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初開,生靈萬物俱無,天地連成一片,只在其間孕育著一株混沌青蓮,那青蓮有葉五片,開花二十四瓣,結成一顆蓮子。待得億萬年期滿,蓮子裂開,盤古大神手執開天斧出世,盤古大神因不滿混沌中那無窮無盡的壓抑,遂用那開天斧將天地劈開。
天地初開後,天地不穩,盤古大神便頭頂藍天,腳踏大地,每日長高一丈,使天每日也增高一丈,地每日也增厚一丈,經過一萬八千年,天地定型。後盤古大神有感于天地間萬物皆無,便身化洪荒︰左眼為日,右眼為月,頭發成繁星點點;鮮血變成江河湖海,肌肉變成千里沃野;骨骼變成草木,筋脈變成道路;牙齒變成金石,精髓變成珍珠;氣為風雲,聲為雷霆,汗成雨露;盤古大神倒下時,頭與四肢化成了五岳,而脊梁卻成了天地間的支點不周山脈……肚濟卻化成了一片血海,那血海方圓幾萬里,里面血浪滾滾,魚蝦不興、鳥蟲不至,天地戾氣全都聚在了此處,洪荒眾人將此處喚做幽冥血海。
在盤古大神倒下的瞬間,從身上逸出三道清氣和十二道濁氣。三道清氣上升化為太清太上老君、玉清原始天尊、上清通天道人。十二道濁氣下降化為了十二祖巫,分別為︰蓐收︰金之祖巫。句芒︰木之祖巫。共工︰水之祖巫。祝融︰火之祖巫。天昊︰風之祖巫。玄冥︰雨之祖巫。強良︰雷之祖巫。翕茲︰電之祖巫。帝江︰空間速度之祖巫。燭九陰︰時間之祖巫。奢比尸︰天氣之祖巫。後土︰土之祖巫。
開天斧因承受不住開天的阻力,斧頭化成了太極圖、盤古幡,斧刃化成了誅仙四劍,斧柄化成了混沌鐘,合稱四大先天至寶!而混沌青蓮亦因天地開裂而毀損,二十四瓣蓮花化成二十四片造化玉牒,上面記載著大道三千,後為鴻鈞所得,並籍此悟道。混沌青蓮的五片葉子化成了十大先天靈寶為五行旗(中央戊己杏黃旗、東方青蓮寶色旗、南方離地焰光旗、西方素色雲界旗、北方玄元控水旗)、乾坤鼎、十二品蓮台、山河社稷圖、河圖洛書、七寶妙樹、天書(封神榜)、地書、冥書(生死薄)、紅繡球;只有那蓮睫不知所終。
巫族為盤古一脈,天生能掌控各洪荒元素,巫族之人期盼能如盤古父神一般以力成聖,故只煉肉身,不修元神。巫族以十二祖巫為首,十二祖巫,乃盤古精血惹天地戾氣而化,為肉身最強存在,每人皆有準聖境界,合煉一陣名為十二天都煞神大陣,乃是洪荒第一凶陣,無人敢擋其鋒!
盤古左目所化太陽星中,帝俊裹先天靈寶河圖洛書出世,太一執先天至寶混沌鐘而生,帝俊與太一曾于紫宵宮中听鴻鈞講道,修煉得一身超凡入聖的本領。帝俊與太一于三十三天外建立妖皇宮,帝俊自號妖皇、太一自號東皇,拜同在紫宵宮中听道的妖族大神鯤鵬為妖師,統領天下妖族,一時風頭無兩。巫妖兩族是天生冤家,互斗幾百萬年,死傷無數,最後由三清與眾人一起調停,形成妖管天,巫管地局面,兩者才稍稍平和!
