位了。
長樂公主為王易新添一子的消息傳出,來王易府上祝賀的人絡繹不絕,連這些年不經常到長安來的孫思邈,也不知從什麼地方知道消息,風風火火地上門來祝賀了。
李恪這無賴的王爺,有更多的理由往王易府上跑,當然這家伙來府上更多的時間也是纏在王曇邊上,而已經長成大姑娘,並得知最終將會當上蜀王妃的王曇也和李恪打得火熱,對此王易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他心里在恨恨地罵,李世民為何還不打李恪這家伙去封地上呢?當然這只是他無奈的想法,未大婚的皇子都不能算成年皇子,也不會單獨置府弟,並到封地上去的。
轉眼就是新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朝廷大動作不斷。
在新年朝會上,李世民除了宣布一系列軍事民生方面新政,包括諸多軍事方面的改革措施外,還對宗室親王重新進行分封。
以趙王李元景為荊王,魯王李元昌為漢王,鄭王李元禮為徐王,徐王李元嘉為韓王,荊王李元則為彭王,滕王李元懿為鄭王,吳王李元軌為霍王,豳王李元鳳為虢王,陳王李元慶為道王,魏王李靈夔為燕王,蜀王李恪為吳王,越王李泰為魏王,燕王李祐為齊王,梁王李愔為蜀王,郯王李惲為蔣王,漢王李貞為越王,申王李慎為紀王。
任城王李道宗也被改封為江夏王。
貞觀十年二月,李世民又下詔令,以李元景為荊州都督,李元昌為梁州都督,李元禮為徐州都督,李元嘉為潞州都督,李元則為遂州都督,李靈夔為幽州都督,李恪為潭州都督,李泰為相州都督,李祐為齊州都督,李愔為益州都督,李惲為安州都督,李貞為揚州都督。
這些被分封的諸王,年後大部即要離開長安,到封地上置官,包括還未大婚的李恪也是如此。
李世民在單獨召見王易時候也威脅,在李恪去封地前,一定要讓他完婚,也就是讓選定的王妃王曇嫁過去。
對李世民的威嚇加yin*,王易只能屈服,答應一定听從李世民的安排,準備王曇的婚事。
不過他可是十萬個不願意讓剛剛才十五歲,育還未完全成熟的王曇嫁過去。說心里話,王易還是挺欣賞李恪這無賴王爺的,也希望王曇能成為李恪的王妃,但希望王曇嫁過去在幾年以後,而不是現在。李世民這樣強迫,加上大哥王昂早就答應李世民了,王易也是抗不住,只得同意。
但在重新分封諸王的詔命剛布不久,李世民又了一份特別的詔命,在這份詔命中朝臣們現,魏王李泰成了這些皇子里面惟一的一個特別例外,成年的皇子里面,只有魏王李泰不置官,也就是不要到封地上去,以金紫光祿大夫張亮為相州長史,行都督事。李世民以李泰好學,禮待士大夫,特命于其府別置文學館,允許李泰引召學士。
李世民如此大的舉動震撼了諸多皇子、親王及朝臣們的心,許多人雀躍歡喜,一些人則憂心忡忡。李世民給予李泰的特例,讓許多人想到當年時任秦王時候的李世民,李世民那時也被李淵允可以在府中置文學館,從而有了著名的十八學士,再有了後來的玄武門兵變。
因為李世給予李泰的特殊待遇,李承乾與李泰的矛盾日益尖銳,有點得意忘形的李泰也學李世民當年的樣,廣召有為之士到他府中,而李承乾也招兵買馬,廣籠有才之士。
兄弟兩人間還時常起公開的爭執,還令手下人在外面廣傳抹黑對方的話。
對于兩個兒子間這般明爭暗斗,李世民仿佛聾了瞎了一般,沒有任何措施采取,這讓王易吃驚不已,在疑惑難道歷史真的走回到原來的軌跡上了?
在李世民這些詔命公布後,又繼續到兵部衙門去忙著事兒的王易也不斷地接到太子李承乾,還有魏王李泰的邀請,讓他這個妹夫多和他們聯絡,甚至還以探望長樂公主和剛出生的小外甥為由,數次到王易府中來,試圖拉籠王易。
對此王易早有對策,也記著當初李世民含蓄的警告,兩邊都不得罪,也不對兩人表示親近。
但皇城內起的風雲讓王易惶惶不安,不過後面生的一件事,讓王易松了口氣。
貞觀十年二月初,久病的太上皇李淵在大安宮病逝。
李淵病逝,原本打算在上半年讓李恪迎娶王曇的李世民,也只好暫時把這事擱置了下來,因李世民要為李淵守教,而令太子李承乾監國,太子的地位暫時穩固,與李泰間的爭斗也暫時平息下來…
第六十五章惶惶不安
第六十五章惶惶不安,到網址a全文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