盤古涅磐,元神化為三清,是為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通天教主);身體大部分血脈化為十二祖巫,是以十二祖巫以及三清皆乃盤古所化也。
十二祖巫,外界亦稱十二魔神,天生肉身強橫無匹,吞噬天地,操縱風水雷電,填山移海、改天換地。
神話傳說︰盤古大神開天身隕,衍化萬物,其中三成精血化為巫族。而巫族之中又有十二人所得精血最多,日後結拜為兄妹,人稱十二祖巫。
其一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為帝江(空間速度)。
其二青若翠竹,鳥身人面,足乘兩龍;是為句芒(木)。
其三人面虎身,身披金鱗,胛生雙翼,左耳穿蛇,足乘兩龍;是為蓐收(金)。
其四蟒頭人身,身披黑鱗,腳踏黑龍,手纏青蟒;是為共工(水)。
其五獸頭人身,身披紅鱗,耳穿火蛇,腳踏火龍;是為祝融(火)。
其六八首人面,虎身十尾;是為天吳(風)。
其七嘴里餃蛇,手中握蛇。虎頭人身,四蹄足,長手肘;是為強良(雷)。
其八人面鳥身,耳掛青蛇,手拿紅蛇;是為翕茲(電)。
其九人面蛇身,全身赤紅;是為燭龍(時間)。
其十人面獸身,雙耳似犬,耳掛青蛇;是為奢比尸(天氣)。
其十一人身蛇尾,背後七手,胸前雙手,雙手握騰蛇;是為後土(土)。
其十二乃一猙獰巨獸,全身生有骨刺。是為玄冥(雨)。
十大妖神︰
大妖計蒙︰本相人身龍首,隱居于漳淵,所行必有狂風暴雨。一身法力,多在這風雨之中。現出人身,相貌頗威武,手中一柄三叉的鬧海鋼叉,身披一身龍鱗鎧甲。
大妖英招︰本相人面馬身,身有虎紋,生鳥翼,聲音如榴。現出人身,相貌凶惡,手持一根混鐵棍,上面密密麻麻的刻滿了符咒,身穿一件虎皮衣服,頗顯凶悍之意。
大妖白澤︰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通過去,曉未來。天生能人言。在先天靈獸之中,是當之無愧的老大。若非他得道較晚,這妖族族長的位置,怕是要換個人來做。他人形之時,卻是一派仙風道骨,頗顯儒雅風範。他手中一把羽毛扇,不緊不慢的在那里搖著,也不知道打的是什麼主意。
大妖飛誕;乃是羽族得道,本相似鼠,赤足。現出人形,相貌略顯委瑣,兩撇鼠須,倒增添了幾分滑稽。
大妖飛廉︰本相鹿身,頭如雀,有角,蛇尾豹文。他也是一身獸皮,頗顯豪邁之色。手中一柄六尺余長的扇子,上面飾滿了各種屬性的寶石,看上去華麗非常,倒和傳說中的芭蕉扇極為相似。
大妖九嬰︰有九頭,乃水火之怪,似他這般雙屬性的生靈,著實少有。她靜靜的站在一旁,手中拿了兩件半月形狀的武器,卻是她采集日、月精華,耗費數萬年的功夫,方才凝煉而成的獨門兵器日精輪、月精輪,上帶水火屬性,端的是威力無窮。
大妖商羊︰本體卻是青色的一足之鳥,據說和鳳凰一族,頗有源源,她相貌極其美麗穿了一身淡青色的絲織長袍,靜靜的站在一旁,手中把玩著一根青玉簪,似乎什麼事都不放在心上。
大妖欽原︰亦是羽族得道,本相似蜂,和鴛鴦差不多大小。她的人形,也是罕見的美女一身五彩衣服,盡用先天靈禽的羽翼織就。她手中常拈了一根繡花針。
大妖呲鐵︰本相丑惡,形似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鐵為食。排泄物利如剛。似他這等靈獸,著實罕見,居然可以精煉鋼鐵。他幻化出人形,膚色黝黑,臉如鍋底,手中綽了根狼牙榜,赤著上身,一看就是蠻橫力大之輩。
大妖鬼車︰卻是大名鼎鼎,別名九頭鳥。色赤,似鴨,現出原形,翼廣百丈許,晝盲夜了,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此獸卻是洪荒凶獸,在這十大太古大妖中,也是數一數二的高手。他幻化出的人形卻是相貌堂堂,頗有豪杰氣概,手中一桿方天畫戟。
四大凶獸︰渾沌
《莊子?應帝王》中有「南海之帝為?,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的句子。又寫到「?與忽時相與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听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這里的記載顯示渾沌的形象乃有人之情而無人之形。在《莊子?天地》中又有「彼假修渾沌氏之術也,識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內,而不治其外」渾沌之智力實在有限。這里渾沌更被人化而冠以「氏」。這些顯然並不是上古凶獸原型。更為原始的渾沌形象出自《山海經?西次三經》,「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江讀作鴻)也。」這里的渾沌已和傳說中魔獸的形象很一致了。再到後來,《神異經》中雲︰「昆侖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音皮)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月復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抵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名為混沌。空居無為,常咋其尾,回旋仰天而笑。」渾沌已經完完全全是凶獸的形象了。還有一種說法,渾沌是?兜死後的怨氣所化。
饕餮
傳說軒轅黃帝大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山海經?北山經》有雲︰「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 ?,是食人。」根據晉代郭璞對《山海經》的注解,這里說的 ?即是指饕餮。《神異經?西荒經》中有雲︰「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後來,饕餮變成了圖騰,刻于各種祭祀用的器皿之上。《呂氏春秋?先識覽》有雲︰「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殷周時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腦袋猙獰,雙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雙彎曲的獸角或足,其彎曲的方向似無定制,或內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張,利齒如鋸,嘴略彎曲內勾,或嘴巴緊鎖。則作正面盤踞狀,身軀拱起,頭著地或水雲氣,兩邊有一對利爪,象狗爪或虎爪。兩側有一對肉翅,形如耳朵。
窮奇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了窮奇的來歷,「少昊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舜將其流放,「遷于四裔,以御魑魅」。少昊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稱為「白帝子」,即太白之精,他們的故事可見于《拾遺記》,非常美麗動人。在那里有一棵窮桑樹,其果實萬年一結,吃了的話天老我不老。少昊主宰西方,稱為「窮桑氏」,或者「金天氏」。注意這些關鍵字「白」啊,「金」啊,少昊一族位于西方不容置疑,而窮奇也是被舜驅逐到了西北方向,被一同驅逐的還有黃帝的不才子「渾沌」;顓頊的不才子「?杌;以及「饕餮」三族,作為怪獸的「渾沌」,「?杌」,「饕餮」也無一例外地出現在西方,其中饕餮位于西南一些,但想來離被稱為「西王母」(地名)的西荒之地不遠。也就是說,和其他幾位帝王略有不同,被虞舜放逐的都到了西方而不是四方都有,所謂「御魑魅」的說法很可能是指壓制當地少數民族,從這樣的想法衍生開思考,怪獸們的行為特性也就不足為奇。「渾沌」,「桃杌」,「饕餮」也具有相似的特點。
?杌
根據《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杌。」這個不可教訓的惡人死後最終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獸。
《左傳》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堯,賓于四門,流四凶族混沌、窮奇、?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謂舜流放四凶,以?杌況鯀。鯀,禹父。唐人張守節《史記正義》引《神異經》注道︰「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杌。一名傲狠,一名難訓。」謂之?杌。《左傳?文公十八年》。注︰「凶頑無匹儔之貌。」。服注︰「?杌狀似虎,豪長一尺,人面虎足,豬牙,尾長丈八尺,能斗不退。」楚之?杌。《孟子》。注︰「囂凶之類,興于記惡之戒,因以為名。丁音惡獸名也。」《春秋》雲︰「顓頊有不才子名?杌也。」《孟子?離婁下》道︰「晉之乘,楚之?杌,魯之春秋,一也。」?杌,音桃物。此謂?杌同乘與春秋,為國史名,楚史名《?杌》。